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读书音乐:献给伊谢尔伦党(附试听及下载)
[打印本页]
作者:
feifei
时间:
星海历07年11月28日 16:24
标题:
读书音乐:献给伊谢尔伦党(附试听及下载)
爱人篇
http://bbs.seaofstar.net/viewthread.php?tid=5569
莱因哈特篇
http://bbs.seaofstar.net/viewthread.php?tid=6481
杨威利篇
http://bbs.seaofstar.net/thread-6232-1-1.html
伊谢尔伦党篇
http://bbs.seaofstar.net/thread-9286-1-1.html
黄金狮子旗篇
http://bbs.seaofstar.net/viewthread.php?tid=7089
希尔德篇
http://bbs.seaofstar.net/viewthread.php?tid=6499
吉尔菲艾斯篇
http://bbs.seaofstar.net/viewthread.php?tid=6102
罗严塔尔篇
http://bbs.seaofstar.net/viewthread.php?tid=5774
奥贝斯坦篇
http://bbs.seaofstar.net/viewthread.php?tid=7088
之一 格里格 “培尔·金特”组曲 早晨
关键词:祭典
宇宙历八OO年的“回廊战役”,从很多方面看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对聚集在杨威利麾下的“伊谢尔伦党”而言,这是既“流浪儿回家”后的第一战,也是其在杨威利指挥下所经历的最后一战。对于“背弃一切旗帜”的他们来说,那也是一场“春天的祭典”。
银英动画为伊谢尔伦的人们备战的一连串画面配唱了小椋佳演唱的完整的第三期片尾曲《欢送之歌》,似乎是在预告那将是“魔术师”的告别演出,也许它和当事人日后回忆这些画面时的某些心情是相衬的吧!但《欢送之歌》的伤感情绪太浓重了,用来表现对杨的追忆和怀念虽然合适,我却总以为那场祭典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迹除却伤感之外,还该有些别的——一些同样珍贵、同样值得记住的东西,比如说,打上了伊谢尔伦特有的侠气与醉烙印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像书中所说的,“就算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别离,以及有多严重的流血战斗等待着他们,对杨舰队而言,伊谢尔伦要塞都是祭典的广场。充其量他们只能满身冲劲地、喧闹地去享受这个只有他们可以完成的祭典……”
所以,我将这首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中的《早晨》,献给在那场“春之祭典”中忙碌着的人们。
原本乐曲的的标题是《早晨》,不过从“万物复苏”、“新的生机”这一类意义上说,“早晨”有着和“春天”异曲同工的含义。乐曲前半段仿佛当春风追过回廊,人们从冬日的雌伏中醒来,纷纷脱去懒散懈怠的外衣,振作精神,投入到筹备祭典的忙碌之中,刚好映合着这样的画面——
“菲列特利加拭去目不转睛地盯着作战图的杨额头上所浮现的汗珠。卡介伦则和数字继续缠斗着。先寇布就像去参加射击比赛的骑士一样把弄着他的装甲服。波布兰忙着为重新编组而成的斯巴达尼恩各中队挑选着酒名作为代号。姆莱正经八百地整理着文件,费雪默默地检查舰体,而有舒奈德随侍在一旁的梅尔卡兹则只要他在一旁待着就可以稳定士兵们的情绪了。亚典波罗一边编组舰队运动的模式,一边不停地记下名为“革命战争的回想”的笔记。而第一次上阵的卡琳,也就是卡特罗捷·冯·克罗歇尔则满脸振奋……”
乐曲中后部,忙碌中迸出了欢乐的歌,歌声感染者每一个人,使他们忘却了前途的凶险与工作的疲倦,情绪欲来欲高昂,渐渐地酝酿出沉醉,终于,化成一幅热烈迎接春天到来的恣情狂欢的画卷……
