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大海俱乐部


标题: (连载)西方战略思想家简介
gff1988 (奈鲁卡鲁)
同盟领男公民
Rank: 1


桂冠单项奖 “极光”作战纪念章
UID 7733
精华 1
帖子 339
功绩 0
星海币 4030 sosa
星海币存款 9277065 sosa
注册 星海历06年6月21日
所属阵营  第二自由行星同盟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星海历07年2月6日 23:0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连载)西方战略思想家简介

自人类建立了文明那一天起,战争这一魔鬼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人类数千年的文

明史中,留下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战争,也留下了无数军事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在此

笔者想将这些军事家们的事迹及思想为各位同好作一介绍。新手可以借此略知一二,行家

自可一笑而过,当然也欢迎大家指出文中的疏漏和错误。在此先行谢过。

一, 古希腊时代(上)
1,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至公元前430)希罗多德是一位军事学家同时也是一

位历史学家,其代表作Historie即为英语history一词的词源。他的著作和当时的很多历

史著作一样长于叙述而短于议论。而其军事思想则主要见于其言论,其思想可概括为:国

家要想保证其安全,必须具备1,足够的金钱和军力,集中国内的资源2,创建同盟关系。

同时他还认为,强大的军力不一定能保证国家的安全,社会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概言

之民主制度最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因为公民为确保其自由将不惜拼死一战。而对于同盟关

系,他认为,同盟的建立源于对共同的威胁的恐惧,而一旦这种威胁消失,同盟也就面临

破裂。希罗多德的思想与当前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学派类似,认为欺诈是一种正常的生

存手段。他借大流士之口说:“如果谎言是必要的,为什么不说?”



2,修昔底德大约生于公元前460年,死于公元前406年,出身于雅典中上层阶级。他是大

名鼎鼎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被推崇为第一位科学化的历史学家,对于战略研究而

言,他的思想至少在三方面有重大贡献:其一,精密分析,它将战争的起因分为远因及近

因,他认为权力平衡的变化及人性本恶为战争的远因,这是永恒不变的。而近因则各有不

同。其二,历史教训,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必须有容忍大度的态度,应

认识到没有国家可永远掌握霸权。其三,现实主义,又可分述为以下两点:1,人为理性

动物。2,安全为主要利益。在理性方面,他认为人所拟定的计划以合理为依据但不一定

会带来最好的结果。而在安全方面,他对安全作广义的理解,把对外和对内两方面都包括

在内。换言之,仅凭军事实力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的安全,而必须对各种非军事因素作整合

的运用。修昔底德的战史作为经典名著的地位至今屹立不倒,甚至有人认为2400年间的一

切有关国际关系的著作都不过是对修昔底德的一种注释,只有他的著作才能拆穿世界政治

的一切奥秘。



3,色诺芬(公元前434年至公元前354年)色诺芬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苏格拉底的弟子

,曾以佣兵的身份赴波斯作战,同时更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著作以Anabasis最为有名,

其内容为叙述“万人撤退”(Retreat of the Ten Thousand)的经过,也是色诺芬本人的

冒险故事。公元前401年,大约有万名希腊佣兵越过1500里的距离深入波斯境内,参加波

斯小亚细亚总督居鲁士的夺权内战。居鲁士失败后,他们被遣送回国,在回国路途上发生

了诸多事件。色诺芬在此书中提出,后勤管理在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完善的后勤管

理就不可能采取大规模长时间的军事行动。色诺芬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为Cyropaedia那是一

本以古波斯居鲁士大王为主角的历史小说。色诺芬另有一本学术思想较重的作品即苏格拉

底追思录。色诺芬在此书中认为将才是有天性和教育共同养成的。理想的将领必须具有以

下天性:机智敏锐,精力充沛,谨慎而又敢于赌博,忠厚而又善于使用计谋。

如果大家需要将放出下,如果认为此文不适合发于此处,且告知。本人将另作处理。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千亿的LOLI,千亿的御姐,我的征途是美少女大海!
顶部
Pneuma
同盟领男公民
Rank: 1



UID 11134
精华 0
帖子 4
功绩 0
星海币 47 sosa
星海币存款 0 sosa
注册 星海历10年6月1日
所属阵营  第二自由行星同盟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星海历10年6月15日 17:0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挖坟啦

这是连载么......

顶部
MA1911A1 (小米)
星海帝国军尉官
Rank: 3Rank: 3Rank: 3


星海帝国军准尉
星海帝国军橡叶星海骑士勋章 星海帝国军三级星海骑士勋章 星海帝国军三级优异服务勋章 军校参战纪念章 银英之最十大人物作战纪念章
UID 8737
精华 10
帖子 1427
功绩 200
星海币 2147483647 sosa
星海币存款 2000000000 sosa
注册 星海历07年7月29日
所属阵营  新银河帝国
来自 http://s2.travian.cn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星海历10年6月15日 20: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这人已经死掉了






军校战研系主任
银英研讨版主  
会员交流区区版主
游戏动漫版主      
我们的征途,是星之大海!
www.seaofstar.net

我是想好好的爱你 不是放荡的说:来吧 我们在一起 我是想好好的疼你 不是放荡的说:来吧 我爱你
顶部
freedom1993
同盟领男公民
Rank: 1



UID 11097
精华 0
帖子 79
功绩 0
星海币 35 sosa
星海币存款 19210336 sosa
注册 星海历10年3月23日
所属阵营  第二自由行星同盟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星海历10年6月17日 20:04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LS,这是真的吗?

