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正直的学校话题作文,秦始皇相关= =]追寻无终点 [打印本页]

作者: 斑比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7日 21:28     标题: [正直的学校话题作文,秦始皇相关= =]追寻无终点

Author's Note:本来是没啥可说的限时八股,但因为写了秦始皇,同学硬要说能从中看到莱因哈特的影子= =
                      恩那么也可以算和星海有那么~~一丁点关系了|||所以,所以……(众:你到底要说什么呢= =?)呃,请大家批评指正,鞠躬~~





追寻无终点

    他出生在烽火连天、弱肉强食的年代。父亲是乱世中弱国的一位庶出皇子,以客居他国的人质身份屈辱地交换国家片刻的安宁。微妙的身份,给予了他梦想的权利,却又在梦想与他之间布下无数荆棘。
    少年时代,粗陋的布衣掩盖了高贵的血统,他望着天空中鸿鹄远去的背影,蠢动的野心就像被缚住的骐骥。他厌恶了无尽的卑躬屈膝,他要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华盖锦衣。周围是一片奚落和哂笑,只有一位年轻的商人,看着他望向远方的痴迷神情,微笑着说:“奇货终究可居。”
    故国传来噩耗,先皇猝然辞世。然而他却难以抑止内心的兴奋——传位的诏书上赫然写着父亲的名字。他以太子之尊被恭迎回国,百般珍馐,遍身罗绮。然而他在乎的,仅仅是那离他又近了一步的王座。东宫会是追寻的最佳起点吗?他笑了,七分自信,三分憧憬。
    当沉重的权杖终于落入他的手中,他以指尖体会它粗糙的质感,回想起年少时在异国见过的玉质王杖,它的华丽精美让自己手上的器物像个丑陋的玩笑。这难道就是追寻的终点?他厌恶地皱起眉头,新的追寻从此开始。
    当那个曾骄横地羞辱父亲和自己的国家,在他麾下千军万马的横扫之下与曾经的东方五强同归于尽,他在一片“始皇万岁”的欢呼中问自己:这里,是不是终点呢?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地图,北方标注“匈奴”的无垠大漠和西南标注“百越”的浩瀚山河让他感到不悦,同时又让他兴奋。追寻还没有结束,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地扫过边境,帝国的版图如燎原星火般延伸。
    战马扬起的尘土终于落定,他在长城上俯瞰足下的疆土,眼中浮起的,是满足,也是茫然。
    终于到达终点了吗?东南两侧的茫茫大海,北方巍峨的长城,西方不可逾越的高原,他的目光,再不能到达更远了。
    那么,这里便是终点了罢。
    他有些颓然地跌回王座,蓬勃躁动的心第一次倦怠下来。一发不可收拾。
    他第一次知道人生除了寻找以外,还有那么多非建设性的享乐。他开始尝试用它们来填补因不能再寻找而产生的空虚感。阿房宫的舞殿冷袖,骊山墓的巍巍黄土,挡住了他的视线,他的目光渐渐地不再悠远;玉盘珍馐的无边饕餮,三千粉黛的眼波流转,他的肉体与精神一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地衰老。而在他日益腐朽的身躯之下,王座的根基已悄然动摇。
    终于有一天,在他庞大王国的一隅,两个不知名的戍边小卒揭竿而起,“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取代了人民对统一王朝的忠诚和信任。
    他成为“始皇帝”之后的第十四年,他耗尽前半生去追寻,去实现的梦想,终于在一片风雨飘摇中,被残酷地粉碎。他勒令子嗣称“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的敕谕,最终没有成为现实。
    追寻无终点,因为当我们“到达”那个自以为是的“终点”,我们所面对的,往往就是毁灭。