以下版本由比彻拇指挥,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演奏。
高音质试听和下载
http://www.15150.com/ghtml/2007-04-04/589668.shtml
http://ok.okxr.com/song/180040.html
低音质试听和下载
http://www.15150.com/banzou/getbanzou.jsp?bid=589673
[
本帖最后由 feifei 于 星海历08年1月1日 10:05 编辑
]
作者:
feifei
时间:
星海历07年11月28日 16:25
之二 肖邦 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军队”
关键词:军队
不论被染上怎样的色彩,不论从组成方式还是存在目的上说,“伊谢尔伦党”都首先是一只军队,作为自由行星同盟军驻留舰队时是如此,成为““艾尔·法西尔独立政府革命预备军”后是如此,杨去世后成立的“八月新政府”更是全民皆兵。亚典波罗将他的回忆录命名为《革命战争回忆录》,也反映出作为一只军队所从事的军事活动是“伊谢尔伦党”日常活动的核心的事实。
要找一首带有军队风格的音乐作品并不困难,尤其是在管弦乐作品当中——可庄重、可悠扬、可昂扬、可深沉的铜管乐器与具有“金鼓铜锣”效果的打击乐器相结合而诞生的这一类作品多不胜数,但是,我在这里所选择却不是气势磅礴的乐团合奏,而是一首钢琴独奏。
正如“军队”之名所昭示的,这是一首具有极为豪放、勇敢的军队性格的钢琴曲,乐曲前一部份仿若森严阵列、高歌向前,后一部份有如炮火齐鸣、纵横激斗,在没有其他乐器搭配呼应的情况下,只凭一架钢琴敲击出的昂扬、果敢和不屈的气势,却丝毫不逊色于庞大编制乐团合奏的雄壮和威武,以这样一首独奏来象征仅以一只舰队之力对抗几乎支配了整个宇宙的银河帝国的“伊谢尔伦党”,或许比任何合奏作品都更合适吧?这是我选择此曲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理由。
选择它的第二个理由是,它是一首“舞曲”。波罗乃兹舞曲最初是波兰民间一种行列舞曲,后来传入宫廷,成一种贵族舞曲,之后又重新进入市民阶层,并在演化中再度被赋予了相当的平民性。在肖邦天才的创造下,波罗乃兹舞曲无论在外在形式还是思想内涵方面都已远远超出了传统舞曲涵盖的范畴,尽管如此,它仍不可避免地遗留了“舞曲”所特有的的舞蹈、宴典气息,而这恰和“伊谢尔伦党”将战斗视为一场庆典的“狂醉”精神相吻合——对他们而言,那是轻视世间一切事物、除却生命之外无可失去的战斗,同时也是忘我投入的、只属于他们的盛大庆典,肖邦这首富有强烈战斗色彩的舞曲完美地融合了以上双重意义,当比单纯展现军队风貌或战斗场景的音乐更适合于那一群人吧!
选择它的第三个理由是因为尤里安——由于本系列中为杨单开了专题,这一组音乐的选择就不再将杨作为重点了,而如果要找一个人来体现“伊谢尔伦党”的“军人特质”的话,比起不想成为军人也完全不像个军人的杨威利,一心想要成为军人、拜了一群伊谢尔伦党的核心人物为师并受到来自各人的一部份熏陶、思想和创造力不及杨但行动力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尤里安也更加合适。联想到田中芳树曾在访谈中提到,尤里安是一个东欧的名字,似乎暗示他有着东欧民族的血统(及因之而来的外观特征),而波罗乃兹舞曲正是带有波兰民族特色、闪烁着古代波兰民族尚武精神的一种乐曲,我想,它或许和尤里安的形象气质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吧?
此外,对于尤里安所扮演的后杨威利时代伊谢尔伦军事指导者的角色,亚典波罗有过“尤里安·敏兹不是作曲家,而是一个演奏家。他不是作家,而是一个翻译。而尤里安的愿望,也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最优秀的演奏家,或者最优秀的翻译。他从不曾隐瞒过任何一句话的出处,所以没有道理指责他是剽窃,因为世界上绝不可能有任何一首不经由演奏却能够叫人感动的名曲”的评论,所以我也想借这首乐曲来展示一下,同一首名曲,由不同人来演奏,效果差异究竟能有多大?
