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星海历七年十月作业《狄青的作战风格和起落原因》 [打印本页]

作者: 铉鸣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2日 10:06     标题: 星海历七年十月作业《狄青的作战风格和起落原因》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夏国。作为善于骑射的卫士,狄青被逃选至西北前线从军,“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狄青在与西夏作战时披发、戴铜面具,出入军中如天神一般,被党项人称为“狄天使”。在此期间,狄青即表现出勇猛与灵活兼具的作战风格。
当时敌众我寡,狄青下令军中出战时不用弓箭,都拿刀枪,以钲(古代军队中所用的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声作为号,一次敲钲,全军停止不动;二次敲钲,全军退却,但仍排好阵势;钲声一停,全军转身向前,大喊大叫,向敌军冲杀过去。第二天,宋军出战,西夏军见一次钲声响后宋军士兵全部停下来不动,二次钲声响,宋军退却,都讥笑宋军怕死,放松警惕。宋军趁机突然转身冲杀,西夏军措手不及,四散逃奔,很多人自相践踏而死。
皇佑四年,西南壮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在邕州(今南宁)建立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身为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出兵平南。
皇佑五年(1053年)的正月,狄青率军到达昆仑关附近的宾州,此时正值上元节,狄青佯令休兵十日,大宴将佐,以麻痹侬军,暗于次日率精锐冒雨取捷径袭占昆仑关(今属广西)。侬智高见无险可守,倾其号称10万之众,列阵于归仁铺(今广西南宁北郊),企图决战。狄青避其锋锐,令精骑从左右翼冲杀侬之中军,大败侬军,次日,收复邕州。侬智高逃大理(今属云南)。
昆仑关大捷使狄青名扬天下,更被朝廷任命为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
    北宋重文轻武,从军者地位低下,甚至要“面涅”(在脸上刺字)以防逃兵,而行伍出身的狄青竟能在短短十余年间位极人臣,究其原因,有以下三条:
第一,如前文所述,狄青骁勇善战,又善用计谋,并且治军严谨,慎行克已,在军民当中竖立了极高的威望。
第二,正因为北宋重文抑武,导致军事人才凋零。在强敌环伺,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仁宗不得不重用狄青这样的忠勇将领。
第三,经略韩琦和范仲淹欣赏狄青的才华并向仁宗举荐。韩琦和范仲淹都是名臣,又深得皇帝信任,对狄青的升迁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三条原因中,第二条即宋朝的政治制度,是最至关重要的。
为避免重蹈唐朝藩镇割据覆辙和“黄袍加身”事件的重演,宋朝的军权分归四个部门掌管,权力分散,避免武官执掌兵权。募兵方面,则从地方厢军中选拔出强壮者充实到中央禁军,名为“强干弱枝”,以至地方军队在战争中不堪一击。并有“更戍法”,令“将不得专其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不利于作战。在这种政治制度下,武官地位低微,(从军者被称为“赤老”),导致军力积弱,无大将可用,在抵御外侮的战争中屡屡失利。此时狄青的出现正如救命稻草一般,加上他战功显赫,被擢升为枢密使也不足为奇。
值得注意的是,狄青只做了四年枢密使就被罢官,半年后即病死陈州。原因仍是第二条:宋朝的政治制度。
自太祖陈桥兵变后,宋朝人对武官掌权十分忌讳,也在客观上使文官打击武官的现象愈演愈烈。
1052年,狄青任枢密副使时,御史中丞王举正就说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执政,“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到狄青升任枢密使,更连欧阳修也上书弹劾,说狄青会危及皇权。一些文人还编出狄青家中狗头长角、出现异光等故事,渲染恐怖气氛。在这样强大的政治压力下,狄青终于被罢了枢密使,忧愤而死。
可以说,狄青的升迁只是一个偶然、一个悲剧中的喜剧,而他的凄惨结局却是注定的,就象北宋灭亡的命运一样无法逃脱。
到了南宋,文官弹劾武将似乎已成了一种风气,一代名将岳飞也走了狄青的老路,但他的下场更糟,因为宋高宗根本不想迎回钦徽二帝。

作者: 银河幻想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2日 20:07

学习了铉鸣同学的文章,在下了解了宋朝时期战斗历史部分,受益匪浅!


