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金融高管们凭什么自定天价年薪==转 [打印本页]

作者: 莉吉亚    时间: 星海历08年4月14日 10:36     标题: 金融高管们凭什么自定天价年薪==转

金融高管们凭什么自定天价年薪
     符玉瑶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10


 近日披露的高管天价薪酬,引起了决策高层的关注。有关决策层到银监会调研,与银监会领导交流了这种现象的根源与相关政策。(《21世纪经济报道》4月8日)

    天价年薪究竟高到什么地步呢?在已经披露的银行年报中,某商业银行董事长年薪是2285万元(去年他的年薪还只是995万元),其他数家商业银行的高管也动辄数百万元。在金融机构中,平安董事长马明哲2007年他的税前收入达到6616万元,即使包含全年所有的节假日在内,他的日薪也超过了18.12万元。而2006年马明哲的年薪是1338万元。从995万到2285万,从1338万到6616万,金融机构高管天价薪酬愈演愈烈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斑。

    我注意到,与银行高管薪酬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普通员工的收入却增长缓慢,并没有享受到银行业改革的成果,尤其是某些银行基层分行的员工,收入甚至比前几年还要低。而日薪18万,这相当于同行业中一个普通员工几年的工资?从某种程度上讲,高管们的天价年薪,完全是建立在对员工和国民压榨的基础之上。

    我承认人和人有差别,但是,李嘉诚就是每天赚一亿,我一点也不眼红;比尔·盖茨赚得更多,理所当然。马明哲们要是自己创业,他就是日进亿元,穿金戴银,豪吃海喝,也和我等没关系。可问题是,现在银行的坏账、呆账层出不穷,保险业劝保时像孙子,理赔时像大爷,敢情这种霸王作风,是为了孕育出高管们的天价年薪、让所有国企都沦为少数人的提款机和钱袋子不成?

    一个人只凭自己的双手,哪怕使尽吃奶的力气,也创造不出多少财富,但他如果掌握了大量资金,就可创造巨大的财富。这不是个人的功劳,而是资本的功劳,特别是如果他掌握的资本不是他自己创造的,他当然无权自定薪酬了!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金融业及一些垄断行业,基本上是国家控股或国家独资企业,其所有权当然属于全体国人及股民。可是,其资本所得却被高管们以天价年薪肆意瓜分,这难道不是对所有者权益的侵吞吗?
   
  我在想,那些高管们是怎样产生的?他们的天价年薪又是怎么定出来的?他们都有着怎样的责权利?谁来行使对他们的监督?如果这些都是一笔糊涂账,那么,就像当年的皇帝世袭一样,即便是一个白痴,也照样能享受荣华富贵。

    其实,早在2004年6月,国资委就出台了《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这套办法明确了负责人的薪酬必须与业绩考核结果挂钩,提出了对企业负责人薪酬规范管理和挂钩的具体措施,薪酬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可是,4年过去了,我们的相关部门才“对天价薪酬现象表示了极大关注”,才发现导致天价年薪的症结在于“所有者缺位”,这也未免太失职了。



莉:
作者: 莉吉亚    时间: 星海历08年4月14日 10:39

“一个公司两种薪酬制度”
成天价年薪的“遮羞布”

   徐经胜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10    


  律师质疑、交强险亏损、平安集团董事长6600多万元年收入等“惹眼”的词语最近频频擦出火星,吸引世人诸多眼球。平安集团于4月8日首次作出回应,详解中国平安的交强险经营费用情况和高管薪酬体系,并表示将所谓交强险经营与高管薪酬做牵强的联系,是不符合事实的。(4月9日《第一财经日报》

    平安董事长一年6600多万元的年收入到底和交强险有没有关系,即使平安方面说没关系,人们还是照样怀疑。对此,暂且不说。在平安集团回应平安高管天价薪酬的时候,暴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平安集团实行的是一个公司实行两种薪酬制度。

    据报道,为吸引国际一流人才,1994年开始,平安公司董事会制定了“一个公司两种制度”的薪酬机制:一种是与国际化相适应的薪酬体系,主要适用于外籍员工和执行董事,另一种是与国内水平和制度相适应的薪酬体系,适用于绝大多数内籍员工。

    一个公司实行的是两种制度,这首先涉嫌违法。不管其实行薪酬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一家中国企业,首先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制度。我国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这样的“一个公司两种薪酬制度”,很明显有违法国家法律的嫌疑。

    如果说为了吸引国际一流人才而实行两种薪酬制度,那么对国际一流人才实行的是一种制度,对包括高管在内的内籍员工,应该实行的是与国内水平和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制度。但是,将公司的执行董事纳入外籍员工薪酬体系,这又是何种道理呢?也可以这样去理解:以吸引国际一流人才为幌子,高管们给自己找个高薪待遇的借口。平安高管们正是将自己纳入特殊的薪酬体系,才使得自己拥有了天价薪酬。

    据了解,除了平安集团董事长拥有6600万元年收入外,还有两位高管年收入超过4000万元,另外5位高管年薪超过千万。这也就意味着,仅仅为了支付这8位高管的年薪,平安就支付约两亿元人民币。而2007年的交强险年度经营报告显示,实际赔款为44亿元,经营成本却高达141亿元、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用29亿元。8位高管的年收入实在是惊人。

