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凡尔登战役 亨利-杨
发生时间:1916年2月——1916年12月,12月8日战斗全部结束。
发生地点:法国凡尔登区域
背景介绍:凡尔登是一个仅有1.4万人口的小镇,位于法国境内,同时又是法国东北部的军事重镇和最大的要塞,由五个凸入德国防线的大规模堡垒群护卫。对德方来讲,凡尔登距离德国的主要铁路系统很近,一旦法军经过这一点向前推进,将对德国构成严重威胁。更重要的是,凡尔登地处协约国西线的突出部位,是法国战线东翼的支点,对于法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同时,凡尔登又是巴黎的东北入口,距离巴黎只有135英里左右,有“巴黎的钥匙”、“法国东方的门户”之称。如果凡尔登失守,不仅会破坏法国的防御体系,敞开通向法国巴黎和法军主要有生力量集团的大门,而且将给法国军民的士气带来沉重的打击。同时,德军在东线始终无法得到足够的兵力给俄军以致命性的打击。而且俄国幅员广大,气候寒冷,交通又不方便,德军总参谋部手中也只有25个预备师,进攻俄国很有可能会重蹈当年拿破仑的覆辙。因此,德军新任总参谋长E.von法尔肯海恩决定集中力量进攻法国,给其以毁灭性的一击。按照他的设想,只要能迫使英、法军投降,俄国就会因失去西方财政和军火工业的支援而失败。因为隔着大海无法直接打击英国,但法国是英国的一把“利剑”,因此,打击英国必先击败法国。他认为法军已经衰弱,在军事上已经达到了力量的顶点,只要在法国要害之点再给予强有力的一击,就会使法军崩溃。
双方情况:
德国:指挥官:皇储威廉皇太子指挥第5集团军担负主要突击任务,但只保留名义上的指挥权 陆军元帅戈特利布·冯·黑泽勒和克诺贝尔斯多夫将军负责做关键决定
第5集团军辖7个军共18个师,1200余门火炮、约170架飞机;后增至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1/2。第7、第18、第3军(6个半师, 879门火炮、202门迫击炮)在孔桑瓦至奥恩河15公里宽正面上实施主要突击,第5军掩护其左翼;第15军在奥恩河以南6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
火炮达1400门,其中有600余门是重炮,包括当时最重型的火炮——12英寸海军火炮和420毫米榴弹炮(13尊)。后者专为攻城设计,威力极其强大,其发射的重磅炮弹,可以将任何坚固的工事炸得粉碎,在1914年德军进攻比利时列日要塞的战斗中,这种大炮,在数天内就将比利时人苦心经营多年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一一摧毁。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共有火炮850门,此外还有超重型火炮,平均每一公里的突破正面有62门火炮和15门迫击炮,另有168架作战飞机和校射飞机参战。在进攻正面,德军部署542个掷雷器,能够发射装有100多磅高爆炸药和金属碎片的榴霰弹,对人员杀伤效果明显。另有130毫米的“小口径高速炮”,它能以步枪子弹的速度发射5.2英寸的榴霰弹。
整个兵力比较,德军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兵力是法军的3倍,火炮3倍以上。
法国:法军在凡尔登地区基本建成了要塞永备筑城工事与野战型筑垒工事相结合的防御工事体系。在整个筑垒域内,法军一共设置了四道防御阵地,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第一阵地经过森林地带,距要塞筑垒地域防御地带6~7公里;第二阵地距第一阵地2~3公里,第三阵地距第二阵地也是2~3公里,这两道阵地都建在马斯山北支脉和东北支脉的一些丘陵和高地上;第四阵地是两条凡尔登要塞炮台带和中间永备筑垒带,两者相距2~3公里,共有12个炮台和30个利用沟、崖壁和铁丝网掩护的中间永备筑垒,是整个筑垒地域的主要防御阵地,其中外防御带的都蒙炮台和第二线的苏维尔炮台最为重要。但在1915年8月,因为在1914年到1915年的战役中,法国、俄国战线上一些大的要塞都迅速陷落,使法军对永备筑城工事失去了信心。法国政府决定废弃凡尔登等一些法国要塞。
