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总督领历史研究所]艾尔·法西尔自由领888年-889年战争史(10月17日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suit
时间:
星海历07年9月13日 16:09
标题:
[总督领历史研究所]艾尔·法西尔自由领888年-889年战争史(10月17日更新)
艾尔·法西尔自由领888年-889年战争史
前言
宇宙历888年,是银河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年。这一年中,银河中的每一片土地几乎都在动乱中度过。史称“十总督兵谏”的事件在这一年的2月22日爆发。这一事件,由于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距今也不到7年的关系,所以直到今天许多情况还是不为很多人所知。大部分的历史文献都在封存的状态中,这种情况不论是总督领,帝国领,甚至是同盟地区都是一样。由于这种原因,本文没有太多的史料作为依据,但是我仍然想要各位读者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件,以及艾尔·法西尔自由领在这个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将解密发生在888年的那一场大战,并且探寻艾尔·法西尔人在那场战争中的经历。
战争起因
从公开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这次战争经过是这样的。宇宙历887年,海夫特一世宣布《帝国行政区域划分法》,将原二十二个地方总督划分为六大行政区,由皇帝直接委派官员管理;各地地方军一律改编为帝国所属舰队,舰队司令长官由中央委派;各行政区财务由帝国财务省委派官员监管。各地总督在所管辖星域内行使管辖权。同时规定地方总督所保有军力不能超过中央直属舰队数量的七分之一。宇宙历888年2月22日,“十总督兵谏”事件爆发,包括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亚穆利扎,夏罕,奇霍依萨,列希登拉德,艾尔提那,香陶,卡斯特落普在内的十位地方总督向费沙进军,总兵力达到十三万艘战舰。宇宙历888年3月19日,巴拉特自治政府与帝国中央政府共同发表公告,宣布巴拉特自治政府获得独立政权地位,改国号为“第二自由同盟(以下简称同盟)”。同时,第二自由同盟呼吁双方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争端。宇宙历888年6月7日和6月15日,帝国中央军分别在波列多和艾森福特星域击败总督军。但是中央军与总督军依然保持着六万对十万的不利局面。宇宙历888年8月4日,同盟和帝国秘密签定了《辛拉尔条约》,该条约正式免除了同盟的“自由赎金”(虽然同盟实际上只交纳过一次),并且允许同盟攻击所有参与兵谏的总督领土。同时开放所有同盟军进军路上的行星为同盟军提供补给。这一条约确实缓解了帝国的燃眉之急,看起来是一个借兵之计,但是之后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海夫特一世病急乱投医而出的一个昏招(当然,某些文件里说,这方案本来就是同盟方策划的并且通过某些途径放到海夫特的面前的)。宇宙历史888年8月,同盟军分两路协助帝国军讨伐参与兵谏总督,一路向亚姆利扎方向前进,一路向塔纳托斯方向前进。宇宙历888年10月,在接管了艾尔·法西尔之后,同盟军即将到达时,原依谢尔伦要塞被不明身份武装占领,对方自称为“黑旗海盗军”。“奥丁—海尼森”宇航高速通路事实上遭到切断。同时同盟军因此停止进军,并且驻留在亚斯提以及周边个数个星系,表示“将在帝国军恢复对依谢尔伦要塞的控制权后继续前进”。宇宙历889年1月,向塔纳托斯前进的同盟军到达目的,并且在未受抵抗的情况下顺利接管该行星。之后同盟军继续向费沙方向前进。宇宙历889年3月,三元帅要塞被总督军在付出了三万以上舰艇和数名总督阵亡后损失的代价后摧毁其大部分机能。4月,帝国中央政府与总督军达成停火协议。宇宙历889年5月,宇宙商人联盟的秘密武装“SSD”部队与“黑旗海盗军”在依谢尔伦回廊激战,胜负不明。同年6月,帝国中央政府发表《帝国总督权力法案》,简称《六月法案》。原《帝国行政区域划分法》废除,各地总督获得自领内行政自主权,但每年需上缴收入的十分之一予国库。各地总督军兵力不得超过中央军兵力的三分之一。宇宙历889年5月开始,帝国方要求同盟撤出各帝国领,并表示可以将凯利姆等数个帝国领让给同盟。同盟官方表示将尽快撤出,但是实际上各实际占领星系的舰队有增无减。宇宙历889年5月到8月,参与兵谏的各总督陆续回到领地。
整个“十总督兵谏”历时1年零三个月,伤亡1000余万人。最后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总督领和帝国中央政府都没得到什么好处。但是作为一名艾尔·法西尔人,我在艾尔·法西尔走访的结果,却与史料得出了一些不同的结论。
首先,是战争的起因,一般认为战争的起因在于皇帝海夫特一世公布取消总督权利的《帝国行政区域划分法》引起总督不满,于是进行了一场因为争夺权力而爆发的战争。甚至还有历史学家认为海夫特一世是为了报复在巴拉特战争期间,总督们背叛帝国中央政府所作所为,方才决定公布该法。我认为事实不是这样的,首先,我认为巴拉特战争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皇帝莱茵哈特二世所发动的这场战争,完全偏离了亚历山大一世皇帝的政策,悍然破坏了和平。对于各星域的总督来说,没有什么比和平安定的环境更为重要,尤其是作为第一批总督领的艾尔·法西尔,贸易给整个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联盟带来的利益不可估量,所以从一开始,总督领内就对皇帝的战争不感兴趣,就874年的艾尔·法西尔总督日志的记载,时任总督同时也是现任总督的埃里希·瓦尔特·瓦列阁下对星域议会作出如下讲话:
