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大海俱乐部


标题: [存档]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方
kangaroo
帝国领男平民
Rank: 1


星海帝国军二级优异服务勋章 桂冠单项奖 星海帝国军服役纪念章
UID 41
精华 3
帖子 2801
功绩 0
星海币 2236 sosa
星海币存款 19269 sosa
注册 星海历03年6月22日
所属阵营  新银河帝国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星海历05年1月24日 20:3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存档]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方

天与地————川中岛的迷雾

(此文资料来自日本战国历史文化版,[url]http://www.gamerhome.net/main/jingtai/58/13031.htm[/url]
特向资料整理者表示感谢!)

谈论日本战国历史,有几个名字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也没有人想要绕过去。其中,分别以甲斐之虎和越后之龙而著称的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更是让人无法忽略的存在。战国的时代,能与他们两人比肩的,也无非织田,德川,丰臣数人而已。并且,在这些人中间,织田长于奇袭而短于治人;德川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城;一代豪杰的天下奉行丰臣公,无论是在政治手腕还是合纵连横中,均有上佳表现,但是仅就军略而言,比之此二人还是略逊一筹。著名军评家木村高敦曾经讲过,三军法规之完善整齐,让人感觉到危险气氛的,没有人能胜得过武田信玄。沉重如石,象手足般挥发自如的,没有人能胜的过上杉谦信。而这两人,终其一生却始终是互相敌对的对手,和互相敬重的敌人。天与地,龙与虎的传说,就发源于川中岛那一片迷雾之中。

在谈到他们二人的川中岛之战前,我们不妨先注目于这两个独特的人。

武田拥有乱世枭雄所应该拥有的一切特质。为了权位,他可以不择手段,流放自己的亲生父亲,诛杀自己的亲生儿子,置亲情于不顾;好享受,不仅喜欢女色据说也喜欢男风,将自己的侄女娶为妻室;眷顾手下,武田家臣团的团结举世瞩目,甲斐武士的勇武也天下闻名;对军略的研究,他善于吸收中国兵法,“风林火山”的军旗也来自《孙子兵法》,尤其是对骑兵的使用和强调机动性与冲击力方面无出其右。

而谦信公,则与武田有完全不同的性格特质。他不重视权位,上杉关东统领的位置是在别人的恳求下接受的,终其一生也从未掠夺过他人的领土,做过不义的扩张;他是坚定的佛教徒,一生不近女色,个人生活极其简朴;对周遍的弱小势力,他始终眷顾有加,与武田军的对峙也是因为信浓豪族村上家的请求而出兵,后来所占据的领土也归还给了村上诸人(因此,北信浓豪族对上杉氏始终忠心不改,这在各种叛乱蜂起的战国时代是非常少见的)。谦信公被后世称为“军神”,“正义之剑”,他的人格在乱世的战国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在认识了这两位主角之后,我们来看一看川中岛会战的背景和缘由。

甲斐军对北信浓的扩张主要的目的是寻求一个稳定而巩固的后方。甲斐地处群山之中,土地原本就贫瘠,以甲斐一国之地,要作为武田夺取天下的根据地,必须得到一个稳固的后方。在对北信浓发动侵攻之前,武田与北条等势力达成联盟,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以全军之力将村上等诸家赶出北信浓,他的打算是在肃清后方之后再调转枪头,抑制北条侵吞今川,消灭挡路的德川之后开始上洛。而村上义清在武田的打击下不得不投靠越后的上杉。此时的谦信公刚刚稳固国内的局势,也不能容许武田的势力在信浓扩展的过于深远。于是,上杉一方面为稳固自己的根据地,另一方面为大义所感,遂发动全军与武田军在信浓对峙。

1553年(天文二十二年),两军在信浓境内的犀川相遇,隔江布阵。 自这一年起,谦信和信玄在犀川和蜿蜒的千曲川的平原上动用万人以上的大军进行决战,交战五次,互有胜负,史称“川中岛之战”。其中以第四次川中岛之战最为著名,一般所称谓的川中岛合战,均指此次会战。

第四次川中岛之战发生在1561年(永禄六年)秋。上杉军动员军力一万三千人,武田军动员军力两万人。此战从一开始就始终伴随着许多不解之迷,而由于记叙此战的历史资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夸张和传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此战的认识。在记叙此战的过程中,我们将尽力给予这些传说以合理的猜测和解读。

谦信出兵的日子是半秋之日,很适合军队的行动。他将部队分为两队,一队于北国街道大田切、小田切的旁的善光寺出,一队经一间道后由饭山出阵。由饭山出阵后,他不顾武田军在此处建立的坚固城堡海津城的威吓能力,径直往海津城西方十八町的妻女山开去。另一队军,则在善光寺附近的旭山城稍作休息后,向南进发到妻女山。