——END——








后记

在星海发这样的文还真是有班门弄斧的感觉,捂脸~~
恩……因为写作需要,文章涉及的一些事件,与真实的历史有些许出入|||
本着严谨的学术精神,在这里要对文中几处细节作一下说明(= =):
1.吕不韦居为“奇货”的并不是赢政,而是赢政的父亲异人
2.当时的秦国经过商鞅改革,其实实力已经大大增强。在文中将其描绘为“弱国”,实在是艺术需要= =但异人在赵国为质确有其事,并且异人父子在赵国的确没有受到礼遇。不过理由并不是因为秦国弱小不受重视,而恰恰是因为秦国自恃国力强盛,多次攻打赵国,致使秦赵两国交恶。
3.关于“东宫”这个说法,我不确定在战国时期是否已经开始使用,不过……反正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大家就将就一下吧= =

以上就是我不厚道的更正说明|||可能还有其他不尽完备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包涵了,啊哈哈
作者: 彼岸花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7日 21:34

这个,我觉得秦始皇与小莱,好象没有太大的共通之处啊……
印象中完全是两类,除了全是皇帝外。。。
作者: 斑比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7日 21:52

啊,并不是真的说“秦始皇和小莱很像”,擦汗|||
其实我同学的意思是,我作文里的秦始皇和小莱一样,都有强烈的扩张欲,并且没有战事的时候会感到很空虚甚至无所适从……恩,有“天生的战士”的那种感觉~
其他方面,比如暴政啦什么的,当然和小莱不像啦~~

没有说清楚是我的不对,gomen ne
作者: 杨善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7日 21:55

小莱怎么和始皇帝比?嗯嗯,不是一个级别的嘛,虽然小莱很能打了……

车同轨,书同文,其实后人还在享用着始皇帝的余荫呀……
作者: 彼岸花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7日 22:54

嗯,我也觉得始皇同学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人
而某莱的想象力仅局限在战场,而且还不是最有想象力的那一只。。。
作者: Azucena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7日 23:00

没看出来他们的共同点,有些牵强啊
作者: 莉吉亚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7日 23:22

我觉得并不只是在“暴政”这点上的两人不像,(先不说到底始皇帝是不是都是暴政),感觉两个人在思想境界方面差距有点大。
作者: 杨善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8日 09:06

小莱大概唯一比始皇帝强的是身后没有留下类似赵高之流的,而且继承人也没有疑问……
作者: 杨善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8日 09:08

来自百度的搜索:驰道(为什么要车同轨)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222),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从《汉书·贾山传》中得知,秦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约今69米),隔三丈(约今7米)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
    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秦汉时期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
  近来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惊奇地发现有古代的“轨(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专家们都惊叹我国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这将是比兵马俑更惊人的大发现。

  现在铁路不是铁铸造的,而是轧制的钢轨。秦始皇的“轨(铁)路”当然也不是铁铸造的,而用木材铺设。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

  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现在凡是在铁路的枕木上走过的人都明白:两根枕木距离和人们的步子很不合适。一次跨一根显得步子太小,跨两根又太大,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习惯。但是经过测量却惊奇地发现,秦始皇的“轨路”,枕木之间的距离竟然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专家们的意见是:一定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马在这儿喂得饱饱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上车就能飞驰,马不停蹄。到了下一车站,由于枕木之间已经填充平整,因此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换上另一匹吃饱休息好的马,继续飞驰前进。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最最节省地使用马力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公认的速度至少应该一天一夜六百公里,有的人认为七百公里。这是比八百里加急还高一倍多的速度。无怪乎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帝国。并且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

  有不少专家认为,该“轨路”是秦始皇灭楚国时修建的,目的是进行后勤补给。秦灭楚国,动用了六十万军队,后勤补给需求量一定很大,于是修建了这条铁路。

  但是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说秦始皇灭楚国时使用过这条铁路固然不难想象,但这决不是个别的工程。不然的话“秦国”的驰道就不可理解,而且从技术上来看也已经非常成熟,不是临时需要才想出来的。
以前一般认为秦始皇修建的驰道是“马(公)路”,现在看来应该是“轨(铁)路”,由于马匹在上面飞驰,故称之为“驰道”。历史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驰道,依此看,他竟然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轨路网”。

