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教学]《 Photoshop 7 》基础教学
[打印本页]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19:58
标题:
[教学]《 Photoshop 7 》基础教学
《 Photoshop 7 》基础教学
教案整体编排整理人:寻梦之翼
教案整体图例制作人:寻梦之翼
附,寻梦之翼之声明:本教案是本人根据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的《图形图像篇Photoshop7》进行挑选,外加本人根据教材自行编写的示例补充完成。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19:59
第一部分 基础入门
第一章:Photoshop7概述
一、Photoshop工作环境
启动Photoshop后,打开一幅图片,这时将显示如下图所示的工作桌面。从图中可以看出,Photoshop7的工作环境包括:桌面、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具箱、图像窗口等。
下面具体介绍工作环境中的各部分:
(见后图)
(一)Photoshop桌面
Photoshop桌面窗口中灰色区域为桌面,其上显示工具箱、控制面板和图像窗口。
(二)标题栏
标题栏其中显示当前应用程序名称、当图像窗口最大化显示时,则会显示图像文件名、颜色模式和显示比例信息。标题栏右侧为[最小化]、[还原]和[关闭]按钮,分别用于缩小、放大和关闭应用程序窗口。
(三)工具栏
工具栏又称工具选项栏,用于设置工具箱中各工具的参数。工具栏具有很大的可变性,会随着所选择的工具而变化。
(四)图像窗口
图像窗口显示图像的区域,用于编辑和修改图像。
(五)状态栏
窗口底部的横条称为状态栏,主要用于显示图像处理的各种信息。状态栏共由三部分组成:最左边的是一个文本框,它用于控制图像窗口的显示比例;中间部分是显示图像文件信息的区域,在其右边的小三角按钮上按下鼠标不放,可以打开菜单。可以从状态菜单中选择显示的不同信息,如下所述:
*[文档大小](Document Sizes):选用此方式显示时,将在状态栏上显示图像文件的大小信息,其中左边的数字表示图像在不含任何图层和通道等数据下的大小,而右边的数字表示当前图像全部内容的大小,其中包含图层、通道、路径等所有Photoshop特有的图像数据。
*[文档概貌](Document Profile):选用此方式显示时,将在状态栏上显示文件概貌。
*[暂存盘大小](Scratch Size):选用此方式显示时,状态栏上将显示当前图像占用虚拟内存的大小,右边的数字代表当前电脑中可供给Photoshop使用的内存大小,而左边的数字则代表当前图像文件所占的内存空间。
*[效率](Efficiency):选用此方式显示时,将在状态栏上显示一个百分数,它代表Photoshop执行工作的效率。如果这个百分数经常低于60%,说明硬件系统可能无法满足需要。
(六)控制面板
窗口右侧的小窗口称为控制面板,用于配合图像的编辑和Photoshop的功能设置。Photoshop的控制面板有很多个。它可以完成各种图像处理和工具参数设置的操作,例如可以用于选择颜色、图层编辑、显示信息等。控制面板是Photoshop的一大特色,Photoshop7中提供了14种控制面板。即:导航器、信息、颜色、色板、样式、历史记录、动作、工具、图层、通道、路径、画笔、字符、段落。
控制面板最大的优点就是需要时可以打开他,以便于进行图像处理操作,而不需要时可以将其隐藏,以免因控制面板遮住图像而给图像处理带来不便。要显示这些控制面板,可以单击[窗口](window)菜单,从中选择需要的面板即可。
(七)菜单栏
菜单栏其中共有9个菜单项,分别为:文件(File)、编辑(Edit)、图像(Image)、图层(Layer)、选择(Select)、滤镜(Filter)、视图(View)、窗口(Window)、帮助(Help)。每个菜单都带有一组命令,用于执行Photoshop的图像处理操作。要打开某项主菜单,可以用鼠标单击该菜单项,也可同时按ALT键和菜单名中带下画线的字母来选择菜单命令。
对于子菜单而言,其约定规则如下:
*如果某项菜单呈暗灰色,说明该命令在当前编辑状态下不可用。
*如果某鸽子菜单项后跟“黑三角”符号,说明该菜单项下还有子菜单。
*如果某个子菜单项后跟一组合键,说明可不必打开主菜单,直接按该组合键即可执行命令。
*如果某个子菜单项后跟“…”符号,说明单击该菜单项后会打开一个对话框。
*要切换菜单,可在各菜单项上移动鼠标。
*要关闭所有以打开的菜单,可单击以打开的主菜单名称,也可按ALT或F10键。要逐级向上关闭菜单,可按Esc键。
二、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一)图像类型
在电脑中,图像是以数字方式记录、处理和保存的。图像大致可分为向量式图像与点阵式图像两种。
1、量式图像
向量式图像又称为矢量图像,它以矢量方式记录图像内容,内容以线条和色块为主。向量式图像的优点是占用磁盘空间较小,可很容易的执行缩放或者旋转等操作,并且处理时不易失真,精度较高,还可以制作3D图像。它的缺点是不易于制作色调丰富多变的图像,也不易在不同的软件之间交换文件。
制作向量式图像的软件有:FreeHand ,Illustrator ,CoreIDRAW ,AutoCAD 等。
2、点阵式图像
点阵式图像由称为像素的多个点组成,多个不同颜色的点组合后构成一个完整的图像。保存点阵式图像文件时,需要记录每一点的位置和色彩数据,因此图像像素越多,文件越大,占用的磁盘空间也越多。但是,因为记录了每个点的信息,因而点阵式图像可精确的记录色调丰富多变的图像,逼真的再现真实世界。点阵式图像的优点就是弥补了向量式图像的缺陷,能够制作色彩丰富多变的图像,可以栩栩如生的反映现实世界,也可容易的在不同的软件间交换文件。点阵式图像的缺陷是占用的磁盘空间较大,在执行缩放或旋转操作时易失真,且无法制作出真正的3D图像。
(二)图像文件格式
不同的图形处理软件保存的图像格式各不相同,这些图像文件格式各有其优缺点。Photoshop7支持20多种图像格式,可打开这些格式的图像进行编辑并保存为其他格式。
1、PSD格式
扩展名为.PSD,这是Photoshop软件专用的文件格式。其优点是保存图像的每一个细微部分,包括层、附加的蒙版通道以及其他一些用Photoshop制作后的效果,而这些部分在转存为其他格式时可能丢失。使用这种格式保存的图像文件占用的磁盘空间很大,不过因为保存了所有的数据,所以在编辑过程中最好以这种格式保存,编辑后再转换为其他占用磁盘空间较小且质量较好的文件格式。
2、BMAP格式
扩展名为.BMP,这是一种MS-Windows标准的点阵式图形文件格式,可被多种Windows和 和OS/2应用程序支持,它支持RGB、索引色、灰度和位图色彩模式,不支持Alpha通道。BMP格式的优点是色彩丰富,保存时还可以执行不损压缩,缺点是打开这种压缩文件花费时间较长,而且一些兼容性不好的应用程序可能打不开这类文件。
3、TIFF格式
TIFF格式文件是为在不同软件间交换图像数据而设计的,尤其是在PC与苹果电脑之间进行图像文件交换,应用非常广泛。
4、PCX格式
扩展名为.PCX,PCX本身无任何意义,只是一种扩展名而已。这种格式支持1至24位的格式,RGB、索引色、灰度和位图的色彩模式,不支持Alpha通道。
5、JPEG格式
扩展名为JPEG或JPG,是目前所有格式中压缩比最高的。JPEG格式使用有损压缩,忽略一些图像细节以剩磁盘占用空间。不过在压缩为此格式前,可选择所需的最终质量,以有效的控制压缩后的数据湿疹质量。一般选择Maximum项,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图像原貌。JPEG格式支持RGB、CYMK和灰度色彩模式,但不支持Alpha通道。
6、EPS格式
扩展名为.EPS。这种格式可应用于绘图或者排版,其优点是可在排版软件中以低分辨率预览编辑排版插入的文件,在打印时则以高分辨率输出。
7、GIF格式
扩展名为.GIF,是一种压缩的8位图像文件,传输时比较经济和快速。这种格式的文件大多用在网络传输上,其传输速度比其他格式的图像文件快得多。GIF格式的缺点是最多只能处理256种色彩,因此不能用于保存真彩色图像文件,而且由于色彩数目不够,因此视觉效果不理想。
8、PICT格式
扩展名为.PIC,使用无损压缩减小文件尺寸,可保存24位真彩色图像。
9、Photo CD格式
扩展名为.PCD,是一种用于以只读的方式保存在CD-ROM中的彩色扫描图像格式,它只能在Photoshop中打开,而不能保存。
(三)分辨率
分辨率指在单位长度内所含点的多少。下面分别介绍。
1、图像分辨率
图像分辨率知每英寸图像含的点数,单位为dpi。在数字化图像中,分辨率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反之越模糊。分辨率高,占用的磁盘空间越大;相同尺寸的图像,分辨率越高,占用的磁盘空间越大。
2、设备分辨率
设备分辨率知每单位输出的点数或者像素数,和大小颜色一样,均为设备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
3、屏幕分辨率
屏幕分辨率就是我们在屏幕上观察图像所感受的分辨率。一般屏幕可以设置的分辨率是由显卡所决定的。例如,常用的800X600分辨率就是指屏幕显示画面宽800点(像素)高600点(像素)。
4、位分辨率
位分辨率描述每个像素保存的颜色信息的位元数。例如,一个24位的RGB图像,表示其原色R(红),G(绿),B(蓝)均使用8位,三者之间和为24位。在RGB图像中,每一个像素均记录R,G,B三原色值,因此每一个像素所保存的位元数为24位。
5、输出分辨率
输出分辨率知激光打印机等输出设备在输出图像时,每英寸上所能输出的最大点数。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19:59
第一部分 基础入门
第二章 工具及控制面板
在Photoshop中,处理图像离不开工具。Photoshop的工具箱中提供了处理图像所必需的各种工具,他们各有特定的图标,也有许多设定的参数。这些工具为图像处理提供了方便,因此在利用Photoshop制作或编辑图像前,应先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本章将介绍工具箱中一部分工具的基本功能,有关颜色设置工具和路径工具的使用将在后面有关章节中进行介绍。
一、初识Photoshop工具
打开Photoshop7就可以在窗口的左边看到工具箱,各工具如图所示(如果打开的Photoshop窗口中没有显示工具箱,选择窗口[Window]下的工具[tools]命令)。
从下图可以看到,有些工具按钮的右下角还有一个小三角标志,表示该工具包括一组工具,用鼠标右击一下即可打开其包含的子工具菜单。
Photoshop7中的工具很多,放在一起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对于初学者。为了更好的熟悉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将分组逐一介绍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0
二、各种工具的使用及参数
(一)选取工具
Photoshop7的选择工具有普通选取工具(Marquee Tool)、套索工具(LassoTool)和魔棒工具(Magic Wand Tool)三类。
1、矩形选取工具
点击工具中的矩形选取后,在图像上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将会看到一个矩形的“蚂蚁线”。线中所包围的范围,就是选择的区域。选区定好后,就可以对其进行移动、复制、删除、修改等操作。
注:如要建立一个正方形的选区,可以在选择矩形选取工具后,按住[Shift]键的同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这样建立的选区便是正方形。如果要以某一点为中心绘制一个矩形选区,可以在按住Alt键的同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这样建立的选区就有“约束功能”,或可以叠加。
在矩形选取工具选项栏的左侧有4个按扭,它们被称为选区运算按扭,其意义为:
*新选区[New selection]:当按下此按扭时,矩形选取工具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此时,只能在图像上建立一个选区,当再建立第二个选区时,第一个选区将消失。
*添加到选区[Add to selection]:当按下此按扭时,矩形选取工具处于相加工作状态。此时,如果已经有一个选区,当再建立第二个选区时,第一个选区将和第二个选区相加,形成更大的选择范围。
*从选区减去[Subtract from selection]:当按下此按扭时,矩形选取工具处于相减工作状态。此时,如果以有一个选区,当再建立第二个选区且有交叉部分时,第一个选区将减去第二个选区,原来的选择区域将缩小,相当于第二个选区切掉了第一个选区的一部分。
*与选区相交[Intersect with selection]:当按下此按扭时,矩形选取工具处于相交工作状态。此时,如果以有一个选区,当再建立第二个选区且两个选区有相交部分时,两个选区将进行相交操作,即最后只剩下相交的区域。
工具选项的四个按扭的右边为羽化值[Feather],这是一个重要参数应在使用之前设置。设置羽化值后,可以使选区变得柔和。此参数值越大,选区越柔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样式[Style]下拉列表框。该表有三个选项:
*标准[Normal]:系统默认的选项。当选取此项时,可以制作任意形状的矩形选区。
*约束长宽比[Constrainde Aspect Ratio]: 当选取此项时,其后面的宽度[Width]和高度[height]框变为可用,可以在里面填入数值,然后用矩形选取工具在图像上制作一个选区。此时建立的选区将受所设置比例的限制。
*固定尺寸[Fixed Size]:当选取此项时,其后面的宽度[Width]和高度[Height]变为可用。可以分别填入数值来精确指定所建立选区的宽度和高度。
2、椭圆选取工具
选取方法与矩形选取是一样的,而且也同样可以相加、相减、相交等操作,唯一不同的是工具选项栏中有一个抗锯齿[Anti-aliased]选项。在该选项栏中,[Anti-aliased]复选框变为了黑色,说明在使用椭圆选取工具时支持抗锯齿。所谓抗锯齿并不是消除锯齿,因为在位图中锯齿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当使用了抗锯齿功能时,锯齿现象会小些。
3、单行和单列选取工具
使用单行选取工具(Single Tow Marquee Tool)可以在图像上建立只有一个像素高度的的水平选区,而使用单列选取工具(Subgke Column Marquee Tool)则可以在图像上建立只有一个像素宽度的垂直选区。
注:单行选取工具和单列选取工具选项栏中,除了羽化值选项是可以选之外,其他的参数均为灰色。但是唯一的可选参数也无法设置,因为单行选区只有一个像素高,单列只有一个像素宽,如果羽化值设得太大,那么选区将不可见,而且羽化值是不允许设小数的,所以唯一的这个参数也不能用。
4、套索工具
使用套索工具(Lasso Tool)可以在图像上绘制不规则形状的选区。套索工具按个人意愿绘制一条曲线或一个闭合区域,松开鼠标后,即可建立一个不规则的选区。
套索工具选项栏与椭圆选取工具栏相比,除了没有样式选项外,其他参数的设置方法都一样。
5、多边形套索工具
选中多边形套索工具(Polygonal Lasso Tool)后,在图像上单击可以确定选区的起始点,然后移动鼠标依次单击就可以绘制出一个多边形,当多边形的结束点与起始点重叠时,单击鼠标,多边形就变成了选区。如没有重叠上的话,可以通过双击来时选区自动闭合。
多边形套索选项栏与套索工具上的参数相同。
6、磁性套索工具
磁性套索工具(Magnetic Lasso Tool)是一种可以识别图像边界的选择工具。选中后,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图像边界上单击可以建立起始点,然后沿边缘移动,当再次回到起始点时,指针右下角会出现一个小圆圈,表示选区已经闭合。这时,单击鼠标,即可建立选区。如没有闭合,可双击鼠标自动闭合。
它的选项如下:
*羽化[Feather]和抗锯齿[Anti-aliased]:这两项功能和套索工具相同。
*宽度[Width]:用于设置选取时能够检测的边缘宽度,其值在1至40之间,值越小检测范围越小。
*边缘反差[Edge Contrast]:用于设定选取时的边缘反差(范围在0%~100%之间)。值越大反差越大,选取的范围越精确。
*频率[Frequency]:用于设置选取时的节点数(范围在0~100之间),这些节点起到了定位选择的作用,值越大产生的节点约多。
7、魔术棒工具
魔术棒工具(Magic Wand Tool)用于根据图像中像素的颜色相同或相近来建立选区。选中后再图像上单击,与单击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像素都会被选中。
它的选项栏中除了具有“新建选区”、“相加”、“相减”、“相交”4个按钮和“抗锯齿”复选框外,还有容差[Tolerance],邻近的[Contiguous]和用于所有图层[Use All Layers]选项,其意义如下:
*容差[Tolerance]:在选择单一颜色或相近颜色的图像时,可以增大容差值以使选取的区域扩大。该值的范围为0~225。在用一个区域单击,容差值越大,所选取的范围越广。
*邻近的[Contiguous]:如果在使用魔术棒工具之前选择了该复选框,那么在图像上单击一次将只能选中相邻且颜色相同或相近的像素。反之,单击一次可以选取所有与单击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像素。
*用于所有图层[Use All Layers]:如果操作的图像带有图层,但该复选框被选中时,将作用于图像中所有的图像。否则,只作用于当前层。
(二)绘图工具
1、画笔工具
画笔工具(Brush Tool)模式实际生活中的毛笔,使用该工具可以绘制出比较柔和的线条,其效果如同用毛笔画出来的线条。
在毛笔选项中可以设置模式[Mode],透明度[Opacity]和流动[Flow]等选项。
*笔刷[Brush]:单击笔刷下拉按钮,在弹出的列表框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笔刷,然后进行绘图。注:如果默认的笔刷中找不到所需要的,可以单击列表框右边的按钮,在菜单中选择[Load Brush]命令,打开[Load]对话框在其中选择扩展为.abr文件然后单击[Load]按钮将笔刷载入列表。