由于妻女山所处的战略位置,海津城的侧面完全暴露在上杉军的正面。在此守城的武田军名将高坂昌信发现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之后,立刻将全军退入城中,一面放狼烟向武田报警,一面开始做守城的准备。而上杉军则并未积极的发动笼城,反而是等待着武田军主力的到来。于是,此战的第一个谜题出现了。

谜题一:上杉军出阵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说是攻略海津城,拔掉武田军在此处的战略立足点,在武田主力到达之前可谓最好的攻击时间,但是上杉军的行动,主要效果是威慑而并不是攻击;如果是要绕过海津城进入北信浓,上杉军的驻扎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何况在没有绥靖后方的情况下进入北信浓也是很明显的兵家大忌。从时间上看,谦信八月十六日到达妻女山阵地,信玄十八日才收到谦信出阵的消息,谦信不能说没有进攻海津城的机会,但谦信却始终没有对海津城作出实际的攻击行动。

信玄在十八日接到昌信的急报后,立刻带大军出征。途中收拢了绥靖北信浓归来的人马,全军二十二日即到达海津城,从整军到进入阵地只用了四天的时间,是信玄 “其疾如风”战术的典型体现。至此,信玄军完成了战术准备,全军达到两万人,与妻女山上的谦信军遥遥对峙。之后,全军转移至妻女山西北的茶臼山,切断了谦信军退回越后的道路。

面对谦信,即使是信玄也不敢大意。双方先是对峙了二十余日,均没有取得进展。之后,信玄召开了前敌会议,与自己的指挥官们讨论战术。据说,饭富虎昌提出全力正攻,被信玄否决之后,马场信繁与山本堪助提出所谓的“啄木鸟”战法,即以别动队进攻其后,而以本阵迎击其前的做法,为信玄所肯定,并将大部兵力一万两千人投入迂回敌后的行动。由此,川中岛的第二个谜题出现了。

谜题二:为什么用“啄木鸟”战法?
以正面吸引敌军,而以侧后的主力进行迂回作战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战术,但是此次信玄的兵力配置却大有问题:一万两千人的主力在马场的带领下进行迂回,而本队则只剩下八千人左右。一般的说,迂回的别动队是不会超过正面战场主力的数量的,更何况这次两只部队的数量差距如此之大,难道信玄一点也没有考虑到谦信进攻其正面战场的可能性吗?还是说,大家所认为的别动队才是真正的主力,而信玄本队只是担任预备队的角色,准备在谦信军战败后切断其退往天王寺阵地的退路呢?

此时的谦信,却一直抑制着战意,以表面的悠闲来面对此次大战。自武田军移动之后,谦信军粮道被断,此时军中只剩十日之粮。但就是在九月九日重阳,谦信登高远望,发现海津城方向武田军炊烟大量减少,聪明的谦信立刻意识到武田军有兵分两路的可能。当夜,在派遣了忍者对武田军进行侦察之后,谦信留下部分部队防守身后的妻女山各山口,命令留守后方春日山城的部队必须在11日中午之前到达妻女山,同时大军渡过犀川,进入八蟠原。此时为当日午后六时左右。

而武田信玄军八千人,在十日寅刻(午前四时左右)出海津城,渡过广濑的千曲川到达川中岛地方,全军摆开进攻阵型“鱼鳞”(全军以方阵为单位,交错布阵)。这个时候,武田军前面是一片浓雾(这是川中岛的地方景观),信玄命令摆好阵型,暂时在此地守候。

大概午前六时左右,浓雾散去。上杉军八千(另外五千留守旭山城)如从天而降般出现在武田军面前。信玄大惊之余,立刻将阵型改变为防守阵型“鹤翼”(延长两翼,将防守步兵放置在阵底旗本之前,敌进攻时以两翼将之包围)。此时,谦信军已经以“车悬”阵向武田军本部发起冲击。而此时谦信的阵型,就是川中岛的第三个谜题。

谜题三:什么是“车悬”?
以部分历史资料的记载,车悬的意思就是将部队布置成车辐的形状,向同一方向旋转,这样车辐的长臂就不断的进攻敌军阵线的一角,在一波攻击被击退后另一波再次冲击,部队可以得到轮换的休息和补充。问题是,在两军激烈交战的战场上,有可能如此完美的执行车悬吗?部队的运用,敌人可能发动的反击,号令的下达,有可能让车悬以预计的方式旋转吗?因此,有部分史学家认为所谓车悬,应该就是以部队轮番进攻,梯次出击而已。