顶部
freedom1993
同盟领男公民
Rank: 1



UID 11097
精华 0
帖子 79
功绩 0
星海币 35 sosa
星海币存款 19210336 sosa
注册 星海历10年3月23日
所属阵营  第二自由行星同盟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星海历10年7月3日 17:45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亚历山大大帝(希腊语:Μέγας Αλέξανδρος或Αλέξανδρος ο Μέγας,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ανδρός)守护者(αλέξω)”;公元前356年7月22日-前323年6月10日)即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Αλέξανδρος Γ' ο Μακεδών)。公元前336年夏,亚历山大之父、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遇刺身亡,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腊各城邦国和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一些部落纷纷乘机叛乱或宣布独立。年轻统帅亚历山大首先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滨。此时,过去曾与马其顿作对的底比斯人谣传亚历山大阵亡,乘机掀起了反马其顿的轩然大波。亚历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腊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这次暴乱平息下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决定杀一儆百,当机立断,火速挥师南下,以闪电般的速度出敌意外的出现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无不惊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变成了一堆瓦砾,全部居民都被变卖为奴,只有过去和腓力二世或亚历山大友好或赞助过马其顿的少数人除外。   亚历山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毁灭,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希腊诸城邦望风归顺,纷纷表示臣服。随后雅典也表示臣服,并恳求宽恕。没过多久,各邦国又统一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之下,承认亚历山大为最高统帅。于是,亚历山大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大展宏图,组织对东方的远征了。   亚历山大远征东方波斯的借口是波斯人曾蹂躏过希腊圣地,又参与过对腓力二世的谋杀。据说,临出征前,亚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全部分赠他人。当时有位将领迷惑不解的问道:“陛下,您把所有的东西分光,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希望!”亚历山大干脆利落的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随后,亚历山大怀着征服世界的渴望,离开故土,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征程。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东征之战。他用以开始远征波斯帝国的军队,由步兵3万名、骑兵5千名和战舰160艘组成。波斯帝国却拥有数十万大军,战舰400艘。而且,波斯帝国面积比马其顿王国约大50倍,更何况远东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诸多国家均已被波斯征服,并入波斯版图。尽管力量悬殊,但亚历山大善于从本质上看问题。他深知,波斯帝国虽国土辽阔,军队庞大,威名犹在,但其势已衰,内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三世是个意志薄弱、缺智乏谋的平庸昏君。而马其顿王国气势正盛,锐不可当。亚历山大借助一举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之余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突破敌防线,首战告捷,彻底摧毁了波斯人的士气和抵抗的决心,开辟了向亚洲扩张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战而降, 甚至把亚历山大视为将他们从波斯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   公元前333年秋,亚历山大又在伊苏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击败了不甘心初战失败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和骑兵7千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军,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开了与波斯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战斗。