*设置模式[Mode]:指绘画时的颜色与当前颜色的混合模式。其下拉列表中的部分参数决定填充时的前景色或图案以什么方式叠加在以有颜色上,默认为常规。
*透明度[Opacity]:指在使用画笔绘图时所绘颜色的透明度。该值越小,所绘出的颜色越浅,反之越深。
*流动[Flow]:使用画笔绘图时所绘颜色的深浅。
单击选项栏上的笔刷[Brushes]选项卡,弹出笔刷控制面板,可以在这里设置笔刷属性。
在实际工作中,当Photoshop提供的笔刷无法满足要求时,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新笔刷:新建一个透明背景文件,然后选取工具绘制一个需要的选区,按[Alt+Delete]组合键用前景色填充。填充好后,执行[Edit]下的[Define Brush]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内输入新画笔名字后单击[OK]按钮即可完成了。这时我们在画笔工具中可以看到新填加的画笔。
2、铅笔工具
铅笔工具(Pencil Tool)很像实际生活中的铅笔,画出来的线条较硬,并且棱角分明,使用方法与画笔相同。
铅笔工具选项栏中,自动擦除[Auto Erase]选项是指当使用此工具时,如果落笔处不是前景色,那铅笔将使用前景色。反之,使用背景色。其他参数均与画笔相同。
3、橡皮擦工具
橡皮擦工具(Erase Tool)的功能就是擦除颜色,但擦除后的效果可能会因所在的图层不同而有所不同。
橡皮擦工具选项栏上的参数有一个[Mode]并非指颜色的混合模式,而是指在使用时用哪一类笔刷。
[Mode]下拉菜单如下:
*[Brush]:当此项被选中时,橡皮擦工具使用画笔工具的笔刷及参数。
*[Pencil]:当此项被选中时,橡皮工具使用铅笔工具的笔刷及参数。
*[Block]:当此项被选中时,橡皮擦工具使用方块笔刷。
但是,不管使用什么笔刷,擦回到历史[Erase to History]复选框总是可用的。当复选框被选中时,可以随意将修改过的图像全部或一部分恢复到任意一个历史状态。
4、背景色橡皮擦工具
背景色橡皮擦工具(Background Erase Tool)是一种可以擦除指定颜色的擦除器。在这里,背景色所标识的颜色就是指定颜色的色样。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将某个图像“褪底”,使用背景色橡皮擦工具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方法。
它的参数有:
*界限[Limits]:用于指定背景色橡皮擦工具识别擦除界限的方法,有三个可选项,不连续[Discontiguous],连续[Contiguous]和寻找边界[FindEdges]。当选择不连续后,在按下鼠标左键进行擦除时,不管笔刷的中心在哪一个颜色区,背景色橡皮擦工具均能识别图像上所有区域的颜色。当选则连续选项后,进行擦除时,背景色橡皮擦工具只识别当前笔刷中心所在区域色样颜色。当选择寻找边界时,背景色橡皮擦工具能够自动识别图像边界。
*容差[Tolerance]:调整该数值的大小,可以扩大或缩小背景色橡皮工具的擦除范围。数值越小,擦除的颜色越接近色样颜色,所擦除的范围约小,反之范围越大。
*保护前景色[Protect Foreground Color]:当该复选框被选取后,前景色所标识的颜色将会受到保护,即在操作时不会被擦除。
*取样[Sampling]:用于指定背景色橡皮擦工具的背景色样的取样方式。有三个选项,连续[Contiguous]、依次[Once]和背景色样[Background Swatch]。当选取连续时,背景色橡皮擦工具将连续从笔刷中心所在区域取样,这样可以擦除笔刷中心所在位置的邻颜色区域。当选取一次选项时,每次按下鼠标,笔刷中心点的颜色将被作为色样用,既可以擦除当前背景色所标识的颜色。
5、魔术橡皮擦工具
使用魔术橡皮擦工具(Magic Eraser Tool)是,在图像上单击,可以将图像中颜色相邻且相近的区域擦除。
魔术橡皮擦工具选项栏上的参数除了比魔术棒工具选项栏中多一个不透明度[Opacity]之外均相同。不透明度选项用于控制工具的擦除力度,该数值越大,被擦除的区域越透明。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0
第一部分 基础入门
(三)文字工具
在输入文字之前,首先要在工具箱中右击文字按钮,显示4个工具选项,在这里可以选择文字的排列方向。如果想创建垂直走向的文本,可以选择[Vertically Type Tool]选项。在图像上单击后即可开始输入,此时图层将显示自动建立的一个文本图层。它的选项参数为:
*“字体”下拉列表框:可以选择字体。
*“字体样式”下拉列表框:如果选用字体支持该项,可以选择粗体、斜体和粗斜体。
*“字号”下拉列表框:可以选择字号,也可输入所需的字号。
*“抗锯齿”下拉列表:有4个可选参数,无[None]、脆的[Crisp]、强的[Strong]和平滑的[Smooth]。在PS中,文字输出时也会变成像素,所以最好应用“抗锯齿”选项。
*左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以鼠标单击处为参考点进行对齐。
*文字颜色框:可以改变文字颜色设置。
*创建弯曲文本[Create Warped text]:在其中的样式[Style]中可以选择文本的排列样式。包括,无[None]、弧形[Arc]、下弧[Arc Lower]、上弧[Arc Upper]、拱形[Arch]等多种效果。
*字符和段落控制面板:在文字工具选项栏右侧单击显示字符和段落[Toggle the Character and Paragraph palettes]可以弹出控制面板,在这里可以调整文字及段落。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0
(四)图像编辑工具
1、修复笔刷工具
修复笔刷工具(Healing Brush Tool)可以在不改变原图像的形状、光照、纹理等属性的前提下,清除图像上的杂质、乱痕和折皱。此工具除了可以对普通图像进行优化外,也适用于照片级的高清晰度图像以及普通照片。
另外,还可以通过修复笔刷工具选项进行各项参数设置。可以从图案[Pattern]下拉菜单中自定义的图案来涂抹,涂抹的地方会出现所选图,不过效果会随着图片上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整个效果十分柔和。
2、补缀工具
补缀工具(Patch Tool)与修复工具是配套的,其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须用普通的选取工具确定选区(通道中也可以使用),然后应用补缀工具拖动这个选区,达到目的位置后松开。这是,图会在开始选定区域的位置显示出来,而且边缘也是和背景融合的。
3、橡皮图章工具
橡皮图章工具(Clone Stamp Tool)能够将一幅图像的全部或部分复制到同一图像或其他图像中,但它复制的图像不与背景融合。
在橡皮图章工具选项中,可以设置工具的色彩混合模式、不透明度和浅隐功能。此外,还有用于所有图层[Use All Layer]和对齐[Aligned]两个选项。前者用于指定在所有可见图层上采样还是仅对当前图层采样,后者指定再次下笔复制图像时,是继续前次复制还是以再次单击的位置位为中心从最初采样点进行复制。
4、图案图章工具
图案图章工具(Pattern Stamp Tool)也用于复制图像,但与橡皮图章的区别是:在使用之前,必须先在工具选项栏中的图案下拉列表中选择一个图,也可自定义。然后在图像窗口中拖动鼠标形成填充效果。
5、历史画笔工具
历史画笔工具(History Brush Tool)的主要作用是恢复图像,单它比历史控制面板更具弹性。使用此工具时,需要配合历史控制面板进行。它的参数设置方法与画笔相同。
6、历史艺术画笔工具
历史艺术画笔工具(Art History Brush Tool)的使用方法与历史画笔基本相同,只是在恢复过程中还可以选择艺术性笔刷对图像进行艺术处理。在参数中有一个样式与范围需要介绍一下。
*样式[Style]:在下拉表中,PS7为用户准备了10种不同的笔刷样式。
*范围[Area]:此参数用于调整历史艺术画笔工具所影响的范围,数值越大,影响的范围越大。
7、柔化工具
柔化工具(Blur Tool)是降低图像相邻像素之间的反差,是图像边界或区域变得柔和,产生一种模糊效果。选择后,在图像上拖动即可。
注:在使用该项时,按下ALT则会变成锐化工具。
8、锐化工具
锐化工具(Sharpen Tool)和柔化工具相反,它增大图像相邻像素间的反差,而使图像看起来更清晰。
9、涂抹工具
涂抹工具(Smudge Tool)模拟用手指搅拌绘制的效果。使用此工具,能把单击处的颜色提取出来,并与鼠标拖动过的地方的颜色相融合。
在涂抹工具选项栏
选项中,除了柔化工具选项栏具有的选项以外,还多了一个手指绘图[Finger Painting]复选框。选中后,拖动鼠标时,涂抹工具使用前景色与图像中的颜色相融合;如不选中,则使用的颜色来自于每次的单击点。
使用时,按下ALT键,则可以在手指绘画涂抹模式和一般模式切换。它不能应用于索引色模式的图像。
10、减淡工具
在使用减淡工具(Dodge Tool)时,先选中它后,然后在图像中拖动即可。在使用前,可以先设定笔刷,同时可在其工具中设定炮、暴光度(Exposure)大小,暴光度越大,加深和减浅的效果越明显。此外,在选项左侧有一个列表框,其下包括减淡工具的三种不用方式:
*暗部[Shadows]:选中此项,加深或减淡操作只对图像暗部区域的像素起作用,
*中间色调[Midtones]:选中此项,加深或减淡操作只对图像中间色调区域的像素起作用。
*亮部[Highlights]: 选中此项,加深或减淡操作只对图像亮部区域的像素起作用。
11、加深工具
加深工具(Burn Tool)的作用是降低暴光度,使用方法与减淡工具一样。
12、海绵工具
海绵工具(Sponge Tool)是用来调整图像颜色饱和度的。海绵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减淡工具和锐化工具相同,可以选择笔刷大小。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1
(五)辅助工具
1、度量工具
度量工具(Measure Tool)可以用来度量图形对象的尺寸,但又不同于标尺,它主要用于测量图像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也可以测量物体的角度。选中工具后,在图像中移动光标便可测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要测量一个矩形边长,只要使用度量工具在矩形的某一顶点上按下鼠标拖至另一顶点即可。但,在图像中无法看到测量结果,必须在工具选项栏内查看。它显示出长度、线条所在位置的角度以及线条的水平和垂直距离。
另外,若要删除测量线,用鼠标将它拖出图像窗口,或单击工具选项栏上的[Clear]按钮。
2、抓手工具
抓手工具(Hand Tool)可以在图像区域内自动将图像的显示比例调整为最佳数值。当图像大到窗口无法完全显示时,它可以帮我们移动图像。它的参数设置项为:
*实际像素(Actual Pixels):单击此按钮可以使图像按100%的显示比例进行显示。
*适合屏幕(Fit On Screen):单击此按钮相当于双击抓手工具,可以使图像按最佳显示比例显示。
*打印尺寸(Print Size):单击此按钮可以在屏幕上预览打印时的实际尺寸。
3、缩放工具
使用缩放工具(Zoom Tool)可以放大或缩小图像的显示比例。在图像上单击,可以使图像放大显示;按住[ALT]键在图像上单击,可以缩小显示。双击,会以100%比例显示。
除了与抓手工具选项中相同外,还有两个复选框:
*调整窗口大小满屏显示[Resize Windows To Fit]:选择此项,当在重定图像尺寸或显示比例时,图像窗口会自动调整为合适大小。
*忽略调板[Ignore Palettes]:如果选择此项,图像窗口在调整时会忽略各面板所占用的空间。
(六)其他工具
1、注释工具
我们在使用之前应先设置工具选项栏上的各参数:
*作者[Author]:输入注释人的名字。
*字体[Font]:为文字选择字体。
*字号[Size]:为文字选择字号。它有5个选项:最小[Smallest]、较小[Smaller]、中等[Medium]、较大[Larger]和最大[Largest]。
*颜色[Color]:设置字体颜色。
*[Clear all]:当不需要所有的注释时,可以单击该项清除。
2、语音注释工具
在PS7中可以使用语音注释工具,但需要装麦克风。在使用前,要先设置参数,它与注释工具参数一样。
当所有的参数设置好后,在要添加的地方单击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单击开始[Start],可以通过麦克录音,完毕后单击停止[Stop],图上会出现一个小喇叭图标。如果要收听时,可以双击图标。如果要删除,先选择图标后按删除[Delete]即可。
3、裁剪工具
裁剪工具(Crop Tool)可以修正图像的歪斜,也可以为图像快速重定尺寸。当要为图像重定义尺寸时,可以在选项中直接输入宽度、高度、分辨率等参数值,然后用它选择想要保存的部分。这时可以在工具栏上选择遮蔽保留部分以外的图像[Shield color]复选框,以及遮蔽的颜色和不透明度;还可以选透视[Perspective]复选框,如果选中为允许透视。如果在其他图层,还可以指定裁剪后是删除还是隐藏选择区域以外的图像。
4、切片工具
切片工具是制作网页时经常用到的工具,它可以将一张图片切成几张小图,然后分别进行优化。
5、切片选取工具
使用它可以选择以有的切片,或者对以有的进行调整。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2
第一部分 基础入门
第三章 颜色管理
一、图像的颜色管理
(一)位图模式
位图模式(Bitmap)模式使用两种颜色值(即黑色和白色)来表示图像的象素。位图模式的图像也叫黑白图像。这种模式占用空间最少,图像扫描的速度快,易于操作。位图模式适合于黑白两色构成的、没有灰色阴影的图像,这种模式不能制作出色彩丰富的图像。
如果要将图像转换为位图模式,首先必须将图像转换成灰度模式,然后再由灰度模式转换成位图模式。在位图的使用中有几种转换方法:
*50%临界值(50%Threshold):由灰度值128一分为二,高于128为白色,低于128则为黑色,选择该选项后将产生轮廓分明的黑白图像。
*图案抖动(Pattem Dither):通过叠加一些几何图形来显示灰度,产生较丰富的层次感。
*扩散抖动(Diffusion Dither):从图像左上角的第一个像素开始对灰度值求偏差,高于128变为白色,低于128的变为黑色。这样算法能较好的保持原图像信息。
*半色调(Halftone Screen):以半色调网点的方式产生黑白图像,可选择网频、网角、网眼形状等。
*自定义图案(Custom Pattem):以自定义的底纹在黑白图像中模拟灰度。
(二)灰度管理
在灰度(Grayscale)模式中,只有灰度颜色而没有彩色。如果要设置级别,可在子菜单中选择[8位/通道]或[16位/通道]选项。
(三)双色调模式
在印刷彩色出版物时,一般使用CMYK彩色模式。不过,对于一些不需要使用全彩色印刷的图片,就可以使用双色调(Duotone)来节省成本。
双色调模式与灰度模式相似,是由灰度模式发展而来的。但是在双色调模式中,颜色只是用来表示色调而已。
(四)RGB颜色模式
它是PS中最常用的一种颜色模式。它是一种光色模式,即用三原色(红、绿、蓝)来描述所有颜色。RGB是最丰富的一种色彩模式,产生的色彩更明亮,广泛应用于视频显示。
(五)索引颜色模式
大多数图像所包含的颜色是有限的,为了减少图像文件所占用的空间,人们设计了一种索引颜色(Indexed Color)模式。如果将一幅图像转换成索引颜色模式,系统将从图像中提取256种典型颜色作为颜色表。
索引颜色模式的图像在印刷中很少用到,此模式的图像可以减少占用的存储空间(大约只有RGB模式的三分之一),并且这种颜色模式在显示上与真彩色模式基本相同,所以常被用于多媒体数据的制作上。
将RGB颜色模式转为索引颜色菜单调色板类型如下:
1、调板类型:
*实际[Exact]:使用RGB图像中的所有颜色创建调色板。不过,只有当图像中的颜色数小于或等于256色阶,该选项才可用。
*系统(Windows)[System(windows)]与系统(Mac OS)[System(Mac OS)]:使用Windows或OS系统的默认8位调色板。
*平均[Uniform]:从光谱中均衡采样颜色来创建调色板。
*Web:使用Web浏览器中最常用的调色板,它是WINDOWS或OS系统默认8位调色板的子集。
*感知性[Perceptual]:选取一些视觉强烈的颜色来创建调色板。
*选择性[Selective]:类似感知性颜色表,但颜色范围更宽,并且保留Web颜色。
*适应性[Adaptive]:通过采样图像光谱中最常用的颜色来创建桃色板。
*自定义[Custom]:使用[Color Table]对话框定制调色板。
*上一次[Previous]:选用上次转换模式时所使用的自定义调色板。
2、在强制[Forced]下拉列表中选择颜色表中必须包含的某些颜色,默认为黑色与白色。
3、如果选种透明度[Transparency]副选框,表示进行颜色模式转换时保留透明区,且半透明边界区域以Matte颜色填充。如果没有该设置颜色,则用白色填充。
4、在数量[Amount]中设置抖动强度,该数值越大,表示抖动的颜色越多,文件尺寸也相应增大。此外,为了防止抖动颜色表中的颜色,可选择保留实质颜色[Preserve Exact Colors]副选框。
(六)CMYK颜色模式
CMYK颜色模式是一种印刷模式,其中的4个字母分别指青、洋红、黄和黑。这种颜色模式和RGB颜色模式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产生颜色的原理不同。
我们在处理图像时,一般不使用这模式,因为以这种模式存储的图像文件占用交大的空间。在这种模式下,PS中的很多滤镜不能用。一般只在印刷时才将图像的颜色模式转变为CMYK模式。
(七)Lab颜色模式
Lab色彩模式是PS在不同颜色模式之间转换时使用的一种内部颜色模式,它可以毫无偏差的在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进行转换。它是以一个L亮度分量和两个颜色分量a和b来表示颜色。L的取值范围是0~100。A表示从绿到红的光谱变化,B表示从蓝到黄的光谱变化,他们的取值范围为-120~120之间。
(八)多通道模式
将一幅图像转换成多通道(Multichannel)模式后,系统将根据原图像产生相同数目的新通道。在这种模式下,每个通道都是256级灰度通道,但是它们组合后还是彩色。可以将一个以上通道合成的任何图像转换成多通道模式图像,原来的通道被转换成单色通道。
(九)HSB颜色模式
HSB色彩模式基于人眼对颜色的感觉,利用此模式可以选择不同明亮的颜色。HSB模式利用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和亮度(Brightness)三种基本向量来表示颜色。但是在PS中,用户不能创建HSB颜色模式图像,因为它不支持这种模式,只是提供一个调色板而已,用户只能利用该模式辅助调整图像的颜色。