“作为艾尔·法西尔的总督,同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艾尔·法西尔人,我不赞同皇帝陛下的对于巴拉特自治政府的高压政策,因为这与伟大的亚历山大一世皇帝陛下的宽容政策是完全违背的,而且最主要的是亚历山大陛下的政策已经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大家都可以看到在亚历山大皇帝陛下的时代里,帝国是多么的和平与繁荣。但是在皇帝陛下的领导下,却只重视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政府大规模的扩张领土,却不见在经济上有一点起色。所以就算是作为狮子之泉元帅瓦列元帅的后人的我,也不禁为此感到惋惜与不满。”
从这段讲话我们不难看出,总督们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对于总督们来说贸易所带来的利益是十分丰厚的,所以对于毁坏贸易的行为,总督们都是很不满的。尤其是作为第一批总督领的艾尔·法西尔,贸易对于他的影响力十分巨大,更何况其领内军民绝大部分是原同盟的人员。而且作为狮子之泉元帅的后人们,瓦列总督阁下更爱好和平而不是战争。宇宙历875年1月28日,由于遭到凯利姆会战的惨败,莱茵哈特二世皇帝宣布将讨伐军扩充至十万艘战舰,全体帝国总督必须全部出兵参与巴拉特战争。各总督和总督领内民众对于这场战争的厌恶程度到达顶点,据875年艾尔·法西尔总督日志记载,仅在875年上半年就发生了民众抗议事件152件,千人以上规模80件,万人规模52件,十万人规模的达到了8件,因冲突死伤达500人。受到各种协会、商会的反战书函20余万封。因此,由总督领内兵源组建的保安舰队,也不是十分愿意参战,更有成建制的保安部队,组成志愿军参加同盟军与帝国中央舰队进行作战。鉴于这种情况,由总督中影响力最高的三元帅后代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三总督于宇宙历875年4月代表帝国总督与巴拉特政府达成秘密停火协议。同月,巴拉特政府第一次向帝国政府提出停战。宇宙历875年5月5日,各地总督之地方军在未接到停战命令的情况下离开作战区域回归各自所属区。因此实际上,总督领的总督在巴拉特战争中始终扮演着一种反战者的角色,他们希望把战争对于经济的破坏减少到最小,在他们看来,与巴拉特自治政府的矛盾是可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的。但是很不幸的这种和平的角色被帝国中央政府的误读为背叛。同时经过巴拉特战争,总督们也对中央政府感到失望,认为中央政府的政策已经与亚历山大皇帝陛下的政策出现重大分歧,而且这种政策完全不符合整个宇宙的利益。
基于以上的原因,到宇宙历887年,在皇帝海夫特一世的领导下恢复元气的帝国中央政府开始准备对付总督领了。但是在这里我们年轻的皇帝陛下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总督领内的民意,这也恰恰是专制主义者常犯的错误之一。帝国中央政府认为撤销总督领,仅仅是皇帝与总督之间的事情,是权力的一种过渡。但实际上,总督在其总督领内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拥戴。除了一些死忠于帝国的总督,例如马琳道夫-马尔巴哈总督领之外,大部分的总督领内在40年的时间中,民众和总督已经形成了一种信任感,这无论是在独裁领或是自由领都是一样的。尤其是作为三位狮子之泉元帅后代的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三个总督领,民众出于对于总督祖先的敬仰,对于总督能力的敬佩和对其开明统治的感激,都十分拥戴其统治。而该地总督基本都是到了第三代的样子,对于身为帝国子民的感受很少,而作其统治地子民的自觉却很高。例如埃里希·瓦尔特·瓦列阁下,就在很多公共场合中宣称自己是艾尔·法西尔的儿子。这种领地归属感,使得整个总督领内团结一致。甚至许多在巴拉特战争中,作为志愿军参加同盟军作战的艾尔·法西尔人,在战争结束后毅然回到总督领,而总督也没有计较。这些部队中就包括著名的艾尔·法西尔震击骑兵团、“侠盗”战斗机联队等,据信有10万人之多,各类舰艇达到3000艘。
可惜的是帝国中央政府忽略了这些,宇宙历887年,海夫特一世宣布《帝国行政区域划分法》,将原二十二个地方总督划分为六大行政区,由皇帝直接委派官员管理;各地地方军一律改编为帝国所属舰队,舰队司令长官由中央委派;各行政区财务由帝国财务省委派官员监管。各地总督在所管辖星域内行使管辖权。同时规定地方总督所保有军力不能超过中央直属舰队数量的七分之一。这几乎剥夺了所有总督的权利,还使许多已经掌握部分权力的平民也丧失了自己的权利。因此各个总督领内,都掀起了抗议的大潮,不仅仅是被触犯利益的总督,包括普通的民众都有一种祖国受到侵犯的感觉,一些激进的团体宣称帝国政府这么做是在剥夺人民的自由。一年中几乎每天都发生示威游行,据艾尔·法西尔总督日志记载,在887年10月甚至有保安军的军官联名要求总督拒绝该法案,并表示他们绝不加入帝国军序列。基于这种情况,各被触犯利益的总督认为是该向政府示威的时候了,尤其是利益损失最为严重艾尔·法西尔等星域,据记载在887年下半年星域议会上,总督埃里希·瓦尔特·瓦列阁下作了如下的演讲:
“各位先生们,艾尔·法西尔人。我想大家都知道关于《帝国行政区域划分法》的事情了。作为帝国总督我不得不位皇帝陛下这个错误的决定而惋惜,作为一个艾尔·法西尔人,我对皇帝陛下的这个决定感到愤怒!皇帝陛下的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这几年追求和平努力的破灭,我对此感到十分的失望!不是因为我即将失去我的权利,而是为整个艾尔·法西尔将失去自由而感到失望。我的祖先给我留下一个忠告,不要依靠权利去谋取利益,我自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但是我们的皇帝却正在进行这种通过权利谋取利益的活动!这数十年来,艾尔·法西尔是依靠自己繁荣起来的,我们能够这么轻易的把它交给别人么!能够这么轻易的把我们的故乡,把我们的母亲交给别人么!我们不能!所以我决定拒绝这项法案!也许这会引起战争,但我想在这里向大家表明,我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艾尔·法西尔,为了我们一起创造的艾尔·法西尔!我们会尽量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次争端,但是我们不会放弃用武力来捍卫我们的家园!”
