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沪版《历史》:短命的与速成的===转载
[打印本页]
作者:
莉吉亚
时间:
星海历07年9月25日 10:31
标题:
沪版《历史》:短命的与速成的===转载
沪版《历史》:短命的与速成的
南方周末 2007-09-13 14:58:56
上海市去年批准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今年被废止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月内编撰出炉的新版高中历史,由于时间仓促,新版教材只出版了“第一分册”,内容只有五单元66页。到本报发稿为止,该书的另外一半内容还在紧张编写当中。一个学期的教材,分次出版,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十分罕见。
据悉,这本被废止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完全是根据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制定的课程方案和《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的,早已经通过了上海“课改办”的审查,在试用3年后,去年9月1日起作为上海“二期课改”教材,在全市范围内投入使用,当时有媒体将这套历史教材誉为“酝酿8年的进步”。
风波的起点,要追溯到去年9月1日《纽约时报》的报道《毛去哪了?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
“我很惊讶,我写的一篇报道在中国引发了这么大的反响,对主编辞职、教科书被停用我很遗憾。”9月9日,正在和朋友聊天的《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周看(JoeKahn)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周看回忆说,去年当他看到上海的新版高中历史教材里“长期占很大比重的强调毛泽东领导革命、阶级斗争的内容相对减少,摩根银行、比尔·盖茨、纽约证交所都进入教科书,政治英雄让位给经济英雄,而美国的中学生还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华盛顿等政治领袖的生平,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信号,这是我写那篇报道的动机
”。
去年9月1日,周看的报道在《纽约时报》发表后,被国内外的一些媒体编译、转载、摘编,标题变成了《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弱化革命和战争》、《比尔·盖茨替代毛泽东》,网络论坛上也出现大量与此相关的帖子,讨论中出现了“政变”、“橙色革命”等字眼儿。
虽然时隔一年,提起这些报道和网络上的帖子,苏智良还是很生气,“上海历史教材整套教材包括初一的中国史、初二的世界史、上海乡土史、高一和高三历史,共9册教材。《纽约时报》记者并没有仔细阅读全部教材,只把眼睛盯在高一教材上,而且对高一教材的评价也非常片面,这种态度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更让他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国内的这些媒体在编译、转载国外报纸的报道时,没有对新闻事实进行起码的核实,没有去翻翻这套教材,就进行新闻炒作。这些不符事实的报道被网络传播以后,一些批评者也顾不上看教材就写文章了”。
为澄清事实真相,一直回避媒体的苏智良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独家专访(见2006年9月28日《南方周末》文化版《盖茨来了,毛泽东也还在》、《是改变,不是“政变”》)。就在那期报纸出版当天,苏智良和上海市教委的官员一起去教育部汇报工作。在从首都机场去教育部的路上,苏智良在报摊上买了几份《南方周末》,带给教育部的领导同志。
当天,苏智良还在电话中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与教育部领导沟通得非常好,包括一位副部长都看了这期《南方周末》,对编写组驳斥《纽约时报》歪曲新闻事实、澄清真相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教育部领导嘱咐要将教材修改得更完善。据知情者透露,在工作汇报结束之后,教育部领导还表态说,等媒体炒作过后,要宣传上海历史教科书。
但是,事情忽然急转直下。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在2006年10月16日《社会科学情况反映》以《著名历史学家评上海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为题,一次印发了六期简报,刊登了李文海、沙健孙、张海鹏等7位北京历史学家对于上海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批评意见,在列举12条例证后,
结论认为:“编撰者思想混乱,使该教科书既脱离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也脱离中国史学发展的实际,‘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的表现比比皆是。”意见还认为“上海版历史教科书离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只讲现象不讲本质——在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学术方向上都存在严重错误”。
这些历史学家们要求上海地区立即停止使用这个新版教材。据北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说,批评者除了发表会议纪要,随后还以中国史学会的名义开会,并上书有关部门。
