三十四日目:政治史话
自1712年大西洋主义者心中的圣徒、斯拉夫主义者心中的恶魔——彼得大帝迁都以来,圣彼得堡就成为“面向欧洲敞开的门户”,引领露西亚走向近代化的桥头堡。也正是因为西方思想的大举涌入,使得这里也成为推翻露西亚旧体制的一系列革命的策源地。自二十世纪以来,历史前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直到十月革命。从圣彼得堡到彼得格勒,从彼得格勒到列宁格勒,最后从列宁格勒又改回圣彼得堡,露西亚近现代政体在帝制-共和-苏维埃-共和的演化,即使在这个城市名字的变迁也可见一斑。
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激荡百年史,又怎能没有博物馆加以介绍呢?露西亚政治历史博物馆就是专门做这个的。这家博物馆紧挨着彼得保罗要塞,在十月革命那“震撼世界的十天”里曾是本地苏维埃所在地(现在办公室还保持原貌),苏联时代被辟为清算帝俄的革命博物馆,现在则是对帝俄与苏联一并清算——而且主要是清算苏联。
圣彼得堡的政治革命史可以一直上溯到19世纪的十二月党,博物馆的陈列也正是以此为开端,不过重头戏还是从十月革命开始。自十月革命后,首都就迁到了莫斯科,圣彼得堡那失落而愤愤不平的心理比南京有过之而无不及。斯大林上台后圣彼得堡更是成了重点打击对象:为了打击季-托集团斯大林振臂高呼“露西亚只有一个首都,那就是莫斯科!”,于是200年的两都并立的历史被画上了句号;圣彼得堡有自己的英雄基洛夫,刺客的手枪使得基洛夫从英雄变成了受难的圣徒,而幕后的红手又被一致认定是斯大林本人……所以甭指望在圣彼得堡看到有谁歌颂斯大林——他在这里被如字面意思上的关进了铁笼。
能看的出来,博物馆还是努力想摆出一副客观面孔的:对斯大林刻骨仇恨的同时也承认他打赢了二战;赫鲁晓夫厅指出此时社会生活资料不足的同时也没忘记肯定解冻与太空探索;勃烈日涅夫厅颂扬重工业建设成就的时候也没忘记指责社会的僵化……直到最后的解体:戈尔巴乔夫背后的红旗落地叶利钦背后三色旗升起,预示着露西亚的政治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陈列文字采用英俄双语,理解起来倒也没啥太大困难。
陈列立场姑且不论,陈列形式做的还是很不错的,套用这家博物馆的台词:“我们希望能让参观者最大程度的置身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十月革命厅,参观者耳畔回响着当时的革命歌曲;在30年代厅,参观者可以自行选择倾听斯大林、基洛夫或者布哈林等一代风云人物的讲话。不过要说最有趣的还是30年代市民生活厅,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沉浸式场景复原,游客靠近过去隐蔽在各处的音响设备就会自动启动,谈话声、婴儿哭声、烧水声……让参观者身临其境的同时又有些忍俊不禁。
俺们前去视察时博物馆内有俩特展,一为从妇女服装演变看政治演化,一为与苏联元首们有关的个人物品陈列,比如赫鲁晓夫的帽子、勃烈日涅夫的大衣、还有采访戈尔巴乔夫的彩色录象带。博物馆也出售各种纪念品,比如以苏联时代宣传画为图案的火柴盒,一套18个不过几十个卢布,相当人民币十几元,比北京天安门前大栅栏火花店的货色实惠了许多。
出得博物馆,门前的路口却看到一群黑发黄肤的天朝游客,却是天朝某地方政府的公费旅游团,刚从彼得保罗要塞出来正在等大巴发车。问问他们一路过来游览了哪些名胜观感如何,却统统一问三不知,只知道自己“吃的好,住的好!”,花费几何更是全然不知,到底是公家出钱。古有军阀张宗昌,不知兵不知钱不知姨太太,号“三不知将军”,与当今天朝这些公费旅游团的政府公务员们倒是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了。