HSB颜色管理,H表示色相,表示从物体反射或透过物体传播的颜色。在0度到360度的标准色轮上,色相是按位置度量的。在通常的使用过程中,色相由颜色名称来标识的。S表示饱和度,指色相中灰成分所占的比例,用0%(灰色)至100%(完全饱和)的百分比来度量。在标准色轮上,从中心向边缘的饱和度是递增的。B表示亮度,它指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过0%(黑)至100%(白)的百分比来度量。
二、色彩混合模式
(一)普通模式
PS7默认的颜色混合模式就是普通(Normal)模式,如选择这模式,新绘制的图案将完全覆盖原来的颜色,或选定图层完全覆盖下面图层。
(二)溶解模式
在溶解(Dissolve)模式下,系统将绘制的颜色随机地取代底色,以达到溶解效果。
三加暗模式
使用加暗(Darken)时,系统将比较绘制颜色与底色,底色中较亮的像素被较暗的像素取代,而较暗的像素不变。
(四)叠加模式
以叠加(multiply)模式显示的图像将与底色相乘,绘制的图像得到的结果将比通常的原色图像要深。
(五)颜色加深模式
使用颜色加深(Color Burn)模式进行两个图像的混合时,图像在颜色混合的基础上加深。
(六)线性加深模式
使用线性颜色加深(Linear Burn)显示的图像将与底色混合后再线性加深,绘制的图像得到的结果将比通常的原色图像要深。
(七)加亮模式
与加暗模式相反,加亮(Lighten)模式以绘制颜色中较亮的像素取代底色中较暗的像素,但是底色中较亮部分的像素不变。
(八)屏幕模式
如选择屏幕(Screen)模式,系统将绘制颜色与底色的互补色相乘后,再转为互补色。利用这种混合色彩模式得到的结果通常比原色图像要浅。
(九)颜色避开模式
使用颜色避开(Color Dodge)模式绘制图像时,系统将像素的亮度提高,以显示绘图颜色,如果用黑色绘图将不改变图像色彩。
(十)线性避开模式
使用线性避开(Linear Dodge)模式时,系统将像素的亮度提高,而且呈线性混合。
(十一)覆盖模式
使用覆盖(Overlay)模式,绘制的颜色将与底色叠加,并且保持底色的明暗度。
(十二)柔光模式
柔光(Soft Light)模式用于调整绘图颜色灰度,当绘图颜色灰度小于50%时,图像变亮,反之则变暗。
(十三)硬光模式
使用硬光(Hard Light)模式时,如果绘图颜色大于50%灰度,则以屏幕模式混合,因此具有漂白和增强亮度的效果。反之,如果绘图颜色小于50%灰度,则以模叠加模式混合,因此可以使图像变暗。
(十四)鲜艳光模式
使用鲜艳光(Livid light)混合模式可以得到漂白和增强光亮度的效果,使色彩更鲜艳。
(十五)线性光模式
使用线性光(Linear Light)模式可以得到线性增亮效果。
(十六)针式光模式
使用针式光(Pin Light)模式可得到集中光线增量效果。
(十七)差异模式
在差异(Difference)模式下,系统将以绘图颜色和底色中较亮的颜色减去较暗颜色亮度。因此,绘制颜色为白色时可使底色反相,绘制颜色为黑色时原图不变。
(十八)逐色模式
逐色(Exclusion)模式与差异模式类似,但比差异模式更柔和。
(十九)色相模式
色相(Hue)模式混合后的图像亮度和彩度由底色来决定,但色相由绘制颜色决定。
(二十)饱和度模式
饱和度(Saturation)模式混合后,图像的亮度和色相由底色来决定,但是饱和度由绘制颜色来决定。
(二十一)颜色模式
颜色(Color)模式混合后图像亮度由底色决定,但色相和饱和度由绘制颜色来决定。
(二十二)明度模式
明度(Luminosity)模式混合后的图像的明度由绘制颜色来决定,但色相和饱和度由底色决定。
三、颜色设置
(一)设定颜色
颜色设置可以通过工具箱中的颜色(包括前景色和背景色)设置工具进行,该工具位于工具箱的中下部。它包括4部分:
*前景色[Foreground Color]: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出的笔触,主要使用的是前景色。
*背景色[Background Color]:背景图层被擦除后所显露出来的颜色就是背景色。
*转换前景色和背景色[Switch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用鼠标单击该按钮,可以将当前的前景色与别背景色进行对调。
*默认前景色和背景色[Default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在PS中,将黑色默认为前景色,白色默认为背景色。只要用鼠标单击该按钮,就可以互换默认背景色。
如果想把前景色设置为其他颜色,可单击前景色,打开对话框进行手工设置。但设置中要注意几点:
1、色块右侧出现“印刷颜色警示符号”,表示该颜色超出了印刷色域,而该符号下方出现的颜色是系统给出的比较接近所选颜色的一个印刷色域内颜色,只要单击一下此符号,就可以选择使用这个印刷色域内的颜色,对话框中的“网页安全颜色警示按钮”表示该颜色超出了网页安全色彩范围,其下方的颜色是系统给出的比较接近所选颜色的一个网页安全色彩。(如图)
2、对话框默认选中的是“H”,即以色相(Hue)为主进行选色,此时对话框中显示色相轴。选“S”,显示的是彩度轴。选“B”,表明亮来度为主选色,对话框中显示亮度轴。
3、如熟悉传统印刷,对于特殊色的色带并不陌生,在PS中可以应用选择特殊的色带。单击[Custom]钮,可打开对话框。从下拉菜单中选择一种合适的色表,接下来用鼠标调整中央彩度轴上的划块选择颜色,再用鼠标单击选择色带即可。设置好后,若想回到颜色设置框可单击[Picker]按钮。(如图)
(二)吸管工具
吸管工具(Eyedropper Tool)用于在图像区域中进行颜色采样,并用采样得到的颜色重新定义前景色或背景色。当需要一种颜色且要求的精度不太高时,就可以用吸管工具来完成。
注:在使用时,按下ALT键单击可以选择背景色。若要删除取样点,只需按下ALT键不放,并移动鼠标到取样点位置上单击鼠标即可,也可用拖放取样点到图像区域之外的方法来取消。
(三)渐变工具
渐变实际上是在图像上或图像的某一区域中添入一种具有多种颜色过度的混合。在PS中,渐变工具(Gradient Tool)提供了5种样式,即直线编辑器(Linear Gradient)、圆形编辑器(Radial Gradient)、角度渐变(Angle Gradient)、反射状渐变(Reflected Gradient)和菱形渐变(Diamond Gradient) 。如果对当前渐变不满意,可单击样式,打开渐变样式编辑器[Gradient Editor](如图),进行编辑。
此外,在渐变工具选项栏上还有多个其他工具所没有的选项,如下:
*渐变样式[gradient]列表框:打开下拉表,可以从中选择15种默认的样式。
*透明[Transparent]:此副选框用于关闭或启用透明选取。
*抖动[Dither]:选取它可以使用递色法来表现中间色,使渐变效果更加平顺。
*反相[Reverse]:选择此副选框后,填充的渐变颜色与设定的颜色相反。例如选择前景色至背景色,填充后效果为背景色至前景色渐变。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2
第二部分 基础应用
第四章 编辑图像
图像编辑是PS的基本操作,选取好图像后就可以进行编辑。例如一些复制、剪切、粘贴、移动、清除等命令大家可以自己练习一下,在这里就不再做介绍了。下面我只挑选了一些其他命令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一、图形变形
(一)旋转与翻转
1、整体图像旋转与翻转
单击图像[Image]菜单,打开旋转画布[Rotate Canvas]子菜单,可以对整个图像进行旋转和翻转变形。对多层图像,此变形操作针对所有图像。它的子菜单为:
*[180°]:旋转180度。
*[90°CW]:顺时针旋转90度。
*[90°CCW]:逆时针旋转90度。
*[Arbitrary]:按任意角度、任意方向旋转。
*[Flip Canvas Horizontal]: 沿垂直轴水平翻转。
*[Flip Canvas Vertical]: 沿水平轴水平翻转。
2、对当前图层的旋转与翻转
打开编辑里的变换,可以看到其下的子菜单。它包括:缩放、旋转、斜切、扭曲、透视;旋转180度、顺时针旋转90度、逆时针旋转90度;垂直翻转、水平翻转。
(二)自由变换
打开编辑中的自由变换(Transform)命令,它可以实现缩放、旋转、斜切、扭曲和透视操作。当转换达到自己满意程度后,按下Enter键应用变换即可。如要取消,按Esc键。
二、填充
执行编辑下的填充命令,可以对图像选区或图层进行填充。填充的内容可以是颜色,也可以是图案。它的对话框如下:
*前景色[Foreground Color],背景色[Background Color],黑色[Black],50%灰度[50%Gray]和白色[White]:以指定的颜色填充选区。
*图案[Pattern]:用图案填充。
*历史[History]:将所选区域恢复到图像的某个历史状态。
三、图案的定义与运用
图案的定义与运用是指将选定区域的图像保存在内存中,然后利用橡皮图章工具或区域填充方法将其复制到图像中。要定义图案,要选选取一个选区,然后执行编辑下的定义图案[Define Pattern]命令。
四、描边
编辑菜单下的描边命令可以对选取范围进行描边从而产生特殊的效果。它的对话框设置如下:
*宽度[Width]:用于指定描边边框的宽度,范围为1~16像素。
*颜色[Color]:选取描边的颜色。
*位置[Location]:这里可以选择居内“Inside”、居中“Center”、居外“Outside”,分别指定边框位于选区或图层的边界内、边界外或边界上。
*模式[Mode]:指定混合模式。
*透明度[Opacity]:设置描边的不透明度。
*保留透明区域[Preserve Transparency]:选此项描边的透明区域被保留。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2
五、一些绘图工具应用的实例
在这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几个例子全部为本人随意制作的图形)
一、复制粘贴、渐变、图形变换、画笔、自定义形状工具的综合应用
第一步,用矩形选取工具在新建图像背景上画出矩形选取区域后,选择工具中的图案图章工具选择要填充的图像画出作为手镯的外侧面。
第二步,用椭圆形选取工具在填充好的区域内选取,然后选取渐变工具的径向渐变,并选择要填充的颜色样式。选好后进行填充,作为手镯的装饰。但为了下一步方便,请先不要取消椭圆选区。
第三步,仍在椭圆选取工具时,鼠标可直接移动上一步没有取消的椭圆选区到目的位置。这时,移动的只是椭圆的选区而不是椭圆图像。移动好后,再选择新的填充颜色样式进行填充。第三个圆也是如此完成,全部画好后即可取消选区。
第四步,用魔术棒选取工具选择白色的背景后,选择编辑里的清除或剪切命令(Ctrl+X)从而去掉背景。
第五步,选择图层中的新建图层后,仍然用椭圆选区工具在矩形填充图上画出手镯露出的边缘选区,选择渐变工具中的线形渐变进行填充。填充好后,用移动工具进行位置调整。
第五步,新建图层,用椭圆选取工具画出一个圆形,作为光碟盘面,并选取渐变中的角度渐变后选取颜色样式进行填充。填充好后再次用选取工具在圆的中间选取出一个椭圆,作为光碟的中心镂空部分。选择好后,可以用减切或清除来去掉中心部分。
第六步,把做好的光碟穿插到手镯里。我们前面制作时都是用新建图层来完成的,所以这里可以在光碟图层下直接移动到手镯外侧那里。但要注意由于我们后制作的光碟,所以光碟的图层在手镯的上面,我们要移动图层到手镯图层的下面去,反之也可以。
第七步,可用图层中的复制图层或复制命令(Ctrl+C)、粘贴(Ctrl+V)来复制一个新光碟图层,然后用自由变换命令进行变换调整。调整好后确认,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第八步,选取画笔工具,颜色为绿色,样式为树叶形。然后在图像上随个人爱好任意画几笔作为装饰。
第九步,选取形状工具中的多边形工具,把边数设为5,选择图层样式,然后进行绘制五边行图案。然后再选择椭圆形进行绘制,并根据个人爱好可选择选项栏里的绘制方式(如交叉、重叠等)。同理,再选择自定义形状里的图案进行绘制。
第十步,去掉前面所有图层的多余部分后,新建图层。然后选择渐变中的菱形渐变,并且选择好颜色样式进行渐变。此渐变将作为后背景用。
第十一步,全部弄好后合并所有可见图层,保存文件即可。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3
(二)图章工具填充与文字工具应用
橡皮章工具有两个,即仿制图章工具和图案图章工具。下面以本人随意制作的实例来进行说明:
第一步,首先在工具上选取图像图章工具,然后在图章选项栏的图案上选择一种要填充的图案。(这里本人选择的是Bubbles图案)
第二步,新建一个白色底的图像后,在图的左上方画出一个“心”形图案。
第三步,单击工具上的仿制图章工具,准备以图像来定义区域作为填充,并去掉选项栏上的“对齐的”(关于此点的解释请见前面的图章工具介绍)。
第四步,找一个人物图像作为复制填充素材。并在图上找好自己要复制的中心点后,按下Alt+鼠标左键进行定义要复制的区域。(本例是用人物的左眼作为中心点定义)
第五步,在以画好的“心”形图案上画出复制的人物。这里填充人物的大小可以随个人喜好调整,如想填充的多些可在图上按住鼠标左键继续移动进行填充。
第六步,在工具上点击文字工具选项,书写并调整文字。本例中选择的是纵向文字工具,在图像上打上“蓝色幻想”几个字后,全选文字开始调整。字体设为华文彩云颜色为蓝色;字体大小为48点;文字平滑。
第七步,设置文字样式。本例中设置为扇形,水平;弯曲度为9%;水平扭曲22%;垂直扭曲7%,然后确认。
第八步,在文字图层上用移动工具将文字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保存图像为JPG格式即可完成了。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3
(三)套锁、变换、自定义图案与填充工具应用
第一步,打开一幅素材图后选择椭圆套锁工具在图上画出一个椭圆区域,然后在套锁选项栏内选择“增加到选区”的标志(系统默认的是新选区)后再次画出一个椭圆选区。这时系统将两个椭圆选区合并,形成一个如同葫芦般的形状。
第二步,按Ctrl+T键进行变换,在变换框上按住鼠标左键来拉动边框以扩大图像,到合适位置后放开左键按Enter进行变化确认,并取消选区。
第三步,在图像的标题框上点击鼠标右键进入“图像大小”把图像调整为100*100像素确认。
第四步,选择编辑里的“定义图案”,给新图案起好名后确认。
第五步,新建图像后用椭圆选区工具在图上画出一个圆。
第六步,选择编辑里的填充。在填充对话框的图案里找到自己定义的图像后选取该图像为填充的图案。图案填充好后,椭圆选区仍然不取消。
第七步,选择编辑里的描边命令,对椭圆进行描边工作。本例中选择的是宽度为6像素、和篮球一样的红色、居中进行填充,然后取消选取区域。
第八步,复制图层,并在复制的图层(因为新复制的图层系统会自动放在原图的上一层)上用魔术棒工具选取圆外的白色区域。选好后,在编辑里选择清除或剪切命令。
第九步,在图层面板上选取背景图层,用渐变工具画出渐变背景。然后合并图层保存图片即可完成了。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4
第二部分 基础应用
第五章 图像色彩和色调的调整
在学习调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相关的概念。
*色调:指各种图像色彩模式下图形颜色的明暗度,数值范围为0~255,共256种色调。色调的调整也就是明暗度的调整。
*色相:就是色彩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色相。调整色相就是调整图像中颜色的变换。
*对比度:指不同颜色间的差异。
*饱和度:指图像颜色的彩度。调整饱和度就是调整图像的彩度。
一、图像色调调整
(一)色阶
色阶命令可以用来调整图像的明暗,使用该命令可以通过调整图像的暗部、中间色调及高光区域的色阶,来调整图像的色调范围。它的对话框是:
*通道[Channel]:用于选择要调整色调的通道。
*输入色阶[Input Levels]:该项目中包括三个文本框,三个数值分别对应了下面直方图中的三个划块。左侧的文本框用于设置图像的暗部色调,其取值范围为0~255,通过修改该值,可将某些像素变为黑色。中间的文本框用于设置图像中间色调,其取值范围为0.10~9.99。右侧的文本框用于设置图像亮部色调,其取值范围为0~255,通过修改该值,可将某些像素变成白色。通过文本框或三个划块都可以调整色阶。
*输出色阶[Output Levels]:用于限定图像亮度范围,其值为0~255。在左侧的文本框中输入0~255之间的值可以调整暗部色调,在右侧的文本框中输入0~255之间的值可以调整亮部色调。同样,这两个值也对应了下面滑动条中的两个滑块。
*对话框中的三个吸管工具用于调整图像的亮度。使用黑色吸管在图像中单击,图像中所有像素的亮度值将被减去单击处像素的亮度值,从而使图像变暗。使用灰色吸管在图像中单击,整个图像亮度根据单击处像素的亮度进行调整。使用白色吸管在图像中单击,图像中所有像素的亮度值被加上单击处像素的亮度值,从而使图像变亮。
(二)自动调整色阶
执行图像[Image]—调整[Adjustments]—自动调整色阶[Auto Levels]命令,PS将以0.5%的比例调整图像的亮度。它把最亮的像素变为白色,最暗的像素变为黑色,从而使图像的亮度分布更加均匀。利用该命令可去除图像中不正常的高亮区和黑暗区。但是,应用此功能容易造成色偏。
(三)自动调整对比度
此命令可以自动调整图像的对比度。若图像灰暗且模糊不清,适当增强对比度,看起来会比较清晰。
(四)自动调整颜色
当图像的颜色灰暗时,可以使用自动调整颜色(Auto Color)命令,调整图像整体的颜色,使色彩平衡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五)曲线
曲线(Curves)命令可以用来完成色彩变化度比较大的调色操作。前面所介绍的调色都不会与原图像差异太多,调色后的图像中还可以隐隐约约看出图像的原来风貌,但是使用曲线命令就可以调整出完全看不出原貌的效果。曲线的调色功能很大,利用它可以综合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等。因此,该命令实际上是色调反转(Invert)、色调分离(Posterize)、亮度/对比度(Brightness/Contrast)等多个命令的综合。与色阶命令一样,曲线命令允许调整图像的色调范围,但是,它不仅使用三个变量来进行调整,用户可以调整0~255范围内的任意点。
(六)彩色平衡
彩色平衡(Color Balance)工具可以控制图像的颜色分布,分别对其色彩加量。这个调整颜色的选项命令,可以让用户比较容易了解调整的是哪部分。颜色平衡工具的运算时间快,比较适合于调整较大的文件。