到1916年2月中旬,法军根据其掌握的德军展开地域情况、兵力部署,炮兵位置在2月11日至16日的几天里,调集6个步兵师和6个炮兵团,共10万人,以及270门大炮,加强凡尔登一带。到战役发起前,凡尔登筑垒地域由法军三个军防守,马斯河右岸是第2军和第30军,共6个师,有338门火炮,其中 152门重炮;左岸是第7军,2个师,有294门火炮,其中重炮92门。在东段每公里防御正面有一个半营和15门火炮,西段达到两个营和21门火炮;在凡尔登以南,驻扎着筑垒地域指挥官埃尔将军总预备队——3个步兵师。
战役经过:2月21日7时15分,德军开始炮火准备。为隐蔽主突方向,上千门大炮以每分钟2000发的速度在宽40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也同时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炮弹落在以凡尔登、布拉邦特和奥尔内的村庄为界的十四英里左右的三角形地区中,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16时45 分,德军步兵发起冲击,此时,德军已向该地区发射炮弹200万发。在主要突击方向15公里处的正面上,德军在2个法国师正面展开了6个半师,879门火炮,其中有522门重型火炮和202门迫击炮,但出乎德军指挥官预料,法军在遭受猛烈炮火轰炸后仍顽强抵抗,德军推进缓慢,当天仅利用炮火准备的效果占领了法军第一道防御阵地。23日夜,德军仅前进3公里,俘获3000名法军士兵。法国士兵许多是从阿尔及利亚等殖民地招来的,不适应严寒的北欧天气,抵抗力迅速下降。2月24日,局势对法军更加不利,德军先后攻占第二、第三道防御阵地,,俘获了10000名俘虏,65门大炮和大量机枪,向前推进5公里,与此同时300名德军一弹未发占领重要支撑点杜奥蒙堡,几乎造成法军的全线溃败。
德军的行动迫使法军统帅部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凡尔登的措施。霞飞派法军总参谋长卡斯得诺亲自到凡尔登,下达了严厉的命令:“在目前情况下,下令退却的任何指挥官将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卡斯得诺命令前线的指挥官要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阵地,将敌人拦阻在马斯河右岸。法军前线指挥官埃尔将军派出了督战队,将从前沿阵地败逃下来的士兵就地正法,这才迫使法军士兵奋力抵抗。德军攻击受阻后,及时改变战术。德军统帅部命令任何部队的进攻可以不受限制。德军进攻时采用了纵深战斗队形,以散兵线成波次推进。最前面是精锐的德国突击营,携带着小型迫击炮和喷火器,将法国士兵从一个个堡垒中赶出来。在步兵前面,用火力开道,逐段向前掩护步兵前进。经过一次强大的炮火准备和冲锋,法军的第二道防线被突破了,法军内部大为恐慌,以至于阵地东侧的沃夫平原,还未受到德军攻击就主动放弃了。这时,法军野战部队和炮兵的联系中断,预备队已消耗殆尽。2月25日,德军从行进间发起进攻,占领完全没有设防的都蒙炮台,从战术上获得巨大胜利。法军战线被分割成数段,后方的交通线也全部切断,法军各部被迫后撤,这使得凡尔登的命运和整个法军防御体系都处于危险的境地。
2月25日,霞飞任命第2集团军司令H.P.贝当为凡尔登前线指挥官,并急调预备队开赴前线。25日,贝当接到命令后,当夜赶到凡尔登。他的第一项命令就是给前线部队划出一条战线,规定任何士兵都不允许退过这条线,否则格杀勿论,要求前线部队要用一切手段顶住德军进攻。同时,贝当调来了大量的火炮和人员增援凡尔登前线。法军炮兵也开始对德军炮兵实施搜索性射击以骚扰德军炮手。26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法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自2月27日起,法军利用唯一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圣路")向前线运送物资,贝当把前线分成若干防区,以分配重炮、枪弹和其他补给。每二十四小时有六千辆卡车可以通过这条公路——平均每十四秒钟有一辆卡车。到2月底,已有9000名法军士兵执行汽车运输任务,在这条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达到 3900辆,共编为175个汽车排。从2月27日到3月6日的一周内,共赶运23000吨弹药、19万名援兵和2500吨各种物资到凡尔登。这是战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后来有人对此评论说:“内燃机改变着战争艺术。对法军来说,凡尔登是补给的胜利,也是意志的胜利。”