5月中旬,上海市教委突然决定另起炉灶——今年9月1日,必须出版新的高一历史教材。期间留给编写者的时间不足两个月。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上海市教委成立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专家组和编写组,除了苏智良本人外,原来的高中历史编写组成员均没有被批准进入新的编写组。在这种情况下,苏智良不得不辞去高中历史教材主编的职务。
在南方周末记者一再追问为什么辞职时,苏智良表示,第一,新的提纲与我们的初衷不相符合;第二,在内容上与初中历史部分基本上是重复的,尤其是世界史;第三,两个月要编出新的高一历史,我没有这个本事。
今年9月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余伟民担任主编,花了两个月时间匆匆编就的上海新版高中历史出版。因编写时间紧迫,这本替代原来的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的历史教科书只出版了“第一分册”,内容只有五单元66页。到本报发稿为止,该书的另外一半内容还在紧张的编写当中。一个学期的教材,分次出版,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苏智良觉得很冤
:“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是非常有政治倾向性的,我认为我编的历史教科书也是非常有政治倾向性的。审教科书的领导经常说一句话:'教科书不是你个人的学术著作,是政府意志的体现。'”
一位看过新版高中历史的历史老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相比被停止使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目前赶出来的高中历史第一分册自称“中外通史合编体例”,其实就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别编写教材,在教学顺序上稍做变化而已。但是,目前看到的新高一教科书与初二教科书其结构和内容基本相似,连不少照片也完全一样。
“我们编写这套新版教材的目的,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希望通过学习历史,能够培养既具有民族精神、又具有世界意识的社会主义新公民。”苏智良的梦想,随着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停止使用,碎落一地。
作者:
小松.尤西乌斯
时间:
星海历07年9月25日 10:57
取消历史的历史教科书废掉也罢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7-09-20 发表评论>>
陈在田
有争议的上海二期教改历史教科书最终被停用,引起部分编者和知名学者的一片不满、惋惜之声。最普遍的抱怨,是此举“扼杀了思想进步”,是过去那种将历史政治化的保守思想的回潮与延续,并且妨碍了学者表达“鲜明文化态度与选择”、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另一些人则认为,当初针对教改的批判有偏颇,是以偏概全。
让我们且撇开那些纷繁的争议和复杂的理念,只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历史?什么又是高中历史教科书?
稍有常识的人都不难回答,历史是后人对前人语言、思想、行为,前代所发生的事件所作的纪录,高中历史教科书则是尽量以客观、准确的语言,将历史的来龙去脉阐述给中学生的教材。
只消明白这点,那么是非不难明辨:在“教改二期”高中部分,王朝更替,国家兴亡,革命与战争,殖民与反殖民等等传统的历史编纂内容全部消失,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所有的历史时代都不见了,代之以“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等泛泛而谈的东西。上完这套教材,你基本上不知道各个西方国家的盛衰,也不会知道中国近代的屈辱,你也看不到十月革命,法国革命,既没有唐太宗和魏征,也没有岳飞和秦桧,如果单从这套书了解历史,你甚至不会知道从猿到人之后,中国到底经历了哪些朝代,试问,一套没有历史年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的“历史教科书”,教得是怎样一种历史?
有些编者争辩说,高中教材只是教改的一部分,上面空缺的内容早在初中教材中就载明,无需浪费时间再说一遍。但就在“教改二期”初中课本里,历史上分裂的朝代,如魏晋南北朝等,不是一笔带过,就是干脆不写,而所有关于农民起义的内容干脆统统消失了,这样一套把历史剪裁得千疮百孔、缺失无数的教材,如何能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同样的历史事件,初中、高中、大学都应教授,只是深度不同,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为什么到了某些学者那里就成了“浪费时间”?退一万步说,如果真觉得是浪费时间,那么为什么不干脆取消高中历史,取消教科书,而偏要出这样一套根本不符合历史教科书起码要素的“历史教科书”?
还有一种论调,说在教科书里淡化政治色彩是“历史的进步”,在书中淡化一些“不美好的东西”,如某些人物,战争及暴力等,是“让下一代少一点仇恨感”,这更是让人匪夷所思的论调:历史就是历史,作为后人,可以对历史上的人或事作出自己的判断、评论,却无权将事件本身抹煞、封锁,不让后人得知,这实际上等于把自己的历史观(或者“自由”)强加于人,却剥夺了下一代对历史事件分析思考、并独立形成历史观的自由。中国古代有所谓“春秋笔法”,曹丕篡汉可以曲解为“禅让”,宋徽宗被俘可以隐讳为“北狩”,这固然是一种陋习,但魏兴汉灭、宋室播迁的事实终究还能看出,相比之下,“教改二期”将众多史实、人物及最基本的重大历史脉络删得面目全非,岂不是以大谬纠正小谬,越改越糟了?照这些先生的逻辑,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国外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屠杀陈列,岂不都应该关门大吉,因为他们都是纪录了“不美好”的历史污点?