本着这一初衷,我总共选择了三个版本:
第一个是所罗门演奏的版本,也是和本文的主题相配的“献给伊谢尔伦”的版本。作为肖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的演奏版本多不胜数,应该说这个版本的演绎方式并不具有典型性,因为波罗乃兹舞曲的典型特征应当是华丽和雄壮,而本曲的演绎更多地强调了战斗性,刚强、不屈的气质极为突出,却缺乏华丽的色彩。鉴于“华丽”并不是“伊谢尔伦党”的特色,我特意选择了这个相对朴素的版本来与之相配。
第二版本是马加洛夫演奏的版本,在此作为和上一版本的对比参考版本,它在爆发力方面不及上一个版本,但却更为恢宏、壮阔,也更加华丽灿烂,如果说所罗门演奏的版本是这首乐曲的“伊谢尔伦版”,那么马加洛夫的这个版本或许可以算是其“帝国军版”。(其实原本还考虑过更加华丽的波里尼版本,但该版本的表演性较强,战斗性相对较弱,所以考虑再三后还是选择了马加洛夫的版)
第三个版本是中国钢琴家李云迪演奏的版本,同样是作为和第一个版本对比参考之用。在我看来,这是一首“完全不像军队”的“军队”。李斯特说过,波罗乃兹舞曲是体现肖邦作品男性化特色的作品,“强有力的节奏,可以使最懒散和麻木不仁的人都被惊动和振奋起来”,上面两个版本尽管存在风格上的差异,但都回荡着一股气贯长虹的英雄主义豪情,包含了一种昂然无畏的勇敢精神,令听者情不自禁地人为之振奋,甚至为之热血沸腾。而李云迪的这个版本尽管在技巧上也非常出众,却缺乏激情且过于女性化,英雄性和战斗性荡然无存,更像是贵族沙龙上的优雅表演而距在血与火中生存、穿梭在死神怀间的战斗者的风貌相去甚远。作为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历史上最年轻的金奖得主,同时也波兰舞曲演奏奖的得主,李云迪的实力毋庸置疑,但此曲的演奏却实在差强人意——或许正因为李云迪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钢琴家,将这一版本与上述两个版本的效果对比之下的反差,才更说明演奏者之于作品的重大意义吧!
高音质试听和下载:
所罗门演奏的版本
http://www.15150.com/ghtml/2007-11-07/979850.shtml
马加洛夫演奏的版本
http://www.15150.com/ghtml/2007-11-07/979853.shtml
李云迪演奏的版本
http://www.15150.com/ghtml/2007-11-07/979867.shtml
低音质试听和下载
所罗门演奏的版本
http://www.15150.com/banzou/getbanzou.jsp?bid=997961
马加洛夫演奏的版本
http://www.15150.com/banzou/getbanzou.jsp?bid=997967
李云迪演奏的版本
http://www.15150.com/banzou/getbanzou.jsp?bid=997971
作者:
feifei
时间:
星海历07年11月28日 16:26
之三 亨德尔 水上音乐 D大调第二组曲 快板
关键词:毒舌
用这段旋律来象征“毒舌党”的创意直接取自银英动画第四十三集《号角吹响》,这一集中波布兰和高尼夫这对“冤家”又聚在一起斗嘴,背景音乐便是亨德尔这首“水上音乐”,乐曲中小号和圆号的一唱一和就像两个人的你有来言我有去一语,此外动画第五十五话《仪式之后,帷幕拉开》中,杨威利和菲列特利加的婚礼上“公主和随从”的高论也是在这段配乐的伴奏下发出的。整段音乐节奏明快,不同乐器或同一种乐器不同风格的演奏此起彼伏,绚丽多彩,像是毒舌党们各自施展着三寸不烂之舌,毫无恶意却也都不甘示弱。而那,已然是“伊谢尔伦党”的世界里一道不可缺少的独特风景线。
版本方面,这里选择的是轻快活泼、色调明亮甚至锐利的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的版本。
高音质试听和下载
http://www.15150.com/ghtml/2007-11-22/998008.shtml
作者:
feifei
时间:
星海历07年11月28日 16:26
之四 奥芬巴赫 天堂与地狱序曲
关键词:不羁
《“天堂与地狱”序曲》,即《“地狱中的俄尔甫斯”序曲》,是奥芬巴赫为其轻歌剧《地狱中的俄尔甫斯》所作。
《地狱中的俄尔甫斯》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俄尔甫斯和欧律狄刻的爱情故事(俄尔甫斯又译厄尔普斯、奥菲欧,动画《圣斗士》中译为“奥路菲”,欧律狄刻又译尤丽狄丝):传说中的俄尔甫斯是太阳神和音乐之神阿波罗与缪斯女神卡利俄帕的儿子,他弹奏的竖琴举世无双。为救被毒蛇咬死的妻子欧律狄刻,俄尔甫斯前往冥府向冥王请求让妻子重返人间,冥王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告诫他在走出冥府之前绝对不可回头,然而俄尔甫斯还是在踏上人间前的一刻回头看了他的妻子,结果功亏一篑,铸成无可的悲剧。
