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星海帝国军中央银行
|
帮助
|
星海币排行榜
星之大海俱乐部
»
星海帝国军士官学院
»
特搜系
» 七月作业:资料整理搜集——中国古代服饰(秦汉) BY Deci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标题: 七月作业:资料整理搜集——中国古代服饰(秦汉) BY Deci
亨利-杨
(丁丁)
星海帝国军将官
UID 284
精华 0
帖子 968
功绩 0
星海币 1673 sosa
星海币存款 2147483647 sosa
注册 星海历03年7月9日
所属阵营 新银河帝国
状态 离线
#1
使用道具
发表于 星海历07年7月1日 08:5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七月作业:资料整理搜集——中国古代服饰(秦汉) BY Deci
冠与帻
汉代以冠帽作为区分等级的主要标志。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武冠、法冠、进贤冠等几种形制。按照规定,天子与公侯、卿大夫参加祭把大典时,必须戴冕冠,穿冕服,并以冕旒多少与质地优劣以及服色与章纹的不同区分等级尊卑。长冠,又名齐冠,是一种用竹皮制作的礼冠,后用黑色丝织物缝制,冠顶扁而细长。
相传为汉高祖刘邦微贱时仿照楚冠创制,故又称“刘氏冠”。委貌冠,形制与皮弁相似,有些像翻倒的杯子,用帛绢制成。这两种冠均为参加祭祀的官员所戴。武冠,又名“鹖冠”。鹖,俗名野鸡,性好争斗,至死不退,用作冠名,以表示英武,为各级武官朝会时所戴礼冠。又因为它的形状像簸箕,造型高大,也称“武弁大冠”。皇帝侍从与宦官,也戴插着貂尾、饰有蝉纹金珰的武冠。法冠,又称“獬豸冠”。獬豸是传说中的神羊,能分辨是非曲直。它头顶生有一个犄角,见人争斗,就用犄角抵触理屈者,故为执法者所戴。又因为它通常用铁作冠柱,隐喻戴冠者坚定不移,威武不屈,也称“铁冠”。进贤冠为文吏儒士所戴。冠体用铁丝、细纱制成。冠上缀梁,梁柱前倾后直,以梁数多少区分等级贵贱(如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二梁,博士以下一梁)。
此外,还有通天冠、远游冠、建华冠、樊哙冠等冠式。关于樊哙冠的由来,相传有这样一段趣事:刘邦攻破咸阳,驻军灞上。项羽设宴鸿门,图谋杀害刘邦,消除对手。席间,“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刘邦)”(《史记·项羽本纪》),情势十分危急。汉将樊哙于是急忙撕下衣襟,裹起铁盾,顶在头上,权充冠帽,仗剑破门而入,解了刘邦此厄。从此,仿樊哙所戴制成冠式,便得了樊哙冠的美名。 秦朝时,巾帕只限于军士使用。到了西汉末年,据说因王莽本人秃头,怕人耻笑,特制巾帻〔zé责,有些像便帽〕包头,后来戴巾帻就成了风气。还有人认为用巾帻包头也与汉元帝刘奭有关。据说刘奭额发粗硬,难以服帖,不愿让人看见,被说成不够聪明,平日常用巾帻包头。结果上行下效,以巾帻包头便流行开来。巾帻主要有介帻和平上帻两种形式。顶端隆起,形状像尖角屋顶的,叫介帻;顶端平平的,称平上帻。身份低微的官吏不能戴冠,只能用帻。达官显宦家居时,也可以摘掉冠帽,头戴巾帻。东汉末年,王公大臣头裹幅巾更是习以为常。像中军校尉袁绍这样的高级将领,也不惜弃朝冠而裹头巾以求轻便;蜀汉丞相诸葛亮这样的元老重臣,也甘愿舍弃华冠而头戴纶巾(以细密的丝绢制成),手摇羽扇,指挥三军,以求潇洒悠闲,致令司马懿不得不叹服。
戎服
秦朝士兵的铠甲,多用整片皮革或厚实的织棉等材料制成。上面缀有金属或犀牛皮做的甲片。甲片是活动的,主要用于双肩、腹前、腰后和领口,上面并绘有彩色花纹。这从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形象上可以清楚看到。另一种是用正方(或长方)形甲片编缀起来,甲片是固定的,主要是用于胸前和背后,穿时从上套下,再用带钩扣住,里面衬上战袍。前一种为指挥人员所穿,后一种为普通士兵所穿。甲衣的样式因穿着者所属兵种和身份不同,结构繁简也不一样。
男服
秦汉时男子的常服为袍。这是一种源于先秦深衣的服装。原本仅仅作为士大夫所着礼服的内衬或家居之服。士大夫外出或宴见宾客时,必须外加上衣下裳。到了东汉,袍才开始作为官员朝会和礼见时穿着的礼服。它多为大袖,袖口有明显的收敛。袖身宽大的部分叫袂,袖口紧小的部分叫袪。衣领和袖口都饰有花边。领子以袒领为主。一般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里面衣服。此外,还有大襟斜领,衣襟开得较低,领袖用花边装饰,袍服下面常打一排密裥的,有时还裁成弯月式样。另,袍不光是夹的,还有填棉絮的冬装。具体又分为纩袍(用新丝棉之细而长者絮成)、与缊袍(用旧丝棉或新丝棉之粗而短者絮成)等。御史或其他文官穿着袍服上朝时,右耳边上还常簪插着一支白笔作装饰(由准备记事转化而来)名“簪白笔”。官员平时多穿单,即单衣,衣。衣是一种单层的薄长袍,没有衬里,用布帛或薄丝绸制作。这时期的袍服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据,一是曲据。曲据就是战国时的深衣,多见于汉朝初年。这种样式不仅男子可穿,也是女装中最常见的式样。这种服装通身紧窄,下长拖地,衣服的下摆多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有窄,袖口多加镶边。衣领通常为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面衣服。有时露出的衣领多达三重以上,故又称“三重衣”。直据,又称襜褕,为东汉时一般男子所穿。它衣襟相交至左胸后,垂直而下,直至下摆。它是衣的变式,不是正式礼服,隆重场合不宜穿着。据《汉书·外戚恩泽侯表第六》记载,汉武安侯田恬就曾因为赶时髦,“衣襜褕入宫”,被武帝视为“不敬”,而遭致免爵除国。
