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大海俱乐部


标题: [存档]英荷战争 亨利-杨
kangaroo
帝国领男平民
Rank: 1


星海帝国军二级优异服务勋章 桂冠单项奖 星海帝国军服役纪念章
UID 41
精华 3
帖子 2801
功绩 0
星海币 2236 sosa
星海币存款 19269 sosa
注册 星海历03年6月22日
所属阵营  新银河帝国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星海历05年1月24日 20:3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存档]英荷战争 亨利-杨

起因:英荷两国的海上利益冲突。
1、荷兰拥有面向大西洋的几百公里海岸线和沿海的良港,建立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商船队,17世纪上半叶共有商船1、6万艘,是法国、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国商船的总和,占当时世界商船总吨位的3/4。

2、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忙于革命,荷兰此时在世界各地排挤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1619年打败了英国的东印度公司;6000艘荷兰船航行在波罗的海,封闭了英国同北欧各国的贸易,使英国的木材、大麻和油脂等重要物资奇缺。到17世纪上半叶,荷兰的海外投资比英国多15倍,船只多10倍。

3、1649年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迫切需要向海外扩张。荷兰对海上贸易的垄断是英国海外扩张最大的障碍和直接威胁。英国此时已经无法再容忍荷兰的海上霸权。克伦威尔当政时制定的战略就是控制海洋。英国政治家沃尔特-雷利爵士说:“谁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就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为实现称霸海洋的战略,英国从1649——1651年英国加紧海军建设:
1、成立专门的海军委员会,负责建造专门为海战设计的新型战舰。
2、海军职业化。
在这期间,英国海军从1649年的39艘战舰增至80艘,其中大部分是二层甲板,拥有60至80门炮的巨型战舰。英国在战争准备完成后,在1651年10 月9日颁布了针对荷兰的《航海条理》,“亚洲、非洲或美洲的商品,必须使用英国商船才准许运如英国及其殖民地;欧洲商品输入英国及其殖民地,必须使用英国船只或原商品出产国的船只运送;不准英国商人进口中介商品;保护英国渔业”。
荷兰断然拒绝,双方扩军备战。荷兰海军原有60艘战舰,1652年紧急征用商船后达到226艘。英国在原有基础上紧急动员了125艘商船。两军相比,荷兰战舰比英国小得多,最大的只有54门炮,大多只有20——30门炮,英国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比荷兰占有较大的优势。

第一次英荷战争
英国舰队司令:布莱克
战区:本阶段内的战斗主要集中在多佛尔海峡(包括北海)和地中海,其中又以多佛尔海峡为主.
英国方面战略:荷兰对外的咽喉为多佛尔海峡,控制多佛尔海峡和北海,切断荷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迫使荷兰屈服.
英国方面的措施:集中强大舰队拦截通过海峡的一切荷兰船只;派舰队到苏格兰北部北海和波罗的海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

荷兰舰队司令:德-莱特海军上将,在与法国海盗和西班牙海军的长期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
荷兰方面的战略:以强大舰队为商船护航,强行通过海峡,确保与外界的联系.

在多佛尔和北海战区,双方共有9次激烈海战,这一战区的战斗可分两个阶段:
相持阶段(1652年5月---1653年2月),主要海战有:
1、普利茅斯海战(1652年8月26日)
莱特指挥荷兰舰队护航商船经过英吉利海峡,与英国舰队相遇.双方在普利茅斯港外交战,英国方面由阿伊斯秋指挥,有40艘军舰和5艘纵火船;荷兰方面有30艘军舰和6艘纵火船.双方互有伤亡,但荷兰通过海战认为与英军在航海技术炮术海战技术方面不相上下.

2、肯梯斯诺克海战(1652年10月8日)
荷兰认为英军战斗力不如荷兰,不顾兵力弱于英国的现实,向布莱克发动进攻.两军于10月8日在泰晤士河口外的肯梯斯诺克相遇,英荷双方舰只比为68:64.荷兰舰队被击沉3艘,英军大获全胜.

3、达格尼斯海战(1652年12月10日)
英国经过肯梯斯诺克海战后认为荷兰海军不堪一击,将兵力分散,还抽出20艘去地中海,保留在海峡地区的只有42艘军舰.荷兰舰队由特罗普指挥.12月10 日特罗普出动78艘战舰为300艘商船护航,与布莱克指挥的英国舰队在英格兰东南的达格尼斯海角交战.英国方面被击沉3艘,被俘2艘,残舰龟缩在英国南方的港口,不敢出战.