两船并行 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鸣 笛清哪如箫和

嘿嘿~~
作者: 黑杨树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5日 17:13

严重怀疑,出题人要交论文,以此搜集情报!
以上!
作者: 铉鸣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6日 13:31     标题: 说得对

所以到现在都没批作业!
作者: 亨利-杨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6日 21:22

两位学员,关于作业的确有随交随批的决定,但贵系主任缪兹少尉自本月11日至本月22日请假外出,因此无法履行职责。
请不要没有根据地猜测。
以上!

附请假贴链接:http://bbs.seaofstar.net/thread-8515-1-1.html
作者: MeteorCrazy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6日 22:33

而且作业都是月末集中批改,不要着急嘛
作者: 黑杨树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7日 20:51

哈哈哈~没有针对他的行踪猜测,只是根据题目联想的而已……
开玩笑啦~~~~
不要那么严肃嘛,偶尔也放松放松~
作者: 缪兹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23日 21:54

骗情报是不至于的啦,其实这个题目,是我本打算写的一篇东西的主题,因为时间紧张加之自己懒惰,一直都没写。回来这两天光顾着说谢尔曼去了,没顾上这边,今晚有空,就说说我的看法。

狄青,毫无疑问是一代良将,既有临敌一往无前的勇猛,又有谋划时的谨慎仔细,但是要说他是同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则未必尽然。狄青的勇与谋主要还是战术性或者最多是战役性的,对于当时北宋的头等大敌西夏,狄青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谋划,这一方面他不如范仲淹,不如后来的王韶,甚至不如章咨,也就是说战略眼光不足。即便是战术指挥能力上,同时期跟他一样甚至更优秀的也有,例如比他稍微年长些的种世衡,或者是比他年轻些的赵珣。

那么为什么唯独狄青能邀天之幸呢?这里头当然有狄青运气好、立功大的缘故(平定侬智高是宋仁宗时期最显赫的武功了,不管人家多弱小,毕竟是一个独立的叛国军事集团,西北的夏、北边的辽都奈何不得,灭一个两广的叛藩也算是挣回点面子),但更重要的是狄青的个性,尤其是同文臣交往中的和柔个性,使得他能得以步步高升。

《默记》中记载的一则轶事很能说明这个特点,狄青做路分副都部署的时候,有个叫刘易的布衣,是个有些虚名的狂士,韩琦很欣赏他,有天狄青请韩琦吃饭,韩琦就拉上刘易来了,结果因为席间逗乐的戏子一句玩笑话就惹得刘易大怒,指着狄青的鼻子大骂黥卒敢尔,甚至摔盘子打碗的,结果狄青态度特好,“笑语益温”,第二天还主动跑去道歉。他对一个没官职的文士都那么客气,对其他文臣的态度可知。宋人笔记中还有很多狄青受文臣的窝囊气的记载,多数时候狄青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殊无武夫的桀骜之气。其原因,铉鸣上面也点到了,就是北宋长期以来形成的崇文抑武现象所造成的,但并不象铉鸣同学所说,是因为崇文抑武导致无人可用,才突出了狄青。事实上,有宋一朝,鉴于五代时将骄兵惰的教训,对于武人的控制极严,文臣们为了节制武人,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即便武备废弛、边患难靖也不能令他们改弦更张。对于大多数士大夫来说,他们才不在乎没有良将可用呢——更何况我前面也说了,当时并非无人可用——保证对武人的控制和安全无论何时都是第一位的。在这种情况下,狄青被提拔,一个最主要的潜规则就是文臣们对他放心。
作者: 缪兹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23日 21:59

另外说一句,韩琦对狄青很不好,别被宋史骗了,等我有时间的时候可以细说说他和狄青的故事。
作者: 铉鸣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25日 13:19     标题: 谢谢主任的指导!

