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i]最初由 玛格 发布[/i]
[B]明治维新的意义不在于证明了民众素质可以落后社会进步,而是证明只有从民众素质为契入点来更新整个国家才能获得持久的进步。使
民新,日新月新,何患无国新,法新?
虽然feifei所说的民众素质落后于社会进步的情况存在,但这种存在如果以持久性和有益性而言,它就是不存在的。 [/B][/QUOTE]
记“民众素质”=C ,记“社会进步函数”=f(C,Xi),Xi`指代集合(X1,X2...Xi,X i+1,X i+2......) ,Xi都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因素。假定
社会进步函数在所有自变量都取得正增量y的时候,其值也取得相应的增量ay+b(a>0)。同时我们还要对这个函数做出一些无害的假定,那就
是对于这些为数众多的因素,我们假定随着其在实空间内的取值增大,其总是更加有益于社会进步(比方说犯罪率,显然没有人认为极高的
犯罪率是社会进步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转换而使得犯罪率的值的降低表现为其取值的增加,比如在前面加上负号)
1)民众素质可以落后社会进步,也就是:
f(C,Xi`)对于C的一阶偏导至少在x的某领域U(x)取得正值
2)只有从民众素质为契入点来更新整个国家才能获得持久的进步,也就是:
给定C一任意确定实值,当Xi均趋向于正无穷时,有f(C,Xi`)趋向于极限L;任给C1<C2,则有对应的L1<L2;当C和Xi均趋向于正向无穷时,
有f(C,Xi)在短期条件下将在“改进可行性曲线”(请原谅我虚构这样的曲线,参看注1)的交点处停止(因为短期其他资源的限定是有限的
),而长期条件下则趋向无穷
3)我们也容易知道如果一个国家的所有情况都不发生变化,只有民众素质无限增加,国家情况的好转是很有限度的(显然这种情况现实中
鲜有,但是我们可以这样假设来得出结论)0,也就是
f(C,Xi`)对于C的二阶导数在某一充分小的X0的领域U(x0)应为负,并且f(C,Xi)在“改进可行性曲线”以内至少具有一个关于C的非负三阶偏
导数,这样来保证函数在确定的取值区间中不会发生一阶导数为负的现象,这一点是为了符合开始设计函数时假定的——对于所有的变量我
们都认为它们对于社会改进是“好”的(即是说多总比少好,就像是微观经济学里面提及的Local Unsatisfactory)
4)对于3,同时不难推广性的发现,如果仅观察C,那么存在这样的点Xe使得f(·)的二阶偏导数取得0值,即函数在讨论区间中可能存在拐
点Xe,不难发现,函数在该点以后,民众素质的投资收益是渐增的,而之前则是递减的
5)现在假定,如果Xi都可以归结为C的函数的话,那么可得出f(C,Xi`)=g(C),该函数依照题设的LU性质,可以认为当C趋向于正向无穷时,
函数值也趋向于正向无穷,而这一点与(3)背反,也就是说社会进步被决定性的归结于C是不太合适的
6)由上(2),民众素质可以认为是影响社会稳态(注2)的因素,却不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和更高储蓄率引致的更高水平上
的宏观经济均衡颇为相似。按照既有的推论,也就是说,为欠进步的社会开出“发展民众素质”这个万能狗皮膏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有效的。
注1:人类可运用的资源和技术还有道德的约束在一个有限长度时间内是必然有限的(显然如果是无限的,就没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了),这些杂七杂八因素的有限性最后就是社会改进在有限时间内的有限改进,作图以后可认为是改进可能性曲线
注2:某些情况下社会是会进入称之为“稳态”的状态,改进微乎其微,不足以脱离“改进陷阱”,达到更高状态的均衡。(越来越觉得这是发展经济学家的腔调)
PS:写完以后自己仔细看看,自己都看不懂了: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