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今年星海流行发游记,俺便也凑个热闹
正篇
上午乘扶远出发的国际快船,沿黑龙江开往哈巴罗夫斯克的,江面上漂浮着大大小小的泡沫塑料,不知是否是来自中国的污染物。不仅是露西亚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哈巴罗夫斯克同时也是远东地区的经济中心,是中俄小商品贸易最大的集散地。由于露西亚政府对中国商人采取了限制的政策,这使得中国商人利用“露西亚公民可免税携带三十千克行李”的法律大量使用露西亚人来进行商品物资流通,而对于露西亚的当事人而言这也是一个免费来中国旅游的机会——满洲几个口岸的露国游客几乎都是这样的人。俺所船上几乎都是这样的露西亚人,中国人反倒没几个。一路上俺都在捧着露语书死记硬背,而对面的露国女士则对俺的古怪发音窃笑不已。
虽然不能说是第一次出国,但以往的经历都是跟团,即使是如开罗一般的自助一日也是在跟团的基础上吃住不愁,远算不上真正的背包。相比之下,这次却是一切要靠自己了。
俺所安顿的便宜旅店位于火车站与飞机场之间,虽然不在市中心区,但交通也还算是方便。旅店向南约四百米的地方是游击队纪念碑,早晨有时可看到老师带领着小学生在这里义务清洁。这里居住着大量中国人,不是商人就是打工者,就是没有如俺一般的游客。他们的护照与签证上多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使得他们平时不敢上街,惟恐被警察盘查,露西亚警察在中国人中恶劣的风评也正是这么来的——跟团来的合法旅客们很少与警察打交道,而与警察打交道的手续又往往有问题。
总之,在事先预定好的便宜旅店安顿下来后在下午正式开始了露西亚远东之旅,这里的物价水平果然如预料一般的高,俺算是领悟了奥威尔在《巴黎伦敦落魄记》中所谓“我们穷的只吃奶油面包”的含义。的确,肉类与蔬菜价格比国内贵了四倍以上,所能买得起的也只有主食面包与奶油。这两样东西——尤其是奶油——的绝对价格也比国内便宜的多,俺与其说是面包沾奶油毋宁说是奶油沾面包,在这几天内吃的奶油比过去二十年消耗的还多。说到购买食物,这里还有个小插曲,俺在哈巴罗夫斯克的阿穆尔街一商店购买面包时绞尽脑筋想不起“三十”这个词的露语发音,于是面前的露西亚售货员用字正腔圆的汉语普通话对俺说“三十”。
位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这个地方在1649年被哈巴罗夫发现,于1858年正式命名为哈巴罗夫斯克。俺抵达的时候是在2008年,正赶上哈巴罗夫斯克建市一百五十周年,就如北京迎接2008的奥运一般,这里也是铺天盖地的庆祝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日——街道两旁凡是能放宣传画的地方都肯定有大幅的宣传画。街道上的露西亚姐姐们金发碧眼亭亭玉立腿长波霸,任何一人放到中国这个侏罗纪公园都绝对算得美女,令人不禁愤然造物主的不公;而水桶状乃至梨型身材的露西亚臃肿大妈们则表明了姐姐们那绝望的未来,让人感慨造物主毕竟也还是公平的。
首先来到火车站,连笔带划外加使用纸和笔总算是买到了两天后往比罗比詹的火车票——顺便说句,在这个国家买长途交通票真的是需要出示如护照一类的各种证件的,也算得当年苏露时代的遗物之一。火车站大门前是叶罗费伊·哈巴罗夫的铜像,这位一身猎人打扮的哥萨克究竟是英雄还是恶棍取决于看客是露西亚人还是中国人。如果你眼神足够好,在火车站的东侧面还可以看到一个很小的西伯利亚铁路的纪念碑。
火车站前的阿穆尔大街中央是绿地,两边是车道,一直延伸到江边的列宁体育场。从列宁体育场出发,沿黑龙江岸边是江边公园,无数露西亚人在此晒太阳,看到露西亚大妈的概率与看到露西亚姐姐的概率一样高。这里还分布着无数富有历史感的纪念物:《瑷珲条约》的露西亚民族大英雄穆拉维约夫的铜像高高耸立,穆拉维约夫双手交叉在胸前眺望着对岸的中国,铜像周围的栏杆是用十九世纪的大炮制成,令如俺样的中国游客产生种种不洁的联想;铜像不远处的灯台现在已经废弃,旁边的说明文字告诉游客当年白俄被红俄击败后就是从这里撤退到对岸的中国去的。在这里还可以眺望已经成为露西亚人休闲地的黑瞎子岛,除了满载游客的游船外偶尔还能看到露西亚的江防舰。