4、波特兰海战(1653年2月28日至3月2日)
1653年2月28日,特罗普率领80艘战舰护送180艘商船返回荷兰,在波特兰以西海面与英国舰队相遇.英军有70艘战舰.经过3天激战,荷兰舰队突破英军封锁,大部分商船安全回国,荷兰损失11艘战舰和30艘商船,阵亡2000人;英国损失战舰1艘,伤亡1000人,布莱克本人负伤,由蒙克继任.

第二阶段:英国取得战略优势(1653年2月---1654年4月)
波特兰海战后英国海军重新取得对海峡和北海水域的控制权.蒙克坚持集中兵力,封锁海峡,切断荷兰与外界联系的战术.为此,克伦威尔动员全国工业力量赶制战舰.荷兰由于工业基础薄弱,逐渐处于劣势.
1653年4月,英国海军颁布了两个在海军历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航行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规定了在航行中保持良好队形,指挥统一,完整的联络方法;<<战斗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作出了组成纵队战斗队形的规定.两个教范保证了英国海军指挥一致,作战中相互协同,大大地提高了战斗力,荷兰海军仍采用旧的战术.
1、加巴德沙洲海战(1653年6月12日---13日)
6月12日,特罗普指挥荷兰舰队从本土基地出发,试图打破英国海军封锁.荷兰舰队拥有军舰104艘,英国舰队由蒙克和迪恩指挥,拥有115艘军舰.开始时,双方相持不下.布莱克的18艘军舰赶到后,英军开始占优势,荷兰舰队于13日撤退到佛兰德浅滩,英国军舰吃水深,无法进入,追击停止.荷兰损失军舰 20艘,损失兵员1400人;英国损失军舰1艘,兵员400人,舰队司令迪恩海军上将阵亡.

2、斯赫维宁根战役(1653年8月8日—10日)
为打破英军封锁,特罗普和德-莱特决定孤注一掷,进行”敢死”冲击,英荷双方战舰比为100:106,荷兰统帅特罗普身亡,荷兰舰队在指挥官阵亡后,斗志剧减,一败涂地.荷兰损失战舰15艘,伤亡4000人,英军损失战舰2艘,伤亡1000人.
本次战役后,荷兰舰队无力出击,英国对荷兰实行绞杀封锁,海峡和北海地区再无大战.


地中海战区从战略上对战争结局影响不大,荷兰在这里集中了强大的舰队,保持了对英国的优势.范-盖伦指挥的荷兰舰队有14艘战舰,每舰有26-30门炮, 还有增援的22艘武装商船.英国舰队有15艘军舰,每舰30-54门炮.英国舰队部署不当,分为两部分驻在地中海东部的里窝那厄尔巴岛.
范-盖伦集中兵力插入英军两支分舰队之间,切断他们的联系,造成局部有时,分而歼之.1653年3月13日,范-盖伦把英舰队诱出里窝那厄尔巴岛全歼,英军除有1艘逃跑外,全被击沉或俘获.荷兰海军大获全胜,但范-盖伦阵亡,此战之后荷兰海军控制了地中海.

荷兰在地中海的胜利于战局无补,英军窒息式的绞杀封锁完全切断了荷兰与外界的联系,以海运和海外贸易为主的经济完全瘫痪.荷兰无力再战,被迫向英国求和. 根据1654年4月签定的<<威斯敏斯特条约>>,荷兰割让圣赫勒拿岛,支付27万英镑赔款,荷兰军舰和商船在英国水域内向英国船只敬礼.

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果分析:
荷兰战略部署失当,在次要战区地中海集中优势兵力,而在生死攸关的海峡和北海战区兵力处于劣势.但仔细考虑一下,荷兰是以海外贸易为主的国家,仅仅控制多佛尔海峡,并不能保证荷兰的海上贸易不受英国打击;控制了地中海,荷兰可以方便地保护他在西非的殖民地和通向东方的捷径直不罗陀海峡.因此,我认为,从战略上讲,地中海不应该被放弃,无论对英国还是荷兰;荷兰采用为商船护航的战术,在战略上陷于被动;在这两个方面,荷兰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于一个海外贸易国家,放弃航线或是商船都无异于自杀.荷兰方面不乏海战的精英,假若荷兰有觉悟承受一时间的巨大损失,用闪击的方式击败英国,而不是拘泥于一时的得失,那么结果就会改写.还有,英国用雄厚的工业基础能迅速弥补损失,这个优势是以农牧业和海外贸易为主要经济支柱的荷兰所没有的,荷兰在整个英荷战争中都为此困扰.另外英国海军的装备,数量,火力优于荷兰.