奥芬巴赫改写了这个著名的爱情传说,使其改头换面成一出轻喜剧,改编后的剧情大意是音乐学院院长俄尔甫斯和其妻欧律狄刻在分别与牧羊少女和化身牧羊少年的冥王幽会时不巧撞上,两人大吵一架后决定分手;欧律狄刻随即被冥王带往冥府,俄尔甫斯则在神的命令下被迫去救他的妻子,最后,没能救回妻子的俄尔甫斯兴高采烈地独自回到人间……
奥芬巴赫反用希腊神话中的故事,以诙谐不羁的调侃嘲讽了现实政治的荒诞面及许多政客的腐败无能,这种包含了对现实的强烈反讽、却以喜剧方式呈现出来的“不羁”,是本节所选的《“天堂与地狱”序曲》结尾部份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是组成“伊谢尔伦党”的世界的鲜明色彩之一: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有过不幸的经历,都有着对现实的不平与不满,但他们不屑把不幸当成商品,不屑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更多是以嘲弄代替了怨恨,将悲哀隐藏在玩世不恭的笑容背后,轻视着世俗的权势和法则,纵情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这种“不羁”作风的代表人或许就是波布兰,在听这段音乐时,我时常不自禁地联想到他。
此处提供的版本为伦敦爱乐管弦乐团演奏。
高音质试听和下载:
http://www.15150.com/ghtml/2007-03-28/578646.shtml
http://ok.okxr.com/song/179552.html
低音质试听和下载:
http://www.15150.com/ghtml/2007-03-28/578649.shtml
作者:
feifei
时间:
星海历07年11月28日 16:26
之五 肖邦 降B大调莫扎特《唐璜》主题变奏曲 让我们手拉手
关键词:家庭
很多人觉得杨舰队内部有一种大家庭般的气氛,这种感觉在他们“背弃一切旗帜”、像“流浪儿回家”一样重返伊谢尔伦后变得更为明显。以这一时期中杨在世的阶段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动画第三期,其片尾画面正着重突出了这一特色,而肖邦这首变奏曲中的部份旋律,即使挪用来配动画第三期片尾中大多数画面,也不会让人觉得突兀、违和。
这首乐曲是肖邦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中咏叹调的主题改写的钢琴曲中的一段,也可说是肖邦的成名作,尽管写作此曲时的肖邦还未完全步入其创作成熟期(本曲的作品编号是“第二号”),尽管有许多作曲家都曾为这一著名主题谱写过变奏,它依旧从众多同主题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技压群芳,以致舒曼当年在听过此曲后激动地在乐评中写道:“绅士们,请脱帽……我在肖邦伟大的天才、高尚的目标和他的大师级作品前俯首!”
除了《让我们手拉手》,这首作品还有一个译名《请伸出你的玉手》,个人认为,对莫札特原作中的二重唱而言,后者是更贴切的译名,但肖邦改写后的作品风格发生了一定变化,有一种原作所没有的明净清澈感,因而《让我们手拉手》与其更相称。
乐曲前50秒的节奏悠缓而清晰,像一滴滴清澈的水珠落下,敲出动听音符,串成美妙的旋律,感觉有些像银英第四期动画的片尾: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将自己掬取的那一捧银河水留下,但在这里,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就像水滴积聚成水潭,小溪汇聚成河流般,一个接一个地走到一起,拉起彼此的手,聚成一个大家庭……从50秒开始到1分35秒,是这个大家庭中一幅幅温馨回忆的画面,就如动画第三期的片尾,而1分35秒之后的部份,则是岁月中流淌过的那些欢快、振奋的时光……
舒拉·切尔卡斯基演奏。
高音质试听和下载:
http://www.15150.com/ghtml/2007-11-23/998219.shtml
低音质试听和下载:
http://www.15150.com/banzou/getbanzou.jsp?bid=998227
欢迎光临 星之大海俱乐部 (http://bbs.seaofstar.net/)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