[
本帖最后由 suit 于 星海历07年10月24日 18:41 编辑
]
作者:
suit
时间:
星海历07年9月13日 16:11
总督军的规模
宇宙历888年2月22日,“十总督兵谏”事件爆发,包括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亚穆利扎,夏罕,奇霍依萨,列希登拉德,艾尔提那,香陶,卡斯特落普在内的十位地方总督向费沙进军,总兵力达到十三万艘战舰。不过这里我的调查与史料又有了出入,就是总督军的规模到底是多少?如我们所知,这10个总督领占了全部帝国领土的2/3,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莫属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三个总督领,其拥有极其发达的贸易网络,以工业原料,商业,运输业而闻名。军事实力三个总督领拥有包括战舰和保安舰队在内的4支舰队,共有舰艇6万6千艘。由于这三个总督领是第一批建立起来的总督领,而且第一任总督是被称作“狮子之泉七元帅”中的三位。所以三家总督的关系十分密切的,再加上总督领所在地又是原同盟的领地,所以三个总督领在各种事务上都有紧密地联系。以至于到了开战以前,三个总督领各自的舰队已经被统一起来指挥。指挥权为轮流制,按年份由三位总督兼任,但是设立了一个总参谋部,由三个星系的军官组成。所以在战争爆发以前,这三个总督领的兵力算得上是宇宙中最为庞大的同时也是最精锐的兵力之一了。
但是十总督中的其他人就不能相提并论了,在十总督中的第二大力量是由亚穆利扎、香陶、奇霍依萨三个总督领组成的亚穆利扎--香陶--奇霍依萨联盟。依据史料记载,如果说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联盟是因为有历史渊源而兴起的话,那么亚穆利扎--夏罕--奇霍依萨联盟则是由于面对共同的敌人。这三家总督与特拉巴哈与列希登拉德总督之间有相当深的矛盾,经常发生纠纷。而特拉巴哈与列希登拉德总督与作为皇家领土的瓦尔哈拉--马琳道夫总督领关系密切。由于瓦尔哈拉--马琳道夫总督领皇家领土的特殊地位,这四个总督领的军事力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0万2千艘,几乎与帝国中央舰队的数目持平。而且仅仅特拉巴哈与列希登拉德总督领的兵力就有4万8千艘。这是这三个星域独自无法抵挡的,所以为达到力量的最大化,三家总督逐渐形成了联盟的关系。亚穆利扎总督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拜耶而蓝(宇宙历860年)是名将之后,香陶总督弗里黑尔·冯·德·海德特博士(宇宙历840年)的父亲是亚历山大皇帝唯一分封的科学家总督,奇霍依萨总督海夫娜·苏菲·克莱恩(宇宙历858年)是帝国唯一的女总督。他们的组合更多的是因为局势而不是因为信念。从经济上说,三个总督领的商业不如干达尔或者艾尔·法西尔。亚穆利扎主要以重工业闻名,是帝国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香陶以科技型产业为主要产业,拥有除了巴米利恩外宇宙中最大的科研基地。奇霍依萨则以独特的景观而著称,旅游业是它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作为这三个原帝国星系的总督,其仍然按照传统的独裁方式行政,不过这倒也无可非议,毕竟老百姓并不认为这种方式很奇怪。
这三个总督领也算得上是第一批组建起来的总督领,历史也很悠久。亚穆利扎总督领建立于宇宙历841年,第一任总督拜耶而蓝一级上将。宇宙历862年,由其子本·奥托宾格·拜耶而蓝接任。宇宙历878年,交由其子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拜耶而蓝接管。
香陶总督领建立于宇宙历841年。第一任总督谢林汉姆·冯·德·海德特博士。宇宙历868年,其子弗里黑尔·冯·德·海德特博士接任。
奇霍依萨总督领建立于宇宙历852年。第一任总督海夫特·克莱恩。宇宙历870年,其女海夫娜·苏菲·克莱恩继承了父亲的职位。
由于其靠近同盟领地,在与原同盟领地内的三个总督领和巴拉特自治政府进行的广泛的贸易往来后。三个总督领的经济渐有起色,三位总督也主动学习艾尔·法西尔等总督的开明政策,但是依然没有开设具有议会性质的总督询问办公室。在军事上三家模仿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联盟成立了联合指挥部,拥有三个舰队,一个治安军大队,共四万一千艘战舰。
以上这两支力量构成了总督军的主要战力,其也是整个“十总督兵谏”事件的主要策动力量。因为这两支力量在《帝国行政区域划分法》中损失最为惨重,所以其反应也最为积极。首先,作为第一批总督领,总督们的骄傲就不会允许他们丧失这个权力,因为这是从祖辈传下来的,是其家族近百年的经营成果,是不会这么转手于人的。但是这还不是最主要的,真正反抗帝国中央政府的其实十总督领内的商人和民众,由于总督领经过数十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形态,帝国政府没有询问人民的意见就贸然撤销总督领,强制改变社会形态,这对经济和社会的打击简直是毁灭性的。所以大部分的总督领民众形成了支持总督的群体,尤其是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联盟更是如此。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十总督兵谏”实际上成为了日后被称作“分离派”总督领为争取自治权而作的斗争的催化剂。另外,作为总督们也有自己的考量,参考当年预定行政官人事表,我们不难发现,作为皇室领土的瓦尔哈拉-马琳道夫总督领是不在这个新的行政区分的管辖下,一切照旧,而特拉巴哈与列希登拉德总督也不过是把头衔从总督阁下变成了行政官阁下。这就更加激起了这些被排除在外的总督们的意见,像作为同是原帝国领土的亚穆利扎--香陶--奇霍依萨联盟,原本就与特拉巴哈与列希登拉德总督领有过节,这下可好,直接被来了个釜底抽薪,形势完全倒向了对方,他们怎么可能不反抗呢?
