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由巴米利恩星域会战所想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追梦    时间: 星海历10年2月2日 17:41     标题: 由巴米利恩星域会战所想到的

嗯,这只是偶然间的一些想法,很散,不尽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第一次看银英的时候还很小,只有初一的年纪,当时并不能理解银英真正经典的地方,也很不能接受莱败给杨的事实。而现在想想,这是理所当然的。
        一般性来说,战争的胜利取决于三个方面: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把天时看作是战略方面的优劣的话,那么由于巴米利恩星域会战的特殊性,双方是相差不大的,至少在其他帝国军赶回来之前是相差不大的。而在地利方面,作者没有特别的说明,我们也就暂且认为双方在这方面的条件是均等的。
        那么说白了,这场战役的胜负取决于人。
        再不受战略限制的情况下让莱杨两人一较高下,是众多读者渴望看到的,也是田中为什么要写战场会战的原因。可是仔细分析,双方的条件并不是绝对均等。其重点就体现在人上。
        就人事配置上来看,杨的第十三舰队下所辖的指挥官,其实都是跟着杨一路走过来的人,可以说是同盟的代表,就算脱离了杨也具有独立的对战场判断的能力。而且杨所有的得利助手也几乎都在旗舰上。可以说,杨的阵容是最优阵容。
        而莱这一边,几乎所有优秀的部下都不在身边,身边留下的奥贝斯坦在军事方面的才华远没有其在政治方面的才华多。而剩下的中层指挥官对战场的把握能力根本远远不够。
        当然,我并不是说莱在打仗方面是胜过杨的。莱在用兵的灵活性方面并不如杨。杨的那种大胆,不拘泥于小节的用兵方法应该说是那时整个银河最优的了。我想当时就算莱和吉在一起应该也不会赢。只不过当时要是吉在的话,把这场仗拖到其他舰队赶回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过,就整个故事来看,这场战役的胜利与否对莱来说应该不是很重要。因为那些跟着他的人,更多的是跟着他的霸气和自信,而不是他在军事方面的百战百胜。
作者: 枫色幻想    时间: 星海历10年2月3日 11:30

天时在战略层面上体现在同盟的国库一个铜板都不剩而帝国就算没了莱因哈特直属舰队还有十万大军,所以这里的战略建议休整为战术。

莱并不比杨胆小,也并不比杨死板,亚斯提甚至巴米利恩都能证明这一点,帝国军的多层防守战术就是针对那些莱因哈特并不熟悉的指挥官所创造的,因此卡尔那普等人并不需要对大局有什么把握,他们只需要在前面一层的防御阵被击穿之后把下一层卡片送上去就可以了。

莱因哈特的错误只是在于一次误判,说到底只是硬币猜正反的运气不好,他的窘境只是在于既然犯了错却又放不下身段去承担犯错的事实然后潇洒地逃跑,于是他被希尔德救了...巴米利恩的胜利者是希尔格尔.冯.玛林道夫。

再说杨,可以说他一开始就与霸气和自信无缘,他所做的只是比别人想得多一点,想得完善一点,以至于大多数突发状况都能尽可能去对应,关键时刻又能“恰好”撞到对方的心理上弱点上并抓住机会给予打击。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无论杨的部下们眼中杨有多么自信多么有“霸气”,但他本人依然永远和这两个词无缘。

唔...建议加深体会
作者: 红茶魔术师    时间: 星海历10年2月4日 19:08

莱因哈特在巴米利恩的错误时复数的,而且是不可原谅的:

首先,在战略层面上,他受了杨的挑拨——他本该直接去攻击海尼森而不是去冒险以自己为诱饵去引诱杨文理,这使他放弃了本已稳稳入手的胜利而去承担不必要的失败的风险;

其次,在战术层面上,他再次受了杨的挑拨,自己主动瓦解了原本完美全的纵深防御阵,这违背了他自己追求的战术目标:保护自己、拖住杨文理而直到援军赶来;

最后,在执行方面,他决定变更自己原先的计划,却又做的不够彻底——既然已经决定转守为攻,那么就应亲自带领全部军队果断出击,而不是让五个职务、能力均相当的上将们平行出击各自为战以致被各个击破。
作者: lanzhu9999    时间: 星海历15年3月14日 23:49     标题: 回复 #2 枫色幻想 的帖子

深表同意




欢迎光临 星之大海俱乐部 (http://bbs.seaofstar.net/)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