大流士三世经过精心准备,拥有骑兵4万、步兵20万、刀轮战车200辆和来自印度的战象15头,与亚历山大军队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斗智用谋,再次奇迹般的战胜了这位波斯皇帝。特别有趣的是,当仅有不到5万军队的亚历山大命令他的士兵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安卧休息、养精蓄锐之时,手握大军的大流士三世却因害怕夜袭令士兵彻夜不眠。波斯士兵全副武装,胆战心惊的整整站了一夜,个个无精打采,毫无斗志。次日,即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清晨,亚历山大率精神饱满、士气高昂之军进入战场,熟练的运用其机动灵活的“马其顿方阵”,最终战胜了强劲的对手。亚历山大乘胜东进,占领了东方最大的城市、古代东方的文化中心巴比伦,并为自己加了一个称号——“巴比伦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后,亚历山大又率兵从巴比伦出发,势如破竹地占领了波斯帝国的首都苏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大流士三世逃至北方的大夏,被大夏的总督比索斯杀死,弃尸于路旁。最终还是亚历山大在追赶途中发现了他的尸体,并将其送回波斯波利斯,厚葬于波斯皇陵墓。至此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马其顿军队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领土,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建立起来。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安息(帕提亚)、阿里亚、德兰古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前325年侵入印度波拉伐斯王国,波拉伐斯王国虽不及波斯庞大,但在当地也算得上一个强国。国王波拉斯能征善战,手下有步兵30,000,骑兵4,000人,战车300辆,此外尚有一支独特兵种——战象200头。论数量,与亚历山大部队不相上下。当时正值夏季,大雨滂沱,河水较深,有真纳河天险可凭,因而波拉斯对于阻止亚历山大进攻信心十足。他听说亚历山大率兵向他的国家开来,就沿河布下军队,严加防守。而在每个徒涉场,除布置哨兵之外,还派大象“把守”。大象那样笨拙,为什么还派它们“把守”?原来马其顿的战马都来自北方,没有同南方这种庞然大物打过交道。它们一见大象就会因为惊惧而从船上跳进水中,这样马其顿的骑兵自然就无法过河了。   亚历山大深知渡河不易,也作了充分准备。他让一个军官去印度河。指挥士兵将准备渡河时乘的船只拆开,小船拆为两段,大船拆为3段,用大车运到真纳河西岸隐蔽起来。他本人经过对河面和西岸地形的侦察,拟定了一个类似我国汉代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划。这个计划共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白天佯渡,疲惫敌人。亚历山大命令船只、皮筏在营地附近下水,顺河来回航行。岸上的士兵也随船来回平行运动,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准备抢渡。波拉斯不敢怠慢,在彼岸也随敌舰航行方向,来回奔波,这样一连数日,天天如此。马其顿人还未过河,波拉斯的军队却被搞得精疲力竭了。第二步,夜间佯渡,迷惑敌人。白天佯渡一停止,马其顿人又开始夜间行动。亚历山大亲率部分骑兵,沿岸来回奔跑,边跑边呼冲锋的口号,似乎要趁夜幕掩护,偷渡过河。于是波拉斯又带着他的军队在对岸来回奔跑起来。这样一连数日,马其顿人又未过河。波拉斯由此得出结论,敌人并不敢真的渡河,不过虚张声势而已。于是不管敌人怎样行动,怎样叫喊,都只让哨兵沿岸防守。大部队不再随之运动。亚历山大看到波拉斯巳经疲惫不堪,并且麻痹起来,于是开始下一步行动,夜间偷渡。在表面上,他们仍然虚张声势,故伎重演,以麻痹对方。喻在暗地里,却把大部分人马、船只和皮筏偷偷调往河流上游距原来营地约50里的地方。这里是真纳河转弯的地方,形成一个呷角,呷角上树木茂密。呷角对面的河中有一个岛屿,也长满了树木,人迹罕至。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然屏障,马其顿人在这里进行紧张而认真的渡河准备工作。公元前326年6月底的一天夜里,黑云滚滚,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河水咆哮,马其顿人借老天的掩护把步兵、骑兵都集中到岸边。正巧破晓之前雨过天晴,风平浪静,亚历山大马上命令15,000名骑兵分别登上战船和皮筏,直向河中岛屿驶去。他们刚绕过这个岛,就被对岸波拉斯的哨兵发现。亚历山大估计波拉斯尚未在这里集中兵力,于是命令船只急速驶向对岸,并在上岸以后马上列成战斗队形,准备交战。哪知这里并不是真纳河的东岸,而是另外一个小岛。马其顿人眼看前功尽弃,叫苦不迭。幸好对岸守敌不多,又找到一个渡河地点,河水只有齐脖深,勉强可以徒涉。亚历山大不敢耽搁,指挥大军 冒险抢渡过去。   波拉斯得知马其顿人在呷角一带渡河,闹不清马其顿的主力究竟在哪里,不率大部队前去阻击吧,敌人可能从那里全部渡过河来,率大军前去迎敌吧,又怕对岸敌人乘机抢渡,思来想去,犹豫不决,结果只派儿子小波拉斯带领2,000名步兵和120辆战车前去阻击。当小波拉斯到达呷角对岸时,马其顿的大部分军队已经渡过河来。