十总督中的第三支主要力量是夏罕总督领,其总督为伯哈德-赫尔曼·雷姆克,出生于宇宙历837年,是唯一一个莱因哈特二世皇帝分封的十三位宇宙探索队长中还活到现在的。当时他接受总督位时还只有十五岁,但十二岁时他就已经是一位老练的宇航士了。因此人们将其称之为“银狐雷姆克”。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年纪,还是因为他高深的政治素养。他是这些帝国总督中最懂得“平衡之道”的人物。所以,虽然他几乎是独自面对“帝国派”重臣弗瑞兹·休伯特·玛林道夫,但是却从未吃亏过。宇宙历852年,夏罕总督领建立,拥有一个正规舰队,两个保安大队,两万五千艘战舰。至于这支力量,我认为其参战的目的有别于前面两个。首先我认为,这位50多岁的老人更多的是为了荣誉,尽管本人对于莱茵哈特二世陛下的评价不怎么地。但是不可否认,当这位陛下分封13位总督的时候,在那些年轻的宇宙船长的脑海里,皇帝陛下恐怕已经可以与奥丁主神媲美了。所以对于要收回这位伟大皇帝赐给自己的东西,我想这位桀骜不驯的老船长是不会那么容易答应的。
总督军中的最后一支力量,也是我认为最为松散的力量,就是列希登拉德,艾尔提那,卡斯特落普这三个总督领了。这三个总督领都是建立于莱茵哈特二世时期,属于新生代的总督领。
列希登拉德总督埃里希·拜润芬格,其父亲哈曼·拜润芬格是莱因哈特二世最喜欢的宇宙探索队长。生于宇宙历860年,埃里希·拜润芬格自幼就因为事故而无法站立,只能依靠轮椅行动,但是却学问卓识,属于智囊型的人物。其与特拉巴哈总督卡尔·艾布尔·艾奇纳哈是至交。有史实记载在“十总督兵谏”事件中,他们有意作出安排,列希登拉德出兵而特拉巴哈保持中立,在事后则双方都得到利益。据说这个安排就是出自埃里希·拜润芬格的安排。宇宙历852年,哈曼·拜润芬格被封为列希登拉德第一任总督。宇宙历882年,其子埃里希·拜润芬格接任。列希登拉德拥有一个常规舰队,一个治安军小队,一万五千艘战舰。
卡斯特落普总督莱昂·德格雷勒,是莱因哈特二世分封的十三位宇宙探索队长之一莱昂·霍华德---德格雷勒的儿子,出生于宇宙历845年。其人以平庸著称,很少自己决断事务,而以依靠顾问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其意见为玛林道夫总督所左右。宇宙历852年,莱昂·霍华德---德格雷勒被封为卡斯特洛普总督。宇宙历875年,其子莱昂·德格雷勒接任。拥有一个常规舰队,一万二千艘战舰。
艾尔提那总督爱德华·戴森霍弗尔,出生于宇宙历847年,被称为“艾尔提那毒蛇”。据说他是通过弑父登上总督之位的。其人立场变化不定,多次转变,目前是处于支持“帝国派”的立场。在所有总督中,也只有他的国家是依靠一种宗教“宇宙真理教”支撑起来的,而他自己则担任此宗教之大主教之位。目前该宗教也只在艾尔提那总督领内流行。宇宙历852年,希斯·汉克尔·戴森霍弗尔被封为艾尔提那总督。宇宙历876年,希斯·汉克尔·戴森霍弗尔死于行刺,其子爱德华·戴森霍弗尔继位。拥有两个常规舰队,两万两千艘战舰。
以上这三位总督可以说是跟风捞油水的典型代表,首先是列希登拉德总督埃里希·拜润芬格,作为和总督联盟中第二大军事力量亚穆利扎--香陶--奇霍依萨联盟早有矛盾的两个总督领之一。而且从以往其与帝国中央政府的关系和事后的种种情况来看,我认为这位总督阁下明显是作为一位调停者的角色大于作为一个参与者。其调停的目的我想就是确保,其他总督的联合舰队不要打特拉巴哈与列希登拉德总督领的主意,同时作为人质,来保证这两个总督领的中立地位。他因该算得上是位精明的投机专家了吧,作为只拥有1万5千艘战舰的小总督领,列希登拉德就算参战,我认为也不会派出大量的舰船,他的任务也就是保障后勤罢了。而作为拥有3万3千艘庞大战力的特拉巴哈则保持中立,从而使自己手里握有一张底牌。可见其精明。
其次,作为卡斯特落普总督莱昂·德格雷勒,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特使。瓦尔哈拉-马琳道夫总督领由于其与皇室的关系是无法直接表态的,所以只好找了这么一个人出来,表明立场。至于派兵,我想也不会超过6000艘。
