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统治时期(1888-1918)的德国状况和世界格局
威廉在未当皇帝前,很仰慕铁血宰相俾斯麦,但一山不容二虎,但他登位后,双方马上与发生冲突。威廉二世这位少年皇帝是不甘受制于人,一定要自己掌握统治帝国的最高权力。他在1890年解除俾斯麦的首相职务,任命他人为首相。 在统治初期,威廉对社会主义组织的容忍,赢得公众的正面评价。在随后的统治中他使德国强大了起来,国力蒸蒸日上。同时他鼓吹军国主义、德国军扩,典型的事例是克虏伯公司的壮大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军火生产商之一。
当时的英国犹如今天的美国,是世界的主宰,威廉执政期间统治英国的爱德华七世和乔治五世是威廉叔叔和表弟,威廉对英国和他的叔叔及表弟是一种爱恨交缠的关系,威廉不愿与英国发生武装冲突,他认为那是“最难以想象的事”。但德国在强大的过程中,必然要争取世界上的利益,就一定会触犯英国的利益,他欲扩张殖民地,为德国寻找“一个太阳下的位置”(a place in the sun),德国一直都不甘在海军上落后于英国,积极争取海上霸权。随着他大量扩建海军的计划开始后,德国的崛起令英国甚为忧心,两国矛盾加深。即便如此,德英两国的皇室仍然保持良好关系。在爱德华七世葬礼的出席名单上,威廉排名第一。
大势所趋,随着以德国和英国为代表的两大利益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矛盾的加深,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战争失败后,威廉大势已去,失去了最后的支持,就连兴登堡这个拥护皇帝的将军,也只能劝谕威廉退位,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
全名: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顿•冯•兴登堡-贝内肯道夫(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Hindenburgund Beneckendorff)
生卒年:1847年10月2日-1934年8月2日
国籍:德国
最高军衔:陆军元帅
主要战争:七周战争(1866);普法战争(1870-187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主要战役:克尼格雷茨之战(1866);圣普里瓦之战(1870);坦能堡之战(1914);马祖里湖区之战(1914);罗兹之战(1914);戈尔利采-塔尔诺夫之战(1915);第二次索姆河之战(1918);利斯河之战(1918);埃纳河攻势(1918)
历史地位:兴登堡在军事生涯初期是一个出色的军人,但是他最为著名的成就在于一战中和鲁登道夫所形成的完美组合。晚年其黯淡的精神力量、陈旧的思想和狭隘的观察力使其后期的政治生涯受到损害。
第五位介绍大名鼎鼎的:陆军上将 威廉•冯•鲁登道夫
[attach]3229[/attach]
全名:埃里希•弗里德利希•威廉•冯•鲁登道夫(Erich Friedrich Wilhelm von Ludendorff)
生卒年:1865年4月9日-1937年12月20日
国籍:德国
最高军衔:步兵上将
主要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主要战役:列日之战(1914);坦能堡战役(1914);第一次马祖里湖之战(1914);罗斯之战(1914);戈尔利采-塔尔诺夫之战(1915);第二次索姆河之战(1918);利斯河攻势(1918);埃纳河攻势(1918)
历史地位:极盛时期的鲁登道夫无疑是一战中最好的陆军指挥官,拥有出类拔萃的战略眼光、组织能力和战术手腕。他的缺点主要在于缺乏真正的政治眼光,而且其精神因素缺乏稳定,面对困境容易陷入沮丧和失望。他是第一个系统探讨总体战争的人,虽然其理论甚多谬误且为人诟病,但是仍然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和理论意义。
第六位登场:步兵上将 冯•弗朗索瓦
[attach]3230[/attach]
全名:赫尔曼•卡尔•布鲁诺•冯•弗朗索瓦(Hermann Karl Bruno von Francois)
生卒年:1856年1月31日-1933年5月15日
国籍:德国
最高军衔:步兵上将
主要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主要战役:斯托卢波尼之战(1914);坦能堡战役(1914);乔利斯-塔诺夫战役(1915);凡尔登战役(1917)
历史地位:赫尔曼•冯•弗朗索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方面最出众的军事指挥官之一。相信自己的判断更优于上级的命令使他在战场上赢得了辉煌的胜利,但也给他的军事生涯带来了巨大阻碍。
第十一位登场:海军上将 休伯特•冯•施佩
[attach]3235[/attach]
全名:马克西米利安•约翰尼斯•玛利亚•休伯特•冯•施佩(Maximilian Johannes Maria Hubert von Spee)
生卒年:1861年6月22日-1914年12月8日
国籍:德国
最高军衔:海军上将
主要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主要战役:智利之战(1914);福克兰之战(1914)
历史地位:除了少数几个亮点之外,一战中德国海军总的来说没有太多显眼的表现,施佩在科罗内尔海战中的表现使他得以引人注目。还有一点使他得以留名历史,那就是海军指挥官应同旗舰偕沉这一看法正是从施佩的战死开始成为一个传统。
第十四位:陆军一级上将 利奥波德•冯•泽克特
[attach]3237[/attach][attach]3238[/attach]
全名:约翰尼斯•弗里德利希•利奥波德•冯•泽克特(Johannes Friedrich Leopold von Seeckt)
生卒年:1866年4月22日-1936年12月29日
国籍:德国
最高军衔:陆军一级上将
主要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主要战役:戈尔利采-塔尔诺夫之战(1915);塞尔维亚之战(1915)
历史地位:泽克特在一战中并没有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在他军事生涯的前期,也只是作为一个出色的参谋人员而引人注目。他主要的声望来自于战后担任德军总司令时在德军重建工作中作出的卓越贡献。他所组建的几乎“无瑕”的“十万陆军”,奠定了德国陆军得以重新崛起的基础。他是二战德国辉煌战绩最大的幕后功臣,被尊为“二战德军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