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大学的困惑:求知还是求职==转 [打印本页]

作者: 莉吉亚    时间: 星海历08年3月28日 10:38     标题: 大学的困惑:求知还是求职==转

大学校长呼吁“只有保持大学的宁静,才能保持大学的清醒”;师兄师姐暗中传授求职心得“谁早上路谁领先”
66.8%公众支持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同时, 35.8%的公众担心“走出去”会让学生变得急功近利
               

                 实习生 李春莲 杜晋华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28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如今,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所说的这道门已经很难闭上了。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下,不少大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访师兄问师姐,钻研走向社会之道,为此不少教授学者很揪心。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在外界现实利益的诱惑下,大学精神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呼吁大学回归净土,营造宁静校园。

    大学生到底应该“走出去”多多参加社会实践,还是应该“坐下来”老老实实读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人民网联合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1004人参与)显示,25.8%的公众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不够社会化,过于强调理论”;17.2%的公众觉得他们“过度社会化,缺乏理论修养”,54.5%的公众认为如今的大学生“理论和实践都缺乏”。

    走出去!社会不喜欢“乖孩子”了

    北京某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张帅算了算,自己每周有22节课,按道理来说,她应该是乖乖呆在学校好好学习的,但是她没有,因为在张帅心目中还有“头等大事”——跑新闻。

    张帅不久前开始在北京某都市报实习。从那时起,她总会想尽办法请假、逃课去跑新闻。采访回学校后,她还要写稿,甚至为此经常熬夜。

    有老师质疑张帅这是瞎忙活,学习成绩不好将来怎么找工作?但是张帅心里很有数:“我们学校很多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甚至不会写消息。”她认为,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是两码事,新闻单位在招聘记者时经常将“是否有实践经验”放在首位考量。这让久经考验作品多多的张帅感到“很有底气”。

    本次调查也显示,66.8%的公众认为当下的大学生应该走出“象牙塔”,参与社会实践。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出现了个别大学生回炉高职院校(技工学校)的现象。本科生往往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但实践能力不强,上岗后不能马上进入角色。于是,一些大学本科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再深造”,弥补自己理论多、实践少、上手慢的不足。

    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曾坦言,国内高校专业技能教学与企业人才技能需求脱节。他说,学校教出来的技能很多是企业不需要的技能,而企业需要的技能,学校没有教或教得比较肤浅。

    “我们老师也要面对现实!”华中科技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感叹道,很多学校对学生过于强调理论教育,而这种模式容易变成“复制教育”,“求职时,大学生拿出来的都是英语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招聘单位,面对千篇一律的‘复制品’,你说他们该如何选择?据我所知,招聘单位往往选择那些更有特色的学生。”

    这位老师认为,现在的社会不喜欢“乖孩子”了,作为老师,更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摸索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道路。

    “闫老板”,是清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二学生闫海的新绰号。半年之前,闫海休学半年,返乡创业。

    “当时老师并不支持我的想法,他觉得在校期间应该潜心研究。”如今,事业已经步入正轨的闫海开始批判导师的观点:“导师不是自己也说要‘学以致用’吗?我这半年的经验让我对本专业的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闫海认为,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理论学习,所以大学生都应该争取机会,更多地到社会上去实践。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大学校园的生活、思想风气的过度社会化,这不是真正的‘走出去’。”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的刘运生教授提醒说,对“走出去”的观念要具体分析和看待,当下很有必要的应该是专业和知识的“走出去”。

    只有保持大学的宁静,才能保持大学的清醒

    毕业于武汉大学管理学专业的柳芳,从来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大学四年和研究生三年中,她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里。在很多同学看来,她这样的“书呆子”不会找到好工作。但是,她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进入了一家顶级保险公司做业务员。

    “我并不认为在大学阶段进行社会实践就能获得多么好的能力和经验。很多没有想法却盲目跟风的人反而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失去自己的判断。”柳芳说。

    调查显示,17.2%的公众觉得当下的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缺乏理论修养;32.3%的公众认为大学生应该留在学校,安心读书;35.8%的公众更担心“走出去”会让学生变得急功近利。

    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文艺学的耿波老师认为,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做不同的事情,大学生还处于求知的婴儿期,更应该关注自己知识体系的形成。