他的人马太少,一击即溃,自己也送了性命。   波拉斯听说亚历山大带领大军渡过河来,井且打死了自己的儿子,异常悲愤。他只留少数部队看守当地河岸,亲自带步兵30,000人。骑兵4,000人,战车180辆,战象200头,去迎击亚历山大。当他来到一块平坦而又坚硬的沙土地带时,就在那里摆开阵势。他把200头战象放在前面,每头相隔数丈,构成第一条战线,使敌人战马望而生畏,步兵不敢穿过。他又让步兵站在大象的后面,构成第二条战线,把住大象之间的每个空隙。骑兵布在步兵两边,以便机动策应。而180辆战车就分别放在左右两翼骑兵的前边。这些战车看来很是威风,但在实际战斗中并没有起什么作用。   亚历山大在进军中碰上了波拉斯的军队,立刻将部队调成作战队形,准备还击。同过去一样,他让方阵步兵占据当中位置,与波拉斯的战象相对,并且命令他们不要首先投入战斗,待马其顿骑兵把对方骑兵和步兵打乱时才出击。同时,他又命令科那斯率两队骑兵偷偷开向敌人右翼,待敌人骑兵与自己的右翼骑兵厮杀时,绕到后面袭击敌人。而亚历山大则带领大部分骑兵占据右翼,准备首先从这里发起进攻。   当波拉斯发现敌人的大批骑兵集中在自己的左前方时,就把右翼骑兵也调到左翼,并让全部骑兵一齐向敌人骑兵发起进攻。亚历山大一见敌人骑兵出动,便命l,000名马弓手同时放箭,波拉斯的骑兵顿时大乱。趁这机会,亚历山大带领骑兵飞驰而上.两支骑兵战作一团。这时,科那斯的骑兵依令在波拉斯骑兵背后出现,使其两面受敌。波拉斯的骑兵为形势所迫,抽出部分兵力掉头对付科那斯。亚历山大看到波拉斯的部分骑兵后转,乘机掩杀,迫使敌人骑兵退到战象那里。波拉斯的象倌一见敌人骑兵冲来,就赶着大象前去阻拦,因而自己乱了队形。马其顿方阵步兵一直观战,等待时机,现在看到时机已到,便一涌而上,围攻大象,从四面八方投枪放箭。那些象倌毫无惧色,又驱赶大象向敌人方阵冲去,把马其顿方阵冲了个乱七八糟。波拉斯的骑兵勇敢顽强,乘势再战敌人骑兵,但因经验太少,训练不够,结果又败下阵来,再次退到大象附近。马其顿的骑兵、步兵步步进逼,向敌方的骑兵、战象拚命投枪放箭,波拉斯的骑兵伤亡惨重。特别是那些战象,因受重伤,疼痛难忍,就狂怒起来。它们东奔西跑,横冲直撞,不分敌我,无情践踏。而和大象挤在一起的波拉斯的步兵和骑兵又受敌所迫,无处躲避,很多人受伤,很多人死在象蹄之下。这时,亚历山大让骑兵在对方后面截击,而让步兵把盾牌靠拢,步步进逼。很多波拉斯的战士无法脱身,惨死沙场。这时留在西岸的马其顿的8,000名步兵和3,000名骑兵直接渡河,同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的部队一起结束了这场战斗。   波拉斯虽然遭到失败,但并没有象大流士三世那样临阵脱逃,而一直勇敢地带领部队在战场拼杀。后来看到自己的战士大部分伤亡而无胜利希望时,才带领军队向后撤退。亚历山大一见此人如此英勇,觉得日后要巩固对这里的统治。是个难得的人才。因而命令不准伤害他,并且一再派人请他来相见。当波拉斯到来时,亚历山大亲自迎接,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你要象对待一个国王那样对待我。”亚历山大满足了他的要求,让他仍然管理他的国家,并给了他一块比原来国土还大的士地。于是,波拉斯归顺了亚力山大。经过8个年头,行程5万余里的远征,很多士兵已经伤、残、病、亡。幸存者也不愿再打仗了,他们都想活着回去,看看自己的父老、妻子和儿女,因而牢骚满腹,甚至公开拒绝打仗。亚历山大无可奈何,只好收兵。   公元前325年7月从印度撤兵。   公元前324年,其陆军回到波斯利斯和苏萨,舰队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随后返抵巴比伦,东征即告结束。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1]在巴比伦发高烧身亡。亚历山大去世前深明人生的虚空,自己奋战十余年,战无不胜,但却胜不了死亡,并命部下在其死后将自己的棺材两侧留上孔将其两只手伸出,以示后人,他虽一生奋战终仍两手空空离去。   亚历山大东征历时10年,行程逾万里,灭亡了波斯帝国。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袤地域,建成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在东征过程中,沿途建了许多新城,有好几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亚历山大城,今天已经发展为埃及最大的海港。亚历山大建都巴比伦,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规划。但是在公元前323年,他发烧死去,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瓦解。 帝国被他的四位将领瓜分,其中多利买将军在南面统治了埃及,巴勒斯坦,西流基将军在东面统治了叙利亚,地中海一带。卡幸达将军在西统治了马其顿和希腊一带,吕西马吉将军在北统治了小亚细亚,土耳其一带。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就如此败落。   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都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有1万对之多。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新娘新郎许多礼物,以示鼓励。他下令让3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的兵法。亚历山大以后,希腊文化依然在亚洲得到不断传播。历史学家称此现象为希腊化文化,将从亚历山大起到埃及被罗马征服为止这一段时间(前323—前3年),称之为希腊化时代。

