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有关明“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日援朝战争的一些胡思乱想 [打印本页]

作者: ply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1日 22:53     标题: 有关明“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日援朝战争的一些胡思乱想

这几天正在看有关明“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日援朝战争的文章。阅读之余,不免又冒出些胡思乱想,现下将其付诸文字,献丑于诸位,还望诸位多加指教。

有关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有各位方家在此,在下就无需多言了。在下只说说这场战争的发动者丰臣秀吉的宏大的战略构想。当年,这位终于终结了日本百余年战乱之世,登上日本权力巅峰的太阁大人发动侵朝战争的根本动机以及他所要达到的战争目的究竟为何,即使到了今日也还在争论之中。不过不管他在战前向朝鲜提出的所谓以朝鲜为前驱,日朝两国共同进攻明朝,“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是真心实意的打算,还是只不过是虚张声势,又或是仅仅是在为自己侵朝制造借口。当侵朝初期,日军接连获胜,用兵不过区区三个月,朝鲜汉城、平壤、开城三都即告沦陷,眼看三千里江山就要悉数落入掌中之时,太阁大人已经酝酿出了比战前拟定的“中朝攻略”更宏大的战略蓝图,他不仅要继续向明朝推进,而且还要在征服明朝之后,以中国的宁波为据点,沿南洋直下攻取东南亚和印度。同时,对如何重新规划东亚的政治地图,他也有了定案,其内容为养子秀次任大唐(中国)关白;从宇喜多秀家和羽柴秀秋两人中择一委任为日本关白;朝鲜之地封赏给立下头功的小西行长;把北京附近十国的土地献给天皇作御田等等。为实现这些伟大的战略构想,他一面继续增兵朝鲜,一面准备亲自出马,登陆朝鲜,以一展宏图。如果天遂其愿,能够让他的这些构想一一实现,那么,这位太阁大人无疑能够跻身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列,其一统古老东方诸国的丰功伟绩恐怕也只有那位征服了全部已知世界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能够相提并论了。如此作为方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布武”,与此番成就相比,平定战国乱世,一统日本也不过尔尔,何足道哉。如果再考虑到太阁大人当时的年纪已足可以做亚历山大的父辈了,就越发难能可贵了,这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只不过,人类美好的主观愿望是一回事,冷酷的客观现实又是另一回事。随着朝鲜义军的兴起,援朝明军的到来,辉煌的胜利一去不复返了。此后战事虽然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但日军基本上就是在走下坡路,直到七年之后,随着太阁死去,战争结束,当日的种种宏图大志,最终只落得一纸笑谈。历史上,多少人曾自以为自己在以一己之力创造奇迹,改变历史的轨迹,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在为后人添加些茶余饭后的谈笑之资。很多时候,伟大人物与跳梁小丑之间似乎只是一纸之隔。

当然,个人以为丰臣秀吉并不至于被看做小丑一类的人物。他从寒微的底层武士做起,一步步攀爬到“天下人”的高位,其人其事也颇具传奇色彩。当年侵朝的日军毕竟是在战国乱世摸爬滚打出来的队伍,除了烧杀抢掠,打仗的真本事也并不缺。而当时的明朝虽有所谓的“万历三大征”之胜,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帝国垂死前的回光返照而已,而明帝国能有这最后的一次辉煌,还是靠张居正拼了十余年的老命替万历打下的那一点点家底支撑的。世间已无张居正之后,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开始不可遏止地恶化。随着“三大征”的落幕,李成梁、李如松父子的死去,后金女真的势力开始急剧膨胀,辽东的形势日趋严峻。国防开支的巨大压力更加剧了国内政经危局的积重难反。最终,李闯进京,崇祯自缢,吴三桂为报君父大仇引清军入关,这一切也不过发生在那场朝鲜战争之后的五十余年而已。当然,个人以为明之灭亡,根源还是出在内部,外战的胜负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若是如同写历史架空小说一般,将真实历史的时空加以裁剪,我倒是想看一看,如果丰臣秀吉发动的这场战争发生在天启朝或崇祯朝,历史将又会是什么一番面貌。

