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释兵权, 一战去双璧》
《干戈释兵权, 一战去双璧》
罗严塔尔, 米达麦亚, 帝国双璧, 莱因哈特打天下的两大功臣, 在战争结束后, 就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 和平年代不需要他们了.
相反,两大军神的存在, 隐隐威胁到了新生的帝国.
当然, 有莱因哈特在, 足以使他们效忠, 但莱因哈特之后呢?
司马懿在曹操手下是忠臣, 在曹操孙辈手下是权臣.
所以释兵权是势在必行的.
然而释将领兵权易, 释军神兵权难, 因为军神已经上升为一种军中信仰.
韩信被刘邦撤职后, 大将樊哙见了他依然自称下官大礼参拜.
拿破仑被赶下台后, 以一人之力进军巴黎, 数万派来进攻他的军队全部掉转枪口, 几天便光复法国.
军神的兵权不在手中, 在千万军人心中. 释手中兵权易, 释心中兵权难.
罗严塔尔反叛后, 缪拉坚决推辞晋升为元帅, 只求莱因哈特能赦免罗严塔尔, 可见罗严塔尔在军中的威信.
然而难归难, 释兵权的行动还是开始了.
先是罗严塔尔.
罗严塔尔被任命为临时性的“新领土总督”, 他掌握着“新领土治安军”这支人数达五百二十二万六千四百名的军队的指挥权.
小说中写道:有人说“新领土总督府的权力与权限,在帝国的行政体系当中,显得过于庞大,几乎有些失去均衡。将奥斯卡•冯•罗严塔尔安置在这个位置上,等于将他潜在的野心给突显出来,在应该和平的土壤里埋下争乱的种子,这不能不说是皇帝的重大失败。”
然而,真是这样吗?
《三国演义》中, 司马昭遣钟会领十万兵伐蜀, 有人说钟会有野心要造反,司马昭却说:“蜀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会即有异志,蜀人安能助之乎?至若魏人得胜思归,必不从会而反,更不足虑耳。”
罗严塔尔就是这种情况. 反叛吗? 同盟人心胆已裂, 安能助之乎?帝国军得胜思归, 安能助之乎?
一旦反叛, 他将是孤家寡人.
偏偏作者让他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反叛了, 这就注定了他的失败.
然后是米达麦亚.
罗严塔尔反叛, 莱因哈特本可亲征, 但他却让米达麦亚率军平叛.
这是对米达麦亚的测试.
若米达麦亚与罗严塔尔同反, 则趁着莱因哈特尚在, 一举拔掉这两个定时炸弹, 杀猴骇鸡, 可保帝国百年无忧.
若米达麦亚选择忠于莱因哈特, 消灭罗严塔尔, 则自己也不可能造反了.
清朝时, 清廷要平西王吴三桂出兵, 消灭残余的明朝永历帝政权, 吴三桂照办了. 后果是, 多年后当他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的时候, 却发现再没有人相信他, 帮助他了.清朝平定三藩的胜利, 在多年以前就决定了. 吴三桂没有想到, 他杀了永历帝, 其实是自杀.
米达麦亚消灭罗严塔尔, 他就是大忠臣, 连朋友都可以不顾的大忠臣.
可是如果他将来反叛, 这就是他的致命伤.
讨伐罗严塔尔的人, 自己还能当第二个罗严塔尔吗?
大忠臣的形象一旦崩塌, 自己否定自己, 还谈何得军心, 得民心?
一个为忠君牺牲朋友的人, 如果自己反叛, 会有朋友相助吗?
一旦反叛, 他将同样是孤家寡人.
小说里最终的结局是, 双璧之战后, 罗严塔尔死了, 他不可能造反了. 米达麦亚牺牲了自己的朋友, 作为“狮子之泉七元帅”中的一位, 位高而权虚, 他也不可能造反了.
正所谓: 干戈释兵权, 一战去双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