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式战争————简论银英中的军事思想
正式开始之前,先说明一点:本文不担负评价银英这本书的任务,仅仅只是学究式的谈谈银英中的军事思想而已,可能对银英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批评,但是仅仅属于讨论而已。
银英是一本成功的商业小说。其中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占了很大的部分,所以,探讨银英中的军事思想,也是我们理解银英的重要部分。
银英中的战争,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理想战争”,“书斋式战争”。作者将战争这一行为中所有不可知的,不可预测的因素统统简化或者消除后,留下来的,就是看似神奇,实际简单的战争魔术。在银英所描写的大大小小的战役里,所有的指挥者都可以及时的把握整个战场的形式,他们所下达的命令也都可以被准确的执行,整个战役的进程和参加战斗的双方事先所做的战役计划几乎完全一致。这种战争形式只有在“理想状态”下才会发生,而现实战争中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当战役的第一枪打响之后,任何一个前线营长对整个战况的把握,可能都比军队最高统帅要清晰;对战役胜负所产生的作用,也比最高统帅要大的多。并且,从孙子到施瓦茨科普夫,我们的地球上还没有一场战役从开始到结束完全和战前计划一模一样的。
任何一个军事组织,在为国家政权服务前,都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战略思想。银英中的政权虽然有帝国和同盟的差别(费沙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故不考虑在内),但是基本的战略思想是相同的。简略的表达的话,集中在以下两点:
一,军队的整体作为统一力量,由中央政府和职业军人集团掌握,其作用是打击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担负边境地域的守备工作。边境守备的任务是由次一级的武装力量担任的。
二,军队力量的集中表现是舰队,而舰队在作战中的目标是敌人舰队,而不是敌军领土。也就是说,战略的第一任务是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而不是占领敌军国土,取得战争胜利的手段是赢得大会战的胜利而不是建立巩固的边境防御线。
这种战略思想,事实上是拿破仑战争之后流行于欧洲的“大军团决战”思想的宇宙版本而已。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各国都看到了新技术的发展和新的军队组织形式的出现,使得战争的天平向进攻的方向倾斜,加上如约米尼等人对拿破仑战争方式的大力宣扬,各国纷纷改组军队,采用拿破仑战争式的战略方式。之后一个时期内欧洲战场的战争模式,比如普奥,普法战争等等,均强调集中有生力量,挑起大军团会战,迅速消灭敌国军队,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这种战争模式在一战时期已经完全破产了。一战中的德国,始终试图在西线展开大会战从而打破僵局,但是始终没有获得这样的机会,最终将自己的有生力量耗费在战壕和铁丝网后面。事后,欧洲军事战略学者经过反思后认为,面对一个拥有完整的工业力量,精神上准备坚决抵抗到底的民族,想通过几次大军团的会战而达到战争胜利,是不可能的事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毁灭敌国持续进行战争的能力,削弱他们的抵抗意志,打击对方的工业集中地带,从基础上消除对方的抵抗,而不固执于和敌军团主力间的决战。后来虽然由于军事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家战略思想多次发生变化,催生出很多流派,但是“削弱敌国继续进行战争的能力”这一点,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而“大军团决战”的战略思想,则基本告终。
事实上,在银英中最清楚体现出“大军团主力决战”思想影响的地方,是在外传《螺旋迷宫》中有提到最早是同盟军有建立依谢尔伦要塞的想法,并且阿修比元帅还亲自提出了计划书。后来是由于考虑到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建造舰队上,才终止要塞建造计划而上马大规模造舰计划的。这种转变,可以看作是银英“军团第一”思想的确立点。虽然这种“军团第一”的想法在现在的地球上已经是比较落后的玩意了,但是在未来世界的宇宙空间中,它确实再度流行起来了。
如果我们以稍微现代一点的战略思想重新进行银英的话,那么银英中的很多战役都必须发生变化。比如“诸神的黄昏”战役。以罗严塔而军团吸引依谢尔伦方面的注意,将杨舰队主力拖在此处的方针不变,远征军主力由费沙回廊进入同盟领后,就应该展开跃岛战术,以主力保障进攻同盟富产资源的星球和工业星球,切断这些工业地带通向首都星的交通线。如果遇上敌军防守坚固的地域,则留下部分部队对其进行监视,以主力打击此部队后勤线和退却线,层层跳跃前进,不将兵力浪费在地域攻坚战中。除部分战略要点必须予以占领之外,保持部队使用上最大的灵活性。当同盟的工业地带被占领,主力部队与首都防御部队之间的联系被切断的时候,同盟就是再有一万个杨恐怕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银英中战争场面描写上,难度最大的恐怕是各个战役场面的描写。因为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战场是在三维的宇宙,这个空间人类还没有真正的涉足过,所以各种过去战场的战术不得不经过很大的改造后才能适应宇宙空间的战场。比如,地面战场上的各种工兵作业,包括设置障碍,挖掘战壕,建立隐蔽部等等在宇宙空间就变成了布设机雷,牵引小行星,散布杰服粒子。即使如此,银英中为了读者理解的方便,依然不得不放弃了一些应该可以实现的独特的战术方式————比如从天顶方向突击,沿天底方向撤退等等,虽然不是没出现过,但是很少发挥重大作用。整个银英的战场,基本还是二维的,所使用的战术也基本是二维战场的战术方式。比如斜线阵,在奇霍伊萨星域会战中有出现,而这种阵线的运用在古代战争中多次出现,比如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波斯时就使用过这种方法。还有杨在巴米利恩会战第二阶段中对莱因哈特直属舰队形成包围时所使用的战术,可以看作是坎尼会战的改良版。如果用约米尼的战术理论解释银英,可以说杨所擅长的战术特点是运用内线作战,利用距离优势,将兵力集中在一点,打击敌人战线中的一部分从而使整个的战线崩溃。而莱因哈特所擅长的则是外线作战,将原本分散的兵力沿不同的作战线突然集中,对敌人实现包围歼灭。莱因哈特最典型的外线作战示例就是亚穆利扎会战,全军对同盟实现包围。还有“诸神的黄昏”战役,也可以说是分进合击战术的典型。而杨的内线作战方式,比较明显的表现是在巴米利恩之前连败帝国三个舰队的作战,尤其是击败舒坦梅滋时,所使用的“一点突破,背面展开”。不过,公平的说,杨的作战方式较莱因哈特更多样,比如阿斯塔会战中面对莱因哈特的进攻,他将兵力分为两部分越过敌军然后尾追敌军的方式,就交替运用了内外线两种作战方式。
个人以为,银英中各个部队的组成缺少有机划分。除了游戏中之外,在书中的描述给人的感觉银英里的战舰作用相差不大,不存在火力舰,高速舰,步兵运送舰等等的差别,而航空母舰和空战队的作用也不清晰。可以想象,这就像现代的陆战战场上没有步兵,没有火炮,没有空中机动,只有坦克对决一样。这是典型的“理想战争”模式,同时在这种战争模式下,战术的单调也是必然的。如果加强这些不同兵种之间的差别,那么也许我们就可以看见银英的战场模式的改变:在双方主力舰队到达战场之前,就先在侦察和搜集情报方面开始对抗,采取行动之前先以空战争夺战场空域的控制权,攻击行动之前施加充分的火力准备,然后以高速巡航舰在敌军战线上打开一个缺口,再以主力部队投入,实施大纵深打击。这种战术方式虽然可能依然和宇宙战争的实际相差很远,但是至少更接近现代战争模式,而不是依然在拿破仑战争中打转。
总的来说,银英中的军事思想,是静止的,书斋式的。与其更接近的,是拿破仑时代战争,而不是现代战略战术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