原来狄青得以高升是因为他肯讨好士大夫阶层。。。。不过最终还是被文人踢出局了,那他前面所做的“牺牲”岂不是很不值?
作者: 小松.尤西乌斯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25日 13:28

有人比他还能牺牲,不是为了官位,而是为了命
作者: 缪兹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25日 17:01



QUOTE:
原帖由 铉鸣 于 星海历07年10月25日 13:19 发表
原来狄青得以高升是因为他肯讨好士大夫阶层。。。。不过最终还是被文人踢出局了,那他前面所做的“牺牲”岂不是很不值?

也谈不上什么牺牲或者讨好,到北宋中期整个社会崇文抑武的风气已经非常严重,不单是士大夫,就连普通老百姓对武人也是很看不起的。掉脑袋的可能性虽然不大的,不过被排挤、贬斥乃至流放是很有可能的。狄青虽然作战英勇,在为人处世上却很温和,而且很懂得摆正自己的位置,所以虽然没有什么刻意迎合文官上司的行为,还是比较容易被文官们接纳,因此仕途较顺。再加上他运气比较好,正好碰上平定侬智高这么个大馅饼,提拔的时候又遇到中枢的执政参政们闹争权,有人为了排挤其他对手就故意捧他上位,这么着才做到的枢密使。其实狄青的个性外柔内刚,对外人的歧视偶尔也显露过几次峥嵘,只是有时候成功了,有时候则遭到了沉重的打压。冷酷的现实加上他本人的个性,使得他越到后来就越圆融了。

另外说一点,狄青本人的传奇色彩对于他的提拔,或者说对于他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也是很有帮助的。老百姓都喜欢传奇人物,传得越神越好,其实皇帝也一样,尤其是那种自幼长在深宫、性格四平八稳的乖皇帝,内心里尤其羡慕那些神奇的英雄,恰好咱们仁宗皇帝就是这么一位。而狄青的一些行径——例如披头散发戴个鬼脸去砍人——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传得神乎其神的,民间传说他是真武神下凡,有几则宋人笔记都煞有介事的记载着相关内容。再加上狄青人长得应该也比较帅(狄青长得帅不帅,史料里没说,但他儿子狄咏长得不错是有记载的,以至于当时被称为“人样子”,按照遗传的惯例来说,他老子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这样一个为大众所喜爱的实力偶像派,毫无疑问可以满足赵官家的猎奇心理,不然为什么西北勇将那么多,唯独仁宗皇帝要找狄青的画像来看?当然了,仁宗是个四平八稳、本本分分的皇帝,未必就会为自己一个猎奇偶像去刻意提拔,但有了这层心理,在狄青建立了功勋之后,至少提拔上会比别人顺畅许多。

[ 本帖最后由 缪兹 于 星海历07年10月25日 17:03 编辑 ]
作者: MeteorCrazy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25日 20:01

我认为,文人治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为此宋朝在这个方面还是很先进的。
作者: 铉鸣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26日 15:07     标题: 哦,原来狄青上位还是政治斗争的产物

还好他是"外柔内刚",否则我真有点郁闷,以为他是"唾面自干"类型!  真要是那样的人,又怎可能在战场上不顾生死?


宋朝的"文人治国"是恐惧型症造成的, 都到了病态的地步, 皇帝还差点要步唐朝后尘,请太监去"督军".....不过我真的不知道, 要怎样善用武人才能既强大军备又不养虎为患?

作者: 缪兹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27日 22:28



QUOTE:
原帖由 MeteorCrazy 于 星海历07年10月25日 20:01 发表
我认为,文人治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为此宋朝在这个方面还是很先进的。

先进不先进,要看具体内容,还要看所处的环境,光看名词是没用的。现代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募兵制,那么募兵制应该不错了吧?可北宋武力疲弱,一大部分原因都是这募兵制给害的。再说了,文人治国跟崇文抑武还是有极大区别的,别说宋朝了,除了极个别现象外,自汉武以后,咱们国家哪个朝代不是文人治国?




欢迎光临 星之大海俱乐部 (http://bbs.seaofstar.net/)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