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至月底,德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法军防线的时机。
至2月28日,德军的进攻基本上被阻止。
为了对付法军炮兵的威胁,从3月5日起,德军把进攻正面转移到马斯河西岸,由第5集团军担任主攻,企图夺取极为重要的莫特·奥姆高地(295高地)和 304高地,解除西岸法军炮兵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凡尔登以切断凡尔登的补给线。然而,E.von法尔肯海恩没有搞清法军的部署变化情况,在这一方向,贝当把一支新生力量——第7军部署在这里。
整个3、4两个月,德国第5集团军向马斯河西岸进攻,在法军的交叉火力下,伤亡惨重。这一地区的诸要点,成了德法两军反复争夺的对象。炮兵成了战争的主角,每次冲击和反冲击,炮兵都要进行密集而猛烈的炮火准备。但在3月份,英法军队轮换休整,俄军在3月中旬在东线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牵制了德军。
在一次炮兵对射中,法军的一发炮弹无意中击中了德军隐藏在斯潘库尔森林中的兵工厂,把45万发大口径炮弹引爆,德军的炮兵火力由于弹药短缺而受到很大影响。到4月初,整个防区的德军的每一门十五英寸和十六点五英寸的大炮,都被法国炮兵摧毁。
4月9日,德国在攻击莫特·奥姆高地的炮火准备时,消耗掉了17列车弹药;截止到4月初,经过70余天的激战,尽管使用了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轰炸机,德军总共才前进了6~7公里,而且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德军在兵力上的优势已经失去。在5月4日攻击304高地时,参加炮火准备的重炮连多达100多个;4 月20日,法军用80个炮兵连的火力支援反冲击,结果,德军被逐出莫特·奥姆高地。
5月底德军停止进攻。在东岸,法军频繁轮换作战部队,不断实施反击,与德军反复争夺,迟滞德军进攻。6月初,德军指挥部感到形势日益紧迫,英、法军即将发起索姆河战役,因此必须在此之前拿下凡尔登。德国皇帝也向凡尔登前线的德军发布命令:务必在6月15日之前攻占凡尔登。因此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经七天激战切断沃堡与法军其他阵地的联系,迫使沃堡守军于7日投降。6月22日,德军德沃霍夫将军指挥的东集群以6个师的兵力,在79个重炮连的支援下,在4公里宽的正面上发起攻击,目标是夺占弗勒里和蒂奥蒙筑垒地域。从22日晚至23日清晨6时,德军以56个榴弹炮连和野炮连向法军阵地发射了11万发新型双光气炮弹,直到下午6时,毒气团才被风吹散。法军纵深的炮兵阵地乃至后方的预备队,都遭到了毒气袭击,致使有30%的士兵中毒失去战斗力。6月24 日,德沃霍夫的东集群攻占了弗勒村和蒂奥蒙筑垒,但德军已无力再向前推进,根本无法完成德皇“在6月15日之前占领凡尔登”的命令。德军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从7月1日,俄军1916年夏季进攻战役和西线索姆河战役开始,德军指挥部在凡尔登方向抽调兵力,仅从7月2日至12日,就有2个步兵师和52个重炮连及 9个轻炮连从凡尔登前线调往索姆河。德军根本无法在凡尔登地区再发动任何攻势,尔后的进攻行动只是为了牵制正面法军。德军攻占凡尔登,并在此歼灭法军主力的企图彻底破产了。德皇撤掉了E.von法尔肯海恩的职务,由P.von兴登堡元帅接任德军总参谋长。9月2日,德皇批准停止进攻。德军从一些付出了巨大代价占领的要塞中撤出,战役的主动权落入了法军之手,从10月到12月间,法军经过精心准备,在夏尔·芒让将军的率领下,集中17万军队、700多门火炮和150架飞机,在马斯河西岸实施了两次短促有力的突击,在毒气弹、燃烧弹、重炮和超重炮的火力支援下,又夺回了伏奥炮台和都蒙炮台以及大多数失地。12 月18日,法军停止进攻。历时10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正式结束。