(七)亮度和对比度
如果一幅图片有些暗或模糊,我们就可以用亮度和对比度(Brightness/Contrast)命令来增加图像的清晰度。
二、图像色彩调整
(一)色相/饱和度
如果想把图像整个或局部转换颜色,那么用色相/饱和度(Hue/Saturation)命令调整是很好的,而且效果也不错。
执行命令后,通过对话框中的编辑[Edit]下拉列表选择要调整的像素。其中全图[Master]表示选择所有像素,红色[Reds]表示选择红色像素,黄色[Yellows]表示选择黄色像素,等等。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明度[Lightness]三个滑动条调整所选像素的显示效果。
(二)去色
去色(Desaturate)命令可以去除图像的饱和色彩,即将图像中所有颜色的饱和度变为0。将其转换为相同颜色模式的灰度图像。该命令处理后的图像不会改变图像的模式,只是失去颜色。
(三)替换颜色
替换颜色(Teplace Color)命令可以强制置换颜色。选中对话框中的选区[Selection] 副选框,表示以蒙版形式在预览中显示图片。
(四)可选颜色
利用可选颜色(Selective Color)命令可以进行选择性的颜色调整,它校正是高档扫描仪和印刷颜色的量。
(五)通道混合器
通道混合器(Channel Nixer)用于进行通道合成的控制,通过它可以选择指定的通道,与现有通道、对比度以合成的方式进行调整。在输出通道[Outpuy Channel]下拉列表中可以选择要调整的通道,
如选择蓝色,在下面的蓝色滑块中向左拖动使其下降直0%,此时整个图像就出现蓝色的补色——黄色。利用常数[Constant]滑动条调整通道的不透明度(负值偏向黑色,正值偏向白色)。若选中单色[Monochrome]副选框,表示将彩色图像变为灰色图像。
(六)渐变映像
使用渐变映像(Gradient Map)命令可以为图像增加渐变映像效果。
(七)变化
利用变化命令,可直观地调整图像的色彩平衡、对比度和饱和度。该对话框有5部分:
*左上角的两个缩略图分别为原图(Original)和当前调整后的图像(Current Pick),单击原图可以撤消调整。
*右上角有4个单选按钮,用于选择调整图像中的哪部分像素,暗色调[Shadows]、中间色调[Midtones]、高亮色调[Highlights]。若选择暗色调,可以通过单击[Less Saturation]和[More Saturation]缩略图减少或增加饱和度。
*精细/粗糙[Fine/Coarse]滑块用于确定每次调整的数量。将滑块移动一格可使调整数量双倍增加。[Show Clipping]复选框控制是否显示图像中的溢色部分。
*左下的7个图像中,[Current Pick]缩略图为调整效果,单击周围6个缩略图可以进行相应调整。
*右侧的三个缩略图中,[Current Pick]缩略图也用于显示调整效果,另外两个缩略图用于调整图像的明暗度。
(八)反色
反色(Invert)命令用于反转图像的颜色,它可以将图像变成底片效果。反色是唯一不丢失颜色信息的命令,也就是说,可再次执行命令来恢复图像的最初效果。
(九)色调均化
色调均化(Equalize),可均匀地调整整个图像的亮度色调。在使用时,系统会自动查找图像中的最亮值,使最暗值表示为黑色,最亮值表示为白色,然后对亮度进行色调均化,既在整个灰度中均匀分布中间像素。
(十)阀值
阀值(Threshold)命令可根据图像的亮度值转换为黑白两色图像。此命令允许将某个色阶指定为阀值,所有比该阀值亮的像素会转换为白色,暗的转为黑色。
(十一)色彩分离
色彩分离(Posterize)命令可以减少图像中色调级的数目,并将这些像素映射为最接近的匹配色调。利用该命令只是减少图像中的色调,但图像仍为彩色图像。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4
第二部分 基础应用
第六章 图层与蒙版
一、创建调节层
调节图层能将处理后的图像效果保存在一个单独的层中,而对原图没有影响。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打开或关闭调节层,从而应用或取消某种效果。在对话框中若选择[Croup With Previous Layer]复选框,则仅对当前层起作用,否则对其下的所有图层均起作用。
二、合并图层
它的图层控制菜单中合并图层的命令有:
*向下合并[Merge Down]:此命令可以将当前图层与其下一图层合并,其他图层保持不变。快捷键为:Ctrl+E
*合并可见图层[Merge Visible]:此命令可将图像中所有显示的图层合并,而隐藏的图层则保持不变。
*合并图层[Flatten Image]:此命令可将图像中所有图层合并,并在合并过程中丢弃隐藏的图层。
三、排列、分布图层
排列连接[Align Linked]子菜单命令作用如下:
*[TOP Edges]:将所有连接的图层以当前图层最上边的像素为标准靠上对齐。
*[Vertical Centers]:将所有连接的图层以当前图层的垂直方向中心线为标准,垂直居中对齐。
*[Bottom Edges]:将所有连接的图层以当前图层的最下边像素点为标准靠下对齐。
*[Left Edges]:将所有连接的图层以当前图层的最左边像素点为标准靠左对齐。
*[Horizontal Centers]: 将所有连接的图层以当前图层的水平方向中心线为标准,水平居中。
*[Right Edges]:将所有连接的图层以当前图层的最右边像素点为标准靠右对齐。
如果在图像中选取了范围,则排列连接命令将针对选区而不是当前图层,这时不用建立连接。
分布连接命令如下:
*[TOP Edges]:均匀分布各连接图层的位置,使它们最上边的像素间隔相同距离。
*[Vertical Centers]: 均匀分布各连接图层的位置,使它们的垂直方向中心线间隔相同距离。
*[Bottom Edges]:均匀分布各连接图层的位置,使它们的最下边像素间隔相同距离。
*[Left Edges]:均匀分布各连接图层的位置,使它们的最左边像素间隔相同距离。
*[Horizontal Centers]: 均匀分布各连接图层的位置,使它们的水平方向中心线间隔相同距离。
*[Right Edges]:均匀分布各连接图层的位置,使它们的最右边像素间距相同距离。
四、图层的特殊效果
PS7中提供了一些特殊效果制作,如阴影、发光和浮雕等。图层效果不能应用于背景层,而是在图层面板上的图层名称右边出现一个F标记。
五、建立和使用蒙版
蒙版的功能为保护被蒙住的区域,使该区域不受其他操作的影响。蒙版类似与选区,但与选区有本质区别。选区只是一个虚构的区域,而蒙版则是实在的区域,可以对其进行编辑操作,然后将其转换为选区,将其效果应用到图像中。
(一)建立
要建立整个图层的蒙版,单击图层控制面板下放的增加图层蒙版[Add Layer mask]按钮(创建隐藏整个图层的蒙版,按住[ALT]键单击按钮),也可以用图层命令下的命令增加。
当要为选区创建蒙版,可在图层控制面板中选中要田加图层蒙版的图层,然后在图像中选取要显示的区域,单击增加图层蒙版按钮。
另外,利用通道载入或编辑选区可以建立永久蒙版。通道可以存储选区,存储选区可以建立通道。
(二)蒙版编辑
一般情况下,运用黑色的绘图工具可以加入蒙版,既扩大选区;运用白色绘图工具可以移去蒙版,即减小选区;运用灰色及其他颜色绘图将创建半透明区域,这有助于选区的羽化及消除锯齿。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5
六、图层与蒙版的应用
实例如下:
第一步,新建一个800*600的新绘图文件。
第二步,单击前景色,打开设置对话框。将颜色设置成蓝色。
第三步,用工具栏中的油漆桶命令或按[ALT+DELETE]填充图像背景。
第四步,打开一幅素材图(本例中为鱼),将其复制粘贴到背景中去。
第五步,执行视图—显示—网格命令,为图像增加网格。
第六步,选取工具箱中的橡皮擦工具,设置好硬度及大小,在图像窗口中依次单击,为图像增加邮票边缘效果。
第七步,选择变换中的扭曲,将图像调整形状。
第八步,选择编辑下的描边,为其添加描边效果。宽度7像素,位置选择居中,颜色为白色。
第九步,利用魔术棒和橡皮工具调整图像。
第十步,打开一幅素材图(本例中为花),将其复制到图像中,并调整其大小、位置和不透明度等。
第十一步,单击图层面板中的[CREATE ANEW LAYER]按钮,新建一个图层。然后将图层填充成黑色。在工具箱中选择文字工具,在图像编辑窗口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格式。
第十二步,选择图层—像素化—文字后选择编辑中的描边命令,颜色为白色、3像素、居中。
第十三步,选择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置选项。半径设置为0.8。
第十四步,复制改文字图层,并设置为不可见状态。将原文字设为当前层。执行滤镜—扭曲—极坐标转换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平面坐标到极坐标。
第十五步,执行图像—旋转画布—逆时针转90度,然后再执行滤镜—风格化—风命令,设置为风、从左。
第十六步,重复三次风滤镜效果。执行图像—旋转画布—顺时针转90度。
第十七步,执行滤镜—扭曲—极坐标转换命令,选择从极坐标到平面坐标。然后显示刚才隐藏的文字层。
第十八步,删除黑色图层,再打开一幅素材图(本例中为人物图)粘帖入图像中进行大小、位置及透明度设置。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5
第三部分 应用提高
第七章 通道的应用
在PS中,通道主要用于存放图像的颜色信息。例如在CMYK模式下,每一个像素都是由不同比例的CMYK四原色混合而成,将这四种原色光分离出来后,分别用Cyan,Magenta,Yellow和Black四个通道来保存数据,将四个通道合成便等于原来的图像,既成为一个主通道CMYK。事实上,CMYK模式图像中的每一个通道也就等于四色印刷时分离出来的四块色板。同理,在TGB模式下,由RGB三原色通道来记录数据。
另外,通道还可以存放选区和蒙版,允许用户以复杂的方式操纵和控制图像的特定部分。当一个选区保存后,就成为一个蒙版被保存在通道中,以后要使用时可以重新转换成选区。因此,蒙版与选区是一体两面,可以互相转换,而她们之间的转换是通过通道来实现的。当保存选区和蒙版时,就会产生一个Alpha通道。Alpha通道将选区作为8为灰度图像存放并被加入到图像的颜色通道中。包括所有的颜色通道和Alpha通道在内,一幅图像最多可包含24个通道。
在PS7中,除了上面介绍的图像原色通道和Alpha通道之外,还有一种色(Spot Color)通道。这种通道有一种特殊的用途,它可以使用一种特殊的混合油墨,替代或附加到图像颜色(如CMYK)油墨中。
一、通道概述
在PS中,通道是比较难理解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通道是用来保存颜色数据以及存放选区和蒙版的。通道保存蒙版的作用是让被屏蔽的区域不受任何编辑操作的影响,从尔增强图像编辑的弹性。
通常情况下,系统显示的都是该图像的RGB主通道。但是,可利用通道控制面板选择其他通道,然后对图像进行编辑。
使用通道控制面板可以创建和管理通道,并监视编辑效果。控制面板中列出了所有通道,首先是符合通道(对于RGB,CMYK和Lab图像),然后是单个颜色通道、专色通道,最后是Alpha通道。通道内容的缩略图出现在通道名称的左边(如图)。编辑通道是,缩略图会自动更新。
下面介绍通道控制面板中的各个组成部分:
*通道名称:每一个通道都有一个名称。在新建Alpha通道时,可以定义通道的名字。如果在建立时未定义,系统将通道默认为Alpha 1、Alpha 2等等。
*“眼睛”图标:通道名称左边第一个方框中是“眼睛”图标,用于显示或隐藏通道。
*通道缩略图:通道缩略图显示该通道的内容,让用户清楚识别每一个通道。在图像中的各通道中进行修改时,缩略图中的内容也会改变。
*当前通道:控制面板中以蓝色高亮显示的通道为当前通道。要切换当前通道,用鼠标点击其他通道即可。
*“载入选区”按钮:单击按钮可以将当前通道中的内容转换为选区,也可以将一个通道拖放到该按钮上来载入选取。
*“保存选区”按钮:单击按钮可以将图像中的选区变为蒙版保存到新增的Alpha通道中。
*“删除通道”按钮:单击此按钮可以删除当前通道。也可以用鼠标拖动某个通道到该按钮上进行删除。不可以删除RGB主通道。
*通道控制按钮:单击通道控制面板右上角的控制按钮,将弹出快捷菜单,其中列出了对通道进行操作的各种命令。
当有多个Alpha通道时,用鼠标拖动Alpha通道可以改变叠放顺序。但是不管通道顺序如何,颜色信息通道总是显示在最上面。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6
(二)Alpha通道和专色通道
在进行图像编辑时,所有单独创建的通道都被称为Alpha通道,它是来保存选区。上图中Alpha1即为保存选区后形成的通道。与蒙版一样,Alpha通道实际上是一幅灰度图像,其中的黑色部分为透明区域,白色部分为不透明区域,而灰色部分为半透明区域。因此,可以利用Alpha通道制作一些特殊的效果。
专色通道主要用于辅助印刷,它可以使用一种特殊的混合油墨替代或附加到图像颜色油墨中。在印刷彩色图像时,图像中的各种颜色都是通过混合CMYK四色油墨获得的。但是,基于色域的原因,某些颜色可能无法通过混合CMYK四色油墨得到,此时便可借助专色通道为图像增加一些特殊混合油墨来辅助印刷。在印刷时,每个专色通道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印板。当打印一个包含专色通道的图像时,该通道将被单独打印输出。
(三)通道的主要通途
在PS中,图层和通道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感念。与图层相比,通道使用起来不很直观。并且,通道是PS中较抽象的内容,有很多读者无法透彻掌握其精髓。下面介绍通道的几个主要用途。
1、辅助装饰图像
如下图,原图为一副弄脏的图片,我们用通道分别为该图像的通道进行修整。分别在它的各个通道上(如R、G、B)中用橡皮图章工具选取相似的颜色,在污点位置进行修饰。最后得到上图修改后的图。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6
2、辅助制作一些特殊效果
将图像的三个通道分别进行处理,有时可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下例:
首先打开一幅主图(如图一),然后选中其中G通道,选取图二复制到该通道中调整好(复制调整后如图三),此时整体图的显示效果如图四。
通过此种方法制作的图像很有立体感,从不同视角可以看到不同效果。
注:在不同通道中放入图像或分别对通道图像进行处理后,可得到更好的效果。与图层操作相同,选中通道时,各种绘画、滤镜、图像色彩与色调命令都是针对改通道的。
3、利用Alpha通道保存选区
通道的作用是保存选区,通过Alpha通道中保存的选区透明信息,还可以制作一些特殊效果。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6
二、通道基本操作
使用通道控制面板可以对通道进行操作,例如新建、复制或删除通道,分离与合并通道等。在对通道进行操作时,可以对各原色通道进行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甚至可以单独为单一原色通道执行滤镜功能,这样可以合成许多特殊的效果。
(一)新建通道
如果要新建通道,可以使用通道控制面板中的按钮或者快捷键菜单来实现。此外,在执行保存选区命令后,会在通道控制面板中自动新建一个新通道。
1、使用按钮新建通道
如果要新建通道,在通道控制面板中单击下面的新建通道[Create new channel]按钮。默认情况下,新建通道会以Alpha 1,Alpha 2……等命名。入要修改名称,可在新建通道上双击鼠标,这时通道名称被激活,处于修改状态。
2、使用快捷菜单新建通道
单击控制面板右上角的控制按钮,弹出快捷菜单。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通道[New Channel]命令,在颜色指示[Color Indicates]选区中,可以选择新通道的颜色显示方式:
*蒙版区域[Masked Areas]:新建的通道中有颜色的区域代表被遮蔽的范围,而没有颜色的区域为选区。
*所选区域[Selected Areas]:新建的通道中没有颜色的区域代表被遮蔽的范围,而有颜色的区域为选区。
对话框下面的区域为[Color]选区:
*颜色框:单击此框打开[Color Picker]对话框,可以从中选择用于显示蒙版的颜色。默认情况下该颜色为半透明的红色。
*文本框[Opacity]:用于设置蒙版颜色的不透明度。
介绍了[New Channel]对话框中各个选项的作用后,我们再来学习具体设置方法:
1)在对话框的[Name]文本框中输入新通道名称,在[Color Indicares]选区中选择[Masked Areas]或者[Selected Areas]单选项。
2)单击颜色框,在打开的[Color Picker]对话框中选择用于显示蒙版的颜色,然后在[Opacity]数值框中设置通道透明度。
3)设置完成后,单击[OK]按钮。
此外,按住[ALT]键单击通道控制面板中的[Create new channel]按钮,也可以打开新建通道对话框。
(二)复制通道
可以在图像内或图像之间复制任何通道。在选择了复制通道命令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As]中输入要保存的通道文件名(一般为“XX通道copy”),[Document]文挡中选择自己所需选项,它包括以下两条内容:
*目的文档(也就是打开对话框时显示的“某某.jpg”)只有与当前图像尺寸相同的图像才会出现。要在同一文本中复制图像,选择通道所在的当前文本。
*新建[New]:如果选择此项,则将通道复制到新图像,即创建一个包含此惟一通道的多通道图像。选择该项后,下面的名称[Name]文本框被激活,在其中可以输入图像名称。
对话框最下面的反相[Invert]复选框可以反转复制通道中所选且被蒙住的区域。
(三)删除通道
复杂的Alpha通道会大大增加图像所占用的磁盘空间,所以在存储图像前,可以删除不再需要的通道,使文件尽量小节省磁盘空间。此命令可从鼠标左键选择删除通道,也可选种通道后点命令面板下面的删除按钮得以实现。删除多图层文件的原色通道时,不管使用何种方法,PS都会提示合并可见图层扔掉隐藏图层后才能删除通道,因为移走一个原色通道会将图像转换为多通道模式,而这种模式不支持多图层。
(四)通道的分离与合并
1、通道的分离
一般情况下,将文件保存为支持图像颜色模式的格式,颜色通道都可以被保留。但是在图像中建立通道后,如果想在保存该文件时也保留通道,则只有将文件保存为Adobe Photoshop,DC2.0,PICT,TIFF或Raw格式,存储为其他格式会导致通道信息被扔掉。在存储文件前将通道分离为单独的图像,然后分别存储,这样可以在不能保留通道的文件格式中保留单个通道信息。