顶部
freedom1993
同盟领男公民
Rank: 1



UID 11097
精华 0
帖子 79
功绩 0
星海币 35 sosa
星海币存款 19210336 sosa
注册 星海历10年3月23日
所属阵营  第二自由行星同盟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星海历10年7月3日 17:4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展现的同仇敌忾只是昙花一现而已。战争结束以后没几年,雅典和斯巴达就各自纠集一批希腊城邦大打出手,历时40余年,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虽然这场战争斯巴达最终胜出,但双方都精疲力尽。进入公元前4世纪以后,希腊城邦之间依然内战不断,为了称霸希腊半岛,雅典和斯巴达都先后和昔日的死敌波斯帝国结盟,打击对手。无休止的内战严重摧残了希腊的经济和文化,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沦为贫民,希腊社会发生严重的两极化,民主政治也逐渐蜕变为暴民统治。正当雅典等希腊城邦日益衰败的时候,一直处于希腊文明边缘的马其顿王国迅速发展壮大,最后接过了希腊文明的大旗。  


1. 马其顿的崛起  


马其顿王国位于希腊半岛北部,领土面积大概相当于整个希腊南部城邦的总和。这里的阿克修斯河(Axius river)下游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适合灌溉农业;中上游崇山峻岭包围中的河谷丘陵地区则适合畜牧业。这一地区最早的居民是来自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色雷斯人(Thracians)。色雷斯人和希腊人的体貌差别非常大,肤色更浅,金发碧眼,身材高大,保加利亚出土的古代色雷斯人遗骸,男性平均身高超过1.90米。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色雷斯人是瑞典人的先祖之一。  


公元前25世纪希腊人的分支多里亚人(Dorians)进入该地区,同当地人通婚而形成后来的马其顿人。虽然马其顿人讲希腊语的多里亚方言(斯巴达人也讲这种方言),但体貌和生活方式都深受蛮族影响,因此在注重血统的希腊人眼里和蛮族无异,而马其顿也从来不是希腊城邦联盟(Hellenistic League)的成员。马其顿王国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政体一直是部落联盟,8个小王国各自为政,但名义上向马其顿国王效忠。希波战争期间的国王亚力山大一世是马其顿历史上首位明君,他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加强与希腊城邦的关系。公元前496年,亚力山大一世首次接到邀请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因为只有希腊人才有资格参加运动会,这意味着马其顿至少名义上被接纳成为希腊人的一员。  


公元前359年,菲利普二世成为马其顿国王。菲利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高瞻远瞩,野心勃勃,立志要结束希腊各国的内战,实现统一,建立一个马其顿领衔的大帝国。但菲利普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克服三大障碍。首先,马其顿人始终没有摘掉蛮族的帽子,希腊人对马其顿人缺乏文化认同感,势必将马其顿的统一视作异族统治;其次,希腊人虽然同文同种,但注重血统和家族,地方主义思想严重,除非大敌当前很难团结一致,对中央集权的帝国政体尤其厌恶;最后,希腊城邦的武装力量,尤其是斯巴达和底比斯的重装步兵,实力很强,马其顿如果想以武力征服希腊,就必须缔造一支具有压倒优势的军队。  


雄才大略的菲利普即位伊始就着手克服这三大障碍。为了改变马其顿人文化落后的形像,菲利普以重金聘请希腊知名人士到马其顿讲学,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后来成为亚力山大的老师。他还命令马其顿贵族学说雅典口音的希腊语。碰巧的是,关于克服第二个障碍,雅典著名学者、演说家伊索克拉底(Isocrates, 436 – 338 BC)早已给菲利普指明了方向。伊索克拉底对希腊城邦无休无止的内战纷争深感失望,在公元前380年提出“泛希腊主义”(Pan-Hellenism)理念,号召希腊人停止自相残杀,团结在一位强有力的统帅周围,同仇敌忾向波斯帝国开战,征服亚洲以后大量殖民,以解决希腊贫民没有出路的社会问题。菲利普崭露头角以后,伊索克拉底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统帅。公元前346年,90岁的伊索克拉底发表题为“致菲利普”(Philippus)的演说,呼吁菲利普将整个希腊当作自己的祖国,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领导希腊人推翻波斯帝国,建立一个希腊人和平共处、繁荣富强的邦联制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伊索克拉底在演说中恭维菲利普是希腊神话英雄赫拉克里斯(Heracles)的后裔,但依然将马其顿人视作蛮夷,这反映了当时希腊人的普遍看法。伊索克拉底理想中的希腊联邦基于各个城邦的独立自主,他主张希腊各国接受菲利普的领导,但反对马其顿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这未免太天真了一些。公元前338年凯罗尼亚之战马其顿击败雅典和底比斯联军以后,希腊各城邦沦为马其顿的附庸,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地位,98岁的伊索克拉底理想破灭,愤然绝食自尽,死前修书一封给凯罗尼亚战役中崭露头角的亚力山大,苦口婆心谆谆教诲,这封信对亚力山大日后的治国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顶部
freedom1993
同盟领男公民
Rank: 1



UID 11097
精华 0
帖子 79
功绩 0
星海币 35 sosa
星海币存款 19210336 sosa
注册 星海历10年3月23日
所属阵营  第二自由行星同盟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星海历10年7月3日 17:4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菲利普后来得以名垂青史,主要因为他实施的一场军事革命。菲利普缔造的马其顿军队征服了整个希腊,后来在亚力山大的统帅之下,一举攻灭波斯帝国,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菲利普的军事革命。  


2. 马其顿军队的构成  


菲利普实行的军事改革,其实是集前人之大成,然后发扬光大。希波战争结束以后的100年间,希腊出现了很多军事革新,以弥补步兵密集阵在灵活性和机动性方面的弱点。  


首先是骑兵的发展。整个希腊半岛只有中部的特萨利(Thessaly)因为盛产良马而重视骑兵,其他城邦都不以为然,希波战争期间希腊骑兵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此后骑兵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最后连斯巴达这样保守的军事强国也组建了一支骑兵部队,公元前394年斯巴达国王阿格西拉(Agesilaus)就用这支部队击败来犯的特萨利骑兵。  