如果不算无名村落的那些零散原住民,圣彼得堡的历史源头就是这坐落在涅瓦河口兔岛之上的彼得保罗要塞。要塞依兔岛天然轮廓而建,呈一个略扁的六边形。主入口朝向东北侧,正好面对着政治史博物馆,门上高高悬挂着重量超过一吨的露西亚双头鹫国徽。彼得保罗要塞内的建筑大部分被做为博物馆需要购买通票才能入内参观,不过要塞本身却是免费开放可以随意进出(但厕所却不免费),于是俺便不由恶意的揣测其实不少天朝旅行团都是只拉来看看免费的要塞外景,这才能在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逛完整个要塞。
为对付瑞典人而建的彼得保罗要塞最早是土木结构,后来才改做砖石,整个要塞防御体系由障壁与数个棱堡构成,均有内外两道厚墙,两墙之间的工事当年用来储备军械士兵,现在则成了陈列馆与小卖部,介绍要塞的修建历史。当年为了在兔岛这个潮湿的半沼泽地上建要塞,彼得调来数万士兵与农奴,日夜不停当年完工;可因为超强度劳动、粮食不足、环境条件差因素,数千劳工埋骨于此。为了实现宏大的远景目标而不惜代价,特别是不惜人力上的代价,这似乎预示着这个国家在日后的帝俄、苏联时代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相似命运。
游客也可掏钱买票爬上要塞的障壁去看看炮台,陈列的大炮为北方战争、俄土战争、1812战争……直到二战用过的名炮,颇有些来头。还可看到无数露西亚人赤身裸体的在河边晒日光浴,虽说今天阳光虽然明媚,可气温也不过20度出头,她们就当真不怕冷吗?
彼得保罗要塞里的主建筑毫无疑问是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这也是圣彼得堡的地标,122米的黄金尖顶直刺苍穹,是除了电视塔外圣彼得堡最高的建筑。自1712迁都以来,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就成了皇室陵寝,罗曼诺夫王朝的皇室成员逝世都安葬于此,教堂内部光线充足,与同为皇室陵寝的莫斯科克林姆林宫内大天使教堂的光线昏暗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堂内的32口石棺中,彼得大帝长眠的那口棺材位于里侧的一个角落很难看清,他在1733年葬在这里,是陵寝的第一个住户;侧室里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这些东正教的新牌生土1998年从叶卡捷林娜堡挖出来迁葬于此,是这里的最后一批住户。教堂侧面的回廊里有一个简单的陈列,介绍了罗曼诺夫王朝例任皇帝的生平。
“我们要把镣铐铸造成剑,把自由之火重新点燃”随着露西亚帝国实力的上升,彼得保罗要塞的功能从禳外的堡垒变成了安内的监狱,原本防止敌国士兵攻进来的城壁改为防止监狱犯人跑出去的围墙。1718年皇太子阿列克谢因为反对他老爸彼得大帝改革而被关了进来,成为这里的第一个犯人;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事失败后,造反的贵族都被关了起来,随后被送到西伯利亚遥远的流放地。随着民主革命思潮的泛滥,这“东方巴士底”关押的名人也越来越多:比如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斯托耶夫斯基、高尔基、还有列宁的哥哥萨沙等,牢房还都保留原貌,外面的说明牌告诉游客这间牢房都关押什么知名人物。
要塞内的博物馆还有数个,规模虽然都不大,却也各有趣味,颇可一观:“历史的街道”馆是把18世纪中期到20晚期的市井生活作成一个个布景串联成一条街道,游客走入其中便仿佛穿梭了时间加速的时空隧道;电影博物馆介绍了仅次于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的诸多老电影,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电影布景;宇航博物馆粗浅的介绍了这个国家从苏联到当今的宇航史,不过非但不如莫斯科,连卡卢加的同类博物馆也赶不上。