江边公园的尽头与另一条大街乌苏里街(一条与阿穆尔大街极为相似的大街)的交汇处是码头与长途船票的售票处,如果你有钱有闲又有心的话可以从这里启程前往共青城或尼古拉耶夫斯克。再往前走一点就到了光荣广场,这里有气势极为雄伟的烈士纪念碑,红色花岗岩的碑身上是烈士们的名字,纪念碑前长明火熊熊燃烧。为消灭法西斯而牺牲的红军烈士们的英灵不朽……但看过二战纪念碑正面另一座新的纪念碑后便不会如此感慨了。这是纪念二战结束后的红军烈士们,纪念碑前的地球仪模型上所标出了他们生前战斗的地方,比如波罗地海与外高家索的治安战。与纪念碑上烈士们牺牲的年代仔细对照后,你还会找到1969年的达曼斯基岛——在中国,我们通常称之为珍宝岛。
在这战争与死亡的纪念碑的后面是劳动战士纪念碑这一和平与建设的纪念碑,碑体上记载了本地那些获得了各种荣誉勋章的英雄集体。如果你不知道勋章的涵义,那么旁边的墙壁上还有对这些勋章的具体介绍。紧挨着纪念碑是一座东正教教堂,如果你的运气和俺一样好,还能看到结婚的新人在给为纪念碑献过花圈后步入教堂的情景。
从光荣广场向西,略走一点便到了共青团广场,这里向北沿着穆拉维约夫大街可直到政府所在的列宁广场。这条街可算得全城的中心,也是这里最富有历史感的地方,街道两旁可以看到不少历史相对而言悠久的建筑如十九世纪的仓库,可看到大大小小的纪念碑,从纪念国内战争的大型卫国纪念碑到纪念某名剧团来此演出的小纪念碑都有。露西亚实在是一个很喜欢纪念碑的民族——而且与中国相比,他们纪念碑的确做的不错,可以说是巍峨与精致的近乎完美的组合。
末了,乘1线环行车绕哈巴罗夫斯克市区一周,对这个城市算是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第一天只能说是开胃的甜点,第二天的博物馆之旅才是正餐。
乘公车来到共青团广场(终点站,所以绝不会错过),一下车路旁就是考古学博物馆,它是方志馆的分馆。虽然该馆于1998年才建成开放,但馆舍却是利用历史上的旧房子——俺日后看到的其他露西亚博物馆也都是如此;考古学博物馆奉行内外双重票价,俺样的外国人只能购买高价的外国票,即使算上国际学生证的折扣后也还是高价——俺日后看到的其他露西亚博物馆也都是如此;博物馆内可以照相,但要花钱,费用大抵相当一张外国人门票钱——俺日后看到的其他露西亚博物馆也都是如此。也正是因为博物馆方面的巨额开支,才使得俺落魄的如巴黎的奥威尔一般整日以奶油沾面包为生。
考古学博物馆规模很小,但内容极为丰富,从中石器的古人类到渤海国与金帝国,直到露西亚人开始进入远东地区。对那些所谓的“历史敏感问题”也完全没有回避,他们泰然承认这里过去属于渤海国与金帝国,但现在则就是露西亚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说到底,所谓“自古以来”毕竟还是弱者的专利。在陈列手段上看,这里不使用高科技的多媒体手段,各种陈列手段虽然都是传统式,但却利用模型、图画等各种辅助手段巧妙的真正作到了“让展品说话”,给人以“很舒服”的感觉,即使完全不懂露文也能大致明了陈列的内容。
第二站是远东红军历史博物馆,作为远东军区的司令部所在地,哈巴罗夫斯克当然会有这么一个博物馆。2008年正是红军建军九十周年,因此这里也举行了相关的活动,举办了一个寻访二战老兵的临时特展——可惜俺看不懂展板具体在说些什么。博物馆附属的广场上陈列着战车与大炮,以及国内战争时期加仑作为指挥部使用的火车车厢。
一进博物馆,中国人民的情感便开始受到伤害——第一个展厅正是歌颂沙俄帝国对远东地区的军事进入,以及露西亚视角的雅克萨要塞攻防战。第二厅反映的是国内战争时期,很明显,当代的露西亚军到底还是认为自己继承的是红军而非白军的传统。博物馆从第三厅开始逐入佳境——这是二战的第一厅,你可以看到红军痛揍中国军队的中东路事件,可以看到红军痛揍倭国军队的哈拉欣河会战,还可以看到朱可夫当年使用过的办公桌。在第四厅,你可以看到光荣的红军是如何在二战末期轻松的把关东军轰到渣,可以看到中国东北人民如何热烈夹道欢迎红军,以及关东军战俘在西伯利亚战俘营如何被优待。第五厅以后是战后的红军,虽然俺满怀希望的反复寻找,但还是没看到任何与珍宝岛之战有关的内容。
接下来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方志博物馆——相当于中国的省博物馆,这座红色的砖房在沙俄时代的地理学会在一八九八年建立,正是远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老馆旁正在大兴土木的建设新馆。对面是去年才树立的波亚科夫船长铜像——对露西亚人,他是伟大的探险家;而对中国人,他则是臭名昭著的食人罗刹。和露西亚其他方志馆一样,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博物馆亦由自然、历史、军事、民族等几部分构成。为了庆祝一百五十周年这里在楼梯的拐角处也做了很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关于该区历任总督的临时特展,而在顶层为了讴歌中露的友谊则搞了一个馆藏中国文物的特展。博物馆的管理员极为热情的免费送给俺一本精美的露英双语博物馆介绍手册,于是俺便相信很少会有中国散客自费来此参观。