  对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人们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却各说不一。郭沫若认为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显然是牵强附会的。但是,另一些人解释为车轮子的距离必须相同,这虽然符合字义,却也难以解释。现代的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为什么秦朝的“公路”上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现在发现秦始皇的“轨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但是按照这种说法,修建“轨路”的当不仅仅是秦始皇了。即使其他六国并不是个个都修了“轨路”的,那至少修“轨路”的还应该有一个或一些国家。就好像现在各国的铁路轨道间距未必一样。那个时代各国的“V路”,轨道间距也不可能一样。这也是国防上的需要。

  就是我国在解放前,云南省和山西省修建的铁路轨距还不一样呢!各路军阀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下铁路的宽度,使得其他地方的火车没法开到自己的地盘上来。解放后,国家高度统一,这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也就随之消灭了。全国统一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铁路轨距,1435mm。

  那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车同轨也就是统一“轨路”轨道之间的距离了。而且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修建的规模都比较小,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全国大规模地修建起来了,以致成了一个茂密的“轨路网”。

  当时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植被茂密,到处都是森林,也有良好的木材,这就为修建“轨路”提供了物质条件。如有损坏,随时随地可以取得木材修复,这是秦朝“轨路网“物质条件。

  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子非常奇特,以前一直没有理会也没有想到这中间会有什么奥秘。现在对照秦朝的“轨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马路上跑,也可以随时进入“轨路”飞驰。这是现在的铁路也没有的特点。(以下说法,并不正确。有些特殊车辆可在公路及铁路行驶)我们不能使得汽车上铁路线,也不能使得火车从铁轨上下来到公路上去行驶。
据汉书贾山传曰:“秦为驰道於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在古代一般来说道路没有必要这样宽,因此有人猜测该是马路和复线“轨路”并列而行。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在南阳山区发现的“轨路”,是单独复线,没有马路相伴。

  在秦朝,我国的工业已经非常发达而且科学,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秦国的工匠,每年制造1600万个一模一样的箭头。制造的弩,原理和现代的步枪完全相同,甚至零件的模样也和步枪完全相像。而且其生产同样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拿起任何一个零部件就可以安装。这在现代一般认为是福特汽车公司发明的,不过一百年的历史。可是在秦朝早就已经实现了大批量的标准化生产。七十年代,西方曾有人指责我国盗窃他们的专利,而实际上也是秦朝留下的文物。

  可是当时还没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都是后来发明的。虽然已经开始炼铸铁也能够炼钢了,但青铜武器却还是占据统治地位。煤炭的使用也是到了东汉以后才推广起来。不然这些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如果当时就有将在中国造成什么呢?也许历史就是要求中国化两千年的功夫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道路,创造出所需的物质基础来,而自己却大大地落后了。这大概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后来者居上吧!

  问题是秦国的铁路网在中国后来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

  专家们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汉朝皇帝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御车配备颜色相同的马,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弛了。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跑的铁路,反而阻碍了交通,所以秦始皇的“轨路”,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其余的绝大部分也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汉朝的经济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无为而治,所以也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轨路”。加上秦朝的驰道也太宽了,因此在后来经济复苏中,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复存在了。还有,秦朝的“轨路”显然是用于长途运输的,而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原来人烟稀少的长途运输必经地,也已经失去了重要性。大概只有这些地方才能够得以免除被人为拆除和开垦并遗留下来。但也正因为人烟稀少而不受人们注意。秦始皇的“轨路”也就这样逐渐失传了,以至于人们再也不记得曾经会有如此的辉煌。