其次,雅典雇佣军将领伊菲克拉底(Iphicrates, 415 – 353 BC)认识到轻装步兵的战术价值,模仿色雷斯标枪手创建了游击步兵(Peltasts),士兵只带金属头盔,身上不被甲,装备几支标枪、一柄短剑、和一面小圆盾。游击步兵组成松散的阵形,进退迅捷,可以在任何地形作战,即能投掷标枪远距离攻击敌人,也能逼近以短剑格斗。在一次战斗中,伊菲克拉底指挥的游击步兵全歼600名斯巴达重装步兵,威名远扬,游击步兵很快进入希腊各国军队的编制。多兵种部队协同作战的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形成。叙拉古(Syracuse)的独裁者迪奥尼西(Dionysius, 430 – 367 BC)首创轻重步兵、骑兵和海军协同作战的战术理念,深受其影响的伊菲克拉底有过这样的总结:“轻装步兵如同双手,骑兵如同双脚,重装步兵如同被甲的胸膛,而统帅如同头颅。”  


希腊半岛的军事革命最终出现在马其顿是有原因的。处于蛮荒之地的马其顿,受希腊军事文化的影响较小,希腊密集阵从来就不是马其顿军队的传统战术。菲利普以前的马其顿军队,更象一支蛮族军队,由各部落贵族率领的骑兵为核心,加上大批临时征召的农牧民组成的乌合之众。由于马其顿经常遭到北方蛮族的侵袭,马其顿骑兵百炼成钢,骁勇善战,在希腊半岛首屈一指。步兵则缺乏组织和训练,不值得一提。因为没有陈旧军事思想的桎梏,菲利普实施的军事革命也就没有任何阻力。菲利普的新式军队,是为统一希腊和征服波斯这个战略目标服务的,部队编制和战术运用都非常有针对性。  


首先,菲利普建立了一支常备军,而不是希腊城邦民兵性质的公民军队。此前希腊半岛的职业军队,除了斯巴达以外,就只有雇佣军了。职业性质的军队在训练和纪律方面有了保障,因此能够发展出比较复杂的战术。职业军队的副作用是军费开支巨大,菲利普为了养活这支军队,不得不连续发动扩张战争掠夺财富。亚力山大东征波斯帝国,某种意义上也是冲着波斯王的金库去的。  


其次,菲利普对希腊密集阵的战术思想进行革新,设计了更坚实、更强大的马其顿密集阵。马其顿重装步兵的防护装备同其他希腊重装步兵大同小异,最大的区别是长矛和盾牌。马其顿重装步兵的长矛(Sarissa)大约有6米长,比普通希腊步兵的长矛长出一倍,尾部也装有铜锤以使重心后移,这样整个长矛重达8公斤,必须双手握持。正因为如此,马其顿步兵的盾牌直径只有60公分,用一条皮带悬挂在士兵的脖子上,然后固定在士兵左臂臂弯处。除了长矛以外,马其顿步兵还佩戴一柄短剑作为辅助兵器。  


马其顿密集阵通常16行纵深,是普通希腊密集阵的两倍,加上长达6米的长矛,这样设计很明显是为了取得对希腊密集阵的压倒优势。列阵完毕的马其顿密集阵,前5排的士兵持矛重叠向前,后11排士兵将矛架在前面士兵的肩膀上,斜向前竖立。单个纵列16人为一个班(Stichos),4个纵列64名士兵组成的一个排(Tatarchy),8个纵列128名士兵组成的一个连(Taxiarchy),16个纵列256名士兵组成的一个营(Syntagma),营级方阵是最基本的战术单位。4个营1,024名士兵组成一个团(Chiliarchy),而4个团4,096名士兵组成一个师(Phalangarchy)。独立作战时,马其顿步兵师除了重装步兵以外,还配属一个团的散兵(Psiloi)1,024人(大致相当于侦察兵),两个团的游击步兵2,048人,和一个团的骑兵1,024人,这样总兵力达到8,192人。集群作战时,所有的重装步兵部队组成一个巨大的方阵,通常构成马其顿阵线的左翼。菲利普时代的马其顿军队有4个步兵师,一共3万2千余人。

顶部
freedom1993
同盟领男公民
Rank: 1



UID 11097
精华 0
帖子 79
功绩 0
星海币 35 sosa
星海币存款 19210336 sosa
注册 星海历10年3月23日
所属阵营  第二自由行星同盟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星海历10年7月3日 17:4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马其顿军队的职业性质使马其顿密集阵能够演练熟习几种复杂的战术队形,比如斜线、楔形,钳形,圆形等等,并可以按照指令迅速转换。尽管如此,马其顿密集阵同希腊密集阵相比,优缺点都很突出。马其顿方阵的冲击力更为强劲,正面攻势锐不可挡,但由于其16行的厚度加上笨重的装备,机动性和灵活性都很欠缺,对破碎地形的适应性很差;因为马其顿步兵的长矛过长过重,无法迅速调整方向,方阵侧翼的防守尤其脆弱;由于马其顿方阵双倍的厚度,相同兵力条件下战线长度就比希腊密集阵短一倍,很容易让敌方从两翼包抄。搞出这么个尾大不掉的马其顿方阵,菲利普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菲利普设计的马其顿密集阵,其实是建立在全新的战术思想上的。和传统的希腊密集阵不同,马其顿的战斗序列中密集阵并不是突击部队,其作用是压住阵脚,象一块觇板一样吸住敌人的兵力,突击敌阵的任务交给重骑兵。马其顿步骑协同的战术稍后探讨,现在先来看看马其顿的重骑兵。  