第二次英荷战争(1664---1667)
原因:荷兰战败后,两国矛盾并未解决.荷兰对<<航海条例>>不满,寻求机会雪耻.
战前准备:赖特海军上将担任荷兰海军统帅.他改组海军,重建舰队.改变给商船护航的战术,用战舰独立作战,以海军主力与英国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为实现这一战略,荷兰加紧建造大型战舰.截止到1664年,荷兰拥有大型战舰103艘,共计大炮4869门,官兵21631人.
英国在第一次英荷战争取胜后,不把荷兰放在眼中.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对内镇压,对外侵略爱尔兰,并和西班牙发生战争.英国因战争而造成的债务高达200万英镑.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查理二世复辟.处于扩张的目的加紧建设海军,但由于政界和军界的腐败,海军陷于债务.
从1660年,英荷两国在新<<航海条例>>,殖民地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
1665年2月22日,荷兰向英国宣战,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战场主要在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地区.战争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665年6月----年底)英国占优势阶段.
在本阶段主要的洛斯托夫特海战,荷兰损失了17艘战舰,3名海军上将和4000名官兵;英国损失了2艘战舰和800多名官兵.在后期,赖特依靠出色的指挥,巡逻于英吉利海峡和泰晤士河口外,有效地保护了海上贸易,但英国的海上优势依然存在,荷兰仍处于被动.
第二阶段(1665年年底----1666年9月)战争的扩大和拉锯战时期.
1665年的黑死病使英国国内一片混乱.1666年1月,荷兰先后同法国,丹麦结为反英同盟.法国虽然不积极参战,但也迫使英国分出20艘军舰对付法国.英国的战略优势逐渐消失.
双方进行了5次海战,互有胜负.
1.四日海战:1666年6月11日---14日
荷兰方面:司令官赖特;战舰84艘,大炮4600门,官兵2.2万人.
英国方面:蒙克(阿尔比马尔公爵)和鲁伯特亲王联合指挥;战舰78艘,大炮4500门,官兵2.1万人.
这是英荷战争中最大的海战,也是英国皇家海军历史上少有的几次失败,但并不是决定性的.英国损失17艘战舰,包括3艘旗舰,2名将军和12名舰长阵亡,官兵阵亡8000人,被俘3000人;荷兰损失战舰6艘,官兵伤亡2500人,其中有3名将军.
2.古德温海战:1666年7月1日---4日.
英军损失战舰10艘,其余大部分战舰丧失战斗力,死伤1700人,被俘2000人;荷兰损失较轻.
3.圣-詹姆斯日之战:1666年8月4日---5日
英军获胜,损失1艘战舰和3艘火攻船,伤亡不到300人,5位舰长阵亡;荷兰损失战舰20艘,伤亡7000人,4位将军阵亡.
4.霍尔姆斯篝火:1666年8月8日
荷兰损失商船150艘以上,超过英国舰队在整个战争期间给荷兰造成损失的总和.
第三阶段:1666年9月---1667年7月,荷兰获胜
荷兰虽然失利,但主力仍然存在.赖特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必须在夜间进行偷袭.荷兰的间谍摸清了泰晤士河的潮汐,水位,航线等情况以及伦敦地区的军事和经济情报,并对水兵进行夜战训练.
1667年6月19日,赖特率领荷兰舰队24艘战列舰,35艘各类舰只,在黑夜涨潮时冲入泰晤士河.英国从上至下,惊慌失措.荷兰舰队将一些最好的军舰俘获带回荷兰,包括蒙克的旗舰”皇家查理”号, 将另外一些烧毁,包括很著名的一些军舰,有人回忆说:”每一个真正的英国人看到这一幕都会心痛.”荷兰舰队横行3天后,全部安全返回.赖特此后封锁泰晤士河口长达几个月.
结局:英国遭到大败,瘟疫和伦敦大伙的灾难,无力再战.1667年两国签定<<布雷达和约>>,英国对<<航海条例>>作有利于荷兰的修改,把南美的苏里南归还荷兰,荷兰放弃在北美的殖民地.
结果分析:荷兰胜利的原因在于建造了大批堪与英国匹敌的巨型战舰,战略战术得当,得力于赖特的出色指挥,尤其是奇袭伦敦的壮举.有一点很不明白,既然荷兰舰队能闯入英国腹地,那为什么不把英国的海军力量全部消灭或者是把英国彻底击败,那是绝好的机会,但荷兰为什么放弃了?英国作为一个以海军立国的国家,被敌人直闯腹地是奇耻大辱,他对荷兰的怀恨不会因为和约的签定而熄灭.


