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大海俱乐部


标题: 王志 面对“面对面”
红衣主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星海历06年6月12日 12:42 
王志 面对“面对面”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这次他由主持人变成嘉宾

  2004年5月8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共有15位全国青年的杰出代表获得了这一殊荣,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王志。


  去年此时,央视《面对面》栏目和主持人王志因为“非典”报道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悉和认可,今年此刻,刚刚荣获全国五四青年奖章的王志转换角色敞开心扉,以一个被采访者的身份走进《面对面》……

  沈冰:王志你好,很高兴能在《面对面》里面来跟你面对面,从一个职业记者变成一个被采访者,感觉怎么样?

  王志:我非常的不习惯,我第一次知道做嘉宾有多难。对个人来说,可能要暴露自己。

  沈冰:你很怕暴露自己吗?还是有什么不可暴露的?

  王志:我不是一个很喜欢暴露自己的人,不是说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坐在镜头前面问别人会感到比较舒适。另外我觉得对节目来说可能是一个风险,大家可能会认为我以权谋私。

  沈冰:我们今天的访谈应该从你获“五四青年奖章”开始,向你表示祝贺。真实的问题是,这是你到目前为止得的第几个奖,还记得清吗?

  王志:可能数不清了,中午有一个我的采访对象给我打电话,说一年前的今天我采访了他,他记得,让我很吃惊,他说你已经成为英雄了,我也很吃惊,他说你得了很多奖了,我还是吃惊,他说你数一数有多少,我跟他讲:拿到手软,拿到脸红了。

  从2003年5月份以来,王志先后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抗击“非典”青年突击手、抗击“非典”勇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中直机关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授予首届中直机关五四青年奖章。2003年底,王志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的最高荣誉“金话筒奖”,并被新周刊、新浪网等媒体评为年度电视节目主持人。

  沈冰:记者不是很清高的吗?你想过拒绝接受这些奖吗?

  王志:我不能拒绝。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尊重,对我的劳动成果,对我的表现的一种肯定。

  沈冰:同时我也发现你得的这些奖,都集中在2003年和2004年的到目前为止是上半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高峰期出现?

  王志:非常简单,很直白地说,就是因为“非典”。

  2003年4月,“非典”的阴影笼罩在神州大地,王志和《面对面》栏目摄制组赶赴广州深入医院进行拍摄,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进入“非典”病人重症监护区的摄制组。紧接着,由《面对面》栏目制作的对李立明、钟南山、张积慧、王岐山、姜素椿、陈冯富珍、吕厚山等一系列新闻人物的专访节目被安排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高密度播出,赢得了广大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刚刚开播三个月的《面对面》栏目和主持人王志成为“非常时期”观众心目中的“非常栏目”和“非常主持”。

  沈冰:事实上在整个“非典”期间,进入到病房进行采访的记者不只你一个人,为什么是你脱颖而出,吸引了大家的眼光?

  王志:我不是第一个进入ICU的职业记者,我去广州进入重症病房的时候,广州当地媒体的很多记者已经和医生很熟。恰恰不幸的是,我们头一次进去就把它拍下来,这是因为我们的职业有这个特点,而且中央电视台有这么一个平台,亿万人都可以看到。

  沈冰:但是中央电视台的平台不只是在《面对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记者也不只是王志一个人,为什么大家记住了王志?

  王志:因为我做的节目比较多一点,我们最有影响的七期节目是在十天之内播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的的确确对我是一种机遇,对任何一个新闻记者来说,可能都是一种机遇。

顶部
红衣主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星海历06年6月12日 12:43 
沈冰:你当时清楚这是一个机遇吗?

  王志:没有时间来得及想,说实话。

  沈冰:你平常是一个爱冒险的人吗?

  王志:关键的时刻我是一个不害怕的人。


  沈冰: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真的因为那次“非典”的采访而使自己感染了“非典”,事情会怎么样?

  王志:那也没有办法。采访回来之后,回到住的地方,我接到通知,要求我在家休息。当时我很后怕,如果真感染“非典”,那节目可能就没法做了,我的节目可能要停掉,或者别人代替。如果我这期节目播出去,我的下一个采访对象知道王志进过ICU,王志整天在跟“非典”接近,他会有戒心的,或者他干脆就会拒绝我,我最担心的是这个。

  沈冰:可不可以说王志还是很幸运的,虽然在恐怖当中,但是自己还是能够得以保全?

  王志:我觉得身体的抵抗力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对自己的身体比较自信。

  沈冰:如果真因为采访而得了“非典”,你还会觉得这样的采访是值得的吗?

  王志:这种假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吃饭一样,饭都能把人噎死,任何一件工作都是这样的,你都必须付出代价。但是你要问一问自己你愿意去吗?我愿意,因为这是我的工作。

  沈冰:那么你的眼泪呢?

