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吉亚
帝国领女贵族
UID 8
精华
4
帖子 1370
功绩 0
星海币 3810 sosa
星海币存款 191919 sosa
注册 星海历03年6月24日
所属阵营
新银河帝国
来自 浮萍の根
状态 离线
|
|
嫦娥一号相关新闻选载
栾恩杰:嫦娥一号奔月花费14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01:44 新京报
本报讯 绕月探测工程从研制到建设,花费了14亿元,不是“天价”,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修了38万公里从中国到月球的路,是一条真正的‘天路’”。他同时称,中国的探月不是追潮流。
14亿相当于修两三公里地铁
栾恩杰介绍,14亿元,大概是14公里高速公路的造价。如果按照修地铁计算,可能也只能修两三公里。整个绕月探测工程的研制、建设,六千多人的队伍,两百多家单位,三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真正体现了“少花钱、办大事”的鲜明特色。
对于搞探月工程到底值不值,绕月探测工程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们国家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是20多万亿元,每年承担4亿元,应当说,这笔费用我们出得起。”
在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看来,工程大部分创新是集成创新,集成得特别合理,用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效益。
“嫦娥”直接回报尚是未知数
有人计算,美国在阿波罗计划中大约每投入1美元就有4—5美元的回报。
“现在谈‘嫦娥’的直接回报还为时尚早,但它对整个航天事业的推动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栾恩杰说,工程对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制、月球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随着工程的展开,中国开始在探月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不仅中国科学家频频应邀参加相关国际会议,第八次国际月球探测与应用大会还首次在中国召开。
莉说:所以,钱啊钱,始终是后盾啊!
中国探月工程高起点 嫦娥一号解决七大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18:2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昌十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以高起点起步,二十四日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其研制过程中,攻克解决了设计飞行路线、进行姿态控制等七大难题。
难题一是设计飞行路线。中国已发射的卫星与地面距离最远没有超过八万公里,而“嫦娥一号”要抵达三十八万公里之遥的月球附近,经历从受地球引力为主到以月球引力为主的转变过程,最后与绕地球运动的月球在太空相会,并且既不能撞在月球上,也不能从旁边飞过去,而要在接近月球时准确、及时地“踩刹车”,进入环月飞行轨道。
难题二是与地球联系。无线电信号经过三十八万公里的传播会有很大衰减,用同样大小功率发射信号,“嫦娥一号”发射信号到达地球时,其强度不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信号的百分之一,在奔月途中和绕月过程中,“嫦娥一号”需要多高的“嗓门”才能被地面站接收?由于地球自转,中国境内地面站一天内只有十多个小时能看到绕月运行的“嫦娥一号”,其他时间如何联系?
难题三是实现高精度测量与控制。“嫦娥一号”在奔月途中和绕月飞行时,地面对其测量与控制要有非常高的精度,否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难题四是确定方向。航天器在太空飞行,必须选定一定的天体作为参照物来确定空间方向,月球既没有可供参考的红外辐射,飞到月球附近的“嫦娥一号”又远离地球,无法再以地球作为参照物。
难题五是控制温度。“嫦娥一号”在空间飞行时,处在真空环境中并经受不同太阳光和月面反射光的照射,因而热环境变化剧烈,必须有一个高效可靠的热控系统,来保证携带的各种探测仪器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难题六是保持轨道。月球重力场分布不均匀,质量密集地方月球引力加大,会把月球探测器拉向月球“怀抱”,这将使环绕月球飞行的“嫦娥一号”轨道在引力场作用下迅速变化。
难题七是进行姿态控制。“嫦娥一号”运行时需要“一心多用”,即它的探测设备要对准月球、太阳能电池帆板对准太阳、发射和接受天线则必须瞄向地球,也就是同时要对准月、日、地三个天体,解决三体定向问题;此外,“嫦娥一号”还要采用正飞和侧飞两种飞行姿态,更提高了姿态控制难度。
业内专家称,中国此番首次探月,与美国前苏联不同,跨越了较简单的掠月探测、硬着陆探测,直接采用绕月探测方式,起点高、难度大,但中国空间科学家工程师们勇于探索,先后攻克包括上述七方面在内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完)
莉说:不管怎么样,中国已经比美苏晚了那么多年,这种比较实在是意义不大吧?