在通道控制菜单中选择分离通道[Split Channels]命令(如下图)即可将每一个通道从颜色图像中分离出来,同时关闭原图像。分离后的通道都以单独的窗口显示,并被重命名。分离通道后的文件名为原文件加通道名称缩写。如果某图像包括多个图层,分离通道前必须合并图层。分离通道后,可以方便地在单独通道中进行图像编辑,也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7
2、通道的合并
分离后的通道还可以从新合并为一个新图像或利用多个灰度图像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图像。所有被合并的图像都必须为灰度模式,并具有相同的像素尺寸,打开的灰度图像的数量决定了合并通道时可用的颜色模式。例如,不能将从RGB图像分离出来的通道合并成CMYK图像,因为CMYK图像要求四个通道,而RGB图像只有三个通道。
在合并通道时会先出现“合并通道”的对话框(如下图),在模式中选择要创建颜色的模式。如果某种模式不能使用,则会处于灰色状态。本例中通道数量为3,这个值可以自己输入,如果数值不能用于所选模式,系统会自动选择多通道模式。确定后,会再出现一个对话框“合并RGB通道”(如下图)。对于每个通道,选择相应的源文件,应确保各图像是打开的。如果选择的源文件不同,则合并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再次确定后既完成通道的合并。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7
(五)添加专色通道
选择“添加专色通道”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在这里面可以设置通道名称、油墨颜色(在打印时使用)和油墨硬度。如下图:
如果在新建专色通道之前制作了选区,则新建专色通道后,将在选区内填充专色通道颜色(即标识选区)。而专色通道也可以直接合并到各原色通道中,先选择好要合并的专色通道后点击控制按钮中的“合并专色通道”即可,颜色会融合到图像中。不过,执行该命令前必须将所有的图层合并,否则系统会给出提示,确定后系统将首先合并图像中的所有图层,然后合并专色通道。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7
三、通道与图像合并
通道中的每个像素有一个0(黑色)到255(白色)的亮度值,使用[Apply Image](应用图像)和[Calculations](运算)命令可以处理这些值,在两个通道的相应像素(即图像中位置相同的像素)上进行数学运算,然后将结果组合与一个通道,最终产生复合效果。这两个命令可以覆盖两个或多个通道中的像素。因此,用于运算的图像必须具有相同的像素命令。
(一)应用图像
点击应用图像后,出现对话框:
*源[Source]:利用该下拉列表可选择与当前图像相混合的源图像文件(默认情况下为当前图像文件)。不过,只有与当前图像文件具有相同尺寸和分辨率,已经打开的图像才能出现在列表中。
*图层[Layer]:此下拉列表用于指定要选择的图层。如果源图像文件有多个图层,则还有一个“合并的”(如下图),表示以源图像文件中所有图层的合并效果进行图像合并。
*通道[Channel]:在此下拉列表中可以指明要选择的源图像文件中的通道。
*目标[Rarget]:用来指定存放图像合成结果的目标文件,即当前图像文件。
*混合[Blending]:此下拉列表用于指定颜色混合模式。
*透明度[Opacity]:用于设定不透明度。
*保留透明区域[Preserve Transparency]:如果选中此复选框,则表示保护透明区域,即合并操作只对非透明区域进行。此外,如果当前图层为背景层,则此复选框不可用。
*蒙版[Mask]:选中该复选框后,对话框会如下图显示。可以再选择一幅图像作为合成图像时的蒙版(或称为设置限制合并的区域)。如果此时选中“反向”复选框,表示将通道中的蒙版内容进行反转。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8
(二)运算
使用此命令可以将同一幅图像,或将具有相同尺寸和分辨率的两幅图像中的两个通道进行合并,并且将合并结果保存到一个新图像或当前图像的新通道中。此外,也可以直接将结果转换为选区。
执行此命令后,对话框如下图。此对话框同应用图像对话框很相似,所以这里不再进行介绍。用此方法合成的图像只能获得256色灰度图像。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8
四、通道应用实例
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打开两幅素材图(即星空图和船舰图)将两幅图复制在新建图像中,作为两个层。船的图层在星空图的下方。
第二步,让星空图作为当前图层,在上面用矩形选区工具选出一个矩形。然后在通道控制面版中选择“将选区保存为通道”。
第三步,点击通道控制面版中的Alpha1通道,使其成为当前通道,按CTRL+D取消选区。然后选择滤镜——扭曲——切变(设置如下图),然后作完变形后在通道控制面版中选择下方的“将通道作为选区载入”。单击图层选项,在其中激或活星空图层,按删除键将该层的部分图像删除。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9
第四步,在保持选取的情况下,单击图层控制面版底部的“增加新样式”按钮中的“侧面和浮雕”后出现对话框(设置参数如下)。 然后再同一个对话框中进行选择其他样式,选择好后确定。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9
第五步,在星空图层上用套锁工具画出不规则的选区,然后按DELETE键删除选区所选部分(重复次数随个人而定)。
第六步,选择文字工具,写上文字(文字样式随个人爱好而定)。到此,作品完成。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09
第八章 路径的应用
Photoshop虽然是位图图像处理软件,但也能将位图图像用矢量图形的方法进行处理,这就不可避免地用到路径(PATH)。路径是是勾绘出来的由一系列点连接起来的线段或曲线,可以对这些线段、曲线或路径区域描边、填充颜色,从而绘制出轮廓精确的图像。
使用路径,可以将一些不够精确的选区转换成路径进行编辑和微调,以形成一个精确的路径,然后再将其转换为选区。这样就可以制作出更加完美、准确的选区。
路径是一些矢量式的线条,因此无论进行缩小或放大,都不会影响图像的分辨率或平滑度。编辑好的路径可以同时保存在图像中,也可以将它以文件形式单独地输出,然后在其他软件中进行编辑或使用。
一、路径基础
(一)认识路径
路径是由一个或多个直线或曲线线段构成的,节点标记路径上线段的端点。端点分别如下几种:连接平滑曲线的点叫做平滑点,尖的曲线路径由角点连接;在曲线线段上,被选择的节点会显示一个或两个方向线,方向线以方向点结束。方向线和方向点的位置确定曲线线段的形状,移动这些节点会改变路径中曲线的形状,移动平滑点的一条方向线可以同时调整该点两侧的曲线段。它可是是闭合的,既没有起点和终点,也可以是开放的,即带有明显的端点。
1、钢笔路径
功能如下:
*[Pen Tool]钢笔工具:使用该工具可以绘制出许多由多个点连接而成的线段或曲线。
*[Freeform Pen Tool]自由钢笔工具:该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套索工具基本相同,但功能不同。套索工具选择的是一个选区,而自由钢笔工具选择的是一个路径。
*[Add Anchor Point Tool]增加节点工具:使用该工具在现有的路径上单击,即可增加一个节点。
*[Delete Anchor Point Tool]删除节点工具:使用该工具在现有的路径上单击任意一个节点,即可删除该节点。
*[Convert Point Tool]转换节点工具:使用该工具可以在平滑点和角点之间进行转换。
为了更好地使用钢笔工具,需要熟悉其工具选项栏(如下图):
绘制一条路径后,该路径定义了当前图层中的有效路径区。如果继续绘制其他路径,可以单击工具选项栏右边的4个按钮,设置新路径与原路径的运算方式,从而加工当前层中的有效路径区,以便将来进行填充。
2、自定义形状工具
该工具组包括多种形状,可以画出几乎所有的形状。选自定义工具,然后选择[形状]按钮,单击下拉按钮,可以从弹出的形状面板中选择需要的形状,接下来在工作区中拖动鼠标即可绘制相应图形。
我们还可以给定义的形状增加样式。在进行绘制前,可单击[图层样式]下拉按钮,从弹出的样式面板中选择一种样式,然后按上述方法绘制。
3、路径选取工具
右击工具箱中的[Path Selection Tool]按钮,将打开路径选取工具列表,其中包括两个工具,既路径选取工具和节点选取工具。
利用路径选取工具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路径,也可以对多个路径进行联合及对齐分布等操作。当选取路径时,用鼠标点击某路径即可将其中选中。若要同时选取多个路径,可以用鼠标拖出一个框将所选路径圈住,或者按[SHIFT]键依次点击路径。当需要合并多个路径时,可以先将它们选中,然后点击工具栏中的[Combine]按钮,所选路径即连成一体。
使用节点选取工具可以选取路径上的某一个或几个节点进行修改。选中节点后拖动即可改变路径形状,如拖动控制杆,可以控制曲线的弧度。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0
二、创建路径
(一)使用钢笔工具创建路径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吧,以下图为例:
第一步:新建文件,打开控制面板中的“路径”面板,点击面板下的新建路径按钮。
第二步:在工具栏中选择钢笔工具,用钢笔工具绘制一个包子的脸型大致形状。注意:这里绘制时尽可能的接近你想绘制的形状,如果偏差太大的话,修改起来会比较麻烦。
第三步:选择钢笔工具下的增加点工具,在图中拖动路径点来调整路径达到最理想形状。
第四步:前景色设置为黑色,然后选择路径面板下的[路径描边]选项,进行对包子脸的描边工作。
第五步:前景色设置为黄色,然后选择路径面板下的[路径填充]选项,进行对包子脸内部填充工作。
第六步:准备画包子的眼睛和嘴等,这里有两种方法可以绘制。
A、用钢笔工具绘制
首先,前景色设为黑色。然后,选择钢笔工具,用如画包子脸的方法用路径绘制眼睛和嘴等。最后,选择路径控制面板下的[路径填充]即可完成。不过,用此方法绘制区域面比较小的眼睛来说比较麻烦,所以本例选用B的方法绘制。
B、用直线工具绘制。
由于眼睛、嘴和眼睛上的线条都是直线,所以选用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这个是路径中的形状工具绘制,下面还会具体介绍。
首先,前景色设为黑色。
然后,在工具栏里选择直线工具。此时,在上方的工具栏中会出现一个直线控制面板工具。选择你要绘制直线的大小、样式等。我们这里用的是10。
最后,在包子脸上绘制出眼睛、嘴等的直线即可。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0
(二)使用形状工具创建路径
形状工具组中的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多边形及直线等基本形状;另一类是为数众多的自定义形状。(如图)
1、矩形绘制
在工具栏中选择[矩形工具]按钮时的选项状态及其设置,如图:
*[Unconstrainde]不受限制:选中该单选项,表示可绘制任意尺寸的矩形。
*[Square]方形:选中该单选项,表示可利用该工具绘制正方形。
*[Fixde Size]固定大小:选中该单选项,表示按指定的宽度与高度绘制矩形。此时可直接在后面的文本框中输入数值。
*[Proportional]比例:选中该单选项,表示按指定的长宽比例绘制矩形。
*[Fron Center]从中心:选中该复选项,绘制形状时首次单击的位置将作为矩形的中心。
*[Snap to Pixels]对齐像素:选中该复选项,绘制的矩形自动与临近的像素边界对齐。
此外,在[图层样式]下拉列表中可选择用于矩形的样式(实际上是图层效果的综合设置)。利用该设置,可方便的绘制按钮。使用工具箱中的路径选取工具可以调整路径节点,从而调整按钮的形状。
2、绘制圆角矩形
绘制圆角矩形的工具选项栏与矩形工具的选项栏基本相同,可以设置圆角半径及其他参数。
3、绘制椭圆
如图显示了椭圆工具选项栏,如果在[几何选项]面板中选[圆]单选项,表示利用该工具绘制正圆。
4、绘制多边形
如图显示了多边形工具选项栏,利用其中[边]文本框可以设置多边形的边数。而[几何选项]面板中各选项的意义如下:
*[Radius]半径:可设置多边形外接圆的半径。设置后,在窗口中单击并拖动可绘制固定尺寸的多边形。
*[Smooth Corners]平滑拐角:用于控制是否对多边形的夹角进行平滑显示。
*[Star]星:用于绘制多角形。
*[Indent Sindes By]缩进边角距:可控制多角形的形状。
*[Smooth Indents]平滑缩进:只有当选择了[星]复选框,此选项才有效。此复选框决定所绘制的多边形的夹角是否平滑显示。
5、绘制直线
如图显示了直线工具选项栏,利用该选项栏可设置所绘制直线的宽度、是否带前后箭头及箭头的宽度、长度与凹度。
6、自定义形状工具
选择自定义形状后,工具栏中出现一个[形状]的选项。单击其下拉按钮打开形状样式面板,利用该样式面板可选择多种形状,并能够对控制面板进行管理。打开[几何选项]面板,意义如下:
*[Unconstrainde]不受限制:表示可以按任何尺寸及长宽比例绘制图形。
*[Defined Proportions]定义的比例:表示按已经设定的比例绘制图形。
*[Iefined Size]定义的大小:表示按已经设定的尺寸绘制形状,此时只需在选定形状后简单地在编辑窗口中单击即可。
*[Fixde Size]固定大小: 表示按固定尺寸绘制形状。可通过其后面的[W]与[H]文本框设置。
* [Fron Center]从中心:绘制形状时首次单击的位置将被作为图形的中心。
要绘制时先选择自己要用的图形后,在绘图区域中单击并拖动即可完成。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1
三、路径实例
第一步:新建文件,在路径中新建路径。
第二步:用钢笔工具随意绘制两层波浪后,将路径转为选区。
第三步:回到图层面板,新建图层。
第四步:选择渐变工具,并选择渐变类型和颜色,并在新建的图层中拖动鼠标绘制完毕取消选区。此目的是叫所绘制的路径置于一个新的图层中,方便后面的绘制工作。
第五步:选择自定义绘制工具,选择“鸟”,并在绘图区域拖动确定。
第六步:用路径调整工具调整鸟的倾斜角度后,在样式中选择一个样式。
第七步:回到图层面板,选定背景图层。
第八步:颜色工具选择深蓝色,选择渐变工具中的圆形渐变,在样式中选择间隔渐变。
第九步:在背景图层上拖动鼠标绘制。
第十步:在工具栏中选择竖写文字工具,输入“飞翔”。
第十一步:全选文字,在文字工具中选择“华文彩云”字体、字号本例中设为最大号72点。
第十二步: 在文字样式中选择“贝壳”样式,选择垂直选项,弯曲度:100,水平、垂直扭曲:0,确定后把文字图层调置图层的最顶层。
第十三步:给背景图增加滤镜效果。选择背景图,选择滤镜菜单[渲染]下的[镜头光晕]。
第十四步:在对话框中选择,亮度120、镜头类型:50—300毫米变焦、把中心点的小十字调整到后背景图漩涡中心,选择好后确认。
第十五步:绘图完成,保存图片。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1
第九章 滤镜的应用
PS中的滤镜可帮助用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特殊的效果,但由于滤镜的变化很多,本章只介绍PS7中滤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功能(不再具体对比例图),大家多多练习即可。
一、提取滤镜
提取(Extract)滤镜可以将前景物精确地从背景里分离出来,也就是说让前景物的边缘非常细小、复杂或模糊。
提取前景物时,首先使用[提取]对话框中的工具将其边缘高亮显示,然后选取边缘内部的前景物。选取合适后确认,PS将背景色擦除并变为透明区域,而前景物被保留。
编辑高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应该使线条覆盖前景物与背景的交叠处,对于像毛发等模糊的边缘,也应该用高亮线条将交接的部分完全覆盖住。
*使用小笔刷可以精确地高亮显示清晰的边界,对于模糊边界可以用大笔刷将其全部覆盖。
*应该使高亮线条闭合。如果选取的图像与画布边界相接,相接的部分不用高亮显示。
*使用对话框中的橡皮擦工具在预览图中拖动可以擦除高亮线条。
*使用对话框中的缩放工具可以放大预览图。按住[ALT]键用缩放工具单击预览窗口可以缩小预览图。
*使用对话框中的抓手工具可以移动预览图。
如果所选的前景物与背景交界处比较清晰,则可以选对话框中的油漆桶工具,在高亮边界的内部单击填充区域。如果所选前景物的边缘非常复杂,则应确保使高亮区域将相接的区域全部覆盖住。利用吸管工具,单击所选前景物内的颜色采样,再利用颜色的不同将其与背景分离。分离后留下的细小的预去除区域可以用橡皮擦擦除。
二、液化滤镜
液化(Liquify)滤镜可以逼真地模拟液体流动的效果,可以方便地利用它制作弯曲、旋涡、膨胀、收缩、移位和反射等效果。不过,该命令不能用于索引色、位图或多通道模式的图像。
执行液化命令后打开一个对话框,其特点:
*弯曲工具[Warp Tool]有涡流工具[Turbulence Tool]:选中这两个工具后,在图像编辑窗口中单击并拖动即可弯曲图像。
*顺时针旋涡工具[Twirl Clockwise Tool]和逆时针旋涡工具[Twirl Counter clockwise Tool]:这两个工具用于顺或逆时针旋转图像。
*收缩工具[Pucker Tool]和膨胀工具[Bloat Tool]:选中这两个工具后,在图像编辑窗口中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或单击并拖动,即可缩放或扩展笔刷下的图像。利用该工具可以轻松地调整人的长相、形体及某些特征,从而制作一些特殊效果。
*移动像素工具[Shift Pixels Tool]:选中此工具后,在图像编辑窗口中单击并拖动,系统将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像素。
*反射工具[Reflection Tool]:该工具通过复制垂直于拖动方向的像素,来产生反射效果。如:沿水平方向拖动,则可沿垂直方向镜像复制对象,而沿垂直方向拖动,则可沿水平方向镜像复制对象。
*重构模式工具[Reconstruct Tool]:该工具根据当前设置的重构模式,部分或全部恢复图像的先前状态。
*冻结工具[Freeze Tool]:使用该工具可以将选取的内容冻结,各种变形工具对该部分不起作用。