    面对当下校园闹哄哄的“走出去”,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刘运生教授很担忧:“现在的学生似乎无心潜心学习,大家不再以学问衡量自身,而是攀比工作、房子、票子。”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指出,大学里传统的行为准则正在被实用主义所取代,学术不端行为频出,官僚主义盛行,大量师生涌入“名利场”。只有保持大学的宁静,才能保持大学的清醒和理性,明确自己的使命和目标所在,才能自觉坚持和守护大学的精神和原则,激发和保护教师、学生对于学术的兴趣、热情和追求。

    “度”的关键在于“你想要做什么”

    “我已经坐不住了,静下心来看书已经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事!”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王胜永说,以前的大学生个个都是“天之骄子”,既不用发愁学费,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可以安下心来去追逐理想,但是我们这辈儿没那福气了,我们注定很“纠结”。

    调查显示,21.1%的公众认为,“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的说法,只会加剧他们的迷茫,对选择安心学习还是大胆出去实践更无所适从。本次调查显示,54.5%的公众认为如今的大学生理论和实践都缺乏。

    一位参与调查的网友留言说,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做学问,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洞悉“世事”同样也是很重要的“做学问”。所以学习和社会实践并不对立,正如《红楼梦》里的一副对联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调查显示,68.9%的人觉得“走出去”应该有个度,不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应该“走出去”,部分学科的学生应该潜心治学。

    但是,究竟什么情况下要“走出去”实践,什么情况下要“闭门”读书,其中的“度”又怎么把握呢?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副主任陈鹏认为,“度”的关键在于“你想要做什么”。陈鹏说,无论你想做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明确自己将来的道路——是考研,还是找工作,或者明确找什么样的工作。这些都决定着自己如何分配实践和理论的时间比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希望校园回归宁静,与人们鼓励大学生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两者之间并不冲突。”陈鹏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陈教授则认为,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应该扎实地学习理论,之后再去实践,不然以后在实践中就欲速则不达了。

    当问到具体哪些学科大类的学生应该“走出去”时,公众给出的排名是:管理(60.7%),经济(59.6%),农学(46.9%),法学(42.2%),工学(40.7%),艺术(40.2%),教育学(32.8%),医学(29.5%)等等。

    此外,有27.1%的公众认为无论什么学科都应该“走出去”,也有2.9%的公众认为都不应该“走出去”。


莉说:鱼与熊掌,真不能兼得?

[ 本帖最后由 莉吉亚 于 星海历08年3月28日 10:40 编辑 ]
作者: 浅草苍    时间: 星海历08年3月28日 11:56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大学校园的生活、思想风气的过度社会化,这不是真正的‘走出去’。”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的刘运生教授提醒说,对“走出去”的观念要具体分析和看待,当下很有必要的应该是专业和知识的“走出去”。
——这话很赞同,学校里教的东西应该有所调整~~
另一方面,大学人数太多,精英流于庸才也是事实,原来的精英可以潜心做学问,但现在你学会的别人也一样会,于是只好在“经验”这方面求不同……学生的确很纠结……
作者: MeteorCrazy    时间: 星海历08年3月29日 00:02

作为毕业生,我来说句话
愿意怎样就怎样,路怎么走,自己挑。挑错了也是自己的问题。赖不上别人。所谓什么未来或者将来,有几个能预知的?
作者: 淡如    时间: 星海历08年4月18日 12:00

这个是偶到了大学以后一直困扰的问题,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忙着实习、在外面另外学习报关、公共关系这样的课程,其实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有点着急。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8年4月18日 12:56

中国的大学,不能像美国那样办
美国有充足的经济支持,所以让大家在就业前在大学里充分玩一玩也没什么,大家也玩得起
但中国没那么多钱,应该尽早区分两类不同的大学:面向研究和面向就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
作者: suit    时间: 星海历08年4月18日 14:23

哈~做学问?试问现在还有几个大学生有钻研精神?有几个大学生会在做研究生前一直钻研自己学科的前沿课题?又有几个大学生能提出些像样的东西来?
作者: kangaroo    时间: 星海历08年4月18日 15:54

你没看到不等于没有,不要妄下结论
作者: 龙皮大衣    时间: 星海历08年4月18日 21:12

真到报社才知道,课堂上学的和工作其实关系不大。
  怎么和人沟通让他接受你的采访这个难度和学校实习采访是不一样的。
    如果大学朝八晚五的在课堂上做乖学生,毕业后肯定不能立即适应工作。




欢迎光临 星之大海俱乐部 (http://bbs.seaofstar.net/)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