战斗结果:德军伤亡近43.3万人 法军损失54.3万人
总结: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战役,此战役也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投入了陆军全部70个师中的66个师,德军先后投入了46个师。凡尔登战役吸引了法军的绝大部分力量,消耗掉了法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士兵,但德军损失了无法补充的精锐的突击营士兵。因此,凡尔登战役被认为是一战的转折点。
这次战役,双方都竞相使用新式武器和新战术。德军为实施堑壕战,广泛采用了喷火器、毒气弹和超大口径火炮等兵器。由于德军在连续不断的炮击法军阵地,加上使用喷火器、毒气弹和白刃战都无法攻破法军的防线后,德军工兵便在法军阵地下面进行土工作业,挖出很深的洞穴,然后把威力巨大的爆破地雷进行爆破,在法军阵地上炸出的大坑达十层楼深,造成了法军士兵的极度恐慌。法军则试验了轻机枪和400毫米超级重炮;法军指挥部为了变更作战部署而大量使用汽车,这在历史上是首次。
德军在战役中失败的原因:
1、协约国军队在兵力兵器方面对德军占有总体优势。在兵员上,协约国的兵力总数为1800万人,而德奥最多只能达到900万人。因此,德军只能在局部战场的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一击成功,而凡尔登的防御使战斗变成了消耗战。
2、法军的野战筑城工事和永久工事相结合的防御体系有强大的防御力。
3、凡尔登是一个狭窄的地段,并且有坚固的防御,和狭长的纵深,“炮兵摧毁,步兵占领”的原则在此不适用。
个人认为,除了以上这些,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分散了原本就处于劣势的兵力,但就军队的战斗力和士兵的个人素质来讲,德国优于法国;由于偶然事件造成的弹药短缺也对德军的进攻产生了不利影响;法尔肯海恩给指挥官的命令是“向凡尔登方向,进攻默兹地区”,因此就其的本意来说,他的目的在于在消灭法军,而不是占领凡尔登,如果堡垒在猛攻之下陷落了,他的“使法国把血流尽”的伟大战略就不能实现了。
应该谋求与法军在要塞外决战,而不是通过占领要塞的方法,目的和行动没有统一,法国在把血流尽的同时,德国也流尽了血。
法军暴露出的缺点:
对情报工作不够重视。一位美国商人途经华沙时应邀赴宴,同桌有一位德军高级参谋傲慢地说:“美国支持英国和法国也挽救不了他们失败的命运,我们将在凡尔登发动一次决定性进攻。”美国商人迅速将此信息报告了美驻英大使馆,美又向法通报。但在当时,并未引起法军高层的警惕,仍然决定废弃该要塞,直到到1916 年2月中旬,法军获悉了德军的展开地域情况,掌握了其兵力部署,炮兵位置,才开始在该地区重新部署兵力。
同时,霞飞将军,只能说他是优秀的战术家而不是战略家,也不是一个胸襟开阔的统帅,尽管他的正确任命使得法国获得凡尔登战役的胜利,但在1915年底军事分析家埃米尔·德里昂上校向陆军部长加利埃尼将军报告,强调凡尔登迫切需要更多的炮、人力和补给,甚至包括有刺铁丝网在内。陆军委员会的代表团在访问凡尔登后,一份被加利埃尼的肯定的报告被送往霞飞那里,请他提出意见。霞飞以罕见的愤怒斥责说,“在我统率下的军人,越级把有关执行我命令的怨言或抗议送到政府面前……蓄意深切地扰乱陆军的纪律精神……”直到开战,霞飞把守军减到不到二十四个中年炮手操纵一座炮塔,还有一个管理人。
法军的个人素质不如德军,尽管自拿破仑时代就有“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美誉,虽然占据了坚固的要塞,却付出了比德军更大的伤亡。
|