女服
汉代妇女的礼服,仍以深衣为主。只是这时的深衣已与战国时流行的款式有所不同。其显著的特点是,衣襟绕转层数加多,衣服的下摆增大。穿着这种衣服,腰身大多裹得很紧,且用一条绸带系扎腰间或臀部。还有一种服装叫“袿衣”,样式大体与深衣相似。因为它在衣服底部由于衣襟绕转形成两个上宽下窄形状像刀圭的装饰,故而得名。此外,汉代妇女也穿襦裙。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有句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就是对一个身着襦裙的美丽采桑女的形象写照。这种裙子大多用四幅素绢拼合而成,上窄下宽,呈梯状,不用任何纹饰,不加边缘,因此得名“无缘裙”。它另在裙腰两端缝上绢条,以便系结。这种襦裙长期为中国妇女服饰中最主要的形式。东汉以后穿着的人虽一度减少,但魏晋开始重新流行后,历久不衰,一直沿袭到清代。汉代妇女也有穿裤的。但大多仅有两个裤管,上端用带子系扎。后来宫中女子有穿前后有裆的系带裤名“穷(意思是不通)裤”的,传到民间,逐渐为人们所仿效。
梳妆
汉代妇女以梳高髻为美。童谣所说,“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虽有些夸张,但犹可窥知汉朝时尚。《鲁元公主外传》就有孝惠皇后张氏“云髻峨峨(高耸的样子),首不加冠而盘髻如旋螺”的记载。妇女的髻式很多,有堆在头上的,有分向两边的,有抛在脑后的。发髻的编梳,一般是由头顶中分为二,然后将它们各自编成一束,再从下朝上反搭,缩成各种式样。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椎髻和堕马髻。椎髻因为形状与洗衣用木椎十分相似而得名。堕马髻相传为东汉贵戚梁冀的妻子孙寿所创造。它下垂至背,侧在一边,看似从马上刚刚堕下,因而得名。孙寿梳着这种发髻,与她那画得细而弯曲的“愁眉”、在眼睑薄薄擦上一层油脂的“啼妆”等装扮相配合,更加妩媚动人。此外,汉代妇女还有把发髻盘成各种式样,并在髻后垂一绺头发,名“垂髾”或“分髾”。贵妇还常在头上插步摇作装饰。这是一种附在簪钗之上的首饰,上面饰有金玉花兽,还有五彩珠玉下垂。因行走时随着步履摇动,故名。也有头戴珠翠花钗,耳垂上插腰鼓形耳珰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对焦仲卿妻刘兰芝的美貌这样形容:“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汍素,耳着明月珰。”奴婢则多用巾子裹头。汉代妇女画眉施黛已成风气。眉上施黛,以求艳丽;面上敷粉,以求白皙;颊上涂朱,以求红润。当时的男子也有“胡粉饰貌,搔头弄姿”(《后汉书·李杜列传·李固》),以女性化为美的。这种风气蔓延至魏晋时期尤甚。曹操的女婿何晏,为取悦女人竟以服药美化容貌,并常“服妇人之服”(《晋书·五行志》)。
鞋履
汉代的履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用皮革制成的,也叫鞜〔tà踏〕;一种是上有裱饰花纹的织鞋,即锦履。“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字公幹)在《鲁都赋》中就曾作过这样的形容:“纤纤丝履,灿烂鲜新,表以文组,缀以朱蠙〔bín宾,蚌珠〕”(《刘公幹集》),可见其华美高贵;一种是麻鞋,也叫“不借”。除单鞋外,还有复底鞋,就是舃和屐。屐是用木头制成的,下面装有两个齿,形状与今天日本的木屐相似。也有用帛作面的称作帛屐。屐比舃稳当轻便,多用于走长路时穿。妇女出嫁,常穿绘有彩画、系有五彩丝带的屐。
襜褕
秦汉时男子的短衣类服装主要有内衣和外衣两种。内衣的代表服装是衫和袚。衫,又称单襦,就是单内衣,它没有袖端(没袖的叫汗衣,形状像今天的马甲)。袚,是夹内衣,外形与衫相同,又称“短夹衫”。此外,还有帕腹(横裹在腹部的一块布帛)、抱腹(在帕腹上缀有带子,紧抱腹部,即后世俗称的兜肚)、心衣(在抱腹上另加“钩肩”和“裆”)等只有前片的内衣,以及前后两片皆备,既当胸又当背名为“两当(意为遮拦)”的内衣。平民男子也有穿满裆的三角短裤“犊鼻裈”的。它据说因为形状像牛犊的鼻子而得名。《史记》中就记载有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偕同卓文君私奔,在成都街头开设酒铺,“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的史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星海帝国军站务总长
星海帝国军士官学院教政处主任
我们的征途是星之大海
www.seaofstar.net
亨利-杨
(丁丁)
星海帝国军将官
UID 284
精华 0
帖子 968
功绩 0
星海币 1673 sosa
星海币存款 2147483647 sosa
注册 星海历03年7月9日
所属阵营 新银河帝国
状态 离线
#2
使用道具