  王志:这可能是一个例外,设计都没办法设计出来。

  沈冰:你觉得一个职业的记者在镜头前可能流泪吗?应该流泪吗?

  王志:没有哪一本新闻教材说职业记者不可以流泪,职业记者不可以表露自己的感情。没有一本书上说、没有一个实例说这种流泪,这种流露自己的情感会影响新闻的公正。

  沈冰:你不怕观众觉得王志是一个软弱的男人?

  王志:不会,所有的观众都会认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沈冰:你会感谢“非典”吗?

  王志:在得金话筒奖的时候我曾说过,我是托大家的福,沾“非典”的光,如果说没有“非典”,《面对面》可能不会被那么多人知道,没有“非典”王志可能不会拿到那么多的奖,但是不能感谢“非典”。我自己因为个人得不得这些奖是不重要的,因为这个代价太沉重了,多少人死了,这些生命是不应该消失的。

  1993年,当时在湖南电视台担任新闻记者的王志来到中央电视台,加盟刚刚创立不久的《东方时空》。

  沈冰:你是怎么踏进这个门的?

  王志:很偶然的,因为当时我在湖南台拍新闻,原来学生会的时候搞活动,和外面接触比较多,领导认为我交际能力还可以,待人接物还可以,当时中央台有一个记者采访,叫时间。领导让我们去陪他去采访,就是帮着打下手,就这么认识了,以后就成朋友了。有一天他打电话告诉我说,我们现在要搞一个新的节目,你上我这儿来做事好不好。我说我不去,那个时候我正热恋呢,而且等着分房呢,长沙我很适应了,我离开干什么,不去。

  沈冰:过了一年房子分了吗?

  王志:房子分了一小间,也没什么意思,婚也没结成,恋爱黄了。这个时候时间又来了,他说你上我这儿来干吧,我问我来干什么,他说你到我这儿做主持人,你像我要找的主持人,这个时候我心动了。

  沈冰:他有没有具体说哪儿像?

  王志:他就跟我讲了一点,他说我们现在的标准跟过去不一样了,我需要自己能动手的,需要做过编导的,我说像我这种行吗?他说你长相没什么毛病,他说你尤其脸上长酒窝的上哪儿去找?他说让我出镜这是一个挺风光的事情,我心里窃喜,但是我表面上是很平静,千万不能让这个机会错过了,我得抓住它。

顶部
红衣主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星海历06年6月12日 12:43 
沈冰:待遇好吗?

  王志:当时就说试,不提待遇的问题,我说那就试,就跟着他们一块去天津了,去天津就顺道拍一个节目,京韵大鼓演唱家骆玉笙先生。

  骆玉笙的节目让王志一试成功,顺利留了下来,在《东方之子》两年多的时间里,王志一共采访了200多位社会各界精英人士,1996年,王志加盟《新闻调查》,7年中,王志先后采访了胡长清、成克杰腐败案件,厦门远华走私案,揭秘东突恐怖势力等有力度的报道,作为《新闻调查》的主要出镜记者,王志逐渐形成了自己客观、冷静、质疑的采访风格。


  沈冰:质疑是记者应该有的素质,但是现在大家一提到王志就觉得是质疑典范。

  王志:质疑是我的一种追求,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可以用。

  沈冰:质疑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王志:质疑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态度,但是它更是一种手段,它把这两个点联系起来,把这个过程充分地展示。我喜欢从常识出发。比方说观众看到我们这期节目,我们这些常识就是,沈冰你来采访我,你是自愿的吗?还是领导的安排?这就是常识。不要先入为主,这是记者的大忌。只有通过这种质疑的方式,只有从反面,用排除法把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之后,我才敢相信这个天是蓝的,我才敢相信这个终点它是真实的。

  沈冰:十年当中走了三个栏目,《东方之子》、《新闻调查》、《面对面》,《东方之子》带给了你什么,留给了你什么?

  王志:《东方之子》应该说就是我从幕后走到台前,而且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环境。我说的是当时《东

  方之子》的那种拍摄方式对我没有任何压力,从心理上来说,它解除了我们心里的压力。第二个,因为我们接触的叫“浓缩人生精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我要不来《东方之子》,我到哪儿去见李嘉诚?我到哪儿去见霍英东?我当时就想,什么都不干,就是不拿钱倒贴,每个人身上学一句话,你这三五年下来还不成人精了?我觉得这个对我是一个财富。

  沈冰:这200多位东方之子下来,你学到今天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

  王志:李嘉诚跟我说过一句话,印象很深,我说李先生觉得自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没有大道理可讲,我觉得非常简单,我们做买卖讲信用,就是“信用”这个字,一般人来说能做到讲信用就很不错了,我们挣十块钱,按照协议你五块,我五块,我李嘉诚的做法一定是你拿六块,我拿四块,我让你再也找不到比我更好的合作对象。所以他说三十年前,是我找生意,三十年之后是生意找我,不成功才怪呢。

  沈冰:《新闻调查》又带给你什么,留给你什么?