不过话也说回来,到目前为止除了南阳山区以外,在别的地方还没有找到秦朝“轨路”的遗迹,说秦朝有过非常发达的“轨路网”也就只能是个推测,尽管是个非常符合逻辑的推测。一般来说在人口稠密地区已经不大可能还有秦朝“轨路”的遗存了。但愿在人烟稀少的长途交通必经处,还能够找到遗迹。只要再找到一个“轨路”遗迹,并且发现那儿的轨道间距和枕木间距和南阳的相同,那么秦朝修建过“轨路”网就应该成为定论了。如果秦朝的“轨路”网被证实,那么这是比长城还要伟大的工程,这是人们的共识。
作者: 斑比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8日 20:04

………………[仰望楼上,我的天,我这一年多文科都白读了TAT。。。]
中将大人的资料好详尽!我都可以搬下去当复习资料了

恩,听大家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把小莱拿来和始皇帝比的确很是不妥[严肃貌]失当的地方还请大家原谅~~
其实大家也要理解我们的说(小声),毕竟高三生活太无聊,偶尔碰上一篇稍微和银英能扯上点关系的文,就会充分发挥少年人浪漫主义的主观能动性(……= =||),在始皇帝身上看到小莱,实在是生活空虚的精神幻象

谢谢大家的指正,恩……其实“小莱”不过是一个幌子,那个,以后大家只把这文当成单纯写始皇帝的作文看待就好了。。。。


P.S.莉吉亚大人,对于您“两个人在思想境界方面差距有点大”的说法,我不是非常明白……能麻烦您为我解释一下这个说法吗~?thanx><
作者: 莉吉亚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8日 20:42

嗯,嗯,那个,我也只是有个大概方向吧。
一:两人发动战争的原因,我认为差距有点大。想想始皇帝那个时代的特征,他的战争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带有被迫的意味。当然,他统一天下的野心也是主观动机,但是在客观上毕竟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小莱嘛,也许是我个人口味的问题,怎么从一开始就觉得他战斗的理由很滑稽。开始时,是为了姐姐,好象还可以理解,越到后期,反而似乎只是为了一种嗜血的快感?虽然我个人属于帝国那派,不过,我可不认为帝制会比民主制度更好。

二:两个人统一天下后做的事,差距就更大些。不过这也可能只是田中这个家伙的原因,在这方面写得有点苍白单薄,实在无法让我对小莱有深刻印象。
作者: 杨善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8日 21:24



QUOTE:
原帖由 斑比 于 星海历07年10月08日 20:04 发表
………………[仰望楼上,我的天,我这一年多文科都白读了TAT。。。]
中将大人的资料好详尽!我都可以搬下去当复习资料了

恩,听大家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把小莱拿来和始皇帝比的确很是不妥[严肃貌]失 ...

那是百度的功劳而已,我不过动动鼠标……某家正对着三秦大地流口水并严重嫉妒某龙某希某元帅(反正在三秦的星海众统统被我嫉妒了)………………

始皇帝俺始终有敬意,小莱嘛……咳咳,大家也知我态度啦……他们除了都是皇帝以外,好象没有什么共通点了……不过历史上皇帝委实也多了点呀……
作者: Ellen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3日 16:28

这个……有感觉的人上来说一说……

个人来说,莱和始皇让我感觉共通的,是孤独,身为王者的孤独。文中表现出始皇一点点地追寻到终点后的失落,继而沉溺于统一与奢华,让我联想到莱一个人踏上征途,获得胜利却没有人可以与之真正分享的孤寂,只有通过战争来完成人生的意义。

并不是说两人在功绩或历史地位上有相同
作者: 杨善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3日 16:35

嘎嘎,皇帝都是孤独滴…………
作者: Ellen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3日 16:55

说起来,这篇文章在我们班(我和某斑在不同的文科班)读的时候,是我读的,当时有种想哭的感觉,想到始皇的孤独,莱的孤独,继而造成的诸多的悲剧:小吉的死、罗严塔尔的死、大米的哀痛……

                     (某只坚定地把小吉、小罗的死归罪与莱的^)
作者: kenshin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4日 13:59

没有始皇“一统天下”,还不知道要四分五裂到什么时候




欢迎光临 星之大海俱乐部 (http://bbs.seaofstar.net/)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