马其顿重骑兵源于国王的骑兵卫队,因此被称为“近卫骑兵”(Hetaeroi,也有人译做“伴随骑兵”)。经过菲利普扩充的近卫骑兵,一共有8个骑兵营(Ile),分别由马其顿8个小邦的贵族子弟充任。一个骑兵营正规编制是256人,但实际上参差不齐,少则150人,多则300人,这样总共约2千人的兵力。近卫骑兵是菲利普和亚力山大手中的突击部队,往往能够决定胜负。马其顿的骑兵有数百年的传统,战术素养在希腊首屈一指。近卫骑兵战斗时通常以营(256骑)或连(64骑)为单位组成阵列,集群行动。战斗队形多种多样,有矩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楔形和菱形等等,各有不同的战术目标。比如冲击敌阵时采用正三角形或楔形以利突破,敌人溃退时用矩形或倒三角形以追求宽大的冲击面。菱形是特萨利骑兵习惯的阵形,这种阵形的优点是可以迅速改变攻击方向,左冲右突变换自如,非常适合混战。  


古希腊著名军事史学家色诺芬(Xenophon, 430 – 355 BC)的著作《骑兵论》里对希腊重骑兵的装备有一个非常详尽的描述。色诺芬写书的时间正是菲利普登基前后,因此书中的描述可以视作马其顿近卫骑兵的标准装备。古希腊骑兵的战马品种源于南俄草原,体形较小但吃苦耐劳,骑兵通常撑矛跳跃上马。重骑兵的防护装备类似重装步兵,披鳞片甲保护上身,胸背关键部位加佩整片的青铜胸甲,小腿正面着胫甲。近卫骑兵佩戴“伯奥提亚”头盔(Boeotian Helmet),这种头盔取消护颊以保证骑兵有开阔的视野。骑兵的左臂因为需要控马而非常关键,一旦受伤就会导致骑兵失去机动能力,因此骑兵左手佩戴“铁手套”(Gauntlet) - 即镶嵌铁片的绵织长筒手套 - 保护整条手臂。色诺芬书中的骑兵装备一支两米长的矛和两支标枪,辅助兵器是一柄短剑。色诺芬推荐骑兵使用波斯弯刀 (Kopis),因为这种刀的弧度利于劈砍。希波战争以后波斯弯刀在希腊相当流行,马其顿骑兵大量装备。  


某些战史著作认为,马其顿近卫骑兵装备类似重装步兵的长矛,作战时右手持矛,矛身挟在腋下,高速冲击敌阵,这是不符合史实的。首先,马其顿长矛必须双手握持,骑兵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其次,古希腊时代的战马还没有装备马鞍和马蹬,只有一块加厚的毛毯,骑兵坐在上面位置并不稳固,如果挟持长矛冲击敌阵,强大的冲击力会将骑兵掀落马下。福勒认为,马其顿骑兵使用长两米左右的轻矛(Xyston),冲锋时右手将矛倒持 - 如同持标枪一样 - 矛身架在肩膀上,矛尖冲下;接敌时将矛举起,从上向下朝盾牌后面的敌兵猛刺(这个姿势被称为Overhand Thrusting),然后长矛顺势脱手,拔出短剑或弯刀劈砍格斗,或者投掷标枪杀敌。  


许多绘画作品里表现的马其顿重骑兵,战马都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绝大多数古典史料里面也没有提到战马被甲。马其顿重骑兵经常需要冲击防卫森严的敌阵,面对密如飞蝗的羽箭,没有甲胄保护是不可想象的。色诺芬在《骑兵论》中指出,战马受伤会给骑兵带来巨大的危险,普拉提亚战役中波斯骑兵统帅马希提就是因为坐骑受伤狂跳,被甩下马来丧命。正因为如此,战马必须严加防护,佩戴青铜面甲(Chamgron)保护脸部,鳞片甲保护头颈,整块打造的青铜胸甲(Peytral)保护前胸,前大腿也要包裹鳞片甲,最薄弱的两肋和腹部由镶嵌铁片的毛毯或兽皮包裹。道奇(T. A. Dodge)也认为马其顿骑兵的战马是被甲的。