  王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历练我的心态,《东方之子》是一个日播节目,是一个很风光的节目,《新闻调查》是一个周播节目,我们有四个记者,一个月出来一次,要耐得住寂寞。

  沈冰:你耐得住吗?

  王志:你看我耐得住吗?我在《新闻调查》干了七年,所有的主持人都换过了,我没有换。我只会干这个,我没有更多新的机会,而且干到后来观众也认可了,这张脸像《新闻调查》的脸,像一张记者的脸,这不就行了吗?七年下来回过头看,每个片子就像一个脚印一样,很清晰,而且很踏实。

顶部
红衣主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星海历06年6月12日 12:45 
2003年1月11日,长篇新闻人物专访节目《面对面》开播,凭借十年来形成的扎实的采访功底,王志成为《面对面》栏目的制片人和唯一的出镜记者,伴随着《面对面》的迅速成长,王志也越来越受人瞩目。


  沈冰:这么多的人物采访,在你身上留下了什么?

  王志:实际上我的营养都是从他们身上汲取过来的。有时候可能是一种批评,你是舆论监督,你会看,你要设身处地去替别人着想,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为什么不对?人家成功了,你要去质疑,是真的成功了吗?当你相信他是真的成功的时候,你会有另外的问题出来,为什么这种成功会降临在他的身上?你会回过头来想我应该会怎么做呢?还有像高耀洁这种老人,面对她时不感动?你会觉得我一生可能达不到她那个境界,说真的,我能仰视她一下,我就心满意足了,我能沾点边,能学一学人家,我觉得很幸运。

  沈冰:你早就说过,你当时做记者,就是因为这个职业这个行业能够让大家看得见,看得见当然是越多人看越好。

  王志:是另外一种概念,是影响力,不是个人的知名度,我跟你说实话,到现在我没有觉得它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不习惯于被人家点点指指戳戳,我不自在。大家说你是一个公众人物,你需要用一个公众人物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不习惯,但是我会尽量去做好。我担心什么呢?会影响我的工作,会影响我的心态。我如果沉不下来,节目就完了,快乐和成就感的源泉根基就动摇了。

  沈冰:但是毕竟你不是处在一个真空状态,你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媒体的行业当中,并且是在新闻最核心的部分,看着你的同行声音比你更高一些,看着你的同行比你的知名度大一些,你却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你怎么找自己的平衡?

  王志:尽人事,信天命,谁要超过你,你想不让人家超过都不行。十个手指头都不一样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的特点,天下的好处能让一个人给占了吗?天下的活能让一个人给干完了吗?你吃肉我喝点汤行不行,不就平衡了吗?还有人没汤喝呢。我在电视台干了十年,人家说你可能就是“非典”让你火了,完了怎么着,说句良心话我从来没有希冀这个,只是这个机遇来了,砸到我的头上,这个果子你得接得住,接不住你就是窝囊废。

  沈冰:你认为自己属于最出色的吗?

  王志:跟我自己比,我觉得我比过去出色很多,但如果说跟别人比我永远不会甚至不会站到最字这个行列,还甭说是最,最就是唯一,谁敢说,不能这么说。

  沈冰:不认为自己是第一的话,你认为你眼中的对手有哪些呢?

  王志:我眼里没有对手,我眼里都是同行,对手意味着就像拳击台上,你得把对方打倒,但是我们大家可以一起站在这个台子上,评论部、新闻中心、中央电视台,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中央电视台现在的主持人有多少,将近400人,一个整体,强强相遇,才能强强联合,我们大家才能一起往前走。

  沈冰:你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提醒自己?

  王志:必须要告诫自己,“三省吾身”,一天要三次检讨自己。

  沈冰:《面对面》在经历过“非典”之后,好像没有在“非典”的时候那么火了,你担心吗?

  王志:我肯定担心。但是辩证地看就是这样,有高就有低,有低一定后面还可能有高,我不能希望每天都发生“非典”吧,“非典”毕竟是一个非常的状态,但是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背后这个团队更成熟了。这个是基础,让《面对面》走下去,我相信有我们这个团队,有电视台这棵大树,有越来越开放这种舆论的环境。

王志:李嘉诚跟我说过一句话,印象很深,我说李先生觉得自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没有大道理可讲,我觉得非常简单,我们做买卖讲信用,就是“信用”这个字,一般人来说能做到讲信用就很不错了,我们挣十块钱,按照协议你五块,我五块,我李嘉诚的做法一定是你拿六块,我拿四块,我让你再也找不到比我更好的合作对象。所以他说三十年前,是我找生意,三十年之后是生意找我,不成功才怪呢。

  沈冰:《新闻调查》又带给你什么,留给你什么?