最后,“艾尔提那毒蛇” 艾尔提那总督爱德华·戴森霍弗尔,这位总督的名声是十分得不好,作为作者来说,由于有地球教在帝国与原同盟战争中的表现。我是十分讨厌这种精神控制的,这也可以算是专制主义的一种了,而且这是比专制主义还专制主义的一种东西。这位总督参加战争的原因可以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因为新法律动摇了其统治而已,再加上又有人领头,所以就来分上一杯羹。因此这三支松散的力量几乎可忽略不计了。
总督军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呢?笔者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出一个定论,大部分的史料上的记载是13万艘,但是就我的走访来看,则要比这个数量少得多。就888年的艾尔·法西尔总督日志记载,888年轮值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联盟部队总司令的是干达尔总督阿尔弗雷德·博尔歇特·缪拉阁下,一共动员了包括保安军在内的舰艇5万6千艘,分编四个舰队,剩余的1万艘战舰留作守备,每个星系只剩下不到3000艘舰艇,由于依谢尔伦要塞在高速航路开通后战略地位下降,在战争爆发前隶属艾尔·法西尔总督领管辖,所以,一番抽调之后,要塞只有驻留舰队800艘,剩余将兵不足满员时的40%。这就为后来要塞被海盗占领埋下了伏笔,当然这是后话了。依照这种动员规模,我认为亚穆利扎--香陶--奇霍依萨联盟为了要顾及瓦尔哈拉-马琳道夫总督领和特拉巴哈总督领的威胁(尽管有人质),所以其4万4千舰队只会出动两个半舰队大约2万5千艘战舰。夏罕总督,倒是可能会倾其所有,出动2万艘战舰。至于剩下的三个总督领,列希登拉德和卡斯特落普总督领最多只能拿出1万艘,艾尔提那咬咬牙也许拿出一个舰队1万1千艘。那么总督军最多能动员舰艇12万2千艘。
但是就艾尔·法西尔总督日志记载,有大约1万1千艘艾尔·法西尔军舰通过伊谢尔伦回廊,从帝国方向增援总督军。通过这个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个就是当时帝国方向的总督军数量不整,实力不足,需要艾尔·法西尔的增援;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一开始总督军就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了费沙回廊的帝国出口。基于这些情况,我认为总督军在帝国方向只拥有舰艇5万4千艘,而且战斗力不强。那么整个总督军的阵容应该在10万-12万艘之间,这还不去算用作运输舰队的数量以及老旧船只,还有就是列希登拉德,艾尔提那,卡斯特落普这三个总督领派出的只能应景而没什么战斗力的保安舰队。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总督军的真正战力应该在8-9万艘,其中同盟方向的大约5万6千艘全部是新锐舰艇,而帝国方向的舰队的实际战力可能只有3万5千艘到4万艘的规模。当然这不算后来从艾尔·法西尔增援过去的1万1千艘战舰。
[
本帖最后由 suit 于 星海历07年9月27日 02:56 编辑
]
作者:
FF亡者归来
时间:
星海历07年9月29日 08:46
以下资料选自 设定档案馆--大事年表
宇宙历888年6月7日和6月15日,帝国中央军分别在波列多和艾森福特星域击败总督军。但是中央军与总督军依然保持着六万对十万的不利局面。
根据上文,则此时总督军已经损失超过2万艘以上的舰艇,关于上述两场会战的情况如何?况且宇宙历883年,海夫特一世重建帝国中央舰队。帝国中央军应当拥有9支舰队,总数量不应低于10万艘。在这种情况下,两场会战后只剩余6万艘的中央军,如何算作是胜利者?
宇宙历889年3月,三元帅要塞被总督军在付出了三万以上舰艇和数名总督阵亡后损失的代价后摧毁其大部分机能。
现在想知道的是最后攻略三元帅要塞的时候阵亡的总督都有谁?
宇宙历890年到892年,同盟军部队实际上占领了多个原总督的星系,其中部分是总督在十总督兵谏中阵亡之后处于管理真空状态的星系,还有部分星系的总督则和同盟军达成协议,在保证其产业权利,同时给予大量经济利益的情况下,这些总督识相地将领土交给了实际占领的同盟军。
这些总督领都有哪些?