如果当后金女真忙于在辽东、蒙古乃至朝鲜扩张自己的势力之时,如果当清军已经解决蒙古、朝鲜的问题,开始全力压向明朝,乃至可以威胁北京城之时,日军登陆朝鲜,那会出现何种结局。当然,最有戏剧性的架空设定是这样的,当多尔衮动员了后金的全部军事力量入山海关,以吴三桂等人为前驱全力向明朝全境进军之时,日军已进至鸭绿江边,而此时大清朝廷、南明朝廷的使者都已来到日军营中,都提出了十分诱人的条件……
作者: diablo12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2日 12:49

仅提出一点意见,如果当时日军有机会进攻中国,战线过长和给养的问题如何解决。

还有,貌似太阁死后,其内部政局就纷争不断,是否在侵略过程中后方产生不安定因素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2日 20:0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iablo12 at 2006-2-22 12:49:
仅提出一点意见,如果当时日军有机会进攻中国,战线过长和给养的问题如何解决。

还有,貌似太阁死后,其内部政局就纷争不断,是否在侵略过程中后方产生不安定因素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般认为丰臣秀吉发动对外战争部分原因是为了解决内部矛盾。日本属于典型的封建制度,对于家臣需要进行分封。但是分封需要土地,刚刚实现统一的丰臣秀吉没有那么多土地来封给自己的亲信(如加藤清正、福岛正则、小西行长之流),虽然通过没收原大名的土地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不要忘记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更多还是依靠外交、政治手段,所以他不能过分刺激降伏的大名。那么要获得土地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别处夺取。

另外一点,日本刚刚结束内战,武装人员数量庞大。要安置他们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但是如果将他们用在对外战争上,一方面可以夺取额外的资源来供养武士阶层,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富余武士的出路问题。实际上,如果没有丰臣秀吉这一段时期的缓冲,即使是一百个德川家康也能难搞定无业武士的问题。

进攻中国这一定是计划中的一步,但是不会那么快,至少要在朝鲜立足稳定之后才有可能。所以当时日军不可能进攻中国本土。
作者: diablo12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3日 12:11

话说,从军事技术层面看,袋鼠认为哪个国家更具有优势……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3日 13:04

你是指什么?
当时的情况?
作者: diablo12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3日 16:18

当时的军事技术,日本貌似早期的热兵器已经成建制的装备部队了吧!(没记错的话)从军事思想上,织田军划时代的三排射击貌似也一定程度打破了骑兵万能的神话。那个和武田的一次著名战斗(记忆不太好,忘记具体战役名)几乎翻版了僧格林心6000铁骑破灭的悲剧。

而无论后金还是明貌似只有红衣大炮之流的热兵器。相对宋朝而言,个人认为没什么进步……
作者: ply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3日 21:50

织田击败武田靠的并不是那已经被吹嘘的神乎其神的三排连续射击,丰臣的手下也没有英国军队手中的枪炮,那些所谓的成建制的热兵器使用即便被捧上了天,也不是机关枪,那个时代指望用几杆火绳枪就能全歼僧格林沁6000铁骑,那只能是yy。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4日 16:5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iablo12 at 2006-2-23 16:18:
当时的军事技术,日本貌似早期的热兵器已经成建制的装备部队了吧!(没记错的话)从军事思想上,织田军划时代的三排射击貌似也一定程度打破了骑兵万能的神话。那个和武田的一次著名战斗(记忆不太好,忘记具体战役 ...

明朝的火器显然比日本强很多啊……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4日 17:0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ply at 2006-2-23 21:50:
织田击败武田靠的并不是那已经被吹嘘的神乎其神的三排连续射击,丰臣的手下也没有英国军队手中的枪炮,那些所谓的成建制的热兵器使用即便被捧上了天,也不是机关枪,那个时代指望用几杆火绳枪就能全歼僧格林沁600 ...