专家详解嫦娥一号如何完成38万公里路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19:4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黄全权、冯晓芳) 24日,凝聚无数目光的“中国嫦娥”将搭载长三甲火箭告别“故乡”,开始出使月球的旅程。
国防科工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嫦娥一号卫星将于11月7日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
从10月24日发射升空,到抵达遥远的“月境”,在长达十多天的日子里,“中国嫦娥”将如何走完38万公里的漫漫旅程?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有关专家详细解析了嫦娥一号卫星的飞行路线图。
--“借力飞天”
伴随发射点火的巨大轰鸣,在长三甲“大力士”的托举下,“嫦娥”将首先被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5.1万公里、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随着星箭分离,“嫦娥”将开始孤寂的旅程。接下来,整个飞行过程都将依靠“嫦娥一号”自身的控制系统与推进系统来实现。
--“绕地而行”
在发射完成后的7天时间里,嫦娥一号实际上是以一颗“地球轨道卫星”的面目,在调相轨道展开自己的旅行。
但不同寻常的变化将有条不紊地发生:
随着第1次远地点的加速,卫星的近地点高度将被抬高至600公里,但轨道周期仍为16小时。在16小时轨道运行总计数10小时之后,嫦娥一号卫星将进行第1次近地点加速,将自己送入周期为24小时的停泊轨道上。在这个轨道上,“嫦娥”将进行长达3天的“耐心”飞行。
据悉,根据事先制定的预案,嫦娥一号卫星在停泊轨道上将有1-3天的“变量”。科研人员通过这样的设计以解决发射日期后延的问题,增加发射机会。“发射每延后一天,在24小时轨道的运行时间将减少一天。”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黄江川说。
但平静只是暂时的。在停泊轨道飞行3天后,嫦娥一号将实施第2次近地点加速,将自己送入远地点高度12.8万公里、周期为48小时的大椭圆轨道。
在这个轨道上,嫦娥一号将创下中国航天器到达的最远距离。
--“奔月之路”
10月31日,当嫦娥一号的飞行第3次“莅临”近地点的时候,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也将来临--此时,嫦娥一号将实施第3次近地点加速。顺利完成后,卫星的飞行速度将提高到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10.9公里/秒,进入远地点高度为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开始向着月球飞去。
专家指出,在奔向月球的飞行过程中,将根据测定轨的情况以及前几次变轨的情况,可能适当安排2-3次中途修正,使它能够按照预定的设计要求到达近月点。
--“嫦娥绕月”
在地-月的通道上,嫦娥依然将孤独地飞行将近5个昼夜。
经过长途跋涉,承载无数传说的月球将终于出现在“中国嫦娥”的眼前。此时,高速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放缓自己的脚步,开始第一次“刹车”制动,以使自己被月球捕获。
也就在这一刻,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这一天,时间将被定格在“11月5日”。这一刹那,中国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
激动人心的时刻之后,必须的调整仍将进行。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
至此,来自中国的“嫦娥”将正式进入为之精心选定的地方……用整整一年的时间,静静地萦绕、端详着那华夏子孙千年的梦想之地,并向远方的“亲人们”传递着她所看到的信息……
莉说:寂寞嫦娥舒广袖啊……
吴国兴:探月热背后是资源争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11:55 新浪嘉宾访谈
在嫦娥一号升空前夕,著名航天科普作家吴国兴教授做客新浪网“嫦娥工程系列访谈”,他说目前月亮仍有三大谜团待破解,新一轮探月热的目的是为了争夺月球能源。
吴国兴:嫦娥一号共四个目标,一是给月球画三维图像,二是对它上面的14种元素进行测量,三是测量月球土壤的厚度,四是测量地月空间环境。
吴国兴:我做了一下统计,把从1958年美国发射第一个探测器,一直到2005年所有国家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进行汇总,全世界共发射了月球探测器107个。其中美国发射了44个,前苏联和俄罗斯发射了59个,日本发射了3个,欧洲航天局发射了1个。在这107个月球探测器当中,发射成功的是46个,失败的是52个,还有一些是部分成功,部分失败。
各国探月发射无人飞行器的成功率是42%,说明探月还是相当困难的。这个数字有的专家统计大概是48%,比我的统计高,原因之一是年代不一样,二是可能把部分没成功的也统计进去了。
吴国兴:月球探测主要是前苏联和美国从1958年开始的,前苏联发射了3个,美国发射了4个,没有一个成功的。到1959年情况改观了,1月苏联发射了月球1号,这是第一个成功飞到月球的探测器,9月苏联月球2号实现了在月面上的软着陆。同一年苏联还发射了月球3号,对我们永远看不到的月球背面进行了摄影。1959年苏联的三次发射都成功了;同年,美国发射先驱者4号也成功了。但到了1960年,美国和苏联先后发射了4个月球探测器,全都失败了;1961年到1962年,美国先后又发射了5个,也全部失败了。1963年,苏联发射了3个月球探测器,两个失败,一个成功;美国那一年没有发射。所以说在月球探测的初期成功率是比较低的,很多都失败了。
吴国兴:举例来说,嫦娥一号要给月球画像,获取它的三维图象。这个工作实际上美国也做过,但美国做得不全面,在月球的两极做得不细,所以是空的。我们这一次是做全月球的三维图象,这是跟国外不同的。
另外比如说我们这一次对月球上面的14种元素进行探测,其中9种的分布和含量是我们国家首次探测。还有就是月球土壤厚度虽然国外也测过,但是我们这次进行的全月球高精度的测量,也是国外没有的。
吴国兴:现在很多国家都参加探月的热潮,我认为一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是开拓人类生存空间的需要。地球毕竟只有那么大,人口不断地增加,资源不断地耗尽,人类要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必然要到月球,到火星,到其他地方去。第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我们探测月球可以促进技术发展。第三是政治斗争的需要,能不能去探月,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和科技水平。第四是军事上的需要,月球有很重要的监视意义,美国就曾经想过,在月面上建立一个军事基地。
最重要的是要获取月球的能源。月球上的氦3是氦的同位素,是一种非常安全、非常干净的能源,这是人类未来能源开发的一个希望。所以我自己的看法是,这一场月球探月热实际上是争夺世界能源,争夺月球能源的一场争夺战。
吴国兴:这个是肯定的。现在探月跟10年、20年前阿波罗那个时候,或者阿波罗之前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探月我认为更明确了,不仅是去搜集一些资料,或者去解开月球的谜团,而是开发月球、利用月球,特别是开发月球矿物资源、能源,这个是最主要的。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月球表面是高真空,没有大气,没有磁场,没有人类的干扰,所以在月球上做一个科学实验室的话,会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价值。比如说进行天文学研究,我们在月球上如果是建个天文台的话,就不会有大气层影响的观测和人为的干扰。
|
丢弃了玫瑰选择了葡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