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题
1、地球上便于取用的淡水约为总水量的:
A. 0.2% B. 2% C. 20%
(选手答B,错误,正确答案为A。)
我的点评:读到由国家环保总局送来的正确答案时,我不禁感慨万分。地球母亲总是给我们可以无限制消耗的错觉,但实在没想到便于取用的淡水总量如此之少;也许,它就像我们自己真正的母亲一样,有时候看上去精神抖擞,其实她已在强颜欢笑。)
第12题
1、今天是5月6日,1994年的今天,举世瞩目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通车,它连接的两个国家是:
A.英国和法国 B. 英国和德国 C. 英国和荷兰
(选手答B,错误。正确答案为A。)
我的点评:这么简单的问题你答错了,我稍稍觉得有点无法容忍,因为刚才你唱歌的时候夹杂着英文,而且动作也很洋派。我记得我自己过英吉利海峡时,嫌过海底隧道太快,无法细细体味发生在英吉利海峡的数百年铁血恩仇,所以自己宁愿忍着呕吐等诸多不便,而选择乘风破浪、坐船渡海的方式。所以,人文体验的旅行和追求速度的旅行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既需要波涛,又需要隧道。
第4题
1、美国历史上有一位总统在他著名的演说中,提出了“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的理想,请问这位总统是谁?
A、Washington B、Lincoln C、Clinton
(选手答B,正确。)
我的点评:林肯的这句话之所以能流传后世,是因为他只用了3个寻常的介词,就把政府和人民的理想关系轻轻松松地交代清楚了。
第1题
1、 “Never give in , never , never , never ”——这是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英国民众发表的一次著名演讲,请将这句话译为中文。
(选手答“决不投降,决不、决不、决不”,基本正确。标准答案为“永不屈服,永不、永不、永不”。)
我的点评:二战期间,英伦三岛炮火连天,丘吉尔仍到处演讲,鼓舞军民斗志。某日,急欲赶赴某地演讲的丘吉尔一时调不到专车,只能乘出租车前往。出租车司机没认出丘吉尔来,便说:抱歉,我不能送你过去,因为我还要赶回家听收音机,一会儿首相要发表演讲。丘吉尔连忙说:你一定要送我过去,我给你加钱!出租车司机欣然同意:有钱就行,那就成全你吧,管他什么首相的演讲!此轶事具见丘吉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15题:
1、“三一律”是欧洲哪个艺术流派的剧本创作规则:
A.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 C. 现实主义
(选手答B,正确。)
我的点评:恭喜你,答对了,为了让你更加对,我要多说几句。“三一律”是指时间、地点和事件的一致,这是古典主义戏剧的清规戒律。当年,即使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在法国上演,也是要引起哄堂大笑的,就因为莎翁的戏没有遵循“三一律”。浪漫主义戏剧大师雨果的代表作《欧那尼》在古典主义的大本营剧场里首演时,也遭到了嘲笑与排斥。但过了8年之后,同一出戏在同一个地方上演,大家都已经不再嘲笑它了。其实,雨果的戏剧一点也没改变,改变的是观众。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观众的品味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顽固不化。
注:以上为5月10日部分试题点评作者:
红衣主教 时间: 星海历06年6月8日 11:26
第1题
1、“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这是英文歌曲的经典歌词片断,请将它译为中文。
(选手基本答对,标准答案为:“当我年轻时,常听收音机,等待我心爱的歌曲。”)
我的点评:别看我们现在考核歌手的英语水平,要知道,汉语才是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说不定多少年以后,外国的歌手就要考汉语了,他们的成绩还未必有我们好呢!
第12题
1、 这是20世纪一所著名的设计学院的校舍,该学院以面向现代工业社会,强调绘画、建筑和工艺三者的结合而闻名于世。请说出该学院的名称,并选择它位于哪个国家:
A.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选手答对了“C”,却没有答出“包豪斯”。)
我的点评:前些天,我们考的美术、建筑方面的题目,都偏重于古典作品,如维纳斯雕像和罗丹的作品等等,包豪斯这道题目就有些现代了。我曾经在歌德和席勒故居的对面,看到过“BAUHAUS”那几个字母。包豪斯代表了20世纪一种新的房屋设计概念,提倡现代房子应该用现代的几何图形和新型工业材料来加以设计。包豪斯掀起了一场非常诚恳的艺术革命,我们国家的创意产业应该向它学习,比如北京的建筑,个个都搞成一样的屋顶,真让人受不了!包豪斯开始于1919年,后来受到希特勒的查封,逐渐向美国转移,对此后的“极简主义”等艺术流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