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存档]七月作业——论铁路对战争理论与作战实践的影响 依卡撒玛 [打印本页]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5年1月21日 20:37     标题: [存档]七月作业——论铁路对战争理论与作战实践的影响 依卡撒玛

乔治·赛靳斯·索普是美国资产阶级后勤学家,他在1917年出版的《理论后勤学――战争准备的科学》一书中提出: 后勤与战略、战术一起构成战争科学的三大分支。在现代战争中,后勤主要是作为实施给养、行政管理、伤病员的救护、武器装备的补充和维修、工事构筑等各种保障的综合性补给,实施战略﹑战役后勤保障。后勤对于战争的实施、展开、直至取得全面胜利的进程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后勤工作的内容决定了运输在其运作时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运输作业的重头戏,铁路的管理和运用无疑是战略家在战争运作时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铁路是从马车轨道发展而来的。但是在1825年蒸汽机车刚刚投入使用的时候,有轨马车仍然占有重要的运输地位,直到1829年火车才真正的取代了马车,成为当时最有效率的运输工具。就当时而言,它与其他运输手段相比有以下的一些明显的优势:首先是它的导向性。在战争中可能会来自人为的对方向的干扰是相当大的,但是铁路的轨道运输避免了这一点,同时也减少了运输工具对人的依赖性,从而使操作变得更容易。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其次是铁路的装载量大。如果一列火车挂15节车厢,它的运输量相当于近200辆汽车。再次是火车的运行速度快,受气候的影响小。然后是它在立体空间上的适应性强,可以运输大型的设备和货物。最后是运输路程远,时间适应性强。只要有铁轨铺设的地方,它就可以不分昼夜地持续运输。铁路运输是在战略﹑战役后方实施大规模运输的主要手段。它在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1870年普法战争中,普军利用铁路在短时间内向普法边境输送了几十万军队﹑数千门火炮以及大量马匹等,赶在法军之前完成了部队的调动和展开。1945年,苏军为准备远东战役将4个集团军﹑几十个坦克旅和炮兵旅,以及大量后勤部队﹑物资,从1万多公里远的西部通过铁路输送到远东地区,使该地区的部队总数增加了1倍。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过铁路由中国境内向朝鲜战场输送部队和物资18万余车。
    铁路的出现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功不可没。铁路的大量铺设扩大了国内及国外的交通网,加强了联系,促进了贸易往来和资源流通,开拓了市场,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地推广。以德国为例,到1872年,德国全国铁路总长度达到了22426公里,超过了英国和法国,大规模的铁路修建给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以巨大推动,促使德国工业的发展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轻工业,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技术改造需要的物资及装备能得到及时而充足的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德国的迅速发展是有其野心为背景的。在德意志统一之前,普鲁士政府就已经为经济上飞速发展做好了准备。早在工业革命准备前期,普鲁士政府成立了技术委员会,颁布了专利法。19世纪3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了铁路法,以加强对铁路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正是凭借了普录士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建设上的充分准备,所以,虽然德意志直到1871年才完成统一,但是它的国内市场统一却几乎是与政治统一同时完成了,并且还通过铁路网建立了广阔的国外市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由于拥有完整的国内市场以及面积广泛的境外贸易、物流网络,非但没有失去工业革命的先机,而且到19世纪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的时候,德国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它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美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铁路在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成功地充当了经济动脉的作用,它无疑是有力地促进了德意志经济的急速上扬。而我们知道,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上的发展必然会给政治上制定战略方针带来决定性的影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排名从强到弱依次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国。但是殖民地面积的排名却是: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这显然和各国的经济实力不吻合。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德国外长皮洛夫在当时对上议院的报告中公然地指出:“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因此德国不仅在欧洲市场上与英法竞争,而且在殖民地问题上同英法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德国开始修建的“三B铁路”,即得名于其三个重要站点柏林、拜占庭和巴比伦开头字母的铁路即是著名的例子。这条铁路是德国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主地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建成后,德国的侵略势力既可以伸入亚洲,又可以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范围。这条铁路的修建对英国是个严重的刺激。至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将要发生的战争已经是各个欧洲强国心知肚明的事情,大战一触即发。而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在1905年就制订了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这个计划中的一个重要作战,亦即这次作战能否成功的关键中,铁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第一亚欧大陆桥及其铁路网络从德国境内一直延伸遍布了欧洲几乎是所有的重要国家。铁路建设的极度发达为作战中大规模高效运送军用物资和快速移动兵力提供了可能,这就是著名的“闪电战”战术的雏形。在109年前,施里芬就预见到了铁路交通的发达程度和它在战术运用中将产生的重大作用,因此在“施里芬计划”中有大量的铁路战术运用方案。关键的作战就是在计划中提到的,在西线将90%的兵力放在西线来进攻比利时,利用比利时境内发达的铁路线网长驱直入,在4小时内将其占领。比利时交通比较发达,一旦进入比利时境内,即可借助便利的铁路、公路、河流向法国后方投入大批兵力,腹背夹击法军。在4~6周内击败法国,并截断英国渡海的通道后,再回头对付俄国。而俄国的铁路运输系统近乎原始也影响了德国作战计划的制订。考虑到俄国的铁路运输远远的落后于德军的行动速度,施里芬只把10%的兵力配置在东线。他认为在德军占领法国之前,以俄国铁路的运输能力,其庞大的军队是绝对没有机会赶到战场的。这是铁路在战略制定和战术运用上非常著名的一个例子。

    正因为铁路在战略战术运用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其军事管制也必须有严谨而且应变力强的机制。 铁路军事运输的组织管理,美军在美国本土由军事交通管理司令部会同美国铁路协会负责,在战区由联合运输委员会负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铁路军事运输,由各级军事交通部门和国家铁道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组织铁路军事运输,一般须按计划进行。战时铁路易遭破坏,常采取抢装﹑抢运﹑抢卸和列车防卫等措施,组织直达运输﹑单向运输﹑迂只运输﹑合并列车和中途倒运等。 为改进铁路军事运输,有的国家正在实现编制铁路军事运输计划的自动化,着重发展和使用适合新式重型装备需要的大型专用车辆。即使在现代化运输已经相当发达的今天,铁路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合理地开发建设铁路设施,仍然可以让铁路在现代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一个相反的方面就是,由于铁路至今在地面运输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忽略了铁路建设,想要取得现代战争的胜利,其成功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欢迎光临 星之大海俱乐部 (http://bbs.seaofstar.net/)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