总之,在谦信军的轮番进攻下,武田军担任本队守备的名将武田信繁部队陷入混乱。信繁的部队只有区区七百人,而谦信进攻的前锋就达到了一千五百人。为了保持防守阵型的完整,信玄下令不得援救信繁队。

消息传到信繁耳里后,这位武田家中的副将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下令道:"今日一战,有死而已!"这一天,他头带武田菱前立,身穿黑系绯打威铠,骑着鹿毛马,越后军如洪水般朝他涌去。到了此刻,信繁把随身的母衣脱下(后来传给了儿子信丰),手持三尺长的大刀冲进敌阵,鬼神般地与越后兵士激战,最终刀折力尽后战死。信繁的战死,恐怕是武田军历次川中岛合战的最大损失。这位脾气温顺,素有威信的一门名将战死后,信玄便再也找不到一位比信繁更加信任可靠的副将来寄以重任了。直到大多数信繁的部队都战死后,姗姗来迟的武田军山县昌景部才将上杉军柿崎景家部击退。(日本曾经有史学家提出信玄故意让信繁战死一说,此一说很有可信之处,信玄的猜疑心原本很重,尤其是其父信虎原本就想将当主之位传于信繁,虽然信繁主动站在了信玄这一边,但是信玄是否如此大度,很难定论。)

这个时候,前方的上杉军新发田部与武田军穴山部又发生激战,虽然穴山信君的兵力稍占优势,但依然敌不住新发田军强大的冲击,这个时候,老将诸角丰后守虎定与内藤修理昌丰率己部来援,上杉军中的本庄、安田、长尾军马上迎住了武田军。几个突击过后,诸角军溃败,身穿桶皮大铠头带火火焰兜的诸角虎定,手持大身枪冲入越后军阵地中,在取首二十三枚后壮烈战死。

此时,信玄的旗本已经暴露于阵前,上杉谦信终于找到与武田信玄旗本队决战的机会,由中央朝信玄的鹤翼阵突去。信玄右翼的望月吉栋队与武田太郎信义队无视信玄的严令,率先冲出,将信玄的整个阵势扯乱,以至侧翼的左备原隼人部和武田逍遥斋部被迫出击,两军的旗本部队开始接战起来。

看到己方不利的局面,自感惭愧的山本勘助,不顾六十三岁的老龄,手持三尺太刀并率领手势两百出阵,冲到最危险的越后军中央。在身受八十六处重伤后壮烈战死,手下两百壮士也全部战死,无一逃脱者。(此为一说,另一说为山本在战前侦察时发现了谦信军的动向,于是飞马回报,路上遇到谦信军的阻击,在赶回本阵后死亡。)

在两军旗本大战的八幡原上,武田太郎义信部很快就被击溃,义信也被越后重兵包围。这个时候,义信家臣初鹿野源五郎忠次率兵三百杀出一条血路,见势不妙的义信连忙撤退,初鹿野亲任殿军一职,壮烈战死。(身中枪伤刀伤七十三处)

武田军那时的狼狈形象,可以说是信玄初阵以来都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在高坂昌信的著作《甲阳军鉴》中清楚的记载着:越军如阿修罗般的勇猛之势,将甲军彻底击溃(这里有些夸张),战死者续出,武田军自信玄以下名将战死者众……由此可见当时以精锐而闻名天下的甲斐军的混乱状况。

越后主将谦信看准时机,手持二尺四寸五分的顺庆长光,脚踏名马放生月毛出阵,身边随从只有十二骑。不一会就杀到了信玄的本阵,看到了端坐阵中的信玄,谦信也不答话,策马冲向信玄,谦信的第一刀被信玄用军扇挡住,第二刀砍到了信玄的手腕上,第三刀被信玄闪过,只砍到了肩膀上,这个时候武田部将原虎义挺枪来刺,信玄的身边突然冲出二十多位侍者,谦信知道取信玄的首级无望,大笑数声后撤离了信玄的本阵。(这一段可以当作野史看待。两军主将在阵前如此近距离的对砍,很难想象真的会出现。如果不是后人臆造,那么双方也很可能都是影武者出战。)

此时,信玄军本部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上杉军只需要再突击一两次,就很有可能导致武田军全线的溃败。而就是这个时候,上杉军背后的妻女山上出现了一排高高的矛尖。

武田军那一万两千人的别动队终于出现在战场上!