顶部
freedom1993
同盟领男公民
Rank: 1



UID 11097
精华 0
帖子 79
功绩 0
星海币 35 sosa
星海币存款 19210336 sosa
注册 星海历10年3月23日
所属阵营  第二自由行星同盟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星海历10年7月3日 17:4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马其顿军队的职业性质使马其顿密集阵能够演练熟习几种复杂的战术队形,比如斜线、楔形,钳形,圆形等等,并可以按照指令迅速转换。尽管如此,马其顿密集阵同希腊密集阵相比,优缺点都很突出。马其顿方阵的冲击力更为强劲,正面攻势锐不可挡,但由于其16行的厚度加上笨重的装备,机动性和灵活性都很欠缺,对破碎地形的适应性很差;因为马其顿步兵的长矛过长过重,无法迅速调整方向,方阵侧翼的防守尤其脆弱;由于马其顿方阵双倍的厚度,相同兵力条件下战线长度就比希腊密集阵短一倍,很容易让敌方从两翼包抄。搞出这么个尾大不掉的马其顿方阵,菲利普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菲利普设计的马其顿密集阵,其实是建立在全新的战术思想上的。和传统的希腊密集阵不同,马其顿的战斗序列中密集阵并不是突击部队,其作用是压住阵脚,象一块觇板一样吸住敌人的兵力,突击敌阵的任务交给重骑兵。马其顿步骑协同的战术稍后探讨,现在先来看看马其顿的重骑兵。  



马其顿重骑兵源于国王的骑兵卫队,因此被称为“近卫骑兵”(Hetaeroi,也有人译做“伴随骑兵”)。经过菲利普扩充的近卫骑兵,一共有8个骑兵营(Ile),分别由马其顿8个小邦的贵族子弟充任。一个骑兵营正规编制是256人,但实际上参差不齐,少则150人,多则300人,这样总共约2千人的兵力。近卫骑兵是菲利普和亚力山大手中的突击部队,往往能够决定胜负。马其顿的骑兵有数百年的传统,战术素养在希腊首屈一指。近卫骑兵战斗时通常以营(256骑)或连(64骑)为单位组成阵列,集群行动。战斗队形多种多样,有矩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楔形和菱形等等,各有不同的战术目标。比如冲击敌阵时采用正三角形或楔形以利突破,敌人溃退时用矩形或倒三角形以追求宽大的冲击面。菱形是特萨利骑兵习惯的阵形,这种阵形的优点是可以迅速改变攻击方向,左冲右突变换自如,非常适合混战。  


古希腊著名军事史学家色诺芬(Xenophon, 430 – 355 BC)的著作《骑兵论》里对希腊重骑兵的装备有一个非常详尽的描述。色诺芬写书的时间正是菲利普登基前后,因此书中的描述可以视作马其顿近卫骑兵的标准装备。古希腊骑兵的战马品种源于南俄草原,体形较小但吃苦耐劳,骑兵通常撑矛跳跃上马。重骑兵的防护装备类似重装步兵,披鳞片甲保护上身,胸背关键部位加佩整片的青铜胸甲,小腿正面着胫甲。近卫骑兵佩戴“伯奥提亚”头盔(Boeotian Helmet),这种头盔取消护颊以保证骑兵有开阔的视野。骑兵的左臂因为需要控马而非常关键,一旦受伤就会导致骑兵失去机动能力,因此骑兵左手佩戴“铁手套”(Gauntlet) - 即镶嵌铁片的绵织长筒手套 - 保护整条手臂。色诺芬书中的骑兵装备一支两米长的矛和两支标枪,辅助兵器是一柄短剑。色诺芬推荐骑兵使用波斯弯刀 (Kopis),因为这种刀的弧度利于劈砍。希波战争以后波斯弯刀在希腊相当流行,马其顿骑兵大量装备。  


某些战史著作认为,马其顿近卫骑兵装备类似重装步兵的长矛,作战时右手持矛,矛身挟在腋下,高速冲击敌阵,这是不符合史实的。首先,马其顿长矛必须双手握持,骑兵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其次,古希腊时代的战马还没有装备马鞍和马蹬,只有一块加厚的毛毯,骑兵坐在上面位置并不稳固,如果挟持长矛冲击敌阵,强大的冲击力会将骑兵掀落马下。福勒认为,马其顿骑兵使用长两米左右的轻矛(Xyston),冲锋时右手将矛倒持 - 如同持标枪一样 - 矛身架在肩膀上,矛尖冲下;接敌时将矛举起,从上向下朝盾牌后面的敌兵猛刺(这个姿势被称为Overhand Thrusting),然后长矛顺势脱手,拔出短剑或弯刀劈砍格斗,或者投掷标枪杀敌。  


许多绘画作品里表现的马其顿重骑兵,战马都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绝大多数古典史料里面也没有提到战马被甲。马其顿重骑兵经常需要冲击防卫森严的敌阵,面对密如飞蝗的羽箭,没有甲胄保护是不可想象的。色诺芬在《骑兵论》中指出,战马受伤会给骑兵带来巨大的危险,普拉提亚战役中波斯骑兵统帅马希提就是因为坐骑受伤狂跳,被甩下马来丧命。正因为如此,战马必须严加防护,佩戴青铜面甲(Chamgron)保护脸部,鳞片甲保护头颈,整块打造的青铜胸甲(Peytral)保护前胸,前大腿也要包裹鳞片甲,最薄弱的两肋和腹部由镶嵌铁片的毛毯或兽皮包裹。道奇(T. A. Dodge)也认为马其顿骑兵的战马是被甲的。

顶部

    星之大海俱乐部   © 2000-2010   经典黑色版  www.seaofstar.net  陕ICP备09025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