博物馆的自然部分是博物馆最先成立的部分,不仅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这里还全面反映了整个远东地区的自然环境。可以看到包括猛犸牙齿在内的各种动物标本与矿石标本,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即使不懂露语的参观者也不会感到太多的遗憾。
这里的历史厅是从露西亚人进入远东地区开始——欲了解该地区更早的历史请去考古博物馆,这里最突出的重点就是《瑷珲条约》的签署。你可以看到《瑷珲条约》签署场面的大型油画、签署《瑷珲条约》的办公桌、《瑷珲条约》的地图,甚至还有《瑷珲条约》文件的副本……与倭国的不承认主义相比,似乎露国这种实事求是的历史态度也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除了令中国人不愉快的政治历史外,历史厅还系统介绍了露西亚移民的开拓史,以三个场景复原的形式生动的展示了不同时期露西亚移民的生活状态。
在历史问题上基本实事求是的露西亚人从来不屑否认他们不是远东第一批居民的历史事实,民族学厅中详细的介绍了远东地区的各个民族的分布与他们的风俗习惯。说起来,露西亚自沙皇时代起就有民族学研究的光荣传统,自然与民族的研究也正是这个博物馆建立的原始初衷。军事部分的内容均为二战以前,除了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倭露战争与义和团战争外,最主要的还是1918到1922年的国内战争。1922年远东地区红军在沃罗耶夫卡的主力决战中击溃白军,决定了整个远东地区最终的命运,这里有一个漂亮的全景画馆便再现了这一历史场面。
离开方志馆后,兴冲冲前往远东美术馆——听说那里收集了大量露西亚第一名画家列宾的作品,甚至还有几幅鲁本斯的作品。进去后才大失所望,这里正在举办现代派艺术的临时展,原先的陈列如圣像画、雕刻等统统都被挡在临时展板的后面。透过展板的缝隙窥视原本的展品,不由哀叹自己实在来不逢时。
列宁街上还有一地质学博物馆,可是那里正在进行装修而不开放,算是为这一天的博物馆之旅画上一悲惨的句号。
第三天自哈巴罗夫斯克乘火车前往比罗比詹,这种短途火车的远比想象中要来得高级,除速度外,其硬件条件几乎可以赶上中国的D字头列车了——而绝对价格却比D车便宜了三成。中途路过沃罗耶夫卡,火车站台上的红军塑像提醒着过往行人这里曾是战场。“犹太自治州不自治也不犹太,仅仅是个州罢了”,这是前苏联时代的一个政治冷笑话,比罗比詹正是这个怪物的首府。比罗比詹虽然在行政级别是一省会城市,但城市规模大致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级市,从城区北端的火车站步行走到南端的音乐厅也不过十多分钟的路程。
买好当天晚上前往布拉格维申斯克的卧铺票并存包后步出火车站,迎面是富有犹太风的喷泉,旁边是一反映移民生活的真人大小的铜塑。火车站正对着列宁大街,中央是绿化带,两侧分布着电影院与商店。本市的烈士陵园就在这里,虽然在规模上远不可与哈巴罗夫斯克相提并论,但却也是威严而肃穆。继续向前可到市美术馆,不过这里已经被出租出去卖家具了。
沿这条街走到尽头则是一个规模有两个北京音乐厅那么大的比罗比詹音乐厅。这个在苏联全盛时期的七十年代建立,硬件设施极为完善的庞大机构也如中国各地的影剧院一般陷入困境,一年中难得举办几次演出,现在一楼的大厅被临时出租给了一个巡回动物园做展览之用。
列宁大街靠近火车站的第一个路口向西拐,是这个城市中相对而言最犹太的一部分。你可以看到犹太文化中心,它包括一个犹太小教堂,一个犹太小图书馆和一个犹太学校。学校正在扩建,而施工队是从中国来的。与露西亚本国的施工队相比,中国工人远为廉价而高效,于是远东地区的大部分政府工程都包给了中国人。
沿此路向前不远是犹太自治州方志博物馆,如果继续走下去,路过一巍峨的东正教教堂后便到了州政府所在地。政府门前的绿地上矗立着一粗糙而丑陋的雕塑,看上去颇有中国三流城市雕塑的风骨而与一路看到的露西亚雕塑甚不和谐。凑上去仔细一看果然不错,这正是为了纪念鹤岗与比罗比詹结为友好城市而建。