作者:
杨善
时间:
星海历07年9月29日 09:29
唐代藩镇之乱的翻版?还是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那我可以认为人类千年以来一直没有太大的思维进化。帝国分封总督和周代分封诸侯是一样的,在秦汉时就初步证明了给予实权的分封是对中央政府权力的极大削弱,帝国这次所谓的“十总督兵谏”再次论证了这一观点,也就是说,帝国决策层的BC行为导致了这场内乱,也让自治政府有了一次复兴的机会。
作者:
suit
时间:
星海历07年9月29日 16:02
QUOTE:
原帖由
FF亡者归来
于 星海历07年09月29日 08:46 发表
以下资料选自 设定档案馆--大事年表
宇宙历888年6月7日和6月15日,帝国中央军分别在波列多和艾森福特星域击败总督军。但是中央军与总督军依然保持着六万对十万的不利局面。
根据上文,则此时总督军已经损 ...
第一个问题,总督军的舰艇数目上有水分,则中央舰队的数目也不能确定,不看起来两边应该差不多相等,中央军最多拥有8万艘舰艇,实际看起来也就是6万艘的规模。这可以从德谟克拉西-维克多利亚会战帝国军4个舰队只有3万余艘看得出来。至于中央军是胜利者,我则完全不能认同,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中央军都完全的失败了。第一,三元帅之城的毁灭,使得中央政府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巴拉特政府的独立也可以证明其慌不择路的姿态。而总督军尽管付出了代价,但是达到了战争的目的,所以实际的胜利者,是总督军无疑。。。。。。。
第二个问题,三元帅之城攻略战,总督军却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万艘军舰毁伤。至于总督是谁死亡,我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总督们并没有人阵亡,死去的因该是总督代理者。三元帅之城中死去的很可能是艾尔·法西尔的总督代理人,也就是当时支援那边的艾尔·法西尔军的指挥官。结果,帝国方面误报为总督阵亡。
如果真地说谁阵亡的话,很可能是艾尔·法西尔总督和塔纳特斯总督。其后被接管领土的也因该是他们两个。具体依据是在银河工程基地里的地图,如下:
从图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两片领地已经划归同盟所有,但其实这两片领地实行的是自由领政策,和两边的关系都不密切。
[
本帖最后由 suit 于 星海历07年9月29日 16:08 编辑
]
作者:
FF亡者归来
时间:
星海历07年9月29日 16:09
我只是转载了资料而已,具体的银河工程设定我也不清楚,所以才要问问,我也觉得中央军没怎么获得胜利。
还有,下文啊下文!
[
本帖最后由 FF亡者归来 于 星海历07年9月29日 16:11 编辑
]
作者:
lancer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2日 12:47
签收
作者:
FF亡者归来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3日 15:42
小S啊,到奥斯特尼兹去救老子固然要紧,这个坑也别忘了加紧填啊!
作者:
suit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7日 09:08
战略
关于这场战争,没有太多地记载,甚至帝国军事学院也没有相应的战史科目。我认为当时的总督军指挥官采用的是典型的两头包夹的战术,从帝国方向和同盟方向同时前进,最后两只舰队会攻于帝国首都费沙,这是很普通也是很实用的一个战略,对于兵力占优势的总督们来说,这个战略很具有吸引力,而且这个战略还有效的回避了总督群体中的内部矛盾,即不同实力的总督舰队在各总督领地内运动的问题。至于这个战略本身,我想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研究的东西。
不过,这这个战略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譬如,在整个战争开始的时候,哪个方向才是总督军真正的进攻重点?如各位所知的,这种双向进攻的策略最忌讳分兵前进,两路兵力一样,这样很容易被对手在内线利用速度优势各个击破。比较实用的方式为一路辅助攻击,一路是主攻。在这场战争中,单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似乎帝国方向的总督军才是进攻的主力。但是笔者以为,这是错误的观点,因为通过比较开战初期总督军各方向的实力和政治立场,笔者有如下的论断。
首先,军力的对比,从上一章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开战初期,整个总督军中最大的战力是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联盟,其拥有超过60000艘舰艇,大部分人员经历过巴拉特战争的洗礼,更有数十万名在巴拉特战争中与帝国军有过正面较量经验的从同盟归来的老兵。而且经过近100年的统合,其指挥部高度统一,军队的指挥系统完善。反观帝国一侧的总督领,除去亚穆利扎--香陶--奇霍依萨联盟,其他各总督领都是一些同床异梦的散沙。而且在帝国方向还有忠于皇帝而不得动弹的马琳道夫,瓦尔哈拉,特拉巴哈等中立总督领。这些总督领实力雄厚,立场暧昧,因此在帝国一侧的各总督领必须分散力量来防范他们,最终使总兵力只能达到35000艘的规模。因此从军事角度来看,从同盟方进攻费沙,具有便利的条件。
其次,从政治立场上来看,同盟三总督领,是“兵谏”的直接策划者,也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因此其应该不会轻易放弃主攻这种具有荣誉的称号。
所以,笔者认为在战役的初期,总督军的主要攻击方向应该是费沙走廊的同盟一侧,这也可以从艾尔·法西尔总督日志上得到证实,其在888年初记载,由于总督领同盟的战略需要,艾尔·法西尔游骑兵舰队、艾尔·法西尔总督近卫舰队这两只舰队留作战略预备队,用于增援总督同盟的作战。并且要求艾尔·法西尔参谋本部就从干达尔-费沙一线的作战进行讨论。从这些可以看出,从一开始总督联盟实际上处于帝国和同盟两个方向各自指挥的情况,而且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艾尔·法西尔的这支11000的预备舰队其实是准备投入到同盟方向的。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的说,在一开始,总督军的进攻重点确实是在同盟方向。但是为什么后来,这个战役决心会改变呢?我下面就来讨论一下。