*解冻工具[Thaw Tool]:使用该工具,可以将已冻结的区域解冻。
注意:
1、冻结区域边缘的半透明区域属于受影响区,以后对其他非冻结区进行变形时,该区域将受影响。因此,如果希望精确定义冻结区,笔刷尺寸不要太大,否则将导致受影响区域较大。要删除冻结区域,可在对话框左侧的工具箱中选[Thaw]工具,然后在冻结区涂抹;要想解冻结全部区域,可在右侧[Freeze Area]选区单击[Thaw All]按钮;要想显示或关闭冻结颜色,可在右侧的[View Options]选区选中或取消[Show Frozen Areas]复选框。
2、液化滤镜仅作用于当前层的当前选区(如果没有建立选区,则作用于当前层的全部图像),因此,在准备使用该命令前应首先选中要操作的层并建立合适的选区。
三、图案无缝连接滤镜
图案无缝连接(Patten Maker)是PS7新增的功能,该滤镜在制作网页无缝平铺的背景时很有用。
四、艺术效果滤镜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处理的图像往往不够逼真,与实际生活中的影像还有一定差距。艺术效果(Artistic)滤镜组是专为减小这个差距而设计的,其中提供了15种滤镜。即:彩色铅笔(Colored pencil)滤镜、剪纸(Cut Out)滤镜、干笔刷(Dry Brush)滤镜、胶片压纹(Film Grain)滤镜、壁画(Fresco)滤镜、氖光(Neon Glow)滤镜、涂抹(Paint Daubs)滤镜、颜色分割(Palette Knife)滤镜、塑料包装(Plastic Wrap)滤镜、海报效果(Poster Edges)滤镜、纹理浮雕(Rough Pastels)滤镜、指绘(Smudge Stick)滤镜、海绵(Sponge)滤镜、纹理覆盖(Under painting)滤镜、水彩(Water color)滤镜。选择任意一个滤镜后,都会出现其对应的对话框供大家自由设置。
由于这种滤镜绘制出的图形很直观,建议大家用同一张图亲自尝试各种设置来对比。
五、模糊滤镜
模糊(Blur)滤镜的主要作用是对颜色变化较强区域的像素使用平均化的手段来达到模糊的效果。使用该滤镜会使图像中心对象清晰而四周图像模糊晕化呈现云雾状。
(一)模糊/更加模糊滤镜
模糊(Blur)滤镜可以用来光滑边缘过于清晰或对比度过于强烈的区域,产生模糊效果来柔化边缘。该滤镜没有对话框,单击命令后即应用。
更加模糊(Blur More)滤镜同模糊滤镜一样可以使用图像产生模糊的效果,单所产生的模糊程度不同。相对而言,更加模糊滤镜所产生的模糊程度大约是模糊滤镜的3到4倍。
(二)高斯模糊滤镜
高斯模糊(Gaussian Blur)滤镜利用高斯曲线的分布模式,有选择地模糊图像。相对模糊和更加模糊滤镜来说,该滤镜可以自由控制模糊程度。在对话框中可以键入模糊半径,它的范围是从0.1到250.0像素,其值越小模糊效果越弱,反之效果越突出。
(三)动态模糊滤镜
动态模糊(Motion Blur)滤镜在某一方向对像素进行线性位移,产生沿某一方向运动的模糊效果,其结果就好像拍摄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照片。对话框中[Angle]用于控制动感的方向,即产生往哪一个方向运动的效果;[Distance]限定的范围内,按某种方式复制并迭加像素,再经过透明度的处理才得到的,它的变化范围为1至999像素,值越大模糊效果越强。
(四)放射模糊滤镜
放射模糊(Radial Blur)滤镜能够产生旋转模糊效果,类似于拍摄旋转物体的照片。对话框选项如下:
*模糊中心[Blur Center]:该项用于设定放射模糊从哪一点开始,既当前模糊区域的中心位置。设定时,只要将鼠标移动到预览框中单击鼠标即可。
*模糊方式[Blur Method]:包括旋转(Spin)和缩放(Zoom)两个选项。当选择旋转时,滤镜处理后产生旋转模糊的效果;选择缩放则产生放射的效果,这个类似于照相机在前后移动或改变焦距过程中拍下的照片。
*质量[Quality]:该选项用于设定滤镜处理图像的质量。因为应用放射状模糊滤镜需要进行大量的运算,特别费时。若要百分之百的高质量完成任务,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也不必要。所以它有三个质量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为:草稿(Draft)好(Good)和最优(Best),系统默认为好。
(五)精确模糊滤镜
精确模糊(Smart Blur)滤镜比起其他模糊滤镜,有过人之处,它能够产生一种清晰边界的模糊方式。对话框设置如下:
*半径[Radius]:半径的范围为0.1至100.0,值越高模糊效果越明显。
*临界值[Threshold]:临界值范围为0.1至100.0。滤镜仅作用于相邻像素间的亮度值差别不超过临界值所限定的范围的像素。
*质量[Quality]:质量,可在列表中可以选择低[Low]、中等[Medium]和高[High]三种选项。
*模式[Mode]:模式在其列表中可以选择正常[Normal]、只处理边缘[edge Only]和覆盖边缘[Overlay Edge]三种选项。
六、笔触效果滤镜
笔触边缘(Brush Stroke)滤镜的主要作用是利用不同的油墨和笔刷来勾绘图像,产生一种涂抹的油墨效果。
(一)强化边缘滤镜
强化边缘(Accented Edges)滤镜将图像进行不同颜色的边缘强化处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设定边缘宽度[Edge Width]、边缘亮度[Edge Brightness]和平滑度[Smoothness]参数。
(二)角度勾绘滤镜
角度勾绘(Angled Strokes)滤镜可以使图像产生倾斜笔风效果。在其对话框中可以设定方向平衡[Direction Balance]、勾绘长度[Stroke Length]和锐化度[Sharpness]参数。
(三)网线阴影滤镜
网线阴影(Crosshatch)滤镜与角度勾绘滤镜的效果相似,可以产生交叉网状的笔风。在其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勾绘长度[Stroke Length]和锐化度[Sharpness]和勾绘强度[Strength]。
(四)黑笔触滤镜
黑笔触(Dark Strokes)滤镜可以在图像中加入很强的黑色阴影。在其对话框中可以设置亮暗对比平衡[Balance]、黑色强度[Black Intensity]和白色强度[white Intensity]参数。
(五)油墨轮廓滤镜
油墨轮廓(Ink Outlines)滤镜能使图像的边界部分产生用油墨勾绘轮廓的效果。在其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勾绘长度[Stroke Length]、黑色强度[Dark Intensity]和光线强度[Light Intensity]参数。
(六)喷溅滤镜
喷溅(Spatter)滤镜能给图像添加一种笔墨喷溅的艺术效果。在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喷溅半径[Spray Tadius]、光滑度[Smoothness]参数来确定喷射效果的轻重。
(七)喷溅勾绘滤镜
喷溅勾绘(Sprayde Strokes)滤镜与喷溅滤镜相似,可以产生斜纹的飞溅效果。在对话框中可以设置的参数除勾绘长度[Stroke Length]和喷溅半径[Spray Radius]外,还可以在喷绘方向[Stroke Direction]下拉列表中设定喷绘的方向,有4种选择:右斜[Right Diagonal]、水平[Horizontal]、左斜[Left Diagonal]和垂直[Bertical]。
(八)总量滤镜
总量(Sumi-e)滤镜会计算图像像素的色值分布,产生色值概括描绘效果。在该对话框中可以设定笔刷勾会宽度[Stroke Width]、笔刷压力[Stroke Pressure]和对比度[Contrast]参数。
九、变形滤镜
变形(Distort)滤镜的主要功能是将图像非正常拉伸、扭曲,它通过对色彩进行位移或插值来制作不同的效果。使用该滤镜可以模拟水波、镜面反射和火光等自然效果。
(一)辉光漫射滤镜
辉光漫射(Diffuse Glow)滤镜产生一种光芒漫射的辉光效果。该滤镜对话框中有三个选项:颗粒度[Graininess],用于控制辉光中的颗粒密度;辉光总量[Glow Amount],控制辉光强度;清晰程度[Clear Amount],用于限制图像中受滤镜影响的范围,值越大受影响的区域越小。
(二)移置滤镜
移置(Displace)滤镜可以根据位移图(Displacement Map)中像素的不同色调来对图像进行变形,从而产生不定方向的位移效果。该滤镜的变形、扭曲效果无法准确地预测,这是因为该滤镜需要两个图像文件才能完成,一个是进行移置变形的图像文件,另一个则是决定如何进行变形的文件(这个充当模板的图像通常称为位移图)。应用移置滤镜时,它会按照这个位移图的像素颜色值,对原图像文件进行变形。
当位移图中的像素色调为白色(色调值为0)时,应用滤镜将产生负位移,即将待处理图像中相应的像素向左或向上移动,而介于白色和中间色调(128)之间的像素将按相同的方向相应移动较短的距离。当位移图像中的像素色调为黑色(255)时,应用滤镜将产生最大的正位移,即将图像中相应的像素向左或向下移动,而介于黑色和中间色调之间的像素将按相同的方向相应移动较短的距离。当位移图中的像素色调为中间色调时,应用滤镜不产生位移。
要对某图像使用移置滤镜,首先应建立位移图。位移图只能是PS格式文件(*。Psd),并且可以用一个或多个色彩通道。若只有一个色彩通道,移置滤镜就向左和向上移动跟位移图中间白色区域相对应的像素,同时向右和向下移动跟黑色区域相应的像素,其他像素也按位移原则同时进行两个方向的移动。若位移图有多个色彩通道,那么第一个通道负责“指挥”水平位移,第二个通道负责“指挥”垂直位移,其他通道不起作用。
(三)玻璃滤镜
玻璃(Glass)滤镜用于制造一系列细小纹理,从而产生一种透过玻璃观察图片的效果。在该滤镜对话框中,可以设置扭曲程度[Distortion]、光滑度[Smoothness]、纹理类型[Texture]、和比例[Scaling]等参数。其中纹理类型包括画布[Canvas]、霜冻[Frosted]、小透镜型[Ting Lens]和载入纹理[Load Texture]选项。
(四)海洋波纹滤镜
海洋波纹(Ocean Ripple)滤镜用于模拟海洋表面的波纹效果,波纹细小,边缘有较多的抖动。在对话框中可以设定波纹大小[Ripple Size]、和波纹数量[Ripple Magnitude]参数。
(五)挤压滤镜
挤压(Pinch)立场竟可以将整个图像或选区向内、向外挤压,产生一种挤压的效果。在对话框中有一个总量[Amount]选项,范围为(-100至100),正值向内凹进,负值向外凸出。
(六)极坐标滤镜
极坐标(Polar Coordinates)滤镜可以使图像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之间进行转换。选项有将直角坐标转化为极坐标[Rectangular to Polar]和将极坐标转化为直角坐标[Polar to Rectangular]。
(七)涟漪滤镜
涟漪(Ripple)滤镜可以产生水中涟漪的效果。在该滤镜对话框中,可以设定总量[Amount]该选项来控制水纹大小,在[Size]列表中可以选择三种方式:大[Large]、中等[Medium]、小[Small]。
(八)切变滤镜
切变(Shear)滤镜允许用户按照自己设定的路径来扭曲图像。在该滤镜对话框中,通过未定义区域[Undefined Areas]选区可以指定扭曲后产生的空白区的填充方式。若选择反绕[Wrap Around]单选项,则在空白区域中填入溢出图像之外的内容;若选择重复边缘像素[Repeat Edge Pixels]单选项,则在空白区域填入扭曲边缘的像素颜色。在对话框左上方的方格盘内,通过鼠标单击和拖动可以设定扭曲控制点,从而控制图像的扭曲路径。
(九)球面化滤镜
球面化(Spherize)滤镜与挤压滤镜的效果极为相似,对话框选项也比较接近,只是多了一个列表框[Mode],其中包括三种方式:正常[Normal]、限制水平方向[Horizontal Only]、限制垂直方向[Vertical Only]。
(十)漩涡滤镜
漩涡(Twirl)滤镜可以产生旋转的风轮效果。该滤镜的对话框中只有一个角度选项[Angle],取值范围为-999至999,负值表示逆时针扭曲,正值表示顺时针扭曲。
(十一)波浪滤镜
波浪(Wave)滤镜可根据用户设定的不同波长产生不同的波动效果。对话框选项如下:
*波源数[Number of Generators]:表示产生的波纹效果等同于多少个振源同时作用的结果,取值范围1至999。
*波长[Wavelength]:相临两波峰间的水平距离,包括最短波[Min]长和最长波[Mix]长两个参数。
*振幅[Amplitude]:描述波浪的高度。
*未定义区域[Undefined Areas]:滤镜规定了两种处理边缘空白的方法,即反绕[Wrap Around]和重复边缘像素[Repeat Edge Pixels]。
*类型[Type]:包括三种波动方式,正弦波[Sine]、锯齿波[Triangle]和方波[Square]。
*随机化[Randomize]:随机设定波浪效果,并可以多次操作。
(十二)水池波纹滤镜
水池波纹(Zigzag)滤镜按设定的参数产生扭曲效果,并按同心环状由中心向外排布,效果如同荡起阵阵涟漪的湖面一样。在该滤镜对话框中,可设定的参数包括:总量[Amount],波纹的大小,取值范围-100至100,负值产生下凹波纹,正值产生上凸波纹;脉络[Ridges],设定波纹数目,取值范围1至20,值越大产生的波纹越多;列表框[Style],用于选择产生波纹的方式。方式如下:
*围绕中心[Around center]:围绕图像中心产生波纹。
*沿中心扩散[Out from center]:使图像按[Ridges]和[Amount]的设置沿特定方向突发性地向外(Amount值为正时)或向内(为负时)移动,沿周围方向产生韵律性的变化效果。
*池塘波纹[Pond ripples]:使图像产生同心状波纹。
八、噪声滤镜
噪声(Noise)滤镜用于增加图像的杂点、产生色彩漫散的效果,或用于去除图像中的杂点,如扫描输入图像的斑点和折痕。共有4种噪声滤镜:添加杂点(Add Noise)、去除斑点(Despeckle)、除尘与涂抹(Dust&Scratches)和平均化(Median)。
(一)添加杂点滤镜
添加杂点滤镜可随机将杂点混合到图像中,产生纹理颗粒效果。参数如下:
*离散程度[Amount]:代表杂纹颜色的离散程度,取值范围1至999。
*杂点分布模式[Distribution]:在统一分布(Uniform)模式下,PS随机在图像中加入杂点,杂点的颜色平均分布。在高斯分布(Gaussian)模式中,PS按高斯曲线分布的方式来加杂点,此模式下加入的杂点较为强烈。
*单色[Monochromatic]:选择此项时,加入的杂点只影响原有像素的亮度,像素的颜色维持不变。
(二)去除杂点滤镜
去除杂点滤镜的作用重要是消除图像中的斑点。该滤镜会对图像或选区内的图像稍加模糊,来遮掩斑点或折痕。它还能在不影响原图整体轮廓的情况下,对细小的杂点进行柔化,从而达到去除杂点的效果。
(三)除尘与涂抹滤镜
除尘于涂抹滤镜会搜索图片中的缺陷并将其融入周围的像素中,对于去除扫描像中的杂点、折痕效果非常显著。它可以去除大且明显的杂点,参数如下:
*半径[Radius]:可定义以多大半径的缺陷来融合图像,取值范围1至16,值越大模糊程度越大。
*临界值[Threshold]:此选项决定正常像素与杂点之间的差异,取值范围0至255,值越大能容许的杂纹就越多,去除杂点的效果就越小。
(四)平均化滤镜
平均化滤镜利用平均化手段,即用斑点和周围像素两者之间的像素颜色来消除干扰。该滤镜对话框中只有一个[Radius]选项,取值范围1至16。值越大溶合效果越明显。
九、像素化滤镜
像素化滤镜主要用来将图像分块或将图像平面化。它一共有7种滤镜。
(一)彩色网板滤镜
彩色网(Color Halftone)滤镜可以模拟产生铜版的效果,也就是在图像每个通道扩大网点后的显示效果。参数如下:
*最大半径[Max Radius]:取值范围7至127,决定产生半色调网格的大小。
*网屏角度[Screen Angles]:取值范围-360至360,它决定图像每一原色通道的网点角度。灰度模式只能使用[]Channel 1],RGB模式则可使用三个通道,而CMYK模式可使用所有的通道。
(二)晶体化滤镜
晶体化(Crystallize)滤镜可以将相近的有色像素集中到一个像素的多角形网格中,以便图像清晰化。在该滤镜对话框中只有一个选项单元大小[Cell Size],可以用于决定分块的大小,取值范围7至300。
(三)小色块滤镜
小色块(Facet)滤镜可以制作类似宝石刻画的色块。应用时,PS会在保持原有轮廓的前提下,找出主要的色块和轮廓,然后将近似的颜色合并为色块。
(四)分块滤镜
分块(Fragment)滤镜把图像的像素复制4次,将它们平均和位移,并降低透明度,产生一种不聚集的效果。
(五)金属板印刷滤镜
金属板印刷(Mezzotint)滤镜在图像中随即产生各种不规则直线、曲线和虫孔斑点,模拟不光滑或年代已久的金属板效果。对灰度图应用此滤镜,得到的只是黑白图像;对彩色图像应用时,滤镜分别对每个色彩通道进行处理,然后再合成,在处理过程中多个通道都应用相应的灰度图,所以图像色彩效果降低。
该滤镜提供了10种类型的效果,它们分别为:细粒(Fine dots)、中粒(Medium dots)、谷粒(Grainy dots)、粗粒(Coarse dots)、短划粒(Short strokes)、中等线(Medium lines)、长线(Long lines)、短划线(Short strokes)、中划线(Medium Strokes)和长划线(Long strokes)。
(六)马赛克滤镜
马赛克(Mosaic)滤镜把具有相似色彩的像素合成更大的方块,并按原图规则排列,模拟出马赛克的效果。在该滤镜对话框中只有[Cell Size]一个选项,用于确定产生马赛克的方块大小,取值范围为2至200平方像素单位。
(七)碎晶化滤镜
碎晶化(Pointillize)滤镜的作用与晶体化滤镜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碎晶化滤镜还在晶块之间产生空隙,并用背景色填充。
十、渲染滤镜
渲染(Render)滤镜能够在图像中产生光线照明的效果,可用于产生不同的光源效果。此外,还可创建三维效果,如球体、立方体等。
(一)三维变形滤镜
三维变形(3D Transform)滤镜是平面与立体结合的工具,它可以在平面图像中产生三维效果。此滤镜各工具和选项的功能如下:
*选择工具:使用该工具可以移动框线在编辑窗口中的位置。
*直接选择工具:使用该工具可以拖动框线上的节点,来调整整个框线的形状。拖动节点调整框线形状时,如果框线变成红色,则表示此时已不能创建三维对象。
*立方体工具、球体工具和圆柱体工具:选中这三个工具中的任一个,在对话框的编辑窗口拖动,可建立一个立方体、球体或圆柱体,以映射图像到此立方体、球体或圆柱体表面上。