马场等人沿路击溃了谦信的守军,在妻女山上发现上杉军已经离开后,立刻判断出武田军本部将受到威胁,于是全军冲下妻女山,开始进攻上杉军后背,由此上杉军开始败退。但是,由于上杉军后卫的努力和谦信治军的严谨,上杉军随败不乱,缓缓退向善光寺阵地。午后八时,双方脱离接触,第四次川中岛合战至此结束。但是,对于双方谁是胜利者,却留下了不断的争论。

争论:谁赢了?
此战的激烈程度在整个日本战国历史上无人可比。双方交战不到四个小时,上杉军死亡三千四百人,负伤六千人;武田军死亡四千五百人,负伤一万三千人;上杉军重要将领没有伤亡,而武田军连续失去了山本堪助、诸角虎定和武田信繁三员大将。双方参战不到4万人,战死者将近8000,负伤者将近20000,相比之下后来的关原之战参战者将近五十万,而伤亡不及此战的半数,可见此战的惨烈。从战术上说,上杉军占据优势;而武田军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将越后军逼回其领地,并且此后近二十年时间双方没有再爆发大的会战,从战略上说又是武田军胜了。与信玄和谦信同处一个时代的丰臣秀吉在统一天下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卯刻到辰刻是上杉军胜利,辰刻到已刻是武田军的胜利。”(听听,让你想起了什么?与银英中对某战的评论如此之相象啊)。可以说,此战双方的胜负,至今依然不明了。

自此战之后,信玄开始回避与上杉谦信的正面战斗,试图用政治手段瓦解越后军内部,两人的冲突也不如以前那么明显起来。

二十一年的战斗,使两人都不得不承认对方的才能,信玄死后,上杉谦信大哭三日,发誓终生再不入甲信一步。信玄也相信谦信的人格,在遗言中命令武田胜赖在自己死后要与上杉军和睦相处,以维持领地的和平。

可以说,此战双方如同两高手过招,均发挥出了超一流的水平。信玄前期的战略有误,导致了开战时的被动局面。而他坚守阵型,临危不乱,消耗上杉军战斗意志的战法,又给他带来了最后的胜利;而谦信把握战机的能力一流,如果他的部队再多五千人,川中岛的胜利者就只能是他了。

武田与上杉,两人不愧是战国诸将中的双璧。可惜天不假年,信玄在三方原大破德川之后去世,年仅五十三岁;而谦信则在手取川大破织田军后去世,年仅四十九岁。

如果人死后真有魂灵一说,这两人现在恐怕也还在川中岛那浓雾之中,把酒夜谈,共论天下英雄吧!

顶部
kangaroo
帝国领男平民
Rank: 1


星海帝国军二级优异服务勋章 桂冠单项奖 星海帝国军服役纪念章
UID 41
精华 3
帖子 2801
功绩 0
星海币 2236 sosa
星海币存款 19269 sosa
注册 星海历03年6月22日
所属阵营  新银河帝国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星海历05年1月24日 20:4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关于本文的讨论

(方)
对于我在文中所提出的几点迷题,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前辈在其他各种类型的文章中提出过,每种说法都有一些道理。比如,山本堪助在此战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啄木鸟战法的本意究竟如何,车悬是什么样的一种阵型等等。就我看到的资料而言,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尚无定论。考虑到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将这些问题“置疑而不论”的办法,也并没有提出我自己的看法。毕竟,由于当时历史资料记载的偏向性,我们很难给这些问题立下明确的结论,而贸然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可能过于主观,反倒不如只将明确的事实摆出来,而留下思考的空间更好。

至于本文的论点,我并不想以自己的看法为此文下结论。我更倾向于将这次战役的经过尽量详细的叙述出来,而将对他们战法的议论淡化。因为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这些战役的过程,这是客观的事实。而我们所施加于它的任何看法,都存在主观化的痕迹。以自己在事过境迁这么久之后所形成的看法去套用客观发生的事实,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不如利用自己能比当事者掌握更多客观事实的便利条件,力求准确和客观的再现整个战役的原貌,而这样做相对来说更稳妥。

如果要求我对第四次川中岛战役加以评论,我会认为,由于当时战场侦察手段的落后和不完善,武田军未能准确的掌握上杉部队的行动,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打破战场对峙的僵局,而不得不使用侧后突袭的方式,试图从上杉战线的后方实现突破(川中岛独特的丘陵地形和水道加大了战场侦察的难度,但也给别动队的迂回创造了条件);而上杉军由于得到了武田所采取行动的情报,采用了更为直接和大胆的行动,在局部战场和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兵力的优势和战役行动的自由(武田的迂回是外线战术,而上杉的突击则占据了内线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武田军严明的战场纪律和顽强的防守为他们赢得了时间,并逐步扳回了劣势。由此可以看出,在复杂地形作战的情况下,有效的战术情报收集网会给战场指挥员更大的助力,而在不利的战场态势下军队遵守战术纪律的严格和指挥员的冷静,则是一支部队得以绝路逢生的关键。