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8)
起因: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希望将今比利时的荷兰领土作为法国的”天然边界”,以巩固法国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英国不甘心上次的失败.1670年6月路易十四与查理二世签定<<多佛密约>>,两国共同对荷兰作战.英国,法国,瑞典三国先后向荷兰发起进攻,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
第一阶段:1672---1674
以海战为主,陆战为辅.
荷兰陆军不敌法军,荷兰统帅部下令打开堤坝,用海水阻止了法军的陆上进攻.
赖特运用小舰队牵制法国海军,集中主力对付英国海军,把主力部署在靠近荷兰海岸的浅海中,利用浅滩掩护,如有时机便攻击英国舰队.双方在本阶段共有5次海战:
1.海峡之战:1672年3月
荷兰以5:18的战力击退英国舰队进攻,使大多数商船安全返回,只损失4艘商船,总数为72艘.
2.索尔湾海战:1672年6月7日
英法联合舰队:各类舰只150艘,共计大炮5100门,官兵3.3万人.
荷兰舰队:各类舰只130艘,大炮4500门,官兵2.1万人.
英国损失战舰4艘, 将军2名,官兵2500人;荷兰损失战舰2艘,官兵2000人.此次战果不大,但从战略上粉碎了英国对荷兰的入侵计划,也挫败了普鲁士陆军入侵荷兰的企图.
1673年春,西班牙和奥地利宣布支持荷兰.
3.第一次斯库内维尔海战:1673年6月7日
双方损失均不大.
4.第二次斯库内维尔海战:1673年6月14日
英法联军撤退,英法登陆计划失败.
5.特塞尔海战:1673年8月21日
英荷战舰比例90:75.联军损失2000余人,荷兰伤亡1000人.荷兰消除了海上威胁,取得制海权.
特塞尔海战导致英法的裂痕,英国对法军临阵脱逃不满,英国议会同时削减军费,英国于是单方面与荷兰议和,双方恢复到战前状态,英国退出战争.
第二阶段:1674---1678
荷兰联合西班牙,丹麦,勃兰登堡在陆上对付法国,法国获得瑞典支持.海战主要在大西洋的北海,波罗地海及地中海进行;陆战遍及欧洲.
陆战方面:法国占上风,攻占了荷兰大片领土.
在海上,双方处于僵持状态.赖特在奥古斯塔海战中重伤而死,此后的巴勒莫海战,荷西联军几乎全军覆没,6位海军上将阵亡, 其中包括荷兰和西班牙司令官,官兵死伤2000人,;法国几乎没有损失.
巴勒莫海战基本决定了战争的结局,荷兰控制了北海,法国在地中海称雄.
1679年,法国与交战各方谈判,于2月5日签定<<奈梅亨和约>>,法国侵占了德国和荷兰的领土,所获得的土地超过了30年战争.

总评:荷兰在军事上没有输给英国,甚至有2次胜利,但英荷战争削弱了荷兰的实力,在经济,贸易,海运方面的实力大大下降,沦为欧洲二流国家.法国则巩固了它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荷兰失利的原因,从客观上讲:荷兰海岸面向西方,海上多是西风,交战时荷兰舰队处于逆风位置;荷兰水域浅海多,无法建造吃水深的大型战舰,所以军舰在规模和火力上总不如英国;最重要的是英国依靠强大工业实力和先进的技术,使军舰,火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荷兰,并能负担长期的消耗,但荷兰几乎没有工业, 无法承受战争的损失.个人认为,荷兰应该有方法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既然荷兰依赖海上贸易,依赖商船,同时又没有吃水深的大型战舰,但荷兰殖民地和商船遍及世界各地,可以在合适的殖民地建造大型战舰,再把合适的大型商船改造成战舰,然后集结起来伪装成商船队返回荷兰,途中仅用一般舰只护航,诱使英国海军上钩,多打几次大型的歼灭战,使英国舰队望”荷兰商船”而生威,这样即可以解决大型战舰来源问题,又打击了英国海军,同时也间接保护了商船.
主观上,荷兰海军不是职业化的军队,依靠的是赖特和特罗普等将军的个人天才,当这些人战死后,荷兰海军战斗力急剧下降;英国军舰射击准确,射程远,适于列阵作战,士兵个人军事素质高.
这长战争中英国海军在世界上第一次颁布了海军条令;主张采用纵列编队,首尾相接,抢占上风,以炮战为主要战斗手段;英国海军发明的海上封锁和拦截战术被证明行之有效,沿用上百年.
英荷战争是夺取制海权的典型战例,海军的战略价值第一次超过了陆军.

顶部

    星之大海俱乐部   © 2000-2010   经典黑色版  www.seaofstar.net  陕ICP备09025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