笔者认为促使总督方面改变战役决心与战役计划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同盟的突然立国,并且发兵进犯;其二,在波列多与艾森福特星域会战之后,帝国军已判明总督军主力及总攻击方向,因此调集大量兵力补充到费沙回廊同盟一侧,进行阻击。由于这两个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所以才促使总督联盟转移了进攻重点。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第一个因素,即同盟的突然立国,与派兵进入帝国领。宇宙历888年3月19日,巴拉特自治政府与帝国中央政府共同发表公告,宣布巴拉特自治政府获得独立政权地位,改国号为“第二自由同盟(以下简称同盟)”。同时,第二自由同盟呼吁双方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争端。宇宙之中再次出现了两个独立的政权,对于巴拉特自治政府的立国,笔者认为,这纯粹是一次政治妥协的结果。888年2月22日的“十总督兵谏”爆发令帝国中央政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10个在已知宙域中心内的总督领,超过4/5的国土,近200亿人发生叛乱。而且这10个总督领还都与帝国中心的费沙接壤,中央政府几乎没有任何屏障的暴露在叛军的面前。这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几乎还是第一次。年轻的皇帝海夫特一世很显然没有料到自己的政策竟会掀起这么大的危机,他早已没有了颁布《帝国行政区域划分法》时的信心与意气风发。此时在帝国中央政府中所弥漫的是一种恐惧与绝望的气氛。但是生活还要继续,面对这种极端危险的情况,帝国中央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尽量减弱总督军的实力,寻找势力牵制其行动。因此在2月底,帝国中央政府与马琳道夫等宣布中立的总督领积极接触,并最终促成其在战争中始终保持中立。同时,帝国中央政府将目光放到了那个13年前还是他们欲除之而后快的巴拉特自治政府。在巴拉特战争之后,巴拉特自治政府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大力的加强,据信其在875年战争结束时已拥有各型舰艇45000艘,在887年艾尔·法西尔舰队参谋部做出的《巴拉特政府军军力报告白皮书》中指出巴拉特自治政府所拥有的正规武装力量超过60000艘,这还不包括那些自称为保安公司的准军事舰队,预计其总体战力达到95000艘。面对这支可以和帝国中央舰队一决高下的武力,帝国与总督方面都对其保持着警戒。在这个危机的关头,帝国中央政府认为可以给与巴拉特自治政府一些政治权利以换取他在这场战争中的中立地位,至少可以拖住战力庞大的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联盟的脚步。至于这个措施对帝国本身的危害,我想那个时候帝国中央政府的那些尚书们是无暇考虑的了。经过相当短的磋商(笔者估计同盟方面肯定是狮子大张口),帝国方面与同盟达成协议。这个协议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想帝国方面一开始绝对不希望给与同盟方面以独立地位,但是很明显,同盟有效的抓住了这个机遇,成功地获得了独立的政治地位,这个结果,对于帝国来说是不得不下咽的一颗苦果。战争结束后,多数的帝国记载都将这个过错栽到帝国总督的头上。但是笔者想,这并不是帝国总督的错,而要承担责任的恰恰是帝国的皇帝。是他过激的政策,使得地方总督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激化,也是他自己出卖帝国的利益,以换取自己王位的维持,在他的身上莱茵哈特大帝的光辉已不复存在!
同盟的立国,对于总督们的震动也很大。但是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愤怒,第二个就是羞耻。总督们认为帝国中央的做法已经彻底的背叛了帝国利益,这样的做法简直与叛国无异!同时他们也为自己感到羞耻,他们已经把不甘于在这样一个丧权辱国,出卖国家利益的皇帝之下臣服。可以说,888年3月19日的第二自由行星同盟的崛起就标志着银河帝国罗严克拉姆王朝分裂的开始。感到自己被出卖的帝国总督们,异常的愤怒,甚至原来并没有参与出兵的一些总督领也开始坐不住了,3月25日马尔巴哈总督奥托·鲍姆宣布参加总督联盟。兵谏总督的数量达到11个。面对更加强大的总督势力,帝国皇帝没有办法只能一战,4-5月帝国军中央舰队共9支,总兵力85491艘全部收缩在费沙回廊两端,准备对付即将到来的总督军,从帝国史料反映,帝国中央舰队在回廊的两边各派住了4只舰队,第一舰队留在费沙作为预备队。在6月7日和6月15日的波列多与艾森福特会战之后,帝国军在损失2万艘舰艇后退回费沙回廊,依托要塞坚守。这时帝国军可以说已经是穷途末路,战略迂回的空间被完全封闭,整个费沙回廊被包围,无论哪一个方向的总督军,只剩余60000余艘战舰的帝国军中央舰队都没有确实地把握能够击败,面对这种结果,帝国中央政府不得不再次使出下策。宇宙历888年8月4日,同盟和帝国秘密签定了《辛拉尔条约》,该条约正式免除了同盟的“自由赎金”(虽然同盟实际上只交纳过一次),并且允许同盟攻击所有参与兵谏的总督领土。同时开放所有同盟军进军路上的行星为同盟军提供补给。这一条约确实缓解了帝国的燃眉之急,看起来是一个借兵之计,但是之后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海夫特一世病急乱投医而出的一个昏招(当然,某些文件里说,这方案本来就是同盟方策划的并且通过某些途径放到海夫特的面前的)。而事实上,帝国政府确实也没有其他措施可以采取了,在这个时候,海夫特政权已经到了覆灭的边缘,因此采用这个可以说是双刃剑的方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且这个措施再后来也确实收到了一些效果。虽说这个条约是秘密签订的,但是对于与同盟关系密切的一些总督领来说,这根本就没有成为秘密。这简直是帝国中央政府的灾难,这种背信弃义,放弃国家的行为是对于最高权力者来说是最不能放在台面上的!所以现在的帝国的所有文献都竭力否认这份文件的存在,但是历史是不会改变的!