呵呵,长篠合战里火器的功效和地位是有很大争议的。有人说火器决定了战役,也有人说火器根本不重要。这两种说法显然都过于偏激。从织田-德川联军设置木栅、构筑防御阵地来看,是有意要发挥火器和弓箭等投射兵器的威力的,因此应该认为火器在战役中还是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至少在正面对武田军有相当的杀伤力。但是没有近战步兵的辅助,那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就好比英国长弓兵对法国骑士的胜利一样,如果没有长矛兵的保护,长弓又如何发挥优势?

鸦片战争时代的英国军队已经拥有刺刀了,所以那些步兵仅仅一杆步枪就兼具远程和近战双重作战能力。这又岂是使用原始步枪,近战能力几乎为零的日本战国时代火枪兵所能比的?如果说到僧格林沁,应该说他的骑兵并不是没有获胜的可能,而是他自己太笨,直接拿骑兵冲击对方正面。

三段击是使用大批火枪自然会采用的战术,没什么希奇的。
作者: diablo12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4日 23:5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angaroo at 2006-2-24 17:05:

呵呵,长篠合战里火器的功效和地位是有很大争议的。有人说火器决定了战役,也有人说火器根本不重要。这两种说法显然都过于偏激。从织田-德川联军设置木栅、构筑防御阵地来看,是有意要发挥火器和弓箭等投射兵器 ...

茅塞顿开啊……,KK能不能详细介绍下三段击,及18-20世纪的热兵器战术大致发展……
作者: diablo12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5日 00:0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angaroo at 2006-2-24 16:52:

明朝的火器显然比日本强很多啊……

对这段战争历史不怎么了解,能详细说下明朝的热兵器吗?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5日 02:04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iablo12 at 2006-2-25 00:00:


对这段战争历史不怎么了解,能详细说下明朝的热兵器吗?

晕啊,这个说来话长,而且我对一些细节也不很了解。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明朝是我国古代火器发展的巅峰。明朝军队的火器装备率是很高的。清朝入关前曾经用骑兵击败过明朝的火器部队(具体可以参考双方在辽东的一系列战役),也许清朝历代因此认为火器没有骑兵强,从而忽略了火器的发展,导致鸦片战争中火器大大落后于西方。其实那个军事失败是明朝军官无能和战略严重失误造成的,另外没有很好地掌握使用步兵的技巧,并不是说武器不行。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5日 02:1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iablo12 at 2006-2-24 23:58:


茅塞顿开啊……,KK能不能详细介绍下三段击,及18-20世纪的热兵器战术大致发展……

三段击其实在哪里都有,甚至成建制的弩兵也可以实施。本质上就是追求射击的同时性,牺牲命中率(其实滑膛枪从现代角度来看基本没办法瞄准),增加威慑力和杀伤力。由于同时射击之后会有间歇,不利于实际作战,所以就有轮流射击的三段击战法。但是这个战术一定要人多才有意义,人数太少就起不到作用了,这也是为什么织田的三段击那么有名,因为他有钱、兵多,特别是火枪兵多……说起来,如果火枪兵少的话,一般就是以散兵形式出现,不列队,自由射击。列阵时摆在步兵方阵前方,首先交火。双方近战兵种接近战时向后退,在后方进行远程火力支援。

这个战术在西方步兵线式战术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就已经采用了,所以我说没什么希奇的。

[ Last edited by kangaroo on 2006-2-25 at 02:16 ]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6年2月25日 02:13

ps,更多的最好就是看书了…………
作者: feifei    时间: 星海历06年3月3日 08:4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angaroo at 2006-2-25 02:04:

晕啊,这个说来话长,而且我对一些细节也不很了解。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明朝是我国古代火器发展的巅峰。明朝军队的火器装备率是很高的。清朝入关前曾经用骑兵击败过明朝的火器部队(具体可以参考双方在辽东的一系列战役),也许清朝历代因此认为火器没有骑兵强,从而忽略了火器的发展,导致鸦片战争中火器大大落后于西方。其实那个军事失败是明朝军官无能和战略严重失误造成的,另外没有很好地掌握使用步兵的技巧,并不是说武器不行。
...