还是回到犹太自治州方志博物馆,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方志博物馆相比,这里各部分都小了几号,不过自然历史军事民族各部倒也统统一应俱全。俺去的时候恰逢鹤岗市的政府考察团也到此参观,于是跟在后面便也蹭了个免费的导游。看得出,这个博物馆的陈列重点放在了战后的建设上——毕竟这个自治州在行政上设立的要比其邻居晚很多。你在这里可以看到战后初期的建设热情、八九十年代的迷茫与如今的中露友善。当然,为了突出自己的犹太特色,博物馆也有一个很小的犹太特展陈列了各种犹太宗教用品,据说这里与以色列的关系特别密切。
看看时间,距离傍晚的火车尚有五个小时,便向博物馆的大妈——露西亚博物馆的馆员们几乎都是四五十岁的大妈——询问本地还有什么博物馆可看。大妈沉吟片刻,告诉俺当地还有一消防博物馆,并将路线画了下来。也许是因为城市规模太小,比罗比詹并没有地图出售,只能询问路人了。首先伸出援手的是一个典型的露西亚PLJJ,她热情的对俺说:“跟我走吧,我带你去!”十五分钟后,她又一脸歉意的对俺说:“对不起,我不能再带你去了,因为我买的冰激凌马上就要化了。看,你在前面那个车站上车,坐3站地后……”俺相信当时自己比这个姐姐更感到不好意思。
在车站俺遇到了另一个露西亚的洋雷锋,他爽快的说:“正好顺路,我带你去消防博物馆!”上得公交车,刚好一列满载坦克的火车从铁路上飞驰而过,俺便几乎是本能的把这军列拍了下来。下车后,俺惊讶的发现这个露西亚的雷锋把俺带入了警察局,原来他是个警察!于是俺大脑中立刻浮现出“契卡”“卢比杨卡”“古拉格”等不详的名词,难道自己就因为拍了张军列的照片就要以外国间谍罪被逮捕?!就在俺忐忑不安之时真相大白:原来消防博物馆是警察局里的一个内部博物馆,今天看在领路人的面子上破例为俺这个外国人开放。显然,露西亚警察远不如传说中那么恐怖——只要你的证件合法就没什么好怕的,甚至就是主动找上去也没什么。
满怀“中露友谊万岁”的感慨和美好国度旅行者的幸福感在当地的市场里消耗掉最后一段时光,乘夜车前往布拉格维申斯克。与哈巴罗夫斯克到比罗比詹的短途车相比,这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开来的长途卧铺车条件就差了不少,甚至未必能比上国内的硬卧——不过也没准是因为俺买的是三等车票之故。与中国火车不同,露西亚火车座位的下面是行李箱,除非座位上没人否则就无法拿行李,相对来说似乎更安全一些。大妈列车员推着餐车叫卖盒饭,车厢之间的露西亚式大茶壶免费供应热水……一切看起来与中国是那么相似而又那么不同。
次日早上抵达布拉格维申斯克,这是阿穆尔州的首府,与对岸中国的黑河市是号称双子城,不过大部分中国人记得这个城市多半是却因为海兰泡惨案。规模上虽然不能与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等相比,历史却挺悠久。首先前往码头购买当天下午往黑河的船票,随后开始了这布拉格维申斯克的背包一日游。
从码头出发,沿黑龙江河岸一路向西,来到政府前的列宁广场,这里如哈巴罗夫斯克的列宁广场一般也保留着列宁的塑像。而在列宁的身后又——俺为什么要说又呢——是一座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露西亚探险队1856年在此登陆而设立的。
列宁广场继续向西是沿江公园,这里可以看到鱼雷艇造型的二战江防军纪念碑、2005年庆祝该城建立的凯旋门、再度看到前来献花的结婚新人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等。这里也有边防军的铜像,结合旁边那个70年代面向对岸中国的地堡,令人不禁产生种种不洁的联想。
从外面看起来,阿穆尔州方志博物馆的规模比犹太自治州方志博物馆大,而比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方志博物馆略小。俺事先做了大量的预习功课,内参批判了数本诸如《攻克瑷珲》之流的反动书籍,正要居心叵测的来这里看看露西亚一方如何描述瑷珲事件,不想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是所有露西亚博物馆的整顿日停止对外开放,着实令人扼腕叹息!看官们请务必牢记俺的这个血淋淋的教训!
暗中发誓日后一定要杀回来补上这一课后愤然乘船返回祖国,算是结束这短暂的首次境外背包自助游。
[
本帖最后由 红茶魔术师 于 星海08年12月15日 17:2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