(kangaroo)
我的估计是,武田希望速胜。
如果上杉并不知道武田的动向,以上杉的兵力,是不敢贸然进攻武田本阵的。即使发动进攻,也不大可能如历史上那样全军投入,多半是试探性的。这样一来,作战的主力就应该是妻女山别动队,而不是武田本阵。如果别动队实力不足,无法一举击破上杉军的话,可能又将是长期的对峙。

联系到武田方的经济能力,我认为是受到了后勤方面的极大压力。在那个地形下,进攻一方会比较吃亏,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有特别好的机会,一般是不会出击的。上杉之所以没有在武田援军到来之前攻打海津城,也许也是考虑到万一攻击不顺利,很容易遭到前后夹击。

与织田相比,武田和上杉的战略战术其实都是比较保守的。


(方)
但是依然存在一个问题,武田进入海津城后不久将主力转移至妻女山西北的茶臼山,事实上截断了上杉军的粮道,上杉与国内唯一的联系只能是善光寺阵地,据资料记载此时上杉军军中也只有十天的粮食了。很难认为切断粮道的结果是武田事先完全没有计划下的偶然行为。

那么,武田即使不知道上杉军的实际情况,但至少也可以判断出其军粮已断的事实。而相比之下,武田军此时已经绥靖了北信浓大部,又背靠海津坚城,从战术选择的自由上来说,相对的武田似乎更自由一些。假设的话,他也可以留下一部分部队监视上杉,而以小股部队分次袭扰上杉军后方,作出要大举进攻越后的势态。上杉家的家臣可未必有武田家团结,更不象武田家臣一样能人辈出.................

(kangaroo)
很可能是情报战的结果。
武田对上杉军的侦察并不成功。因此,获得了错误的情报而导致错误判断的可能性也完全存在。武田方虽然有一定的自由,但其兵力庞大,而从甲斐将粮食运输到信浓,由于交通的问题,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武田方又是重视军队的职业化,因此受制于后勤的因素很大。
另一方面,武田家的腹背隐患比较多。北条、今川都是实力大名,也可能是与此有一定关系

(方)
当时的北条和今川,与武田家的同盟关系还没有结束吧?否则,武田怎么敢在后有虎狼的情况下攻略北信浓呢?

如果说由于武田重视军队的职业化而导致后勤负担较重,同时也受制于交通条件的话,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说武田在情报战上有重大失误,导致对敌情的判断出现重大失误的话,至少在史料中找不到明确的记载。何况,武田也是公认的使用“乱波”的高手,即使不考虑这一点,两支在基本等同的物质条件下作战,受到具有同样战术素养的指挥者指挥的军队,对于情报的使用也应该基本处于同等水准,除非有确切的资料证明其中一方存在重大失误。

(kangaroo)
战国时代的同盟,可靠程度不说也罢。

如果说武田方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的话,那就很难解释武田方对上杉方全军出动一点都不知情的情况了。

另外,我提醒你一点,几乎所有的关于这次战役的资料,都是来自《甲阳军鉴》和《北越军记》。这意味着什么不用我再说了吧。

(方)
没错啊,就是因为此战的资料几乎全部来自于《甲阳军鉴》和《北越军记》,而这两本书由于立场的关系其可靠性都不得不打个折扣,所以我们才不得不仅仅只考虑史料中比较可靠的部分,比如军队的数字,战役中双方的调动等,而不能过于依赖其对于双方战术手段的评价啊?

至于信玄与今川和北条联盟的可靠性,有一点不应该忽视,即在政治上,信玄这样的老狐狸是非常善于利用同盟的。在侵攻信浓的过程中他与今川和北条结盟,一旦信浓基本平定,而今川家又在桶狭间吃了大亏,他立刻就看中了今川的骏河,挑头通过德川与上杉讲和,再次通过联盟稳固了后方,以前的盟友变成了敌人,以前的敌人变成了盟友。这样一个狡猾的狐狸会在对与今川和北条的联盟毫无信心的情况下出动两万军力与上杉对峙川中岛?两万人估计也是甲斐当时能够调动的最大机动兵力了吧?武田敢在背后毫无把握的情况下打这一仗吗?

顶部

    星之大海俱乐部   © 2000-2010   经典黑色版  www.seaofstar.net  陕ICP备09025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