*转换节点工具:只有建立了圆柱体,该工具才可用。使用它可以在曲线节点与直线节点之间相互转换。不过,该工具只对新增的节点适用,圆柱体中的节点不能被转换。
*增加节点工具:只有建立了圆柱体,该工具才可用。用此工具可以在圆柱体的右侧框线上增加节点。
*删除节点工具:使用该工具,可以在圆柱体上删除新增的节点。
*摄象机移动工具:使用该工具,可以移动在编辑窗口中建立的立方体、球体和圆柱体。在移动之前,系统会把里面的图像“拍”下来再移动。
*旋转工具:使用此工具可以将编辑窗口中建立的三维物体向不同的方位旋转,从而表现出三维的立体效果。
*抓手工具:当编辑窗口中的图像显示不全时,可以用此工具来移动。选中其他工具时,按下空格键拖动鼠标,也可以实现此工具的功能。
*视野[Field of]文本框:用来调整视野的大小。
*推拉[Dolly]文本框:在框中输入0至99之间的数值或拖动滑块,可以调整当前建立的三维物体的大小,就像在照相时调节镜头来拉近或推远对象一样。该值越大,镜头推得越远,图像就显示得越小。此选项只有在选择了摄象机移动和旋转工具后才可用。
*按钮[Options]:单击此按钮可以打开一个对话框设定渲染时的分辨率及消除锯齿功能。如选了[Display Background]复选框,可使预览框外的原始图像被包括进渲染后的图像中。
(二)云彩滤镜
云彩(Clouds)滤镜利用前景色和背景色之间的随机像素值将图像转换为柔和的云彩。
(三)分层云彩滤镜
分层云彩(Difference Clouds)滤镜将应用云彩滤镜后的图像再进行反白处理。
(四)炫光效果滤镜
炫光效果(Lens Flare)滤镜可以模拟光线着在相机镜头所产生的反射效果。通过在图像预览框中单击或拖动光晕十字图标,可指定光晕中心的位置。它的设置如下:
*光线亮度[Brightnes]:取值范围10%至300%,值越大反射光越强。
*闪光中心[Flare Center]:在预览框中单击可以指定发光的中心。
*镜头类型[Lens Type]:可选择50至300mm的变焦镜头或35mm,105mm的定焦镜头来产生炫光。
(五)灯光效果滤镜
灯光效果(Lighting Effects)滤镜是一个设置复杂、功能及强的滤镜,它有17中不同的灯光风格、3种光照类型和4组光照属性。此滤镜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光照效果,通过光源、光色、聚焦、物体反射特性参数设定来实现三维绘画效果。
(六)纹理填充滤镜
纹理填充(Texture Fill)滤镜的功能是在图像的Alpha通道中填入已制作完成的底纹,以便在灯光效果滤镜中使用。当使用RGB图像进行纹理填充时,需要先新建一个通道,以便添入底纹。也就是说,用于填充的底纹文件必须是.PSD格式的,并且必须是一个灰度模式的图像文件。
注意:如果应用纹理填充滤镜之前不先建立一个Alpha通道,则填充的底纹图像将替代整个原图像。
十一、锐化滤镜
锐化(Sharpen)滤镜主要通过增强相邻像素间的对比度来减弱或消除图像的模糊现象,以得到清晰的效果,它可用于处理用于摄影及扫描图片等原因造成的模糊现象。
(一)锐化和加强锐化
锐化(Sharpen)和加强锐化(Sharpen More)滤镜的主要功能都是提高相邻像素点之间的对比度,使图像清晰,其不同之处在于加强锐化滤镜比锐化滤镜的锐化效果更为强烈。
(二)边缘锐化滤镜
边缘锐化(Sharpen Edges)滤镜在处理过程中使用模糊遮罩来产生边缘轮廓锐化效果。该滤镜是所有锐化滤镜中锐化效果最强的滤镜,它兼有前面三种滤镜的所有功能。
十二、素描滤镜
素描(Sketch)滤镜可以给图像增加纹理,模拟素描、速写等艺术效果,通用于增加三维效果。这类滤镜可以在图像中加入底纹而产生三维效果。素描滤镜中的大多数都要配合前景色和背景色来使用,所以前景色与背景色的设定将对此类滤镜的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浅浮雕滤镜
浅浮雕(Bas Relief)滤镜主要用来制造粗糙的浮雕效果。参数如下:
*细节[Detail]:取值范围1至15,表示反映细节的程度,值越大越能反映原图特征。
*平滑度[Smoothness]:取值范围1至15,数值越小浮雕效果越明显。
*光线方向[Light Direction]:用于确定光线照射的角度。
(二)粉笔与炭笔画滤镜
粉笔与炭笔画(Chalk & Charcoal)滤镜模拟用粗糙粉笔绘制的效果。绘制的炭笔为前景色,粉笔为背景色。
在此滤镜的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如下参数:木炭绘图区域[Charcoal Area],取值范围0至20,值越大反映的木炭画特征越明显;粉笔绘图区域[Chalk Area],取值范围0至20,值越大反映的粉笔画特性越明显;笔触压力[Stroke Pressure],取值范围0至5,值越大黑白界限越分明。
(三)炭比画滤镜
炭笔画(Charcoal)滤镜可以产生炭笔画的效果。在使用该滤镜时,同样也需要设定前景色与背景色。参数如下:
*木炭宽度[Charcoal Thickness]:取值范围1至7,值越小炭笔画的线条越细。
*细节[Detail]:取值范围0至5,值越大越能表现图像轮廓。
*亮/暗平衡[Light/Eark Balance]:取值范围0至100,值越小明暗对比度越弱。
(四)铬印染滤镜
铬印染(Chrome)滤镜可以产生类似被磨光的铬表面或液态金属的效果。在该滤镜对话框中可以设定[Detail]和[Smoothness]两个选项。该滤镜不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
(五)蜡笔画滤镜
蜡笔画(Conte Crayon)滤镜将前景色用于较暗区域,将背景色用于较亮区域,模拟蜡笔画的效果。参数如下:
*前景色阶[Foreground Level]:取值范围1至15,值越大前景色越突出。
*背景色阶[Background Level]:取值范围1至15,值越大背景色越突出。
*[Texture]:下拉列表中包括5种纹理选项,砖块[Brick]、粗麻布[Burlap]、帆布[Canvas]、砂岩[Sandstone]以及载入纹理[Load Texture]。选择载入纹理时,系统会打开一个对话框提示选择一个.PSD格式文件作为产生纹理的模板。
*[Scaling]:设置纹理大小,取值范围50%至190%,值越大纹理越粗糙。
*凹凸程度[Relief]:用于定义纹理的凹凸程度,取值范围0至50。
*灯光方向[Light Direction]:用于定义8个方向的照明光线。
*[Invert]:选择该项时,产生的纹理与不选择时产生的纹理凹凸部位刚好相反。
(六)绘图笔滤镜
绘图笔(Graphin Pen)滤镜用精细的油墨线条来捕捉图像中的细节,可以模拟铅笔素描的效果。此滤镜使用的墨水颜色是前景色,而对纸张使用背景色来替换原图像中的颜色。在其对话框中设定勾绘长度[Stroke Length],亮/暗平衡[Light/Dark Balance],勾绘方向[Stroke Direction]参数,勾绘方向包括右倾斜、水平、左倾斜和垂直4种。
(七)半色调图案滤镜
半色调图案(Halftone Pattern)滤镜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在当前图片中产生半色调图案,并保持色调的连续范围。在其对话框中可设定尺寸[Size],对比度[Contrast],图案类型[Pattern]。
(八)凹陷压印滤镜
凹陷压印(Note Paper)滤镜可以产生类似浮雕的凹陷压印图案。该滤镜用前景色和背景色来着色。参数如下:
*图像平衡[Image Balance]:调节前景色和背景色相对面积的大小,取值范围0至150,值越大前景色区域越大,反之背景色区域越大。
*颗粒度[Graininess]:调节处理后图像中颗粒的多少,取值范围0至20。
*[Relief]取值范围0至25,值越大凹凸程度越明显。
(九)影印滤镜
影印(Photocopy)滤镜可以模拟影印的效果,处理后的图像高亮区显示前景色,阴暗区显示背景色。对话框中只有[Detail]和[Darkness]两个选项。
(十)石膏滤镜
石膏(Plaster)滤镜用立体石膏压模成图像,然后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为图像上色。较暗区域升高,较亮区域下陷。对话框中可以设定图像平衡[Image Balance]和[Smoothness]和参数[Light Position]。
(十一)网眼滤镜
网眼(Reticulation)滤镜可模仿胶片感光乳剂的受控收缩和扭曲,以便用图像的暗调区域好像被洁块,高光区域好像被轻微粒化,从而显示网纹的效果。该滤镜在使用时需要设定前景色和背景色。对话框中可设定网纹密度[Density]、前景色色阶[Foreground Level]和背景色色阶[Background Level]参数。
(十二)印章滤镜
印章(Stamp)滤镜用于简化图像,可以使图像产生用橡皮或木制图章盖章用效果,类似于影印滤镜,但没有影印滤镜清晰。对话框中设定亮/暗平衡[Light/Dark Balance]和[Smoothness]两个参数。
(十三)分裂边缘滤镜
分裂边缘(Torn Edges)滤镜可以在前景、背景、图像的交界处制作溅射分裂效果,对于用文本或高对比对象组成的图像特别有用。在对话框中可以设定图像平衡[Image Balance]、[Smoothness]和参数[Contrast]。
(十四)水纹滤镜
水纹(Water Paper)滤镜是素描滤镜中唯一能大致保持原图色彩的滤镜,该滤镜可以产生像是绘制在潮湿的纤维纸上的参色涂抹效果,使颜色溢出并混合。对话框中可设定纤维长度[Fiber Length]、[Brightness]和参数[Contrast]。
十三、风格化滤镜
风格化(Stylize)滤镜通过置换像素、查找和增加图像中的对比度,在选区上产生一种绘画式或印象派艺术效果。
(一)扩散滤镜
扩散(Diffuse)滤镜使像素按规定的方式随机移动,形成一种看似透过磨砂玻璃观察一样的分离模糊效果。它有三种模式设置:正常模式[Normal],图像中所有的图像都随机位移,图像亮度不变;只移动暗部像素[Darken Only];只移动亮部像素[Lighten Only;各向异性的[Anisotropic]。
(二)浮雕滤镜
浮雕(Emboss)滤镜将选区的填充颜色转换为灰色,并用原填充色勾画边缘,使选区显示突出或下陷效果。参数如下:
*[Angle]:决定照射浮雕的光线角度。取值范围-360至360。
*[Height]:用于确定浮凸的角度。取值范围1至10像素,数值越大浮凸效果越显著。
*[Amount]:用于决定边界上黑、白像素的量,取值范围1%至150%,值越高边界越清晰,小于40%时整个图像变灰。
(三)凸出滤镜
突出(Extrude)滤镜可为选取范围或图层制作三维纹理,即将图像分成一系列大小相同但随机重叠放置的立方体或锥体。参数如下:
*[Type]定叠瓦类型,包括块状叠瓦[Blocks]或金字塔状叠瓦[Pyramids]两个选项。
*[Size]:取值范围2至225像素,值越大,生成的立方体或锥体越大。
*[Depth]:排列深度,取值范围0至225像素。后面的两个单选项用于定义叠瓦的排列方式,随机排列[Random]和水平叠置[Level-based]。
*上层表面固化[Solid Front Faces]:选择此复选项,将丢失图像整体轮廓,在生成的立方体上只显示单一的颜色。该选项在选择了[Pyramids]单选项时不可用。
*遮罩不完整的叠瓦[Mask Incomplete Blocks]:选择此复选框后,在生成的图像中将不完全显示叠瓦。
(四)查找边缘滤镜
查找边缘(Find Edges)滤镜主要用来搜索颜色像素对比度变化剧烈的边界,将高反差区变成亮色,低反差区变暗,其他则介于二者之间,硬边变为线条,柔边变为粗,形成一个厚实的轮廓。
(五)边缘发光滤镜
边缘发光(Glowing Edges)滤镜可以勾绘颜色的边缘,加强其过渡像素,并给它们增加类似霓虹灯的亮光。爱对话框中可以设置边界宽度[Edges Width],边界亮度[Edges Brightness]和边界平滑度[Smoothness]参数。
(六)曝光滤镜
曝光(Solarize)滤镜产生图像正片和负片混合的效果,类似摄影中增加光线强度产生的过度曝光效果。
(七)瓷砖滤镜
瓷砖(Tiles)滤镜根据指定的值将图像分成多块,产生一种瓷砖效果。应用此滤镜后,在各砖块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空隙,空隙中的图像内容可自由设定。选项如下:
*平铺数目[Number Of Tiles]:取值范围1至99,值越高分块数量越多,当达到99时,整个图像就被空白区域填充[],选项组中设定的颜色覆盖。
*最大偏移[Maximum Offset]:上层砖块和下层砖块错开的最大距离,取值范围1%至99%。
*[Fill Empty Areas With]:包括4种选项,分别为背景色填充[Background Color]、前景色填充[Foreground Color]、以原图像的反色填充[Inverse Image]和未改变的图像填充[Unaltered Image]。
(八)轮廓追踪滤镜
轮廓追踪(Trace Contour)滤镜与查找边缘滤镜类似,它沿亮区和暗区边界勾绘出一条较细的线。在对话框中可以设置色调[Level]等参数。
(九)风滤镜
风(Wind)滤镜通过在图像中增加一些细小的水平线生成风吹的效果。参数如下:
*[Method]:起风的方式,包括和风[Wind]、狂风[Blast]和乱风[Stagger]三个选项。
*[Direction]:风向,包括[Left]和[Right]两个选项。
十四、纹理滤镜
纹理(Texture)滤镜可以为图像添加深度感或材质感,可加工组织外观。该类滤镜包括6个滤镜,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图像中加入各种纹理。
(一)裂纹滤镜
裂纹(Craquelure)滤镜以随机方式在图像中生成龟裂纹理并能产生浮雕效果,在其对话框中可以设定裂纹间隙[Crack Spacing],裂纹深度[Crack Depth]和裂纹亮度[Crack Brightness]参数。
(二)颗粒滤镜
颗粒(Grain)滤镜在图像中随机加入不同种类的颗粒来增加纹理。在对话框中可设定颗粒密度[Intensity],[Contrast]和颗粒类型[Grain Type]。在颗粒类型列表中有10种类型,从上到下依次为:规则型[Regular],柔和型[Soft],散落型[Sprinkles],丛块型[Clumped],高对比度型[Contrasty],放大型[Enlarged],点彩型[Stippled],水平排列型[Horizontal],垂直排列型[Vertical]和小斑点型[Speckle]。
(三)马赛克拼贴滤镜
马赛克拼贴(Mosaic Tiles)滤镜可以使绘画图像产生由小片或块组成的马赛克贴壁的效果。在对话框中可设定马赛克大小[Tile Size],间隔宽度[Grout Width]即砖块间隙的宽度,一般以相邻像素的暗色表示,和加亮间隙[Lighten Grout],即调整砖块缝隙间颜色的亮度。
(四)拼贴滤镜
拼贴(Patchwork)滤镜将图像拆分成一个个规则排列的小方块,用图像中该区域的最显著颜色谈冲,产生一种建筑拼贴瓷砖的效果。在对话框中可设置方砖尺寸[Square Size]和凹凸程度[Relief]参数。
(五)彩色玻璃滤镜
彩色玻璃(Stained Glass)滤镜会在图像上产生不规则、分离的彩色玻璃格子,格子内用该处像素颜色的平均值来填充。对话框可设定格子大小[Cell Size],边框宽度[Border Thickness]以及灯光强度[Light Intensity]参数。
(六)纹理化滤镜
纹理化(Stained Glass)滤镜的主要功能是在图像中加入各种纹理。在对话框中可以设置:纹理类型[Texture],缩放比例[Scaling],凹凸程度[Relief]以及灯光方向[Light Direction]。在纹理类型列表中选择[Load Texture]时,PS会打开对话框,要求选一个PSD文件作为产生纹理的模板。
十五、视频滤镜
视频(Video)滤镜属于PS的外部接口程序,用于从摄象机输入图像或将图像输出到录象带上。它包括两个滤镜:消除交织网(De-Interlace)滤镜和国际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色彩滤镜。
(一)消除交织网滤镜
消除交织网滤镜通过消除图像中异常交错线来平滑影视图像。可以在对话框中设置:
*删除对象[Eliminate]:包括两个单选项,分别为[Old Fields]和[Even Fields]。
*空白区域处理[Create New Fields By]:包括两个单选项,分别为复制[Duplicaion]和插补[Interpolation]。
(二)NTSC滤镜
NTSC色彩滤镜调整图像色域,使之适合NTSC视频标准色域,使图像成为电视可接收的颜色。如果要求一个RGB图像能够用于视频或多媒体,可以应用该滤镜将饱和度过高而无法正确显示的色彩转换为接近的、NTSC系统可以显示的色彩。
十六、其他滤镜
(一)自定义滤镜
自定义(Other)滤镜是整个滤镜家族中最强大的滤镜,使用它可以创建自定义滤镜。
它的对话框中有一个5 x 5 的矩阵,在这个矩阵中填入合适值(-999与999之间任意整数),可以改变图像的整体色调。其中,正中央的格代表目标像素,其余的格代表它周围相应的像素。格内的树木便是每个像素的参数值,参数的大小就代表这个像素的色调对目标像素的影响力大小。
在应用自定义滤镜时,PS把这个矩阵中各个值和图像中的各像素想乘,然后将所得到的积进行相加,再将结果除以比例[Scale]值,最后加上偏移[Offset]值,即成为矩阵中心的目标像素最终色调值。
比例文本框的取值范围是1至9999,偏移文本框的取值范围-9999至9999,因此,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就可得出,在理论上大约有20000 x 10000 x 2000 x 25种自定义滤镜。
自定义滤镜的功能强大,可以自己定义浮雕、模糊和锐化等效果。
(二)高反差保留滤镜
高反差保留(High Pass)滤镜可以删除图像中亮度逐渐变化的部分,并保留色彩变化最大的部分。在对话框中只有一个半径[Radius]选项,取值范围0.1至250.0像素,用于设置保留范围的大小,值越大所保留的原图像素越多。
(三)最大和最小滤镜
最大(Maximum)滤镜主要是加强图像的亮部色调,删减暗部色调;而最小(Minimum)滤镜刚好相反,它把图像的暗部色调加强,删减亮部色调。
在这两个滤镜对话框中,都只有一个[Radius]选项,用于调整增减亮、暗部色调的范围。
(四)偏移滤镜
偏移(Offset)滤镜的作用就是偏移整个图像或选区中的图像。参数如下:
*水平偏移距离[Horizontal]:取值范围-30000至30000像素。值为正时,向右偏移,左侧留下空缺;值为负数时,图像向左偏移,右侧出现空缺。