对于这个条约,总督们的反应已经不能用愤怒来形容了,据888年艾尔·法西尔总督日志记载,在8月5日召开的艾尔·法西尔特别议会上,总督埃里希·瓦尔特·瓦列阁下发表了愤怒的演讲:
“先生们!我现在的情绪已经不能用愤怒来形容了!海夫特一世,银河帝国罗严克拉姆王朝的第四代皇帝!他已经丧失了其祖先优秀的品质!他已经不配再成为我们的皇帝!在3月19 日他第一次出卖了我们的祖国!而在昨天,他再一次出卖了帝国!先生们!就在昨天,我们在同盟中的友好人士,给我传来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就是这个自称我们皇帝的海夫特一世!他居然允许同盟进攻我们的国土,并且提供必要的帮助!这在腐朽的黄金树王朝也不会发生的事情居然会在我们的眼前发生,这简直是一场悲剧!海夫特一世的行为已经背叛了帝国!他的行为已经使他不配成为银河帝国的皇帝!这是叛国!先生们!叛国!我为莱茵哈特大帝的后代的堕落感到无比的悲伤!同时也为我们感到无尽的羞愧,因为我们还臣服在这样一个腐朽,肮脏的皇帝之下!”
面对这个措手不及的情况,干达尔-艾尔·法西尔-塔纳特斯联盟紧急做出反应,一方面与同盟方面积极协商,争取同盟方面的中立态度,至少不会对总督舰队发动袭击。一方面调整部署,整个在干达尔-费沙一线作战的50000艘战舰立刻秘密抽出20000艘对身后进行警戒,同时停止对费沙回廊同盟出口的进攻。在艾尔·法西尔待命的两只舰队11000艘军舰立刻进入一级战备。至8月中旬,总督联盟与同盟达成协议,当然这个协议的具体内容我们无法得知,但是就后来的情况可以看出这个协议的大体内容,即总督容许同盟方面进入总督领,但同盟军不能干涉总督领的内部事务,同时不攻击总督军队,同盟军帮助所进驻地区进行防守;相应的代价是,总督领在日后20年的对同盟贸易中给与其30%的优惠,同时提供所有帝国军现役军舰的技术资料。
对于同盟来说,这样的结果应该来说是最大的收获。笔者认为将《辛拉尔条约》透露给总督也是同盟的一种分裂帝国的策略。对于同盟来说,他们也不愿意为13年前还欲除它们而后快的帝国中央政府卖命,反而攻打那个时候给与他们帮助,并与他们一直有良好贸易关系的总督领。所以这种既给皇帝表演,又不给自己找麻烦的结果是最好的。
宇宙历888年8月25 日同盟军分两路协助帝国军讨伐参与兵谏总督,一路向亚姆利扎方向前进,一路向塔纳托斯方向前进。同时驻艾尔·法西尔的11000艘军舰通过伊谢尔伦回廊进入帝国方向,而干达尔-费沙一线由于同盟军的介入,不得不防备同盟军的可能动作,因此主攻方向已经改变,总督联盟的参谋军官开始把目光放在了费沙回廊的帝国一侧。
其次,在艾森福特与波列多会战之后,帝国军损失20000艘舰艇依然没有击溃总督军的攻势,被迫退守费沙回廊。在时候对会战的总结中,帝国军注意到,其取得的28000余艘战绩中,大约18000余艘是在艾森福特取得的,所以帝国军推断,在帝国方向的总督军并不是真正的主力,而且其主要战力受损已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击作战。帝国军判断费沙回廊的同盟出口才是总督军的真正主力所在,并且也是总督军的总攻方向。所以其立刻调集在帝国方向的第二舰队、第四舰队、第六舰队约20000余艘回援,而帝国方向则只有第八舰队7000艘进行防备,第一舰队依然留作预备队。至此在同盟出口帝国军集中了7个舰队高达47000余艘战舰。
面对这种情况,总督军综合同盟军进军的突发情况,最终将主攻方向改在了帝国方向,最终导致了“三元帅之城”攻略战的爆发。
[
本帖最后由 suit 于 星海历07年10月17日 11:44 编辑
]
作者:
suit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7日 09:14
下一章,波列多与艾森福特星域会战,敬请期待。。。。。。。。
作者:
FF亡者归来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7日 09:50
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又开了又谢了!
suit啊,你真是新闻工作者的楷模啊!你真是同盟人民的榜样啊!你真是我的偶像啊!你真是……TMD害死人不偿命啊!
谁给你敬请期待!?再敢吊我胃口老子可真找人去真理报砸场子了!下一篇48小时之内交出来!!!
作者:
suit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7日 11:47
你去死。。。。。。。。。48小时。。。。。你以为我是什么。。电脑么。。。。。。
作者:
FF亡者归来
时间:
星海历07年10月17日 12:36
要是电脑的话我吃完中午饭就应该见稿了
作者:
lanzhu9999
时间:
星海历14年2月23日 01:05
欢迎光临 星之大海俱乐部 (http://bbs.seaofstar.net/)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