    平安高管们的天价年薪,最直接原因就是“一个公司两种薪酬制度”所造成的。“一个公司两种薪酬制度”差不多成为高管们天价年薪的“遮羞布”。

作者: 莉吉亚    时间: 星海历08年4月14日 10:40

中国平安否认高薪与交强险有关
律师坚持质疑该公司5.85亿元的人力成本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10    

   本报北京4月9日电(记者董伟)针对外界的质疑,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其高管薪酬增长与交强险无关,而是得益于与H股股价挂钩的长期奖励计划(虚拟期权)首次兑现。然而,这样的解释尚不能平息近期一些车主对交强险和高管高薪间关联度的质疑。
   
   不久前,中国平安年报公布一系列耀眼的数字,其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更是夺目:董事长马明哲税前收入累计6616.1万元,常务副总经理梁家驹税前年薪酬为4813万元,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总会计师张子欣税前年薪酬为4770.4万元。此情况立刻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4月1日,一份由1055位车主签名,委托北京市德润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家辉起草的《关于对中国平安高管千万薪酬进行调查的请求》递交给了保监会,质疑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过多地分摊了交强险份额,请求保监会对平安高管的千万元年薪进行调查。

    《请求》称,“对交强险进行监督是贵会(保监会)的职责和义务,交强险如不能实现其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保障的公益性目的,而沦为保险公司高管发放高薪、分摊不合理成本的工具,则是贵会监管失职。”

    这份《请求》还强调,交强险既为公益性、强制性保险,保险公司分摊人力成本,应该以全国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水平为标准,而不得以保险公司自行拟定的标准,任意从交强险保费中分摊。

    对此,中国平安最近的回应是,交强险业务是平安产险经营的一项业务,而平安产险与平安集团是两个独立的法人,有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集团所有的管理成本包括高管的薪酬成本完全由集团支付。因此,认为高管高薪与交强险有瓜葛是牵强的。

    中国平安的相关财务报告,包括经营费用、费用分摊均经过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并且严格按照保监会的相关规定核算,其成本分摊是合理的。其还拿出了保监会曾经的审计报告称,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行业平均的经营费用占保费收入的比率是27.74%,平安产险的同口径比率是26.18%,低于行业水平。从业务构成来看,交强险在平安产险业务收入中占比不到四分之一,平安产险对集团业务贡献占比不到10%。

    不来自交强险,如此炫目的薪酬来自哪儿呢?中国平安的解释,一是与H股股价挂钩的长期奖励计划(虚拟期权)的兑现;二是与2007年业绩挂钩的绩效奖金。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平安2007年利润增长了107.9%,而执行董事和高管奖金也因利润的增长而增加。

    另外,对于网上关于平安的企业性质及高管身份的说法,中国平安亦一并回应说,其并非国有企业,管理层也不是政府委派。作为最早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国内金融企业,自1994年开始引入国际一流的人才,因此,公司董事会制定了“一个公司,两种制度”的薪酬机制,一种是与国际化相适应的薪酬体系,主要适用于外籍员工和执行董事,另一种是与国内水平和制度相适应的薪酬体系,适用于绝大多数内籍员工。

    对于平安的回应,刘家辉有自己的看法。她说,高管的千万年薪来自公司利润,平安集团不经营任何具体业务,其利润均来自子公司的贡献。“交强险由平安集团下的一家子公司平安产险经营,平安产险的收益成为集团的收益组成部分,这已经可以说明,平安产险与平安集团的高管收入有关系,既然如此,交强险必然与高管的收入有关系。”

    刘家辉还对记者说:交强险年报居然是“亏损”的,看看“亏损”的原因,实际赔偿4.4亿元,经营费用12.87亿元,人力成本及其他费用一项5.85亿元,这些人力成本费用,到底有多少人员参与分摊?薪酬结构又是什么?分摊的标准是什么?交强险如此庞大的经营费用,相比已决赔款,让人们无法信服这种分摊是必须的、合理的。

    “如果交强险多摊了其他险种的成本,就使其他的险种获得了收益。正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情况,才请求保监会予以调查处理。”刘家辉表示,她昨天接到保监会的回复,此事的处理情况正在“领导会签”中,她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等待保监会的书面回复。

作者: suit    时间: 星海历08年4月14日 13:43

中国平安不是再融资了么?原来是被马明哲吃空了啊~
作者: FabiusGuderian    时间: 星海历08年4月14日 14:37

中国的干部们都在干什么?应该多砍几个脑袋给他们敲敲警钟了
作者: 龙皮大衣    时间: 星海历08年4月14日 22:57

能让我们知道他拿了多少钱,这起码是一个进步。
作者: 五斗    时间: 星海历08年5月5日 09:20

如果能让我们决定他们可以拿多少钱那将是一个更大的进步。
作者: 莉吉亚    时间: 星海历08年5月7日 10:30



QUOTE:
原帖由 五斗 于 星海历08年05月05日 09:20 发表
如果能让我们决定他们可以拿多少钱那将是一个更大的进步。

这点不太对吧?

如果是国有控股的企业还可以这么规定,若不是,“我们”不应该有这个权力。




欢迎光临 星之大海俱乐部 (http://bbs.seaofstar.net/)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