彼得保罗要塞里最精彩的还得数圣彼得堡历史博物馆,这栋两层砖楼想当年是要塞司令部,也曾做过法庭审判十二月党。顾名思义,这家博物馆全面的介绍了圣彼得堡自史前时代直到十月革命为止的全部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社会文化……真真是包罗万象只有您想不到的没有这里看不到的。陈列手段在俺见过的所有露西亚博物馆里是最为活泼生动的:介绍19世纪市民生活,就专门展出一巨大的楼房模型,从侧面剖开,各阶层人士生活一目了然;介绍19世纪的铁路建设,四个火车站的展板外面看是当时火车站的全图,从里侧打开后就是修建过程;邮政厅展板则布置为一个个的邮箱,游客就如领取信件一般的打开邮箱才能看到展品……若一定要说有什么美中不足,那就是解说文字基本都是俄语而没有英语。
从Google Earth上鸟瞰圣彼得堡,可以发现在彼得保罗要塞北恻与要塞隔一小河相对有一奇妙的环形建筑,还可以看到建筑前的庭院里摆放了无数战车大炮,那便是炮兵、通讯兵、工程兵博物馆了。这是露西亚最古老的军事博物馆之一,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8世纪。这家博物馆极宏伟、规模极大、内容极丰富,就是莫斯科的中央军事博物馆也要自愧不如——哪怕不进博物馆,仅仅庭院里的那近百门战车大炮就令人感到此行不虚。
虽然博物馆里也有关于通讯兵和工程兵陈列内容(比如若干要塞工事的模型),可唱主角的毫无疑问是光荣的炮兵。军力宇宙第二露西亚军队之华是陆军,而陆军中最引以为傲的便是炮兵——步炮协同是露西亚军自古以来最为拿手的。虽然早在莫斯科公国时代露西亚就已经从西方引进了火炮,但炮兵真的大放异彩则是以伊凡雷帝围攻喀山开始——博物馆的陈列也正是从此开始的。尝到甜头的露西亚从此就开始痴迷上了炮兵,这里可以看到自18世纪开始的各种奇形怪状露西亚国产火炮,从古老的铸铁滑膛炮直到当代的中程火箭炮,庞大、恐怖、怪诞、邪恶、威力无穷,火炮完美的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性格。
俺们前去视察时还有一“战争的艺术”特展,却是倭国所办介绍倭国古代军事的,可惜看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到了闭馆休息时间,门前一倭人身着倭装,体型如相扑里的横纲,不住的冲俺们鞠躬致歉。说起来前几天在艾米塔什附近的倭国领事馆橱窗里也看到了这个陈列的海报,想来是倭国政府主办的。按说俺天朝拥有4200年的战争史,这古代军学又岂是这东洋蕞尔小邦所能望其项背的?可倭国政府却能在此举办陈列成功的进行宣传,这等文化输出的能力俺天朝却着实是落了下风了。
回到旅店,背起行囊准备前往北方。往北方火车的出发站并非城内四个老车站之一,而是位于近郊区的拉多加(Ladozhskaya)火车站。虽然不在城内,但因有地铁直达所以也还算得方便。一提到露西亚的地铁,天朝人士立刻会想到莫斯科地铁,其实圣彼得堡地铁在车站华丽程度上不在莫斯科之下,而且比莫斯科更加深邃——如果说莫斯科地铁比北京的深两倍,那么圣彼得堡地铁就比北京的深了三倍。遗憾的是圣彼得堡地铁禁止照相,每当俺举起相机时工作人员都会过来阻止,实在遗憾。
Ladozhskaya火车站是新车站,各种设施都比较现代化,最值得称道的是与地铁实现了无缝对接,乘地铁扶梯上到地面便已身处火车站的大厅,真希望北京西站修通地铁后也能采取类似的设计方案。
附:本日统计:城市:23+0=23 博物馆:136+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