  王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历练我的心态,《东方之子》是一个日播节目,是一个很风光的节目,《新闻调查》是一个周播节目,我们有四个记者,一个月出来一次,要耐得住寂寞。

  沈冰:你耐得住吗?

  王志:你看我耐得住吗?我在《新闻调查》干了七年,所有的主持人都换过了,我没有换。我只会干这个,我没有更多新的机会,而且干到后来观众也认可了,这张脸像《新闻调查》的脸,像一张记者的脸,这不就行了吗?七年下来回过头看,每个片子就像一个脚印一样,很清晰,而且很踏实。

  2003年1月11日,长篇新闻人物专访节目《面对面》开播,凭借十年来形成的扎实的采访功底,王志成为《面对面》栏目的制片人和唯一的出镜记者,伴随着《面对面》的迅速成长,王志也越来越受人瞩目。

  沈冰:这么多的人物采访,在你身上留下了什么?

  王志:实际上我的营养都是从他们身上汲取过来的。有时候可能是一种批评,你是舆论监督,你会看,你要设身处地去替别人着想,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为什么不对?人家成功了,你要去质疑,是真的成功了吗?当你相信他是真的成功的时候,你会有另外的问题出来,为什么这种成功会降临在他的身上?你会回过头来想我应该会怎么做呢?还有像高耀洁这种老人,面对她时不感动?你会觉得我一生可能达不到她那个境界,说真的,我能仰视她一下,我就心满意足了,我能沾点边,能学一学人家,我觉得很幸运。

  沈冰:你早就说过,你当时做记者,就是因为这个职业这个行业能够让大家看得见,看得见当然是越多人看越好。

  王志:是另外一种概念,是影响力,不是个人的知名度,我跟你说实话,到现在我没有觉得它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不习惯于被人家点点指指戳戳,我不自在。大家说你是一个公众人物,你需要用一个公众人物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不习惯,但是我会尽量去做好。我担心什么呢?会影响我的工作,会影响我的心态。我如果沉不下来,节目就完了,快乐和成就感的源泉根基就动摇了。

顶部
红衣主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星海历06年6月12日 12:47 
沈冰:但是毕竟你不是处在一个真空状态,你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媒体的行业当中,并且是在新闻最核心的部分,看着你的同行声音比你更高一些,看着你的同行比你的知名度大一些,你却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你怎么找自己的平衡?

  王志:尽人事,信天命,谁要超过你,你想不让人家超过都不行。十个手指头都不一样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的特点,天下的好处能让一个人给占了吗?天下的活能让一个人给干完了吗?你吃肉我喝点汤行不行,不就平衡了吗?还有人没汤喝呢。我在电视台干了十年,人家说你可能就是“非典”让你火了,完了怎么着,说句良心话我从来没有希冀这个,只是这个机遇来了,砸到我的头上,这个果子你得接得住,接不住你就是窝囊废。

  沈冰:你认为自己属于最出色的吗?

  王志:跟我自己比,我觉得我比过去出色很多,但如果说跟别人比我永远不会甚至不会站到最字这个行列,还甭说是最,最就是唯一,谁敢说,不能这么说。

  沈冰:不认为自己是第一的话,你认为你眼中的对手有哪些呢?

  王志:我眼里没有对手,我眼里都是同行,对手意味着就像拳击台上,你得把对方打倒,但是我们大家可以一起站在这个台子上,评论部、新闻中心、中央电视台,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中央电视台现在的主持人有多少,将近400人,一个整体,强强相遇,才能强强联合,我们大家才能一起往前走。

  沈冰:你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提醒自己?

  王志:必须要告诫自己,“三省吾身”,一天要三次检讨自己。

  沈冰:《面对面》在经历过“非典”之后,好像没有在“非典”的时候那么火了,你担心吗?

  王志:我肯定担心。但是辩证地看就是这样,有高就有低,有低一定后面还可能有高,我不能希望每天都发生“非典”吧,“非典”毕竟是一个非常的状态,但是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背后这个团队更成熟了。这个是基础,让《面对面》走下去,我相信有我们这个团队,有电视台这棵大树,有越来越开放这种舆论的环境。

沈冰:但最重要的还是你王志,因为你走在前面,大家看到的是你作为《面对面》的一个标志。

  王志:我可以跟你很直接很简单地说一句话,你相信了我们的过去,你难道不相信我的未来吗?

 

  人物背景:

  王志,湖南衡阳人,1965年5月出生,文艺美学硕士学位,1989年进入湖南电视台开始从事电视新闻工作,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新闻评论部,先后担任《东方之子》和《新闻调查》栏目主持人,现为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的制片人、主持人。

顶部

    星之大海俱乐部   © 2000-2010   经典黑色版  www.seaofstar.net  陕ICP备09025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