发表于 星海历07年7月1日 08:54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秦汉妇女服饰实物 上图素纱禅衣(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中图印花敷彩?#123;红纱曲裾绵袍(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身长130公分,两袖通长236公分。右图地“万事如意”锦女服(新疆民丰东汉墓出土实物),身长133公分,两袖通长189公分。服装的款式是典型的西域民族样式,但质料和纹样有汉族特点,还织着富有吉祥如意的汉字,是东汉时期各民族人民相互交融的产物。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异常丰富,尤其是服装,经历二千多年,质地仍然坚固,色泽依然鲜艳,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高超水平。从一号墓出土的服饰有素纱禅衣、素绢丝绵袍、朱罗纱绵袍、绣花丝绵袍、黄地素缘绣花袍、?#123;绢裙、素绢裙、素绢袜、丝履、丝巾、绢手套等几十种之多。颜色有茶色、?#123;红、灰、朱、黄棕、棕、浅黄、青、绿、白等。花纹的制作技术有织、绣、绘。纹样有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几何纹等。其中最使人感到惊奇的是这种素纱禅衣,整件服装,薄如蝉翼,轻如烟雾,衣长12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在领边和袖边还镶着5.6厘米宽的夹层绢缘,但全部重量只有48克,还不到一两,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稀世之品。
[attach]2230[/attach]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星海帝国军站务总长
星海帝国军士官学院教政处主任
我们的征途是星之大海
www.seaofstar.net
亨利-杨
(丁丁)
星海帝国军将官
UID 284
精华 0
帖子 968
功绩 0
星海币 1673 sosa
星海币存款 2147483647 sosa
注册 星海历03年7月9日
所属阵营 新银河帝国
状态 离线
#3
使用道具
发表于 星海历07年7月1日 08:5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秦汉男女服饰 左图穿窄袖袍服的秦代妇女(陕西临潼近郊出土陶俑)。右图穿窄袖袍服的秦代男子(陕西临潼出土陶俑)。从这两件陶俑的服饰来看,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
[attach]2231[/attach]
汉代长冠 戴长冠、穿袍服的官员(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着衣木俑)。长冠,汉高祖刘邦先前戴之,用竹皮编制,故称刘氏冠,后定为公乘以上官员的祭服,又称斋冠,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衣木俑所戴即为此冠。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为贵。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它们基本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有花边。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不论文武职别都可穿着。本图为戴长冠,配黑色绛缘领袖的袍服及绛色裤袜。
[attach]2232[/attach]
汉代妇女服饰实物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实物中,服装的款式是典型的西域民族样式,但质料和纹样有汉族特点,还织着富有吉祥如意的汉字,是东汉时期各民族人民相互交融的产物。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异常丰富,尤其是服装,经历二千多年,质地仍然坚固,色泽依然鲜艳,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高超水平。本图为“信期绣”茶黄罗绮绵袍(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身长132公分,两袖通长228公分。
[attach]2233[/attach]
汉代妇女服饰实物 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实物中,服装的款式是典型的西域民族样式,但质料和纹样有汉族特点,还织着富有吉祥如意的汉字,是东汉时期各民族人民相互交融的产物。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异常丰富,尤其是服装,经历二千多年,质地仍然坚固,色泽依然鲜艳,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高超水平。从一号墓出土的服饰有素纱禅衣、素绢丝绵袍、朱罗纱绵袍、绣花丝绵袍、黄地素缘绣花袍、?#123;绢裙、素绢裙、素绢袜、丝履、丝巾、绢手套等几十种之多。颜色有茶色、?#123;红、灰、朱、黄棕、棕、浅黄、青、绿、白等。花纹的制作技术有织、绣、绘。纹样有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几何纹等。其中最使人感到惊奇的是这种素纱禅衣,整件服装,薄如蝉翼,轻如烟雾,衣长12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在领边和袖边还镶着5.6厘米宽的夹层绢缘,但全部重量只有48克,还不到一两,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稀世之品。本图为“信期绣”绢手套(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及菱纹“阳”字锦袜(新疆民丰东汉墓出土实物)。