同意关于明朝的火器水平和作用的总结,不过清朝中前期的统治者应该不是认为火器没用,恰恰相反,他们正因为充分见识了火器的威力,害怕一但这种武器被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民族的反对者掌握,将严重威胁其统治,才不只是“忽略了火器”的发展,而是严格限制,甚至禁止火器的研究和发展,这种做法和德川幕府统一日本后的做法惊人的相似。所以,当中国和日本后来被迫打开国门的时候,其火器水平非但没有比明末和战国末年有所进步,反而大大倒退了。

说到书,我认为在整个剑桥系列里,剑桥中国明史是写的很不错的一部,比清史部分的水平高了简直不止一个档次。

[ Last edited by feifei on 2006-3-3 at 19:26 ]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6年3月5日 01:11

唔……也有道理的说……不过看到明朝的车阵就感觉很有趣啊……
作者: lancer    时间: 星海历06年3月24日 07:22

如果没记错.袁崇焕就用炮轰死了某人
作者: 海恩·紫    时间: 星海历06年3月24日 13:21

事实如此……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6年3月24日 16:18

嗯,不过是在守城战里,野战的话明军似乎一直不行,和宋朝的感觉差不多……
作者: 海恩·紫    时间: 星海历06年3月24日 18:44

天生禀赋有欠缺……
作者: 绿石头    时间: 星海历06年4月27日 08:29

同意关于明朝的火器水平和作用的总结,不过清朝中前期的统治者应该不是认为火器没用,恰恰相反,他们正因为充分见识了火器的威力,害怕一但这种武器被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民族的反对者掌握,将严重威胁其统治,才不只是“忽略了火器”的发展,而是严格限制,甚至禁止火器的研究和发展,这种做法和德川幕府统一日本后的做法惊人的相似。所以,当中国和日本后来被迫打开国门的时候,其火器水平非但没有比明末和战国末年有所进步,反而大大倒退了。

说到书,我认为在整个剑桥系列里,剑桥中国明史是写的很不错的一部,比清史部分的水平高了简直不止一个档次。
===========================
还有个对比度问题,在英国人眼中清朝是鞑靼王朝,本身是很看不起的。他们承认的中国貌似是到1644年为止,偶个人也比较赞同这个观点。后来满人统治写所写的《明史》简直是白痴,拿它和英国人以旁观者角度写的明史做对比感觉分外强烈= =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6年4月27日 12:53

这个……旁观者清啊……
怎么说,后朝给前朝写史,总是不太公正的,要过个几朝恐怕才会好些。不过那时候又出来其它新问题了。
作者: feifei    时间: 星海历06年5月17日 04:37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angaroo at 2006-3-24 16:18:
嗯,不过是在守城战里,野战的话明军似乎一直不行,和宋朝的感觉差不多……

开始是不行,明军步兵为主,怎么和满洲骑兵对抗呢。不过后来袁崇焕以辽东人为主体组建训练的骑兵挺厉害的,号称“关宁铁骑”,宁锦大捷中的宁远之战,明军在野战中大量歼敌,所谓 “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后来的北京之战袁军更是在连红夷大炮都没有的情况下靠野战以寡敌众。大败金兵的。

[ Last edited by feifei on 2006-5-17 at 04:40 ]
作者: Ice-knight    时间: 星海历06年6月12日 09:27

顺便提一句,袁崇焕是帝国时代中“塔暴”的先驱,由于其深知明军战斗力远不如清军,故在北方采用要塞连绵的方式强行逼退明军(貌似在他死之前已经几乎收复失地……),最大限度发挥了明朝的优势。




欢迎光临 星之大海俱乐部 (http://bbs.seaofstar.net/)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