*垂直偏移距离[Vertical]:取值范围-30000至30000像素。值为正时,向下偏移,上侧留下空缺;值为负数时,图像向上偏移,下侧留下空缺。
*未定义区域[Undefined Areas]:即偏移图像后产生的空缺部分。针对该部分区域,PS7提供了三种填补方式:用背景色填入(Set to Background)、重复边缘像素(Repeat Edge Pixels)和反绕(Wrap Around),表示把由于偏移而超出画布的图像填补到空缺处,使之首位相接。
十七、作品保护滤镜
作品保护(Digimarc)滤镜包括嵌入数字水印(Embed Watermark)和阅读数字水印(Read Watermark)。他们的主要作用是给PS图像加如可阅读著作权信息。其他用户使用这类滤镜处理过的图像时,它不会影响图像的特性,而且能屏蔽多种图像操作,如色彩校正、滤镜、打印等等。
(一)潜入数字水印滤镜
应用此滤镜能够在图像中加入著作权信息,当其他用户使用该图像时,会被提示该图像已经使用Digimarv PictureMarc技术在图像中嵌入了数字水印,即著作权已受保护。这种水印效果以杂纹的形式加入,入眼不宜察觉,并且可以在文件中或印刷出版物上永久性的保存。由于水印效果不可取消,所以在嵌入水印之前复制一份作为副本是很有必要的。
(二)阅读数字水印滤镜
阅读数字水印滤镜重要用来阅读图像中的数字水印内容。当一个图像中含有数字水印效果,则图像窗口的标题栏和状态栏上会显示一个C符号。
当应用此滤镜时,PS即对图像内容进行分析,并找出内含的数字水印数据。若找到ID及相关数据,可连接Iigimarc公司的WWW站点,依据ID号码找到作者的联络资料。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2
十八、滤镜综合实例
第一步:新建图像。
第二步:把前景色设置成淡蓝色,背景色为白色。执行滤镜菜单中渲染下的[云彩],再用Ctrl+F重复执行2次云彩效果。
第三步:打开飞机的素材图,截取飞机移动到本新建的图像文件上。
第四步:用“自由变换”命令调整飞机到合适的大小,确认后把飞机放在合适的位置。
第五步:仍旧在飞机图层上,选择滤镜中模糊下的动[感模糊选]项。修改设置:角度30,距离为8,确定。
第六步:前景色设置为深蓝色,选择文字工具,用竖向文字方式输入“飞行”两字后选择移动工具调整到合适位置。
第七步:仍在文字图层,选择滤镜中风格化中的[风]打开对话框修改设置:风,从左往右。确定。此时系统会提示你“此文字图层必须像素化后才能继续,其文本不能再编辑,是否像素化?”如果,你对文字以满意选择“确认”;如想修改选“取消”。
第八步:像素化确认后,系统将自动执行第一次风化效果。本例仍用Ctrl+F重复执行2次风化效果。
第九步:合并所有图层。
第十步:选择滤镜中渲染下的[镜头光晕]选项,修改设置:光亮130,镜头类型105mm聚焦。在对话框的显示图用鼠标点击上面的“+”移动光中心的位置。调整好后,确认。
第十一步:操作完成,保存文件。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2
第十章 网页图像及动画制作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普及,网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动态网页尤其受到青眯,越来越多的图像处理软件都加强了网页制作方面的内容。PS7除了强化了网页制作方面的功能外,还将动画制作的福建ImageReady升级到了7.0。结合两个软件可以方便地制作出非常出色的网页图像及网页动画。
一、PS7对网页图像制作的支持
PS7提供了对网络图像制作的支持,即提供了优化图像的功能。该软件对网络图像的支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持图像的优化输出,二是将图像化整为零,即支持对图像的切割。
(一)优化图像
优化图像是指处理网页图像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文件体积减小,以便于在网上传输。
影响文件大小的因素有以下几种:图像格式、颜色数目、图像尺寸及分辨率。所以在优化图像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图像的格式有很多种,目前在体积与逼真两方面做得较好的有JPG、GIF和PNG三种。使用PNG的人并不多,网上真正流行的有JPG和GIF。其中JPG不支持动画,GIF是动画图像的最佳选择。
对于同一种格式的图像文件,文件的大小与所设置的颜色数目成正比。例如将一个图像分别存为16色或156色的JPEG格式,则后者会比前者大的多。在PS中,对图像的优化输出有两类:基本优化和精确优化。
1、基本优化
在PS中对图像的优化输出,如果只要求简单地制作能够在网络上使用的优化图像,可以在文件另存为中选择将文件保存为GIF或JPEG格式。
2、精确优化
对于需要精确化的图像,可以选择[保存为Web].对话框设置(如下图):
*在该对话框的信息显示区中显示了优化输出图像文件的格式、容量及使用不同速度的调制解调器下载该图像所需时间。
*如果需要输出带透明区域的图像,必须在原图像中进行设置,然后再对其进行优化。
*只有输出图像文件的格式为GIF时,才允许保留透明区域。
*在[保存为Web]对话框中设置了不同的文件格式时,该对话框中的选项会有所不同。
*单击参数设置区的控制按钮,可打开控制菜单,从中可以选择保存、删除优化。
*单击调色板设置区的控制按钮,可是打开控制菜单,其中包含的命令有:选择、锁定/解锁颜色、设置颜色排序方式,以及向调色板中增加颜色、保存或颜色表等。
*可以为不同的切片选择不同的输出格式。
*如果改变对话框左下角颜色面板中的颜色,会影响优化后的图像效果。注意,如消除面板中某个颜色,则图像中的相应颜色也会随之而消失。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3
(二)切片
一般情况下,PS中处理的图像都比较大,如果直接将它们应用到网页中,浏览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下载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PS和IR提供了切片(Slice)工具,用它可以将图像分割成几部分,即将大图像分割为几个小图像,在网上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打开,这样可减少等待时间。本节只介绍PS中的切片制作和应用。
切片实际上是一个个矩形的区域,我们将每部分叫做切片。每个切片代表个HTML表格文件的单元。
制作切片的作用除了可以分割大图像外,还可以实现网页间的超级连接。
切片的制作及将分割后的图像制作成带有超级连接的网页的方法。操作如下:
第一步,单击工具箱中的切片工具(Slice Tool),此时图像的左上角会显示一个带有01数字的小图标,表示当前只有一个切片,即整个图像被作为一个切片。
第二步,在需要进行切片位置拖动鼠标绘制一个矩形,完成后释放鼠标。
注意,分割图像后,PS会自动将图像分成多个区域,并自动为每个切片命名,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以01,02等数字自动编号。其中,当前切片的图标以蓝色显示,其他显示为灰色。
第三步,如果切片大小不合适,可以从工具箱中选择切片选取工具(Slice Select Tool),然后将鼠标移动到切片的控制点处,当指针变为双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即可。
第四步,如果对所做切片不满意,可以用鼠标右击需要删除的切片,从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Delete Slice]命令。
第五步,用切片分割图像时,可以将颜色较为丰富的区域和较为单调的区域分开,这样在[保存为Web对话框中可以为颜色丰富的区域设置较多颜色数,而为颜色较单调的部分设置较少颜色数,既不影响图像质量,又可以减小文件大小。
第六步,切片除了可以分割图像,还可以制作网页上的超级连接。用鼠标右击当前切片,从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Edit Slice Options]命令,打开[Slice Options]对话框。在[URL]和[Message Text]文本框中输入希望连接到的网页名称。设置完后,单击[OK]按钮。
第七步,如果希望将图像制成网页,执行[保存成Web]命令,然后根据每部分图像的特点设置每个切片的保存参数。
第八步,设置完后单击[OK]按钮,关闭对话框。系统弹出[Save Optimized As]对话框。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网页的名称,完成后单击[保存]按钮。
经过以上操作就将分割后的大图像保存成网页文件了。再次打开网页,将鼠标指向图片超级连接时,光标会变成小手状。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3
二、ImageReady7介绍
从5.5版开始,PS附加了具备动画制作功能的IR组件。随着PS的升级,IR也升级到了7.0版,它与PS一样具有图像处理、图像压缩及优化功能,此外还具有动画网页的制作功能。
(一)认识ImageReady7窗口
进入ImageReady7可以从开始菜单进入,也可以从PS7中文件菜单下进入或是单击工具箱最下面的[Jump to ImageReady]按钮,都可以跳转到ImageReady7窗口。它的界面如下: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3
(二)ImageReady7的工具
从上图可以看出,该窗口的工具箱与PS的很相似,但也有所不同。比如,图像映射[Toggle image Maps Visibility]按钮,使用该按钮可以给图像的指定部分设置一个热区,以便给这个区域设置超连接地址。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用于预览显示的辅助工具。如:显示/隐藏切片、Rollover预览、网页预览。这几个按钮的功能虽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均用于预览显示。
(三)ImageReady7的图像窗口
ImageReady7的图像窗口相对于PS比较特殊,它是由[Priginal],[Optimized],[2-UP]和[4-UP]4个选项卡组成,每个选项卡提供一种图像窗口显示模式,它们的功能如下:
*[Original]:选择该选项卡,可以显示原始图像。在该模式下可以进行所有绘图及图像编辑的操作。
*[Optimized]:选择该选项卡,窗口中显示的图像是最优化后的效果(即在网页中显示的效果)。在这种模式下只能观看图像效果,但不能编辑图像。
*[2-UP]:选择该选项卡,可以同时显示原图与最优化后的图像效果,以便能更准确地对图像进行修改。
*[4-UP]:该选项卡的窗口以十字分割方式显示4种图像效果,其中左上角显示的是原图,其他三个则显示不同格式或不同参数优化设置下的图像预览效果,便于从中挑选一种最佳的图像效果来输出图像。
(四)ImageReady7的控制面板
在ImageReady7窗口的下方多了一组控制面板,该面板有4个选项卡,分别对应动画(Animation)、图像映射(Image Map)、切片(Slice)和翻转(Rollovers)面板。
三、制作动画及网页
在ImageReady7中,实现网页及动画主要是借助ImageReady7的控制面板的4个面板来完成的。
(一)动画控制面板
动画控制面板的作用是在制作动画时保存每一帧图像,其底部的按钮及功能如下:
*[Selects looping options]:用于设置播放次数。打开其下拉菜单,其中有只播放一次[Once],循环播放[Forever]和自定义播放次数[Other]三个选项。
*[Selects first frame]:单击该按钮将退回到第一帧,即选择第一帧图像为当前帧。
*[Selects previous frame]:单击该按钮将跳到当前第一帧。
*[Plays/stops animation]:单击该按钮,开始播放动画,再次单击则停止播放。
*[Selects next frame]:单击该按钮将跳到当前帧的下一帧。
*[Tweens animation frames]:表现一个动画动作时,只需绘出动作开始和结束的两幅图像,然后单击该按钮创建中间过程帧,而无需绘制中间的过程图像。如,要表现汽车飞驰的动画效果,因其运动轨迹为直线,所以只需给出起点和终点,然后单击此按钮即可。
*[Duplicates current frame]:单击该按钮,会复制当前帧为一个新的动画帧。
*[Deletes selected frames]:单击该按钮,可以将当前选中的帧删除。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4
下面以一个淡入淡出的例子进行说明,步骤如下:
第一步:打开素材图,显示优化后的图像。
第二步:在图层面板中复制或新建背景层填充为白色,将白色背景层置于原图下层。
第三步:在动画控制面板中,单击[Duplicates current frame]按酒复制一个动画帧。选中第一帧,关闭图层控制面板中背景层;选中第2帧,打开背景层并关闭原图层。
第四步:确保第一帧为当前帧,单击[Tweens animation frames]按钮,打开对话框。设置选项(本例中保持对话框原始数据),完成后确定。
第五步:选择第七帧,单击[Duplicates current frame]按钮复制该帧。选中新复制的第8帧,将图层控制面板中背景层关闭,并打开原图层。
第六步:按下Shift键将第7帧及第8帧选中,按照第四步的方法在7、8帧之间创建动画。完成后,动画控制面板如图。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4
第七步:单击播放按钮即可看到效果。
第八步:下面设置动画播放时间。用鼠标单击动画控制面板右上角的控制按钮,打开菜单选择[Select All Fame]命令,将所有帧选中。
第九步:各动画帧的播放延迟时间默认均为0秒,如果希望修改参数,可以用鼠标单击[sec]区域打开菜单,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即可。本例中选择0.2秒。
第十步:设置完成预览保存动画。本例最后完成图如下: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4
(二)图像映射控制面板
如果在图像中设置了热区,图像映射控制面板中[Dimensions]选区列出了热区的位置及尺寸,[Name]框用于设定热区名称(系统默认以ImageMap_01开始),[URL]框用于设定热区所链接的URL地址(设置了URL地址后,[Target]框变为可用状态,可以在其中选择浏览器显示网页的方式),[Alt]框用于设置光标停留在该热区时所出现的文字。
方法:
第一步:打开一幅图,从工具箱中选择矩形图像映射工具(Rectangle Image Map Tool),拖动鼠标在图像上画出一个热区。
第二步:打开面板,在[Name]框中输入需要链接的网页地址。
第三步:执行[File]—[Save Optimized]打开对话框。设置文件保存的位置及名称后,单击保存按钮,将该文件保存为网页文件。
第四步:在浏览器中打开保存的网页,可以浏览文字及图像淡入淡出的动画效果。当用鼠标指向定义的热区时,指针变成小手状。
第五步:此时单击鼠标会转到步骤3中所设置的网页。
(三)切片控制面板
切片控制面板用来管理图像中的切片,主要用于将IR制作的切片设置为超链接。方法如下:
第一步:打开图像。
第二步:从工具箱中选择切片工具,在图像中画出一个矩形切片。当前切片以黄色线框显示。此时的切片控制面板如下图(在IR中制作切片的方法与在PS中一样。)
第三步:单击控制面板右上角的控制按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Show Options]命令,此时的控制面板以及各选项含义如下图。
第四步:[URL]框中输入需要链接的网页文件,这样就把该切片制作成了网页上的超链接。
作者:
塞缪尔·克莱恩
时间:
星海历07年7月1日 20:15
(四)翻转控制面板
翻转控制面板可以使动画在“感知”鼠标状态后做出相应的反应,一般用于制作网页上的悬停按钮。
“翻转”是一种网页效果,即当浏览者在网页上的某些区域执行鼠标动作时,图像产生不同的显示状态。这里所说的“某些区域”可以是切片,也可以是热区。
选择热区,然后单击面板下的[Create Rollover State](创建翻转状态)按钮,此时在翻转控制面板中出现一个名为Over State的缩略图。Over State即“光标移动”时的动作,表示当光标移动到图像上方时显示此图像。这是新建的Over State缩略图中的图像与热区中的内容相同。
可以根据需要更改默认翻转状态,方法是:在翻转控制面板中,用鼠标右击创建的Over State,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Set State]命令,打开其下级菜单。子菜单中列出了鼠标状态选项,可以从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状态。
下面以一个悬停按钮制作实例来说明,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打开图后在原图上新建图层2。
第二步:从工具箱中选取矩形选取工具,在右上角画一个长方形,并填充为黄色。
第三步:单击图层面板上的[Add a layer style]按钮,从弹出菜单中选择[Bevel and Emboss]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进行设置。其中[Choose position of bevel]选项中选择Emboss、Size:12、Soften:14,其他选项不变。
第四步:从工具项中选择矩形图像映射工具,在按钮上画出一个矩形热区。
第五步:单击翻转控制面板下的创建翻转状态[Create Rollover State]按钮,新建一个Over State。
第六步:选中Over State,在工作区用文字输入工具输入“点击进入”,设置格式后将它拖到按钮上。
第七步:如想在点击按钮时会链接到所要进入的网页时,在Image map菜单中的URL文本框中写出链接地址。
第八步:单击工具箱中[Previw in Default Browser]按钮(也就是工具箱上的“e”标志)浏览效果。
到这里为止,《Photoshop7基础教学》就全部教学完毕了~~
欢迎光临 星之大海俱乐部 (http://bbs.seaofstar.net/)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