[attach]2234[/attach]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星海帝国军站务总长
星海帝国军士官学院教政处主任
我们的征途是星之大海
www.seaofstar.net
亨利-杨
(丁丁)
星海帝国军将官
UID 284
精华 0
帖子 968
功绩 0
星海币 1673 sosa
星海币存款 2147483647 sosa
注册 星海历03年7月9日
所属阵营 新银河帝国
状态 离线
#4
使用道具
发表于 星海历07年7月1日 09:0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秦汉铠甲 秦代是我国历史上至今资料最全面、最准确、最详细的朝代,这有归功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从目前在陕西临潼一、二、三号坑内发掘出土的陶俑来看,这些兵马俑的雕塑手法极为写实,不仅人物神态自若表情栩栩如生。秦代出土的兵俑分为军俑、军吏俑、骑士俑、射手俑、步兵俑驭手俑积累,他们的铠甲服饰装束表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秦代军官戴冠,士兵不戴冠。秦代兵俑的头饰大致分四类。一类文吏帻,有两种:一种为骑兵俑、军吏俑所戴,似用皮革制成,照于发髻用带系于颌下;另一种为将军头上所戴帻上插有一种鸟的羽毛,也称帻。第二类是冠,为骑兵所戴。这种冠在佣群中数量很少,形象与汉代的武冠很接近。只是体积较小。第三种从形象上看,应该称为帽。第四类是髻,髻的梳法很多。本图为秦代将士的发式及冠式(陕西临潼出土的陶俑)。
[attach]2235[/attach]
汉代平民百姓服饰 左1图为穿襦裙的侍者(内蒙古包头孟家梁汉墓出土的陶俑)。左2图为束巾、穿袍服的侍者(河北邯郸彭家寨出土的彩绘陶俑)。左3图为戴帽、穿袍服的男子。左4图为头上簪花、穿襦裙的侍女(四川重庆出土汉代陶俑)。左5图为束巾、赤膊、赤足、穿禈的杂技艺人(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拓片)。右图为穿袍服的侍者(陕西西安出土陶俑)。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13年)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对商人的禁令更严。然而在服装的样式上,似乎没有严格的制度。从出土的汉代陶俑及画像砖石来看,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的,身上穿的服装,几乎全是交领,下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还有不少赤足者,反映了这个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attach]2236[/attach]
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 左图为戴帽、穿曲裾服的男子(陕西咸阳出彩绘陶俑)。右图为穿曲裾身衣的男子(陕西出土西汉陶俑)。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本图正是这种曲裾服饰。
[attach]2237[/attach]
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 曲裾深衣穿戴展示图(根据陕西咸阳出陶俑复原绘制)。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本图正是这种曲裾服饰。
[attach]2238[/attach]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星海帝国军站务总长
星海帝国军士官学院教政处主任
我们的征途是星之大海
www.seaofstar.net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星之大海俱乐部
星之大海俱乐部公告发布区
> 星海帝国军总长联席会议公告发布区
文化区
> 英雄论坛
> 银英研讨
> 千亿星辰
> 艺术画廊
> 信息中心
> 银英战情
战区
银河工程区
> 全宇宙播放频道
> 银河周刊
> 档案馆
> 旗舰档案馆
> 战争档案馆
> 设定档案馆
会员交流区
> “不羁的星辰”Bar
> 星海黄丝带
> 星之大海北方局
> 星之大海南方局
> 动漫游戏
> 万象沙龙
军部办公区
星之大海俱乐部
© 2000-2010 经典黑色版
www.seaofstar.net
陕ICP备09025348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