再说,以前的历史教科书固然存在过度政治化的问题,理应修正,但“教改二期”教科书的某些修正,如不谈农民起义,不谈朝代更迭和分裂历史,甚至“为什么蒙古能迅速统一”的答案被写成“人民都希望统一”(照这逻辑“三国为什么出现”则是“人民都希望分裂”了,岂有此理),这种与常理相悖的写法,难道不带有一点“政治化”色彩?或者如某些编者、名流所言,纯粹是为了“学术的自由”?
古今中外,曲解、阉割历史的史书比比皆是,但抹煞历史的史书却绝无仅有,“教改二期”的终于取消让我庆幸,中国终于没有成为那个不光彩的例外。还是那句老话,历史就是历史,你可以反驳,但无法取消;学术自由理应尊重,但任何人都不能为了兜售自己的自由,而剥夺了数万学子了解、学习、思考、认同或不认同的自由。
作者:
小松.尤西乌斯
时间:
星海历07年9月25日 10:59
上海市第二期课改历史教科书目录
高一年级(上册)
主题一:人类早期文明
一、文明社会的标志
第1课 金属工具
第2课 文字
第3课 国家
二、文明与地理环境
第4课 大河文明
第5课 海洋文明
第6课 草原文明
主题二:人类生活
一、社会结构
第7课 婚姻与家族
第8课 种族与人口
第9课 等级与阶级
二、社会生活
第10课 服饰
第11课 饮食
第12课 居住
第13课 交通
三、社会风俗
第14课 节日
第15课 人生仪礼
第16课 社会交往
主题三:人类文化
一、维系文明社会的法律
第17课 法律的起源
第18课 法系
第19课 审判制度
二、人文科学
第20课 文学
第21课 史学
第22课 哲学
第23课 艺术
三、宗教
第24课 宗教起源
第25课 宗教传播
第26课 宗教特征
高一年级(下册)
主题四:文明交融与冲突
一、三次浪潮与文明传承
第1课 农业时代
第2课 工业时代
第3课 信息时代
第4课 高等教育
第5课 博物馆与图书馆
二、文明空间的展拓
第6课 区域探险
第7课 全球探险
第8课 宇宙探险
三、文明历程中的剑与火
第9课 军事技术
第10课 战略与战术
第11课 战争规则
主题五:走向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明
一、近现代国家制度
第12课 民族国家
第13课 三权分立
第14课 公民社会
二、近现代经济制度
第15课 市经经济
第16课 国际经济关系
三、文明碰撞中的国际政治秩序
第17课 国际法
第18课 国际组织
第19课 战后国际格局
主题六:文明的现实与未来
一、社会理想与现实
第20课 人权
第21课 社会保障
第22课 社会主义的理想与实践
二、威胁文明的公害
第23课 瘟疫
第24课 毒品
第25课 邪教
第26课 黑社会
三、历史视野中的自然与社会
活动一 人与自然
活动二 人与社会
作者:
小松.尤西乌斯
时间:
星海历07年9月25日 11:02
问:“为什么蒙古能迅速统一”
答:“人民都希望统一”
作者:
杨善
时间:
星海历07年9月25日 11:34
哼哼哼哼,我们这边所谓新教材,我靠,*******……(省略脏话十万句),历史地理社会三课合一,学生学完以后不知所谓……回头找出十五年前的我的历史课本,哇,好亲切……
作者:
Azucena
时间:
星海历07年9月25日 14:47
记得我靠高考时历史书都不看的,直接总结归纳做题,对我来说教科书唯一的意义就是告诉我哪年发生哪件事,然后课本对此的评价。。。。
欢迎光临 星之大海俱乐部 (http://bbs.seaofstar.net/)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